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我要去京城

在京的舉人幾乎全趕在年前回來了,不但帶回韓秀峰的書信,也帶來了韓秀峰升任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關監督的消息。

松江府海防同知跟重慶府江北廳同知是一樣大的官,對新任川東道而言算不上什麼,但同時兼江海關監督就不一樣了,所以道署年前封印大宴賓客時專門爲女眷們擺了一桌酒席,道臺夫人特意差人邀請琴兒去吃酒。

上行下效,道臺夫人都請了,府臺夫人和縣太爺的夫人自然也要請。琴兒就這麼換上五品宜人的官服,帶着幺妹兒,抱着狗蛋前去赴宴。而吃了人家的酒不能不回請,所以臘月二十六那天也在家擺了一桌酒席,回請道臺、府臺和縣太爺家的女眷。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這一來二去,她竟跟平時想見都見不着的道臺、府臺和縣太爺的夫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正月裡又要忙着拜年,又要忙着赴宴吃酒,雖然韓四不在家,但這個年她們孃兒倆倒也過得充實。

不知不覺已進入二月,道臺夫人打算去華嚴寺上香,差家人來問願不願意一道去,琴兒豈能不曉得能陪道臺夫人一起去上香是一件很風光的事,不但一口答應下來,而且讓柱子趕緊幫着準備上香所需的香燭瓜果等供品。

其實最風光的不是她,而是沒資格赴宴只能幫着跑腿的段吉慶。見女兒越像越官老爺的夫人,跟前來看看新房子蓋得咋樣的江北廳舉人劉山陽笑道:“始真,你說我家老三迎娶令妹時,要不要請道臺夫人?”

“自然要請,”劉山陽想了想,又無奈地說:“就怕人家不賞光,畢竟人家只會給琴兒妹妹面子,不會給你我這麼大面子。反倒是幺妹兒出嫁,琴兒妹妹要是去請,人家一定回來。”

“這倒是,畢竟幺妹兒出嫁是韓家的喜事。志行不在家,只能由琴兒出面幫着操辦,道臺夫人、府臺夫人和縣太爺的夫人跟琴兒那麼要好,自然會幫琴兒把面子撐起來。”

費二爺放下茶杯笑道:“始真,段經承,說到底人家還是看志行的面子!”

段吉慶深以爲然:“是啊,說起來我們都是沾志行的光。”

費二爺笑了笑,旋即話鋒一轉:“二位剛纔說幺妹兒出嫁,我突然想起件事。幺妹兒雖是志行的堂妹,其實跟親妹妹差不多,現而今志行官運亨通,幺妹兒也算官家小姐。可柱子卻是個仵作,門不當戶不對,傳出去會被人笑話的!”

“還真是!”段吉慶意識到這不是一件小事,想了想愁眉苦臉地說:“可也不能因爲門不當戶不對悔婚,再說柱子那娃不但老實而且能吃苦,也是跟志行打小耍到大的,跟幺妹兒更是青梅竹馬。”

“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悔婚自然不能悔婚,但柱子肯定不能再做仵作了,他和幺妹兒的婚事甚至都不宜大操大辦。”

“段經承,二爺說得對,志行今非昔比,不能因爲這事被人恥笑。”劉山陽擡頭道。

“琴兒早上還說過幾天就得開始準備,要把幺妹兒風風光光嫁出去,要是不好好操辦,就這麼不聲不響地讓柱子和幺妹兒成婚,琴兒一定不會答應。”

“跟她解釋清楚,這真不是一件事。”

段吉慶在衙門當那麼多年差,豈能不曉得這不是一件事,可想到琴兒那邊不一定能說通,正爲此頭疼,外面傳來日升昌重慶分號徐掌櫃的聲音。

“二爺,在家嗎?”

費二爺快步走出花廳,一邊開門一邊問:“在在在,原來是徐掌櫃,您今兒個怎麼得空來這兒的,是不是有京城的信兒?”

“二爺吉祥!”門一開,徐掌櫃就拱手作揖,見劉山陽和段吉慶也在,急忙拱手道:“劉老爺,段經承,您二位也在,您二位吉祥!”

年前向榮等重慶籍武官和兵勇從日升昌泰州分號寄來三百多封信、匯來七萬多兩銀子,全是段吉慶和費二爺幫着讓關班頭、餘有福等衙役挨家挨戶送到人家手裡的。人家收到了信和銀子,自然要給遠在江蘇的親人回信。所以這一個多月,陸陸續續收到了兩百多封那些武官和兵勇家人送來或託人捎來的信。

想到那些信得趕緊寄出去,段吉慶起身道:“徐掌櫃,您來得正好,您要是不來,我這兩天也得去拜訪您。”

“信的事,是吧?”

