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恍然大悟

曹澍鍾見完陳虎等人,便讓家人去張羅酒席,要爲韓秀峰接風洗塵。韓秀峰以守孝服喪不宜飲宴爲由婉拒了他的好意,就這麼領着陳虎等人告退。

儘管韓秀峰連道“留步”,曹澍鍾還是將他送到儀門口,直到韓秀峰等人的背影消息在拐角處,這才匆匆回到花廳,請剛纔躲在屏風後頭的幕友陳先生幫着參詳韓秀峰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要。

“聽着像是肺腑之言,可我總覺得沒這麼簡單,甚至都搞不清他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

“東翁,學生以爲他剛纔那番話句句是真,只是……只是話中有話,並且沒說全!”

“此話怎講?”曹澍鍾急切地問。

陳先生不但心思縝密,而且做事認真,竟借曹澍鍾和韓秀峰去前衙見陳虎等武官的功夫,把韓秀峰之前說的那些話寫了下來。

看東家曹澍鍾急切的樣子,他放下剛做的筆記,抽絲剝繭地分析道:“他開缺回籍丁憂前身在中樞,對聖意……尤其皇上是如何看待團練的最清楚不過。借崔煥章和楊吏清等人之口,放出‘團練之事可少則少,切不可過涉張皇,致滋流弊’的風聲並非無的放矢。”

“他爲何不親口跟我說,爲何要借他人之口?”

“東翁,他要是親口跟您說,那豈不成插手地方政務軍務了嗎?”陳先生反應問一句,接着道:“何況他一見着您便提您與段大人乃同年,並呈上石贊清的書信,甚至執晚輩之禮,可見他是有心與您結交的。所以巴縣乃至整個川東道的團練亂象,他不方便當面跟您說,因爲說了您一定不會高興。”

“這倒是。”曹澍鍾覺得有些道理,想想忍不住問:“貴成兄,如此說來他是打算給我來個先禮後兵?”

“應該是,團練亂象要是不加以整飭,他一定不會袖手旁觀。”陳先生頓了頓,起身道:“他積功做上通政司參議的,要不是有軍功皇上絕不會賜他色固巴圖魯勇號。而他之所以能做上通政司參議,之所以能以記名章京在軍機章京上額外行走,與他在上海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有什麼關係?”

“記得段大人曾說過,天地會餘孽在上海犯上作亂時,上海知縣殉國,時任蘇鬆太道吳健彰兼江海關監督被亂黨所俘,上海周邊的那些沒殉國也沒被俘的文武官員有一個算一個全跑了,就剩下他這麼一個恰好去上海辦差的朝廷命官,所以兩江總督怡良和時任江蘇巡撫許乃釗事急從權,命他署理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關監督。”

“臨危不亂,可見他年紀輕輕便能身居高位,並非全靠段大章和郭沛霖等人提攜的。”

“東翁,學生想說不是這些,而是上海的那些亂黨大多是道署和縣衙招募編練的團勇!而在桐梓犯上作亂的那些賊匪,不是革役便是混入團練的奸民。所以在韓秀峰看來巴縣乃至整個川東道的團練必須加以整飭,不然貴州的那些賊匪一旦與混入我川東道各州府團練的那些奸民勾連,川東必亂,四川必亂,形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提起團練亂象曹澍鍾就頭疼,唉聲嘆氣地說:“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川東團練最早可追溯至嘉慶朝,歷任官員誰也不想捅這個馬蜂窩,竟任由起越辦越多,越做越大,現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真要是大張旗鼓地加以整飭,只會適得其反啊!”

陳先生不無得意地笑道:“東翁,其實辦法他已經幫您想好了。”

“他幫我想好了?”

“正是。”

“我怎麼不知道,他什麼也沒跟我說!”

“他只跟您說了一半,並且他已經不動聲色做了。”

“說了哪一半,他又做什麼了?”曹澍鍾越聽越糊塗。

陳先生做了下來,不緩不慢地說:“東翁,您這是當局者迷。他說本省之人不宜管本省之事,並且十幾入前就已命直隸候補同知高雲峰率兩名額外外委去了貴州。言外之意再清楚不過,那便是大可把那些越來越不聽衙門招呼的團勇派貴州是幫同官軍平亂!”

“把那些禍害打發去貴州?”

