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局勢

“計劃趕不上變化啊。”接到朝廷任命,蓋俊這樣感慨着。本來他打算明年開春再去長安,張溫這一敗,卻讓他不得不大冬天出征。

由於大軍是短短几日間東拼西湊而成,人員極雜,其中虎賁、羽林善騎射者五百,北軍胡騎五百,三河騎士一千,諸郡戟士、弩士三千,合計五千人。蓋俊毫不懷疑士卒個人素質,再匆忙那也是精挑細選過的,不過若想真正成爲一支軍隊,至少要打過幾場,問題是他們面對連戰連捷的涼州叛軍有自信一戰嗎?

蓋俊看着前來報到的北軍士卒,第一時間想到黃忠,臨行前使關羽前去探探風,問他願不願意共赴疆場。黃忠怦然心動,大將軍何進愛其健勇,對他寵信有佳,相信用不了幾年必會做到比兩千石校尉乃至中郎將,可升官發財並非黃忠的追求,他想騎烈馬,飲敵血,縱橫戰陣,封侯拜將,揚名立萬,這是大將軍何進給不了他的。

黃忠躺在榻上翻來覆去一夜未眠,次日清早向何進請辭,何進見他決心甚堅,嘆氣放行。

“又一員猛將兄入賬。”

黃忠的加入沖淡了和家人離別的哀愁,蓋俊將五千人一路疾行,奔往長安。

車騎將軍張溫以下,副將執金吾袁滂,破虜將軍董卓,蕩寇將軍周慎等一衆大小將官皆到灞上迎接。蓋俊也許當不起如此殊榮,不過漢軍新敗,他又是代表朝廷而來,張溫等人自然要放下姿態。

張溫握住蓋俊的手,連連感嘆道:“蓋中郎來得有些晚了。”張溫不到六旬,身量中等,五官溫潤柔和,皮膚白皙,文士氣質濃郁,只是身上披着玄甲讓他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特別是周圍環繞着一衆五大三粗的武將,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蓋俊含笑道:“將軍何出此言?”

“皇甫將軍曾對我言平定黃巾多賴蓋中郎之力,僕深以爲然,若當初僕出京時蓋中郎相隨左右,豈有此敗?”張溫語氣中的怒氣誰都聽得出,這場敗仗裡面必然有着貓膩。

“將軍嚴重了。”

趙岐如今任車騎將軍長史一職,蓋俊趕忙拜見,誰讓老人家輩分高呢。

“我等候中郎久矣。”趙岐中氣十足的笑道,其滿面紅光,一點也不像快八十歲的老人。

“敢不效死力?”

蓋俊而後轉向執金吾袁滂又是深深一禮,袁滂七十餘歲,容貌清奇,精神矍鑠,氣質淡雅出塵,這人了不得,是丈人蔡邕的親舅舅,蔡琬的親舅公,正兒八經親戚。

袁滂扶起蓋俊,沒有說什麼,拍拍他的肩膀,一臉慈笑。

董卓開口道:“京中一別數載,子英別來無恙?”

“董將軍……”

“蓋中郎比我家那小子強多了。”蕩寇將軍、武威人周慎笑道。他是周毖之父,蓋俊和周毖皆是涼州河西人,又同爲太學生,且同時舉孝廉爲郎,素來友善,出京時周毖爲他送行,特別囑咐如果有機會,就助父親周慎一臂之力。

蓋俊搖頭笑道:“世伯過謙了,周兄學識出衆,如今爲京中名士,我是比不了啊。”

周慎笑得很開心,長子周毖確實是他的驕傲。

張溫拉着他介紹道:“這是張京兆……”

京兆尹姓張名則,字元脩,益州南鄭人,年四十餘,身量矮小而骨架粗大,相貌剛正,雙目有神。張則武略出衆,爲牂柯太守時,平定蠻夷,威著南土,號曰臥虎。

“和臥龍是啥關係?”蓋俊心裡生出惡趣味。

張溫接着引介衆將,蓋俊看到了徐榮,也看到了孫堅。比起上次面見,孫堅神情有些委頓。

孫堅和涼州人尿不到一個壺裡,自然向張溫靠攏,去年他隨朱儁攻打宛城,數月不下,朝廷有意換將,是張溫出面阻止,孫堅自覺張溫對其有恩,投得心安理得。至於張溫花錢買官,素譽不高,孫堅又非士人,根本不在乎。前翻大戰,孫堅對涼州叛軍的實力認識不清或是急於立功,衝在最前,結果陷入敵陣,差點戰死沙場,隨他平定黃巾之亂的江東部曲陣亡千人有餘,這些人有很多是認識幾年十幾年的老兄弟,因爲他,永遠的倒在了關西,可謂痛徹心扉,久難忘懷,由此更恨董卓。美陽會戰時,董卓部遲遲沒有抵達戰場,致使漢軍慘敗。此仇不共戴天,孫堅發誓一定要讓董卓付出代價,哪怕他如今只是人微言輕的參軍事,而董卓手握數萬雄兵,位高權重。

