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

宣室殿內,少府丞陳誠拜伏在御案前,脊背冒出的冷汗浸透了不算輕薄的朝服,顯出大片暗色的汗漬。

他的雙手執着一卷帛巾,裡頭寫着暗衛呈交給皇帝陛下的密報,乃是關於正月間皇后在椒房殿擺下宮宴,筵請各家宗婦時的詳細情形。

暗衛雖與內衛同屬郎中令齊山轄制,然兩者職守大爲不同,暗衛的構成和身份也更爲隱秘,無論是宮外的販夫走卒,或是宮內的內宰和宦官,都有可能身具暗衛之職。

長安城內發生的事,但凡皇帝陛下想要知曉具體內情,大多都是能查得一清二楚的。

陳誠向來曉得自家夫人王嫣脾性爽直,大大咧咧的,卻萬萬沒料到,她竟敢妄議立儲之事,甚至直言勸誡皇后莫要讓皇子殿下玩物喪志,免教陛下覺着殿下不足以交託社稷。

誠然,皇子劉沐已虛年七歲,陛下卻遲遲不現立儲之意,皇后不免有些憂慮,然此事也不是大臣或臣婦該輕易言及的,更何況是與皇后私下談論。

因王嫣成婚數年未孕,皇后得知此事後,顧念少府陳氏對天家忠心耿耿,特意遣了不少太醫監的婦醫到陳府,幫她調養身子,故而王嫣甚是感念皇后恩情,她本也是個有恩必報的直腸子,就想爲皇后“排憂解難”。

或許王嫣是出於好意,抑或可算是忠心,然在陛下看來,就未必是那麼回事了,尤是少府陳氏作爲劉氏皇族的累世家臣,正因歷代家主從未對帝位傳承出言置喙半句,才愈發得了天家信重的。

陳誠自幼被視爲陳氏繼承人,今上劉徹剛得冊爲太子,陳誠便時常入宮,與張騫等太子庶子陪伴劉徹了,至今已將近二十載的歲月,皇帝陛下是甚麼脾性,陳誠心裡清楚得緊。

此事若無交代,陳氏或可免受牽連,然陳誠夫婦必是難逃大難,連帶王嫣的阿父,內史王軒只怕也難脫罪。

昔年太上皇劉啓在位時,大行令陳瀟等數位重臣僅是上奏言及立後之事,就被劉啓梟首抄家,慄姬的親族更是被盡數誅絕,連帶時任丞相的周亞夫都被停職,叱令其歸家反省,閉門謝客,無旨不得出府半步,可見天家對臣子妄議宮闈禁事是何等忌諱和厭惡。

立儲之事更是關乎社稷,王嫣此番真是闖下大禍了!

“依你之見,朕該如何處置此事?”

劉徹斜倚坐榻,看着渾身顫抖的陳誠,頗是惡趣味的出言問道。

陳誠不由哀慼道:“陛下,內子向來愚昧魯鈍,此番妄言犯禁,乃是微臣治家不嚴,還望陛下能念在臣過往忠心事君,留下賤內性命,臣願與之同罪,抄家沒產,黥面流放亦無怨言,還望陛下開恩。”

劉徹微是頜首,復又問道:“陳氏與王氏又當如何?”

陳誠忙是叩首連連,額頭磕得咚咚響,霎時便是青紫,甚至已隱隱滲出些血絲來。他寧可與王嫣一同赴死,也不願見陳氏被此事牽連,使得全族沒落。

“你可還記得,五年前,你連夜入宮獻上那隋候之珠時,朕已是寬恕過你夫婦二人和陳王兩族?”

劉徹稍稍坐直身子,用指尖緩緩敲擊着御案,輕聲謔笑道:“朕頗是疑惑,此番爲何又是你等犯此大忌?”

陳誠悽聲哀告道:“陛下,千錯萬錯皆是微臣夫婦犯下的,陳氏向來忠心事君,絕不敢有半分異心啊!”

劉徹擺擺手,肅容道:“朕何曾質疑陳氏忠心,即便是不信你,也還是信得過老少府和陳煌的。”

所謂的老少府自是指陳氏家主陳俞,少府卿歷來由陳氏子弟出任,然僅能算是“半世襲”,蓋因陳氏向來以忠君之事爲祖訓,歷任家主皆爲選賢,不計嫡庶長幼,倒是與南陽孔氏頗爲類似。

現任少府卿陳煌乃是陳俞的庶子,蓋因陳誠的阿父不成器,故陳煌得以接任陳俞的少府卿之位,陳誠之所以被視爲叔父陳煌的繼任者,倒非是他嫡長孫的身份,着實是他乃少府陳氏同輩子弟中最出衆的。

陳誠聞言,終歸鬆了口氣,只要陳氏不遭牽連,妻族王氏是否遭難,他也無法顧及了,真不是他冷血,硬要分親疏遠近,然他雖肯爲自家夫人抵罪,卻着實無力再幫王氏求情了。

劉徹瞧他那沒出息的模樣,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不過也能理解他此時的惶恐無措,也就不再借機敲打他了,出言問道:“你難道真不覺此事太過蹊蹺麼?”

