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陸大明回來了

餘三姑回來的很晚,任雅恩父女全在等她,一個坐在油燈下看書,一個坐在對面做女紅。

見她抱着一小匹綢子興高采烈跑進屋,任雅恩放下書問:“怎麼到這會兒纔回來?”

忙活了一天,餘三姑累的腰痠背痛,但還是下意識問:“老爺,鈺兒,你們有沒有吃夜飯,沒吃我去給你們燒。”

“早吃過了,鈺兒做的。”任雅恩看着她抱着的綢子,追問道:“三姑,先說說怎麼弄到這會兒纔回來。”

“幹活兒啊,一直幹到這會兒。”餘三姑把綢緞放到一邊,在身上擦擦手,又拿起綢緞展開一截兒,跑過去一邊在鈺兒身上比劃着,一邊眉飛色舞地說:“韓老爺不是高升了嗎,好多官老爺想巴結他,有的自個兒來的,有的差家人來的,周圍那些鹽場的鹽官全來了,好像連知府大老爺都差家人來了!一下子來那麼多貴客,不能沒人燒茶,更不能沒燒飯,就這麼一直忙到這會兒。”

“三姑,你這麼賣力,韓老爺真應該給你漲工錢。”鈺兒推開綢緞,帶着幾分嘲諷地說。

“一個月給二兩銀子已經不少了,我以前賣一年菜才賺幾個銅板,可不能人心不足蛇吞象。再說又不是每天都這麼忙。”餘三姑大大咧咧慣了,也不跟她計較,捲起綢緞有氣無力癱坐到任雅恩從揚州帶來的藤椅上,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雖然是來做填房的,但不管怎麼說進門沒幾天,也算個新媳婦,不但拋頭露面還天天往韓老爺府上跑,任雅恩剛開始也覺得不合適,擔心被人笑話。後來在鎮上轉了兩圈,發現不但沒人說閒話,反而個個誇她能幹,誇她會持家。

再想到這裡是海安,不是揚州。

好多小丫頭因爲家裡窮都七八歲了還光着屁股到處跑,連顧院長、餘青槐和王千里等士紳家的閨女都照樣上街買菜、下地幹活,那些已爲人婦的小媳婦更是一個比一個潑辣,任雅恩終於意識到像餘三姑這樣的女人是不會被人笑話的,反倒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纔會被人恥笑,因爲在鎮上人看來那是好吃懶做!

入鄉就要隨俗,何況人到中年能娶到這麼能幹的一個女人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分,任雅恩瞪了懂事的女兒一眼,坐下笑道:“韓老爺現如今是兩淮運副,那些鹽官自然要來祝賀。不過連府臺都差家人來,倒是讓我有些意外。”

“老爺,府臺是做什麼的?”

“府臺就是揚州知府,比張知州還要大的官!”

“我的乖乖,府臺這麼大,這麼說韓老爺的官也很大!”

“你才曉得。”任雅恩幫她倒上一杯茶,又笑看着她緊摟着不放的綢緞問:“這綢緞哪來的?”

提起綢緞,餘三姑一臉不好意思:“今天不是忙嗎,我一個人忙不過來,就喊錢大貴婆娘、巷口的四嬸和李瘸子家二丫頭來搭把手。錢大貴婆娘你是見識過的,臉皮不曉得有多厚,見韓老爺要把人家送的那些禮賞給吉大吉二他們,還讓王如海家老二幫着送去,錢大貴婆娘就厚着臉皮管韓老爺要,說她家四丫頭明年要嫁人,想要幾尺紅綢幫她家四丫頭做身嫁衣。”

“她要你不能要。”

“我沒要,是韓老爺給的!”餘三姑得意地笑道:“韓老爺不曉得有多大方,錢大貴家婆娘一開口他就答應了,讓人把一匹綢子裁成四塊,給了錢大貴婆娘幾尺,給了四嬸幾尺,給了李瘸子家二丫頭幾尺,剩下的全給我了!”

雖然朝夕相處不久,但餘三姑的爲人鈺兒再清楚不過,忍不住嘟噥道:“三姑,錢大貴家那口子臉皮是厚,不過膽子也小,她纔不敢跟韓老爺開這個口呢,一定是你攛掇的!”

餘三姑急了,驀地跳起來,把綢緞往地上一扔:“任大小姐,你這人怎就不識好歹呢!你以爲這綢子是爲我自個兒要的,不是,我是幫你要的!你也老大不小了,早晚要出閣,你爹又是秀才老爺,攢不上多少嫁妝也就罷了,總不能連身像樣的嫁衣都沒有吧!”