蓋胤率領的射虎、落雕二部駐紮在左馮翊治所高陵城外,協助父親蓋勳防禦北地、安定二郡羌胡,沒有前來爲他接風,頗爲遺憾。

張溫要爲他置辦接風酒宴,蓋俊想了想,拒絕了,問起三輔局勢。

趙岐神情凝重地說道:“目前只有槐裡、茂陵、平陵、安陵、鄠五縣還在我們手裡。右扶風十五個縣,已失三二。”

蓋俊皺着眉頭細細回憶右扶風地圖,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丟的那十個縣,佔右扶風領土九成以上面積。如今保住的幾個縣,從名稱皆帶陵字就可聽出,盡是大漢皇帝安息之地,一旦涼州叛軍攻佔其中之一,驚動皇陵,後果不堪設想,漢軍已經退無可退了。另外值得一說的是,蓋俊鄉侯的封邑在鄠縣。

“涼州叛軍到底有多少人?”蓋俊問道。京中小道消息很多,有說五六萬的、有說八九萬的、有說十餘萬的,蓋俊身爲涼州人知根知底,對後一種說法嗤之以鼻,涼州總共就那麼六十七萬人,叛亂的五郡相加人口也不超過四十萬,能拉出十幾萬兵?

趙岐道:“在美陽、武功一帶集結的叛軍至少有十萬衆。”

蓋俊大吃一驚道:“這麼多?”

趙岐點點頭道:“據皇甫將軍及董、週二位將軍說,春時入寇右扶風的涼州叛軍只有六七萬騎,我方自持兵力佔優才發動進攻,沒想到決戰當日叛軍先後投入十萬衆。”

“哪來……”蓋俊腦中靈光一閃道:“右扶風的羌胡?”首次進京就遭到截殺,其後迎親車隊遇襲,右扶風的羌胡給他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張溫腸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他離京時綁也要把蓋俊綁來。;

第114章 風起雲涌(下)第264章 開戰第369章 驚聞第103章 瘋子第127章 相見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183章 屯田、兵第285章 棄呂擊援第182章 春耕第55章 亡友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223章 弒主第191章 以少勝多第354章 幷州諸少年第119章 逃兵第242章 欲挽狂瀾第347章 間第四百零六章第262章 白馬義從VS大戟士第167章 還債第234章 人才第158章 邊章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423章 夜深第25章 徐州三英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31章 使者第39章 襄陽蔡家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433章 決戰第20章 離別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212章 定匈奴第143章 廣宗會戰(五)第257章 聲東擊西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131章 斬波才第120章 心之所善第369章 驚聞第255章 河內大戰第446章 背叛第352章 虎父無犬子第272章 橫掃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248章 劉表之死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230章 賈詡來歸第4張 經學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117章 成軍第357章 離別第456章 平息第411章 旱鴨子第447章 回援第151章 諸友來訪第399章 軍謀無雙荀公達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44章 袁氏雙雄第297章 祭祀第182章 春耕第72章 有字不識第178章 禁忌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82章 遇賊第84章 聲望第264章 開戰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419章 伏擊第142章 廣宗會戰(四)第44章 袁氏雙雄第12章 遠行第242章 欲挽狂瀾第253章 神童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258章 豫州刺史孫堅第412章 擊破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166章 北上第128章 甕中之鱉第65章 公孫瓚第四百零六章第295章 龍虎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404章 國運之戰第13張 盧水胡第13張 盧水胡第390章 韓文約第284章 棄子第108章 返家第346章 觀病第369章 驚聞第50章 刺殺第384章 單挑第81章 返程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248章 劉表之死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
第114章 風起雲涌(下)第264章 開戰第369章 驚聞第103章 瘋子第127章 相見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183章 屯田、兵第285章 棄呂擊援第182章 春耕第55章 亡友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223章 弒主第191章 以少勝多第354章 幷州諸少年第119章 逃兵第242章 欲挽狂瀾第347章 間第四百零六章第262章 白馬義從VS大戟士第167章 還債第234章 人才第158章 邊章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423章 夜深第25章 徐州三英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31章 使者第39章 襄陽蔡家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433章 決戰第20章 離別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212章 定匈奴第143章 廣宗會戰(五)第257章 聲東擊西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131章 斬波才第120章 心之所善第369章 驚聞第255章 河內大戰第446章 背叛第352章 虎父無犬子第272章 橫掃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248章 劉表之死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230章 賈詡來歸第4張 經學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117章 成軍第357章 離別第456章 平息第411章 旱鴨子第447章 回援第151章 諸友來訪第399章 軍謀無雙荀公達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44章 袁氏雙雄第297章 祭祀第182章 春耕第72章 有字不識第178章 禁忌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82章 遇賊第84章 聲望第264章 開戰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419章 伏擊第142章 廣宗會戰(四)第44章 袁氏雙雄第12章 遠行第242章 欲挽狂瀾第253章 神童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258章 豫州刺史孫堅第412章 擊破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166章 北上第128章 甕中之鱉第65章 公孫瓚第四百零六章第295章 龍虎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404章 國運之戰第13張 盧水胡第13張 盧水胡第390章 韓文約第284章 棄子第108章 返家第346章 觀病第369章 驚聞第50章 刺殺第384章 單挑第81章 返程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248章 劉表之死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