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挑撥離間

關羽等人出身軍旅,何進怕他們與士人呆在一起不自在,便招來親信部曲張璋、吳匡代爲招待。

何進高坐主位,望着堂內名士如雲,再念及初爲大將軍時的艱難境遇,大爲感慨,雖說邀請袁本初出山的過程吃了一記不大不小的悶虧,但自從袁本初入幕府,數月下來,名士豪傑歸心,頗有一種“天下才士,盡入我彀”之感。

待衆人坐定,何進率先開口道:“今早荊州急報,朱中郎克復宛城。”何進對朱儁是很不滿意的,朱儁將數萬漢軍精銳,合荊州諸郡兵,對付區區南陽一郡之賊,竟然打了半年之久。早在八月他就使有司彈劾朱儁,想把他調回京都,另派統帥。何進之所以這麼急皆因他是南陽宛人,關係到切身利益,仗打得越久,何家損失就越大。同鄉司空張溫絲毫不給何進面子,爲朱儁求情,致使皇帝劉宏收回換帥決定。何進大怒,心裡大罵朱儁是商賈出身,偷奸耍滑之輩,張溫是行輸錢財,乃登三公之徒,兩人倒是臭味相投。

大將軍長史王謙詳解道:“朱中郎於二十二日猛攻宛城,別部司馬孫堅率先登城,遂拔之。賊首孫夏棄城狼狽而逃,朱中郎率軍追擊,不出意外,十天半月內就會有捷報傳來。至此,荊州亦將恢復安定。”

曹操說道:“黃巾無關大局,涼州叛亂纔會真正威脅到我大漢國啊。涼州五郡基本落入叛賊手裡,糾集馬步以十萬計,現今是冬季,不會有所動作,待明年春時天氣轉暖,三輔將首當其衝。”

劉表道:“漢室宗廟皆在三輔,一旦受到叛賊襲擾,我等死後有何臉面見先帝?”

何進猛拍几案,咬牙切齒道:“我早沒發現韓遂的狼子野心,否則豈能讓他走出京師。”

陳琳道:“皇甫將軍平定黃巾,威震天下,其又是涼州人,何不令皇甫將軍坐鎮長安。”

蓋俊入室以來首次開口:“冀州黃巾雖滅,盜賊卻起,博陵張牛角、常山褚飛燕、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等人各擁數萬衆,盤踞河北諸山谷,抗衡朝廷,俊離開之時,皇甫將軍正在籌劃用兵。”

王匡笑道:“以皇甫將軍之能,必可在春時凱旋。”

這些叛賊室內諸人都聽說過,和王匡一樣,沒當回事,蓋俊可是知道褚飛燕就是張燕,這廝如同小強一般,在袁紹、公孫瓚、曹操等人的夾縫中頑強求生,最後以善終。吃人的亂世裡,得善終者能有幾人?

袁紹緩緩說道:“王使君被抓了……”王使君說的是豫州刺史王允,他在攻打黃巾軍時繳獲數封張讓門客書給蛾賊的信,張讓憑藉劉宏的寵信矇混過關,一直懷恨在心,前幾天尋機誣告,王允遂被捕入獄。張讓隱忍半年,必是要置王允於死地。

袁紹此話一出,大堂氣氛立時僵住,所有人均看向何進,彷彿在逼他表態。

何進以指敲案,僵笑道:“王使君海內名士,我定當設法救之,就怕人微言輕……”何進話裡頗有敷衍之意,張讓在禁中數十載,何曾遇到過波折,王允差一點毀了他,直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這時正眼紅呢,誰爲王允說話就恨誰,何進不想和張讓起衝突。

許攸眼睛微微眯起,笑着說道:“我記得王豫州是太尉鄧公的門生,司徒袁公的故吏。”太尉鄧公名盛,弘農人,早年任幷州刺史,王允因與張讓門生、太原太守王球齷齪,被抓進大牢,是鄧盛力保之,面對張讓的威脅怡然不懼,鐵了心捧王允上位,王允猶是名氣越來越大,成爲海內共聞之名士。司徒自然就是袁隗,王允正是藉助袁隗之力由吏轉爲官。

許攸是告訴何進,王允靠山硬着呢,三公就有兩個,現在就差你一人沒有表態了。

眼見糊弄不過去,何進硬着頭皮道:“既然有鄧公、袁公出頭,我當聯名保之。”

袁紹淡淡的笑道:“將軍英明。”

“將軍英明……”諸人一臉敬佩。

蓋俊以手擦額,差點笑出來,何進這大將軍當得太窩囊了,簡直是讓士人牽着鼻子走。

“喝酒、喝酒……”

談罷正事,衆人飲酒觀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語。

韓卓、孔伷入京沒多久,蓋俊和兩人聊起丈人蔡邕。前者蓋俊不瞭解,後者則非常熟,蓋俊玩三國遊戲他是第二選擇,一來屬性足夠弱,無兵無將,用他取得天下才有成就感。二來潁川就在其管轄之下,能夠挖到一干大才。當然,他最想得到的是荀彧。