“我纔不要呢!”

“不要,我看你嘴硬!”

“我不嫁人行了吧,不跟你說,說了你也不懂。”鈺兒覺得跟餘三姑理論是對牛彈琴,扔下針線氣呼呼跑房裡去了。

任雅恩連忙揀起綢緞,一邊撣沾上的灰塵,一邊勸道:“三姑,鈺兒還小,別跟她一般見識。”

“老爺,你說我……你說忙來忙去,到底圖個什麼呀!”餘三姑越想越委屈,熱淚滾滾而流。

任雅恩在外人面前是不苟言笑的書院院長,但在餘三姑面前卻總掛着笑容,跟哄孩子般地把她拉到房裡,和聲細語地說:“三姑,讓你受委屈了。鈺兒不懂事,看我明天怎麼教訓她。”

“不懂事,她都十八了怎會還不懂事。老爺,我算看出來了,她是瞧不起我。”

“瞎說,你是她繼母,她怎會瞧不起你?再說她能在這個家呆幾天,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等嫁出去不就沒事了。”

“嫁給誰,像她這樣的誰會要?”

正如餘三姑所說,任鈺兒的婚事還真讓任雅恩頭疼。要是在揚州,任鈺兒雖算不上大家閨秀,但也是小家碧玉。可這裡不是揚州,這裡是海安,實在找不出門當戶對的。而那些普通人家,以任鈺那心高氣傲的性子,十有八九也不會同意嫁。

……

就在他們兩口子爲任鈺的婚事犯愁之時,在陸家巷口守夜的保甲局青壯攔住了十幾個不速之客。

“站住,別動!”

“走夜路還帶着兵器,一定不是好人,老四,趕緊鳴鑼!”

鹽捕營的人全升了官,全回去光宗耀祖了,韓老爺身邊就剩一個大頭,守夜的青壯不敢大意,一起守夜的更夫正準備鳴鑼示警,剛上岸的一個人急切地喊道:“老四,別鳴鑼,千萬別驚動韓老爺,我是姜槐!”

“姜班頭,不是在揚州做官嗎,怎麼跑回來了?”更夫反應過來,急忙提着燈籠迎上去問。

“別提了,韓老爺呢,聽說韓老爺沒回四川老家,又回海安了?”

“回來,在城西打穀場呢。”更夫看看他灰頭土臉的樣子,再看看他身後那幾個不但灰頭土臉,身上還全帶着傷的幾個老面孔,禁不住問:“陸大明,樑六,你們也回來了。其他人呢,儲班頭呢,儲班頭他們怎麼沒回來?”

“回頭再跟你們說,先帶我們去見韓老爺。”

“這麼晚去見韓老爺不合適吧,我們剛從打穀場那邊巡過來,韓老爺早歇息了。”

“別廢話,我們有十萬火急的軍情!”

“有軍情,好吧,我帶你們去。”

……

被更夫在院子外叫醒的韓秀峰怎麼也沒想到陸大明、樑六和姜槐回來的這麼快,讓大頭開門喊他們先進來,等穿上鞋,披上衣裳走進堂屋時,他們和跟他們一道回來的九個鄉勇竟全跪在八仙桌前,有的衣衫襤褸,有的不但衣衫襤褸身上還帶着傷,一個比一個狼狽。

韓秀峰心裡咯噔了一下,很直接地以爲盤踞在揚州城裡的賊匪殺出來了,急切地問:“大明,你們這是咋了,到底怎麼回事?”

“韓老爺,小的鬼迷心竅,小的不應該信張翊國的鬼話,結果弄成這樣,還死了那麼多弟兄,小的對不起您,小的……”陸大明追悔莫及,說着說着淚流滿面,實在說不下去了。

“先說怎麼回事,到底弄成啥樣了?”

“昨天中午,賊匪……賊匪突然殺出城,官兵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我們和剛在江都、甘泉招募的那些鄉勇也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李海死了,劉二死了,陳彪死了,陳虎帶着幾十個鄉勇在南邊防堵的,不曉得是死是活,估計也凶多吉少。”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韓秀峰實在顧不上那些鄉勇的死活,一把揪住陸大明肩膀問:“賊匪往哪兒衝殺的,出來多少人,現在到哪兒了?”

“稟韓老爺,賊匪沒奔我們這邊來,他們往西去了,也不曉得是不是打算回江寧,少說也有萬把人,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一見着人就殺,實在擋不住!”姜槐心有餘悸,禁不住擦了把汗。

官兵都擋不住,何況他們。

韓秀峰想想又問道:“揚州城呢?”

