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

不好意思,今天有事,更新晚了

------

蔚藍的天空下,漢軍捲起無邊塵土開赴戰場,停於一千步外。六萬餘玄甲步卒組成左中右三軍,左翼由幽州突騎及幷州騎兵組成,合計五千人,右翼爲董卓部涼州鐵騎和三河騎士、北軍五校胡騎,同樣是五千人。蓋俊、傅燮、麴義率領的四千餘騎兵與上官宏、皇甫酈的數千步卒作爲預備隊。

田豐撫着鬍鬚說道:“蛾賊出戰的時間比我們預想的要早一些。”

皇甫嵩笑着自我打趣:“僕總算不用擔心被免官治罪了。”

沮授遙望雙方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邊的人羣,緩緩說道:“中原有多少年沒發生過二十萬人級別的大會戰了?”

多少年?衆人不由啞然,至少有一百多年了吧?自從世祖光武平定天下以來,中原承平甚久,即便近年來偶有叛亂也是疥搔之患,無足輕重。二十萬人級別的大會戰,莫說中原,便是邊地也是數十上百年難得一見。

皇甫嵩慨然道:“將十萬衆,上報皇恩,下全功名,此所有爲將者之願也!亦我之願也!然有漢以來才傑輩出,又有幾人能達成此願?我皇甫嵩年過五旬,才幹平庸,今將兵數近矣,卻忽感傷懷,我寧願終老兩千石郡守,史籍不聞,也不願我大漢國遭此劫難……”

閻忠搖頭嘆道:“罪魁禍首正在京都享樂,卻要我等爲其補過!可恨!可恨!可恨啊!……”

“……!”

沒有人指責閻忠大逆不道,全都沉默不語。

“罪魁禍首?是在說奸閹嗎?或是在說陛下?陛下?還是陛下呢?”蓋俊神情曖昧。當今皇帝劉宏昏庸荒唐程度一點也不弱於歷代亡國之君,加之四年百之期,士人越發絕望,區別僅僅是有些人付諸行動,如閻忠,有些人受到禮教枷鎖禁錮,如皇甫嵩。

皇甫嵩深深吸了一口氣,大手一揮。

剎那間,上百面大鼓被擂響,同時也擂醒了衆人。

“威……”戰線最前沿的屯長、軍侯紛紛拔刀出鞘,全力喝道。

“威!威!威!”

“威武……”

“威武!威武!威武!”

“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漢軍威武!漢軍威武!”

數萬漢軍的吶喊聲似欲與戰鼓聲相較量,聲浪一波蓋過一波,越來越大,越來越響……

“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

黃巾軍不甘示弱,以戰鼓對戰鼓,口號對口號,奮力回擊,大賢良師就在背後,他們不敢保證一定會獲得勝利,但至少在氣勢上不會認輸,哪怕戰敗,哪怕身死……

雙方不約而同向前邁進,漢軍隊形整齊,黃巾人多勢衆,九百步、八百步、七百步……

五百步,兩軍牀弩怒聲嘶吼,巨型箭矢帶着淒厲的嘯聲交叉而過,鑽入對手人牆,玄甲也不能阻其分毫,常常貫穿三五人才會停下。牀弩殺傷力有限,卻極具威懾性,任是意志多麼堅韌的人也要在它面前低頭、戰慄。

黃巾軍有五百具大型弩,可漢軍卻有一千具,張樑皺着眉頭說道:“命令左右軍迅速與敵接戰。”

“諾。”

令旗使兩手揮舞旗幟,傳達命令。

黃巾左右軍得到指令後明顯加快前進的步伐,飛速進抵二百步。漢軍兩翼步弓手舉弓仰射,數萬支長箭瞬間離弦,天空密密麻麻布滿漆黑的箭矢,直若烏雲壓頂,遮天蓋地。利箭輕易地穿透鐵盔、玄甲,黃巾軍痛苦哀嚎,滿地打滾,更多的人什麼感覺也沒有,直接死去。對於戰場上的人來說,這種死法應該稱得上幸運吧!

“還擊……還擊……”黃巾右軍主將張伯憤怒吼道。

黃巾軍紛紛張滿強弓,不等發射,如蝗蟲般的長箭再次落到頭頂,這回死傷更甚。漢軍憑藉紀律嚴明、令行禁止、訓練有素等等方面,成功壓制住近倍的對手。

漢軍左路主帥宗員冷冷笑道:“蛾賊和漢軍的交手次數也不算少了,居然還沒有弄明白一點,和漢軍對射,再練一百年也是枉然!”