王謙走上來舉杯道:“尊侯迎娶蔡女郎,我恰逢生病,遺憾未能與尊侯早些碰面。”

蓋俊笑着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四人閒談,孔伷偶然提起王謙之子王粲一則趣聞,說王粲與有伴同遊,旁豎一碑,王粲過目成誦,倒背如流,一字不差。並讚道此子奇才,長大必爲國家棟梁。蓋俊聽得默然無語,他想到了好友陳嶷,那個弱冠而夭,同樣擁有過目不忘之能的天縱奇才。

蓋俊禮別三人,向外走去。

“子英何故外出?”

蓋俊遠眺沉思時,背後忽然響起大將軍何進的聲音,轉身一禮道:“將軍……”

“不必如此。”何進按住他的手,亦作遠望狀,半晌搖頭道:“子英,今日你也看到了,我這個大將軍做得……難吶……”

這話不好接,蓋俊沉默不言。

何進瞥了蓋俊一眼,繼續言道:“這些東州士子,眼高於頂,根本就容不下旁人。子英鄉人,敦煌張奐張然明,涼州三明,貴至九卿,何用?還不是被東州人貶斥。同爲涼州三明的度遼將軍皇甫規皇甫威明,雖爲我大漢國立下汗馬功勞,到頭來依然得個“素譽不高”的評語。皇甫義真將軍,平定黃巾之亂,名聲馳譽海內,其評也僅僅是與乃叔相彷彿。”

赤裸裸的挑撥離間啊。蓋俊心道。

何進苦笑道:“這些話憋在心裡許久了,子英勿怪。”

“無妨。”蓋俊笑着說。

第325章 刺殺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226章 張楊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172章 北地之戰(四)第238章 袁紹出兵第234章 人才第401章 敲打第347章 間第393章 外援第281章 迎荀彧第442章 慘敗第178章 禁忌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418章 偏軍第238章 袁紹出兵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55章 亡友第189章 血色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263章 白騎破顏、文第29章 過目不忘第78章 遊雒陽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30章 相思第224章 幷州牧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181章 北地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216章 天子駕崩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250章 面目全非第65章 公孫瓚第380章 大敗第6章 蓋胤第191章 以少勝多第423章 夜深第409章 斬將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138章 涼州諸將第5章 傷愈第146章 廣宗會戰(八)第230章 聚集長安第30章 相思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314章 北返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400章 戲醉衛睡第22章 野心?第63章 二女相見第287章 北邙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118章 親衛曲第225章 赴任第425章 突殺第459章 自刎第147章 平定黃巾第460章 接駕第369章 驚聞第322章 徒邊、豐年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第439章 鹿死誰手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364章 初定第200章 婚事第290章 端倪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14章 皇甫墓前第298章 獲高順第298章 獲高順第128章 甕中之鱉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109章 言太平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124章 擊潰第37章 驚聞醫聖第83章 破賊第314章 北返第158章 邊章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330章 信第48章 決定第441章 轉敗爲勝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387章 態度第239章 再相見第四百一十章第181章 北地第440章 知己第370章 議第215章 董卓 輪迴 命運第117章 成軍第267章 奪城
第325章 刺殺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226章 張楊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172章 北地之戰(四)第238章 袁紹出兵第234章 人才第401章 敲打第347章 間第393章 外援第281章 迎荀彧第442章 慘敗第178章 禁忌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418章 偏軍第238章 袁紹出兵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55章 亡友第189章 血色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263章 白騎破顏、文第29章 過目不忘第78章 遊雒陽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30章 相思第224章 幷州牧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181章 北地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216章 天子駕崩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250章 面目全非第65章 公孫瓚第380章 大敗第6章 蓋胤第191章 以少勝多第423章 夜深第409章 斬將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138章 涼州諸將第5章 傷愈第146章 廣宗會戰(八)第230章 聚集長安第30章 相思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314章 北返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400章 戲醉衛睡第22章 野心?第63章 二女相見第287章 北邙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118章 親衛曲第225章 赴任第425章 突殺第459章 自刎第147章 平定黃巾第460章 接駕第369章 驚聞第322章 徒邊、豐年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第439章 鹿死誰手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364章 初定第200章 婚事第290章 端倪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14章 皇甫墓前第298章 獲高順第298章 獲高順第128章 甕中之鱉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109章 言太平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124章 擊潰第37章 驚聞醫聖第83章 破賊第314章 北返第158章 邊章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330章 信第48章 決定第441章 轉敗爲勝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387章 態度第239章 再相見第四百一十章第181章 北地第440章 知己第370章 議第215章 董卓 輪迴 命運第117章 成軍第267章 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