陳誠微是愣怔,緩緩直起上身,深深吸了口氣,凝眉深思,雖是牽動了額角的淤傷,卻也不暇理會那疼痛,或許痛意反能讓他的腦袋更清醒些。

劉徹不再理會他,自顧自的批閱起奏章來,早些處理完國政,也好回寢殿去陪陪阿嬌和小劉沐,這母子二人還在鬧着彆扭,都是屬倔驢的,愁死人了。

良久後,陳誠終是隱隱理出些頭緒,雖尚未徹底想清楚,卻覺着即便王嫣好歹是出身名門的嫡長女,不管是父族還是母族,在大漢都是頂級世家,若無人慫恿,怎的都不至會莽撞到妄議立儲之事。

“陛下……”

陳誠猛是擡首,見得皇帝正在批閱奏章,遲疑着喚了聲。

劉徹停下筆,擡眸看他,出言問道:“可是想到了甚麼?”

陳誠猶豫道:“陛下,恕臣愚鈍,尚未想得真切,然適才得陛下提點,憶起昔年那隋珠之事,既是有宗婦或貴女將那隋珠暗藏到內子的添妝內,意圖構陷陳王兩族,此番內子藉着宗婦宮宴,私下對皇后妄言天家禁事,想來兩件事還真有些關聯。”

劉徹微是頜首,意有所指道:“不錯,郎中令齊山亦是有此猜測。這兩件事,你那夫人皆是脫不了干係,朕若真想命齊山出手徹查,倒也不難的,你該是知曉暗衛聞訊逼供的手段。”

陳誠聞言,忙是再度叩首,乞求道:“陛下開恩,請陛下將此事交給微臣,臣定與內子詳談,將箇中內情探問清楚。”

他曉得,若是讓郎中令率暗衛徹查此事,王嫣定是會被嚴刑拷問,別說是暗衛,就算是明處的內衛,郎衛和羽林衛,凡是遭到這羣禁衛擒拿聞訊的,鮮少有人能活着走出刑房,便連擡出的屍首,留得全屍的都不多。

禁衛不似廷尉府和中尉府的吏卒,不會顧及甚麼刑度的,御史府也鮮少過問禁衛之事,尤是事涉天家時,所有爲臣者皆會識趣的避嫌。

陳須背景夠硬吧? WWW⊕ ttκд n⊕ C○

皇后的胞兄,大長公主的長子,昔年被羽林衛擒拿後,就再也不見蹤影,大長公主想爲兒子收屍都辦不到。

與陳須相比,王嫣算得了甚麼?

劉徹劍眉微揚,冷聲道:“朕不欲聲張此事,你且去與齊山商議如何暗中行事。朕給你三日,三日內若無法查明此事,抑或鬧得滿城風雨,你夫婦就入霸陵殉葬,替天家好生伺候太皇太后吧。”

陳誠再拜謝恩,由衷道:“謝陛下恩典,微臣此生感念不盡!”

他曉得,若非自個出身少府陳氏,換了旁人接連攤上這兩件事,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況且聽着陛下的意思,若是真有人在暗中搗鬼,或許還不會治王嫣的重罪,否則現下暗衛已然進府拿人了。

劉徹面色稍霽,出言警醒道:“事不過三,若再有下次,朕不管是何情由,有何苦衷,絕不會再寬待你夫婦!日後你對家中親眷當多加管教,身爲少府陳氏的後繼之人,若無法修身齊家,將來如何打理少府,如何助朕治理天下?”

陳誠忙是顫聲應諾,暗歎暫且逃過大劫,好在陛下明察秋毫,更託了陳氏列祖列宗的積福啊。

劉徹擺擺手,讓他自行退下,去尋郎中令齊山商議此事。

陳誠豈敢拖沓,忙是起身告退,也顧不得跪麻的雙腿針扎般的疼,匆匆趨步而退,到的殿外卻也再顧不得儀態,轉身便踉踉蹌蹌的小跑離去。

他怎能不急?

適才他並未完全說實話,他已是想到嫌疑最大的一個人,抑或說是一對夫婦,又想到他們的出身背景,若實情真是如此,此事就太過可怕了!

無怪乎陛下不欲讓此事傳揚出去,除卻是要保護皇后和皇子的,更是不想見得朝局動盪。

除卻祖父陳俞和叔父陳煌,此事再不能讓旁人知曉,便連岳父王軒都不再可信,那對夫婦背後的兩大世家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在軍中,皆有極高的威望,門生故舊衆多,可謂牽一髮動全身。即便陛下想要痛下狠手,也絕不會堂而皇之的處置這兩大世家,否則又得掀起一場偌大的血雨腥風了。

“他們莫不是瘋了?”

陳誠在心中不斷嘶吼,若幕後黑手真是那兩位“發小”,那昔年的隋珠添妝和此番慫恿王嫣,擺明就是想將陳氏和王氏也拖下水,至少要引得天家對陳王兩家多有猜忌。

“好!好!好得很!”

陳誠豈能不恨?

陳誠豈能不怒?

若非陛下聖明,早早察覺內裡蹊蹺,沒中這離間之計,陳王兩家現下即便不至被抄家夷族,也必爲求自保,不得不向那向來交好的兩大世家求助,傻乎乎的做了他們的棋子,還得感恩戴德啊。

若真是那二人所爲,陳誠絕不會有半分心慈手軟,莫以爲少府陳氏只爲天家打理私產,就沒甚麼勢力,舉國上下的山河地澤,城鎮荒郊,何處沒有少府的產業和眼線?

“害我陳氏若斯,他日必得誅絕其九族,無論其親眷藏匿何處,但凡在漢境之內,沒有少府尋不出的人!”

陳誠攥着拳頭,眼神淒厲,面容分外可怖。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