“稟韓老爺,賊匪沒全走,揚州城裡好像還有不少,”陸大明越想越難受,哭訴道:“韓老爺,新來的府臺和那些縣太爺壓根就沒把我們當人看,讓我們去招募青壯防堵,去跟官兵一起圍城。他們不但不給錢糧,還全躲在仙女廟,我們死了那麼多弟兄,他們一點事也沒有。”

“到底死了多少兄弟?”韓秀峰低聲問。

“百十個。”姜槐擡頭偷看了一眼,忐忑不安地說:“有些兄弟在東邊圍堵,賊匪沒奔他們去,所以他們沒事。還有一些兄弟在仙女廟,在仙女廟的也沒事。”

“別人不去,你們爲啥要去?”

“韓老爺,不是我們要去的,是雷大人讓張翊國帶我們去的。”

“張翊國人呢?”

“被衝散了,不曉得是死是活。”

鹽知事張翊國給大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忍不住道:“大明,老六,張翊國啥樣的人你們又不是不曉得,他打過勝仗嗎,他就會打敗仗!跟他去打仗,你們有八條命也不夠送的!”

第七百零四章 孝廉第第六百八十二章 心灰意冷第三百三十八章 厚誼堂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戰之後第四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七百五十一章 兩不相幫第五十五章 銅天王(十)第四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接第六百五十七章 夾着尾巴做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進斗金(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越來越難做的官第六百四十八章 又到固安第七百四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途無量的吉翰林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四十一章 人窮志短第七百四十三章 決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五章 果然追來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五百二十三章 登聞鼓廳第五百四十三章 屬官恩俊第一百三十三章 省館團拜第九十二章 明察秋毫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勞煩大人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這個竹槓有的敲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廣西的情形第一百七十三章 邊茶買賣(二)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十九章 行有行規第三百三十章 阻截(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志行就是這樣的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六百一十二章 以不變應萬變(二)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三百六十一章 杜三來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下根本在京師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知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得有個人去交涉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四百零二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二百零五章 請教(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七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值錢的東西第五百七十四章 滴水不漏第一百六十四章 匯票丟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關監督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二百七十四章 名正言順第二十二章 處處要錢第三百四十二章 雞犬升天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七百一十八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六百八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給誰撐面子(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三百零三章 打仗就是打錢糧第一百七十七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闈第二百二十四章 綠營汛兵第一百零八章 重桑梓敦鄉誼第六百四十六章 開打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又到固安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車之鑑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到事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一百四十章 有緣再會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第五百九十八章 劍指婁山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零五章 惹不起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怒人怨第十六章 百無禁忌第三百六十八章 張之杲又病了第四百二十章 “通夷之才”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七十三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零九章 兵源第四百八十四章 沒油水的差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二百一十章 新巡檢要來第七十六章 障眼法!第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零四章 皇上變卦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算計誰
第七百零四章 孝廉第第六百八十二章 心灰意冷第三百三十八章 厚誼堂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戰之後第四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七百五十一章 兩不相幫第五十五章 銅天王(十)第四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接第六百五十七章 夾着尾巴做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進斗金(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越來越難做的官第六百四十八章 又到固安第七百四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途無量的吉翰林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四十一章 人窮志短第七百四十三章 決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五章 果然追來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五百二十三章 登聞鼓廳第五百四十三章 屬官恩俊第一百三十三章 省館團拜第九十二章 明察秋毫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勞煩大人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這個竹槓有的敲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廣西的情形第一百七十三章 邊茶買賣(二)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十九章 行有行規第三百三十章 阻截(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志行就是這樣的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六百一十二章 以不變應萬變(二)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三百六十一章 杜三來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下根本在京師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知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得有個人去交涉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四百零二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二百零五章 請教(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七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值錢的東西第五百七十四章 滴水不漏第一百六十四章 匯票丟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關監督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二百七十四章 名正言順第二十二章 處處要錢第三百四十二章 雞犬升天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七百一十八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六百八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給誰撐面子(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三百零三章 打仗就是打錢糧第一百七十七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闈第二百二十四章 綠營汛兵第一百零八章 重桑梓敦鄉誼第六百四十六章 開打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又到固安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車之鑑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到事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一百四十章 有緣再會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第五百九十八章 劍指婁山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零五章 惹不起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怒人怨第十六章 百無禁忌第三百六十八章 張之杲又病了第四百二十章 “通夷之才”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七十三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零九章 兵源第四百八十四章 沒油水的差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二百一十章 新巡檢要來第七十六章 障眼法!第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零四章 皇上變卦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算計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