“正是。”

提起這個,徐掌櫃禁不住笑道:“段經承,費二爺,年前可把您二位給忙壞了,我尋思您二位不妨開辦個民信局,找幾個信得過的人專門辦理家信交寄、銀錢匯兌這些事。”

不等段吉慶開口,費二爺就坐下笑道:“徐掌櫃,您是在商言商,我和段經承跟您不一樣,我們可不能把家信交寄和銀錢匯兌這些事當作買賣。且不說人家已經給了寄信捎信的腳錢和匯兌錢,就算一文沒有我們貼錢也得幫人家把這些事辦妥。”

銀子當然重要,但人情可不是能用銀子買來的,段吉慶不想因爲這點小錢丟了交情,很認真很嚴肅地說:“徐掌櫃,二爺不是在跟您說笑,因爲不管捎信還是捎銀子,都不是錢不錢的事!”

“二爺高義,段經承高義,在下佩服!”徐掌櫃豈能不曉得段吉慶和費二爺究竟是咋想的,坐下笑道:“無事不登三寶殿,我是來給您三位報喜的!”

段吉慶下意識問:“報啥喜?”

“韓老爺又調任了,算算日子,他這會兒應該已經到了京城。”

“調任何職?”

“永定河北岸同知,我們京城分號掌櫃在信裡說,韓老爺這次調直隸是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工部尚書彭蘊章彭大人保舉的!”

費二爺在京城呆那麼多年也沒見過軍機大臣,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禁不住問:“軍機大臣保舉的?”

“正是。”徐掌櫃笑了笑,接着道:“二爺,劉老爺,您二位都去過京城,一定曉得永定河道究竟是個什麼衙門。韓老爺調任永定河北岸同知,做得雖說是直隸的官,其實跟做京官沒什麼兩樣,您二位說這是不是一件大喜事?”

段吉慶欲言又止,費二回頭解釋道:“永定河道衙門跟順天府衙門差不多,真沒想到志行竟能調任永定河北岸同知!”

段吉慶還是覺得做江海關監督好,竟喃喃地說:“這麼說志行不做稅官,去做河員了?”

“段經承,你是有所不知,永定河道的官員不只是治河,永定河沿岸的州縣一樣歸永定河道衙門管。這麼說吧,志行這個永定河北岸同知相當於小知府,能分轄永定河北岸的好幾個州縣!”

“雖不是正印官,但跟正印官差不多。”

“正是。”

“那同知署的治所在哪兒,在不在京城?”

“好像是在順天府下轄的固安縣,離永定河道的道署不遠,距京城也就一百里。”

……

家裡來人,在樓上做針線的琴兒自然要打開窗戶看看都是誰,沒曾想竟聽到了娃他爹調任永定河北岸同知的消息。

再聽到固安離京城並不遠,想到年前來送信的那些舉人老爺全是從京城回來的,琴兒的心激動得砰砰直跳,扔下針線蹬蹬蹬跑下樓,扶着花廳側門的門框道:“爹,二爺,我想去京城,去江蘇那一路不太平,去京城這一路好走!”

“琴兒,你先別急,這麼大事得從長計議。”

“爹,我都已經等好幾年了,光我等也就罷了,可狗蛋從出世都沒見過他爹,我不想再等了,我想帶狗蛋去找他爹。”琴兒說着說着淚流滿面,

段吉慶看着心酸,沉吟道:“琴兒,你想帶狗蛋去找他爹也行,不過不急這一會兒,出那麼遠門,走那麼遠的路,怎能不做點準備。”

“有啥好準備的,帶足盤纏不就行了。”琴兒擦着眼淚道。

劉山陽能理解她的心情,起身笑道:“弟妹,要不這樣,待會兒請關班頭、餘有福和柱子他們過來一起商量商量,問問柱子願不願意和幺妹兒一道跟你去,再問問餘有福願不願意再走一趟,要是他們都願意,那我們就早做準備,看能不能讓你們孃兒倆就這幾天啓程。”

“柱子哪能跟我一道去,他馬上要迎娶幺妹兒!”琴兒下意識問。

想到費二爺剛纔說過的話,段吉慶猛然反應過來:“讓他和幺妹兒一道去,等到了志行那兒再迎娶,再完婚,再說連大頭那瓜娃子都做上官了,柱子因爲要幫着志行照應走馬老家,到現在還是個仵作,柱子心裡一定有想法,不如借這個機會讓他出去闖闖,看能不能混出個人樣兒。”

劉山陽又笑道:“弟妹,我們就算不爲柱子着想,也得爲幺妹兒想想。”

