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興慶府1

後世的歷史對李井槐屠靈州的目的有過一些猜測,有人認爲他是想要震懾党項人,也有人認爲他只是實行華軍對異族的老規矩——儘管這個選五殺一的老規矩自從滅亡女真僞金政權後就很少用過了。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重點,畢竟,要說殺人多,同一時期馮三虎在扶桑殺的更多,只不過他那邊是殺人的目的很清楚,只是爲了震懾壓制扶桑人,不像李井槐這樣選擇性的定向清除党項人而已。

或者說,馮三虎在扶桑更像是封建軍隊的作風。

而李井槐則有些滅絕的意思了。

不管他的原本目的是什麼,反正李井槐屠靈州確確實實起到了恐嚇效果。

興靈一帶所有還沒有被華軍佔領的地區,党項民衆開始拋家舍業,扶老攜幼的向更北方逃難,冰天雪地的河套地區佈滿了不敢留在家中的党項人,嚴酷的冬天和稀缺的食物使得這條死亡之路被各種悲慘的故事充滿。

大部分難民覺得靈州守不住,興慶府也同樣不行,不過還是有人抱着對大白高國的最後一線希望前往興慶府尋求庇護。

然而大德皇帝李乾順下令興慶府關閉城門,不準任何人進入。

興慶府城下難民哭聲震天,樞密使沒藏訛龐實在看不下去,進攻請求皇帝打開城門接濟難民。

然而,沒藏訛龐沒能從皇宮中走出來,在失去了仁多和葉孛兩家大族的奧援之後,單單一個沒藏家已經無法獲得與嵬名家平等的地位了。

於是李乾順決定趁此機會剪除這些不聽話的國中大族。

包括沒藏、仁多、葉孛在內的十多個大小部族留在興慶府的家眷和財產全部被嵬名家的士兵查抄,家中男丁隨後被盡數殺絕,女子分配給嵬名家的兵將爲奴。

這次內部清洗,直接死亡人數超過七千,至少兩萬人被貶位奴隸,興慶府的防禦力量進一步下降。

不過嚐到甜頭後,至少嵬名家的兵將確實有跟大白高國同生共死的覺悟了(實際上嵬名家也已經沒有別的退路了)。

3月20,李乾順再次派出使者,向華軍請求和談。

這一次,夏國使者帶來了一千兩黃金,兩萬兩白銀,三十個姓沒藏、人多和葉孛的年輕美女。

同時,他們帶來了李乾順新的談判條件:夏國願意去皇帝尊號,向華夏稱臣,夏國國王以子自稱,對華夏皇帝敬爲父上,同時割讓夏國二十二州中的十州領土,並且每年向華夏獻出三萬匹馬駝作爲歲幣。

李乾順唯一的請求,就是希望華軍退兵,讓夏國成爲華夏的外蕃附庸。

這次李井槐並未殺死使者,而是把使節團全部成員,以及他們帶來的美女、金銀和那封信送回國內,請求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聖裁。

畢竟党項人把姿態擺的很低,條件似乎也很好。

當然,在國內傳來新的命令之前,進攻興慶府的準備工作依舊不能放鬆,李井槐打算趁這段時間,給前線儲備更多的炮彈和補給——雖然通過靈州戰役來看,那麼多物資其實大多數用不上。

