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冠禮與婚禮

古之六禮,而冠禮居首,何也?冠禮,禮之始也。加冠後,本人由毫無責任的“孺子”正式跨入社會成爲成年人,履踐孝、悌、忠、順,爲人子、爲人弟、爲人臣。只有這樣,纔可以稱得上是人,也纔有資格去治理他人,才能繼承和發揚華夏之禮儀。

漢代遇到大事都要占卜,冠禮也不例外,且不僅要確定吉日,還要通過占卜決定由哪位賓客爲其加冠。事情很巧,筮客不是旁人,正是祖母曹氏的族弟曹景。

冠禮前須齋戒三天,當然了,雖是硬性規定,卻沒有幾人遵守,三日不食,到時還不把人餓得頭昏眼花,哪裡還有力氣行冠禮。

有曹景在旁監督,蓋俊酒蟲發作也只得忍着,粗茶淡飯三日,終於迎來吉日。

清早,奴婢將禮儀器具準備妥當,蓋俊身着綵衣,踏步行出,外面擠滿了大袖翩翩的賓客,他向衆人微微一禮,當先來到蓋氏祖廟。作爲家中嫡子,他應該在祖廟堂上東序之前,東階之上的席位,二者本是家中主人接待賓客的位置,嫡子在此受冠,表明今後他可以代替主人接待賓客了。如是庶子,只能在門外舉行,可謂等級森嚴。

蓋俊入側室換上黃裳,披髮而出,穩穩跪坐蒲席,由曹景兒子曹飛爲其梳頭,並盤在頭上,同時用專門束髮的帛帶固定好。

曹景捧着黑麻布製作的帽子,其名曰緇布冠,此帽樸實無華,相傳乃是周人所戴。目的是要受冠者尚質重古,永不忘本。此時士人已不帶緇布冠,只在冠禮戴一下襬擺樣子。

曹景站在蓋俊面前,致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大意是今天乃吉慶之日,首爲你加冠,希望你摒棄孩童之脾氣,謹慎修養成人之品德,祝你高壽吉祥,大增洪福。

說罷,爲蓋俊加冠於頭上。蓋俊起身恭謝,轉身入側室更衣,這一次換上的是白袍白履,回來後坐回原位,曹景子曹飛爲他去緇布冠,重新梳理頭髮。

曹景接過奴婢遞來的皮弁,皮弁類似後代的瓜皮帽,皮塊相接處鑲着五彩玉石。這種冠通常是臣子上朝時所戴,其目的是希望受冠者以後能事君、勤政、恤民。

再加的儀式與首加略同,只是祝詞稍變。

“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蓋俊再謝,復而更絲制玄衣。

曹景取爵弁,此冠是上古祭祀時所用,在於讓受冠者能敬事神明。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俱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蓋俊三拜,他早年因遊學已經取字,簡化了一道程序。從西階下堂,面朝北方見母親馬昭,互相行禮。然後依次拜見族中長輩,得到親人的認可,最後換上玄色禮帽禮服,帶着禮物去見賓客,爲的是取得社會的認可。

蓋勳拉着兒子的手四處敬酒,這對別人來說或許是難事,蓋俊則喜不自勝,他數日未聞酒味,早就飢渴難耐,無二話,酒到杯乾,展示出了驚人的酒量。蓋俊一襲玄衣,形容瀟灑,不知使多少敦煌士族族長捶胸頓足,後悔當初怎麼就沒把這小子招爲夫婿。

一應長輩拜見完畢,蓋俊離開父親蓋勳,行向同輩。

“子英!”張恭衝着蓋俊心窩輕輕來了一拳。前年蓋俊護送蔡邕去朔方時,張恭得知父親去世,就退了學返家爲父守孝,兩人自那時一別,算算有兩年沒見了。

“子英別來無恙?”索展微笑着說道。

“張兄、索兄!”

兩人身邊有十餘名敦煌士子,除開寥寥兩三名曹氏族人,其餘皆不相識。

索展打趣道:“衆人聞我和子英相識,糾纏了好幾天,愚兄煩不勝煩。”蓋俊十六歲離開敦煌,那時他的名氣固然很大,然多爲孝勇之名,不爲士族子弟所重,而今不同往日,他已是京都名士一流,誰不想結交“射虎滅蝗蓋子英”。

索展言訖爲他介紹身旁諸人。索展乃敦煌索姓年輕一輩中領軍人物,由於師從帝師楊賜,學問、人脈俱全,可以說他是敦煌青年士子之冠冕,能夠和他交好的人多爲張、氾、曹、令狐等著姓。不過也有一兩個例外,一個姓陰名就,字懿德,一個姓宋名立,字公援,兩人都是二十餘歲,前者清瘦而儒雅,風儀極佳,後者身量、容貌宏大,活脫第二個臧子源。

“陰姓?宋姓?”