誰不想嫁給官老爺,現在有這機會,要是不讓柱子去確實說不過去,可琴兒想了想又苦着臉道:“出這麼遠門,不曉得啥時候才能回來,柱子和幺妹兒不能不回走馬去跟嬸孃道個別。”

“那就讓他們趕緊回一趟走馬,讓他們早去早回。”

讓衆人倍感意外的是,費二爺突然道:“琴兒,你既然決心已定,我陪你走一趟。在京城時想家,可在家呆久了又想回京城看看。”

“二爺,您老這麼大年紀了,走那麼遠的路……”

“我身子硬朗着呢,不就是走一趟京城嗎,”費二爺笑了笑,又煞有介事地說:“何況我是你爹代志行聘的西席,你把士暢帶京城去,我呆在巴縣咋教他讀書認字?”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隻言片語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一百七十九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二)第二百零九章 交情歸交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沒誠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見第一百零六章 會館首事(三)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議助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拾遺補缺”第四百一十六章 後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鯉石書舍第六百四十五章 買命錢第二百九十五章 江寧城破!第七百三十章 只能指望鄂軍湘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知府要進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虧缺銅斤案(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辦槍是個肥差第五百五十四章 敬而遠之第五百四十三章 屬官恩俊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打第三百七十章 貪生怕死之輩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五百九十一章 雲裡霧裡第六百四十五章 買命錢第四百二十八章 來龍去脈第六百二十三章 你是志行推薦來的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上駟院卿第二百五十八章 錢到事了(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賞給舉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黔北大亂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到事了第二百四十章 誰算計誰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八十四章 夔州有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三百一十三章 終於來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虧缺銅斤案(一)第五百一十四章 虛驚一場第三百六十二章 餘有福回來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屬官恩俊第二百四十一章 誰算計誰(二)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三章 債主登門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江不能去!第九十一章 “犯上作亂”第五百六十八章 怕啥來啥第五百八十八章 貴州不太平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上任(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七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三百九十三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一百五十六章 鄰居富貴第三百二十七章 阻截(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是咋破的第三百八十四章 拿得起放得下第二章 債臺高築第六百九十八章 騎虎難下第七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十章 不時之需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給誰撐面子(二)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反正就是不去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人(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第三百五十七章 厘金局第四百一十二章 想買也買不着第六百一十四章 都升官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二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點利息第六百二十二章 哪兒也不去!第一百六十四章 匯票丟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於心不安第二百四十八章 將功贖罪第五百五十四章 敬而遠之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知道也正常第五百一十二章 窮困潦倒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敢不答應!第五百二十章 被人瞧不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張之杲又病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大事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師爺也有講究新書感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定心丸第四百六十五章 覲見(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辦、總辦第三百九十四章 受之有愧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知道也正常第六百一十章 物是人非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氣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隻言片語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一百七十九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二)第二百零九章 交情歸交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沒誠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見第一百零六章 會館首事(三)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議助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拾遺補缺”第四百一十六章 後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鯉石書舍第六百四十五章 買命錢第二百九十五章 江寧城破!第七百三十章 只能指望鄂軍湘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知府要進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虧缺銅斤案(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辦槍是個肥差第五百五十四章 敬而遠之第五百四十三章 屬官恩俊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打第三百七十章 貪生怕死之輩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五百九十一章 雲裡霧裡第六百四十五章 買命錢第四百二十八章 來龍去脈第六百二十三章 你是志行推薦來的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上駟院卿第二百五十八章 錢到事了(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賞給舉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黔北大亂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到事了第二百四十章 誰算計誰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八十四章 夔州有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三百一十三章 終於來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虧缺銅斤案(一)第五百一十四章 虛驚一場第三百六十二章 餘有福回來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屬官恩俊第二百四十一章 誰算計誰(二)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三章 債主登門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江不能去!第九十一章 “犯上作亂”第五百六十八章 怕啥來啥第五百八十八章 貴州不太平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上任(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七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三百九十三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一百五十六章 鄰居富貴第三百二十七章 阻截(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是咋破的第三百八十四章 拿得起放得下第二章 債臺高築第六百九十八章 騎虎難下第七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十章 不時之需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給誰撐面子(二)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反正就是不去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人(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第三百五十七章 厘金局第四百一十二章 想買也買不着第六百一十四章 都升官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二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點利息第六百二十二章 哪兒也不去!第一百六十四章 匯票丟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於心不安第二百四十八章 將功贖罪第五百五十四章 敬而遠之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知道也正常第五百一十二章 窮困潦倒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敢不答應!第五百二十章 被人瞧不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張之杲又病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大事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師爺也有講究新書感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定心丸第四百六十五章 覲見(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辦、總辦第三百九十四章 受之有愧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知道也正常第六百一十章 物是人非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