3月底,華軍開始清除興慶府的外圍防禦。

3月29,華軍攻克順州,4月初5攻克靜州,初8佔領永州,4月11佔領懷州。

到4月20,華軍已經完成對興慶府的包圍,李井槐在興州南北各立起兩座大營,每個大營擁有三萬兵力,超過一百五十門大炮。

4月底,李乾順接到了一個如晴天霹靂般的新壞消息:北面草原上終於有部隊進入夏國了,但不是他千思萬想的蒙兀援軍,而是華夏上馬賊王啓年率領的部隊。

這支數千騎兵組成的隊伍於三月二十七渡過黃河,進攻夏國的黑山福威軍司。

軍心渙散的夏軍並未進行堅決抵抗,兀拉海城落入王啓年之手,隨即這個賊人帥軍順着黃河向南狂奔數百里,與四月初一佔領克夷門。

現在,整個大白高國已經只剩下興慶府和定州兩座城市了。

而李乾順試圖通過談判來拖延時間的行動也變成了無用功——就算是最蠢的人也能明白,李乾順期盼的外國干涉軍不會來了。

現在,大白高國唯一能存在下去的可能,只剩下華夏方面接受李乾順的投降。

今年已經五十六歲的大德皇帝彷彿一夜之間又衰老了十歲,他的年紀比共和皇帝徐睦河還要大幾歲,但若是華夏接受和談,李乾順就得對徐睦河以子相稱。

李乾順不想接受這個恥辱。

共和1793年4月30,李乾順在重重包圍之中的興慶府舉行禪讓大典,把皇位讓渡給太子李仁慶,年號大慶。

然而,夏國活不到大慶元年了。

5月初2,華夏國內給李井槐發來對談判的態度——拒絕和談,僞夏必須滅亡。

李井槐立刻發起對興慶府的攻擊。

5月初3,夏軍對華軍城北大營發起一次試探性反擊,但隨後被華軍擊退。

下午,華軍炮兵按部就班的開始轟擊城牆,一個半時辰後,興慶府南北兩座城門均被轟塌。

不過這一次,党項人難得的做了一件爭取的事——他們並未把大量生力軍部署在城牆上,只准備了少數兵馬以迷惑華軍,任由華軍摧毀基本無人守衛的城牆——反正也守不住。

華軍進城後,部署在城內的党項軍藉助炮兵停火的機會,迅速向城牆方向靠攏,結果雙方在不到五十米的距離上直接面對面遭遇。

華軍近距離開火一次,打倒衝在最前面的党項人,卻也失去了裝填第二發子彈的時機,於是兩軍進入殘酷的白刃戰。

披堅持銳的党項人一度憑藉兵力優勢佔據主動,剛剛從城牆缺口處進城的華軍又被党項人驅趕出去。

但回到開闊地帶後,華軍又重新佔據優勢,火槍手對着城牆缺口一排排射擊,子彈不斷擊倒擁擠的党項士兵,反擊被輕而易舉的止住了。

李井槐本想暫停攻勢,抽調後方的外蕃士兵來負責城牆缺口的爭奪,不過前線局勢變化迅速,還沒等到他的命令,華軍士兵就自覺發起第二輪衝擊。

這一次,衝進城中的華軍士兵首先向三面涌來的党項人投擲手榴彈,再輔以火槍齊射。

混戰中,党項人以爲華軍調來了大炮,於是放棄城牆缺口的爭奪,向城內第二道防線撤退。

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123章 新軍第28章 老規矩第79章 暢快第369章 喜憂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517章 世侯1第74章 爭執第497章 新春4第53章 炮灰2第80章 別矯情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77章 珍惜機會第275章 換命第81章 暴打族叔第50章 破寨2第660章 大案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528章 壞消息第255章 方案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614章 興靈1第165章 主戰派第461章 佈局3第624章 醫藥第743章 突發第527章 晉省2第198章 回程第173章 緊迫第149章 雙嶼港第259章 戰黃河2第506章 新的一年5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685章 野心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730章 登封第739章 禁槍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415章 高麗2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424章 要贏了第325章 炮第135章 乃服第365章 教訓第627章 海外王說一下哈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119章 戰利品分配問題第459章 佈局1第721章 大帝國5第718章 大帝國3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208章 混亂之始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423章 叛徒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549章 帝國第682章 尾聲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305章 兵變2第676章 1795年第703章 南征3第561章 北行記1第169章 招攬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137章 私仇第17章 莒州徐家說一下哈第517章 世侯1第762章 更替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187章 赴宴第315章 馬賊第256章 牆頭草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446章 薩廉第522章 五里驛第162章 城門前第291章 葬禮第120章 逼迫猛回頭 作者:陳天華第214章 祝家莊1第604章 突變1第353章 疑慮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70章 信使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244章 局勢第633章 暴秦3第705章 南征5第69章 女權2第321章 交換第630章 安全第516章 軍改方案
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123章 新軍第28章 老規矩第79章 暢快第369章 喜憂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517章 世侯1第74章 爭執第497章 新春4第53章 炮灰2第80章 別矯情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77章 珍惜機會第275章 換命第81章 暴打族叔第50章 破寨2第660章 大案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528章 壞消息第255章 方案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614章 興靈1第165章 主戰派第461章 佈局3第624章 醫藥第743章 突發第527章 晉省2第198章 回程第173章 緊迫第149章 雙嶼港第259章 戰黃河2第506章 新的一年5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685章 野心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730章 登封第739章 禁槍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415章 高麗2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424章 要贏了第325章 炮第135章 乃服第365章 教訓第627章 海外王說一下哈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119章 戰利品分配問題第459章 佈局1第721章 大帝國5第718章 大帝國3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208章 混亂之始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423章 叛徒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549章 帝國第682章 尾聲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305章 兵變2第676章 1795年第703章 南征3第561章 北行記1第169章 招攬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137章 私仇第17章 莒州徐家說一下哈第517章 世侯1第762章 更替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187章 赴宴第315章 馬賊第256章 牆頭草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446章 薩廉第522章 五里驛第162章 城門前第291章 葬禮第120章 逼迫猛回頭 作者:陳天華第214章 祝家莊1第604章 突變1第353章 疑慮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70章 信使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244章 局勢第633章 暴秦3第705章 南征5第69章 女權2第321章 交換第630章 安全第516章 軍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