蓋俊對這兩個姓氏很陌生,卻沒有因此生出絲毫輕視之心,反而更加重視,毫無疑問,兩人之所以能夠進入索展交友圈,靠的不是家族而是自身的本事。

------------

以前結婚之日並不熱鬧,《禮記-郊特性》曰:“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婚禮不賀,人之序也。”《禮記-曾子問》曰:“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然而婚姻終究是“大吉也,非常之吉也”的喜事,在大漢這麼一個崇尚音樂的國度,“婚禮不慶”名存實亡。

三日後,在盛大的音樂中,蓋俊一身華貴衣袍,掛刀環佩,俊朗不凡。蔡琬則是長裙交疊,璧瑞簪珥,裝飾之盛,豔如春華,筆墨實形容不出萬一。

兩人緩緩步入內堂,此堂內沒有外人,皆是雙方家屬,首先拜堂,先拜天地、再拜祖先、三拜尊長,而後相對而坐,男西女東,意以陰陽交會有漸。

侍者端上清水,一對新人淨手,拿起筷子各夾畜肉享用,另有侍者斟酒,兩人交換杯子,在喝下前用剪刀剪下彼此一綹頭髮,綰在一起表示同心,此爲“結髮”。西漢蘇武就曾有詩言:“結髮爲夫妻,恩愛兩不疑。”

喝下合巹酒,兩人手緊緊拉在一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生今世,永不相負。

至此,正婚禮畢,新郎新娘該出去會客了。;

第317章 妻子第425章 突殺第87章 洞房第66章 美人舞第108章 返家第189章 血色第159章 出征第104章 回戈第25章 徐州三英第190章 先鋒戰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24章 雒陽與太學第418章 偏軍第280章 長安籌劃第249章 袁術領荊州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99章 施計卻敵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332章 超人之傑第197章 全殲鮮卑第37章 驚聞醫聖第258章 豫州刺史孫堅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329章 河東第417章 罰第8章 琴與人第382章 破城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270章 雙雄會第364章 初定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53章 巔峰之戰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364章 初定第150章 玩具第226章 張楊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75章 順風擊之 大破公孫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418章 偏軍第183章 屯田、兵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141章 廣宗會戰(三)第37章 驚聞醫聖第412章 擊破第12章 遠行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407章 弩第36章 袁紹三友第124章 擊潰第321章 幷州朝會第386章 戰神第16章 孝勇第339章 歸心第332章 超人之傑第423章 夜深第244章 麟兒名霸第332章 超人之傑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59章 北方奇男子第442章 慘敗第277章 朋友……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388章 突破第213章 謀逆第419章 伏擊第289章 往事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23章 弘農第328章 救災第380章 大敗第423章 夜深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213章 謀逆第199章 揪出賈詡第95章 關羽來歸第55章 亡友第334章 受挫第378章 調整策略第234章 人才第340章 青州刺史曹操第452章 爭功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4張 經學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323章 匈奴第251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129章 激戰第76章 默認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309章 家第39章 襄陽蔡家
第317章 妻子第425章 突殺第87章 洞房第66章 美人舞第108章 返家第189章 血色第159章 出征第104章 回戈第25章 徐州三英第190章 先鋒戰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24章 雒陽與太學第418章 偏軍第280章 長安籌劃第249章 袁術領荊州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99章 施計卻敵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332章 超人之傑第197章 全殲鮮卑第37章 驚聞醫聖第258章 豫州刺史孫堅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329章 河東第417章 罰第8章 琴與人第382章 破城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270章 雙雄會第364章 初定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53章 巔峰之戰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364章 初定第150章 玩具第226章 張楊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75章 順風擊之 大破公孫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418章 偏軍第183章 屯田、兵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141章 廣宗會戰(三)第37章 驚聞醫聖第412章 擊破第12章 遠行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407章 弩第36章 袁紹三友第124章 擊潰第321章 幷州朝會第386章 戰神第16章 孝勇第339章 歸心第332章 超人之傑第423章 夜深第244章 麟兒名霸第332章 超人之傑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59章 北方奇男子第442章 慘敗第277章 朋友……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388章 突破第213章 謀逆第419章 伏擊第289章 往事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23章 弘農第328章 救災第380章 大敗第423章 夜深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213章 謀逆第199章 揪出賈詡第95章 關羽來歸第55章 亡友第334章 受挫第378章 調整策略第234章 人才第340章 青州刺史曹操第452章 爭功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4張 經學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323章 匈奴第251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129章 激戰第76章 默認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309章 家第39章 襄陽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