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

江南多山多水,做爲當地的土著,這種無法體現在地圖上的小道很多。

去往紹興城,無非是越過一座山,趟過兩條河罷了。

好在將士們皆來自江南。

江南人善水,幾乎人人打小就會,如果一個男子不會游泳,都就會被稱爲“秤砣子”,這是個貶義詞。

可吳爭無法預料,這支近二千人的義軍,竟會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到平水時,吳爭聽聞了這個噩耗,揹着人,留下了兩行熱淚。

錢肅典記得,當時吳爭說了一句話,“張阿大,我不如你!”

錢肅典聽不明白,他不明白吳爭爲什麼說自己不如一個鄉野屠夫。

他完全體會不到吳爭的心境,也是啊,吳爭率軍光復十一府,其戰功赫赫,江南人哪個不知,誰人不曉,甚至有愚昧百姓將吳爭傳爲武曲星下凡,日夜焚香祈禱,想替自家求個平安。

這樣的榮耀、輝煌,怎麼可能不如一個張阿大?

但錢肅典不敢問,他確實不敢問。

因爲他從未見過吳爭如此陰沉到滴水的臉色。

吳爭下令,目標紹興城,急行軍!

……。

可吳爭終究沒有入紹興城。

不是不想進,而是沒有時間進。

因爲據紹興城三十多裡地,吳爭與西出的宋安迎面遇上了。

宋安喜極而泣,迎着吳爭撲了過去。

他渴望着被吳爭擁抱,友情、忠誠、那一份同生共死十七年的情義。

可他近不了吳爭的身,因爲吳爭一腳將他踹在了三步之外。

吳爭立即下令,合二爲一,轉道東向,目標上虞。

宋安既然已經出現在此,那麼紹興城必已無礙。

而義軍已經全軍覆沒,自然也就沒有再去的必要。

進城做什麼?

去接受百姓的歡迎嗎?

吳爭自認沒有這個顏面,在張阿大戰死之地,去搶張阿大的功勞。

所以,重新回到原來的方略,與陳勝會師,就成了吳爭的不二之選。

因爲,如今,吳爭,手中有人了!

不得不說,宋安真的是個人才。

他率二千七百火槍兵,在瓜瀝擊潰清軍,然後從清軍手中奪回紹興城,這兩大仗下來,傷亡士兵數不超過五百人。

當然,這有張名振增援的因素,也有張阿大所率義軍已經打殘了清軍的因素。

可事實依舊存在,被宋安部殲滅的清軍高達三千多人,當然這包括瓜瀝那千餘投降的清軍。

這個戰績,如果從單一戰場而言,甚至已經超越了吳爭的勝利記錄。

所以,宋安不甘心。

他不明白少爺爲何不言不語就踹他,他不明白!

不明白,心中就難受。

難受就得問。

於是行軍路上,宋安腆着臉,不斷地圍着吳爭問,爲什麼?

愛之深,便會恨之切!

吳爭心裡其實很滿意宋安這兩仗的指揮。

可他依舊不滿意宋安的指揮。

這聽起來很矛盾,但其實不然。

宋安的指揮確實可圈可點。

但他同樣有很大的缺陷,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缺陷,讓他無法成爲主帥的缺陷。

很簡單,宋安從渡江進入蕭山開始,他的指揮一直圍繞着爲打勝一場局部戰鬥而努力。

這聽起來沒有錯,可從整個戰局戰略來說,宋安錯了。

與清軍三個方向的對峙,只有宋安這一個方向是有着主動權的,因爲他在攻。

也就是說,最應該出現吳爭所期盼的變化的方向,本來應該來自於宋安。

如果宋安率火槍兵,對瓜瀝清軍造成足夠強大的威脅,多鐸就必須調動更多的援兵增援瓜瀝。

這很簡單,三個方向,互爲犄角。

一個方向突破,兩個方向就都會產生威脅。

多鐸如果想徹底打敗吳爭,就必須同時顧全三個方向。

這樣,吳爭期盼的變化就會出現的更早、更大。

這樣,這支義軍的結局就會改寫。

吳爭在惋惜張阿大,不,準確地說,吳爭在惋惜這種在這個世道,難得一見的來自於社會最底層的自發的抗爭精神。

精神不滅,民族永存!

簡單地說,宋安正確地做法,是強攻瓜瀝,不需要攻下,但須極大壓制清軍,令他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多鐸求援。

這個時候,傷亡已經不重要,準確地說,不是最重要。

重要的是,打亂多鐸的部署和節奏。

但宋安確實沒有作到,他只存了保全火槍兵、打贏自己眼前一仗的眼光。

這種眼光不能算錯,但確實有極大的侷限性,如果無法突破,就只可爲將,不能爲帥。

Www▪ тTkan▪ ℃O 聽了吳爭的解釋,宋安沉默了。

他在深深地反省。

一個懂得反省的人,就能夠提高。

吳爭有些欣慰。

……。

初步完成集權的朱慈烺,終於做了一件“正經”事。

他下令向順天府派出了一個五人使團,與清廷交涉多鐸破壞停戰協定,毀約進攻紹興府的事件,並提出強烈抗議,責成清廷立即勒令多鐸停止交戰,清軍撤回戰前區域。

朱慈烺,正如他自己親口對吳爭說的,他確實有城府。

使團往來南北,一個來回至少七、八天,那時該發生的都該發生了吧?

清廷確實也非常爲難。

倒不是真怕了義興朝十府彈丸之地。

他們此時正對蒙古叛亂之戰焦頭爛額。

清廷不想再起波瀾,準備派使者前往紹興府制止多鐸之時。

多爾袞提出了反對意見。

他認爲,義興朝水師可以在江北“胡作非爲”,爲何我朝就不行?

義興朝可以用一句“叛軍”來搪塞,任由這支水師造成我朝巨大財力、人力損失,爲何我朝就不能同樣以此爲藉口來堵住義興朝的嘴?

當然,多爾袞是絕對不會將多鐸所部判定爲“叛軍”的,清廷也不會允許。

可這不妨礙清廷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來堵住義興朝的嘴,何況這句話本來就是出自中原孫子兵法。

於是,一場糾纏萬分的談判,在順天府繼續着。

可兩朝都還不知道,紹興府的戰事,有了巨大的扭轉。

如果再晚兩天,清廷、多爾袞恐怕會立即下詔,勒令多鐸退兵。

可這個時代的通訊,實在是太慢了,慢到讓人咬牙切齒的地步。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四十二章 你變了,真變了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三章 二憨,殺了他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在變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談風波(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今日不妨再辭官一回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遊戲規則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家底蘊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六百十八章 他的血,流光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廷亂象再起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海州之戰(三)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四十二章 你變了,真變了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三章 二憨,殺了他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在變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談風波(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今日不妨再辭官一回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遊戲規則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家底蘊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六百十八章 他的血,流光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廷亂象再起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海州之戰(三)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