徐榮淡淡的說道:“蛾賊若是有聰明人,怎會落到今天這步田地。”

張伯眼看着黃巾軍在連綿不絕的箭雨打擊下痛苦哀嚎,反擊無力,終於明白過來對射並不是人多、弓多的一方就會獲勝。氣急敗壞道:“殺啊……給我殺啊……”

黃巾左軍發出一聲大喊,山崩海嘯的衝向漢軍。與此同時,另一側黃巾亦開始衝鋒,很明顯,他們也是吃足了苦頭才反應過來。

面對雪崩一般滾滾而來的黃巾軍,漢軍面無表情,不爲所動,依據着上官的命令,搭弦,彎弓,射箭,長箭騰空,呼嘯而下,彷彿死神之刃,將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勾走。

進入百步內,黃巾軍終於能夠憑藉弩箭大量殺傷漢軍了,同時穩住陣腳,組織長弓密集齊射,雙方你來我往,每時每刻都有成百上千人受傷、死亡。

黃巾兩翼陣線緩慢向前蠕動,距離五十步內,再次發動衝鋒,彷彿巨人揮舞的兩隻鐵拳,狠狠砸過來。

漢軍將巨盾深深插入大地,長戟、長矛搭在上面,尖銳處寒光閃閃,陰森刺骨。

黃巾戰士毫不猶豫,一往無前,即使下一刻就被大盾撞得粉身碎骨,即使下一刻就被矛戟扎得滿身窟窿,也要用盡全力將手中長戟刺向對手,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轟隆!”

衝在最前方的黃巾戰士幾乎瞬間就被殺死,少有人活下來,他們戰死的並非毫無價值,漢軍陣線被撞得向內凹陷,無數頭裹黃巾的後繼者猙獰着臉填補上來……

“殺……”

張伯尾隨着大軍涌入漢軍陣中,他的格鬥技巧顯然在普通兵卒之上,鉤攘鎖住三支呼嘯而來的長矛,舉刀斬殺三人,鮮紅的血濺在臉上身上,壓抑一掃而光,心頭一陣愉悅。與指揮數萬大軍相比,他更喜歡臨陣廝殺。

“殺……”

張伯左擋右砍,全力搏殺,勇不可擋。黃巾軍跟隨着主將不斷突進,鬥志昂揚,浴血奮鬥。

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173章 賞賜第384章 單挑第329章 河東第417章 罰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196章 勝第313章 家傳噩耗第38章 吳起之才第442章 慘敗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289章 往事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411章 旱鴨子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73章 袁逢病重第455章 震怒第69章 袁隗相邀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318章 家事第38章 吳起之才第384章 單挑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278章 交換第86章 冠禮與婚禮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195章 斬首、到來第184章 驚變第141章 廣宗會戰(三)第409章 斬將第308章 雒陽令第358章 戰略第2章 父親第382章 破城第412章 擊破第284章 棄子第163章 心機第368章 逼反第191章 以少勝多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447章 回援第328章 救災第275章 順風擊之 大破公孫第151章 諸友來訪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281章 迎荀彧第240章 後院起火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346章 觀病第239章 再相見第347章 間第296章 龍虎會明堂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416章 立足第63章 二女相見第54章 人情債第404章 國運之戰第162章 流星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325章 刺殺第407章 弩第54章 人情債第206章 誰爲第一第400章 戲醉衛睡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20章 離別第12章 遠行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300章 任人唯親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380章 大敗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388章 突破第357章 離別第138章 涼州諸將第210章 肉搏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334章 受挫第183章 屯田、兵第99章 施計卻敵第73章 袁逢病重第274章 崩潰第97章 羌人來襲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13章 謀逆第18章 獻策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177章 援董卓第387章 態度第300章 任人唯親
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173章 賞賜第384章 單挑第329章 河東第417章 罰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196章 勝第313章 家傳噩耗第38章 吳起之才第442章 慘敗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289章 往事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411章 旱鴨子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73章 袁逢病重第455章 震怒第69章 袁隗相邀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318章 家事第38章 吳起之才第384章 單挑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278章 交換第86章 冠禮與婚禮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195章 斬首、到來第184章 驚變第141章 廣宗會戰(三)第409章 斬將第308章 雒陽令第358章 戰略第2章 父親第382章 破城第412章 擊破第284章 棄子第163章 心機第368章 逼反第191章 以少勝多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447章 回援第328章 救災第275章 順風擊之 大破公孫第151章 諸友來訪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281章 迎荀彧第240章 後院起火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346章 觀病第239章 再相見第347章 間第296章 龍虎會明堂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416章 立足第63章 二女相見第54章 人情債第404章 國運之戰第162章 流星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325章 刺殺第407章 弩第54章 人情債第206章 誰爲第一第400章 戲醉衛睡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20章 離別第12章 遠行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300章 任人唯親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380章 大敗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388章 突破第357章 離別第138章 涼州諸將第210章 肉搏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334章 受挫第183章 屯田、兵第99章 施計卻敵第73章 袁逢病重第274章 崩潰第97章 羌人來襲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13章 謀逆第18章 獻策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177章 援董卓第387章 態度第300章 任人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