“那些禍害要是能幫着把貴州的那些賊匪剿了,自然少不了東翁您的功勞。那些禍害要是戰死在貴州,對巴縣乃至整個川東也沒什麼壞處。”

陳先生想了想,又笑道:“祥慶昨天下午跟杜興遠來拜見時曾說過,韓秀峰一邊放出要整飭團練的消息,一邊竟縱容其家慈雲的幾個監生呈請不再給走馬團交團費,村裡青壯不再去走馬齊團操練,甚至打算在村裡自辦團練,您還當時覺得這太過自相矛盾,覺得他是在說一套做一套。”

“是啊,一邊聲稱要整飭,一邊又要辦,這不是自相矛盾是什麼!”

“學生以爲這並不矛盾,東翁您想想,要是一村一團那還叫團練嗎?”

曹澍鍾醍醐灌頂般明白過來,不禁笑道:“那就又變回保甲了。“

“先將不安生不聽衙門招呼的那些團勇打發去貴州幫同官軍平亂,再將剩下的大團拆爲小團,雖名爲團練,實則爲保甲。分而化之,以絕後患。”陳先生想想又感嘆道:“皇上派他回來幫辦團練還真派對了人,要不是像他這樣洞悉民情、素諳地勢之人,還真想不出這麼個連打帶削之計。”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曹澍鍾恍然大悟,想想禁不住笑道:“他不是會練兵能打仗嗎,他不是說什麼本省之人不宜管本省之事嗎,那本官就讓他辦這個團練,讓他率各州縣的團勇去貴州平亂!”

“東翁,您把事情又想簡單了,不信咱們可以打個賭,他一定不會痛痛快快地答應辦這個團練,更不會痛痛快快地答應率那些團勇去貴州。”

“他想要錢糧?”

“不只是錢糧,其實錢糧倒是小事。”

“那又是爲何?”

陳先生喝了一小口茶,意味深長地說:“曾國藩曾大人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裡,您覺得他會重蹈覆轍嗎?‘一呼百應’這種事他是打死也不會幹的,像他這樣簡在帝心、聖眷正濃的新貴也無需出這風頭,只要在老家服完喪並確保川東不會被貴州的那些賊匪襲擾,他到時候就能回京接着做官。”

“你覺得出省平亂的團練咱們辦,到時候請他幫着領兵怎樣?”

“這倒是個辦法,反正學生以爲他一定不會做出頭鳥。”

“可他不出這個頭,咱們就師出無名,出省平亂之事就辦不成,”曹澍鍾頓了頓,又強調道:“他是皇上委派的團練大臣,也只有他才能名正言順地率團勇去貴州。”

“所以這件事得從長計議,總之,不能讓他覺得您嫌他在巴縣礙事,想趕他走。”

“這話說在點子上,我敢肯定他手裡就算沒皇上的諭旨,也能密摺專奏上達天聽!”

“學生也是這麼以爲的,不然皇上又怎會命他率十名文武官員回來,更何況他還帶回一百六杆自來火洋槍和三千多斤火藥鉛子兒!那麼多洋槍不是誰想買便能買的,就算能買着要是沒大衙門的關防也別想就這麼運到巴縣,可見皇上是派他回來打仗的,至少是命他一邊丁憂一邊隨時做上陣打仗的準備!”

“可他說是請朋友墊銀子買的。”

“東翁,要說朋友,您的朋友不比他少,您覺得您的那些朋友能幫着買到這麼多洋槍嗎?”

“別的東西好說,洋槍還真不大好買。”

“這就是了。”

曹澍鍾想想又微皺着眉頭道:“他不但聲稱是託朋友幫着墊銀子買的,還說什麼請去點驗,這又是何意?”

“這還不簡單,他這是打算把那些洋槍賣給您!”

“現在天下不太平,買倒是能買,只是買下之後他自個兒不就沒了,他手裡沒槍又拿什麼去打仗?”

陳先生心想你怎麼就轉不過這個彎呢,只能苦笑道:“大人,要是學生沒猜錯,他這是打算把那些洋槍和火藥鉛子兒賣給您,然後再請您把那些洋槍和火藥鉛子兒發給他去辦團練。”

“槍還在他手裡,讓我出銀子,這算什麼道理?”

“他要槍做什麼,他要槍還不是想保巴縣乃至整個川東的平安,皇上命他回鄉幫辦團練一樣是希望他能幫同您坐鎮川東,保川東平安的!”

“可剛纔不是說要出省攻剿嗎?”

“一味地防堵只會防不勝防,換言之,出剿纔是最好的防堵。”陳先生想了想,接着道:“再說那些洋槍便是留下,你是打算給那些不堪大用的綠營兵,還是發給保甲局的那些茶勇。”

“要是給綠營,估計用不着幾個月就會被那些丘八給賣了換酒錢,要是發給保甲局的那些茶勇,只會尾大不掉,說真的我還真不大放心。畢竟那可是一百多杆洋槍,不是一百多杆長矛。”

“所以說那一百多杆洋槍是好東西,可也是燙手的山芋,交給誰您都不會放心,還不如交給他。”陳先生沉思了片刻,又說道:“何況他說到底還是回鄉丁憂的,在四川呆不久,等到他服完喪回京時,他難不成還能把那些槍和他編練的那些勇壯帶走?”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六百三十七章 石達開走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到家了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噩耗第三百三十章 阻截(七)第六百四十八章 又到固安第四百五十一章 這分明是升轉!第五百七十七章 舊部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七百零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三十二章 費二爺的錦囊妙計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一十四章 誥命宜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進退第三百零二章 相機行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機會難得第四百八十章 老弱婦孺第三百六十二章 餘有福回來了!第一百一十章 人生無處不相逢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一百七十一章 順水人情第四百六十九章 領憑上任(三)第七百一十五章 跟柏葰沒多大關係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一百零七章 會館首事(四)第九十三章 四堂會審(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任小姐也來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雲裡霧裡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知州第六百五十五章 賞給舉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風聲鶴唳第三百六十三章 天大的人情(一)第七百一十九章 誰也沒想到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兒的提議第五百四十八章 擾人清夢第二百九十九章 可悲可嘆第三百一十九章 安營紮寨(二)第二十四章 川幫茶幫第二百八十六章 首尾難顧第一百五十七章 鄰居富貴(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妻廕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二百一十章 新巡檢要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守住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官聲人脈第二百七十九章 從六品州同!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色古香第七百四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五百五十八章 支招兒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四百零九章 習慣了就好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七十六章 “小狐狸”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第一百七十八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防營千總第五百七十四章 滴水不漏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是鹽官的鹽官!第二百五十一章 仁政第七百四十七章 王爺保重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色古香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戰之後第三百零九章 兵源第二百八十一章 捧殺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一)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簡單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儀真第六百二十五章 上海分號第四百七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三百零八章 潘二的打算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第六百三十二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二百四十四章 夜裡動手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編練鄉勇第六百四十四章 回京(一)第二百零九章 交情歸交情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二百零六章 情誼第二十四章 川幫茶幫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過便是功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上不急太監(二)第九十八章 兒行千里父擔憂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舉輕放第四百三十三章 非白即黑第三百一十五章 總督關防第二百零七章 “驛站”第六百二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三百八十五章 辦槍是個肥差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六百三十七章 石達開走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到家了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噩耗第三百三十章 阻截(七)第六百四十八章 又到固安第四百五十一章 這分明是升轉!第五百七十七章 舊部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七百零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三十二章 費二爺的錦囊妙計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一十四章 誥命宜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進退第三百零二章 相機行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機會難得第四百八十章 老弱婦孺第三百六十二章 餘有福回來了!第一百一十章 人生無處不相逢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一百七十一章 順水人情第四百六十九章 領憑上任(三)第七百一十五章 跟柏葰沒多大關係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一百零七章 會館首事(四)第九十三章 四堂會審(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任小姐也來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雲裡霧裡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知州第六百五十五章 賞給舉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風聲鶴唳第三百六十三章 天大的人情(一)第七百一十九章 誰也沒想到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兒的提議第五百四十八章 擾人清夢第二百九十九章 可悲可嘆第三百一十九章 安營紮寨(二)第二十四章 川幫茶幫第二百八十六章 首尾難顧第一百五十七章 鄰居富貴(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妻廕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二百一十章 新巡檢要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守住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官聲人脈第二百七十九章 從六品州同!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色古香第七百四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五百五十八章 支招兒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四百零九章 習慣了就好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七十六章 “小狐狸”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第一百七十八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防營千總第五百七十四章 滴水不漏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是鹽官的鹽官!第二百五十一章 仁政第七百四十七章 王爺保重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色古香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戰之後第三百零九章 兵源第二百八十一章 捧殺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一)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簡單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儀真第六百二十五章 上海分號第四百七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三百零八章 潘二的打算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第六百三十二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二百四十四章 夜裡動手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編練鄉勇第六百四十四章 回京(一)第二百零九章 交情歸交情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二百零六章 情誼第二十四章 川幫茶幫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過便是功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上不急太監(二)第九十八章 兒行千里父擔憂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舉輕放第四百三十三章 非白即黑第三百一十五章 總督關防第二百零七章 “驛站”第六百二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三百八十五章 辦槍是個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