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橫掃

惟一的兄弟公孫越死了……

公孫範的心在滴血,兩兄弟追隨公孫瓚六七載,殺過鮮卑人、殺過烏丸人、殺過黃巾賊、殺過張純、張舉叛軍,戰刀上沾滿了敵人的鮮血,自身亦數次臨死,特別是三年前被烏丸人圍在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當時城中斷糧,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爲了不致餓死,吃活人、吃死屍,硬生生挺過來了。

經歷過那種地獄一般的日子,公孫範什麼都看開了,可是胞弟公孫越死亡的那一刻,公孫範的心猶如刀割,他可以接受自己隨時戰死沙場,卻不能接受弟弟慘死眼前。

“子度,阿兄這就給你報仇不成,則陪你赴黃泉,使你不寂寞”公孫範容色一整,一邊向策馬疾馳一邊大吼道:“白馬義從,馭好你們的馬,握好你們的刀,與兇蠻的鮮卑人、烏丸人對戰都不曾退卻半分,此際怎能一退再退,隨我殺……”

與此同時,象徵着死戰的號角聲激烈吹響,漸漸不支的白馬義從奮起餘勇,再度迎上射虎、落雕二營,以血肉之軀阻擋住對手無比犀利的衝鋒。

龐德從後趕來,聽到幽州人的號角聲,冷冷一哼,不屑道:“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當即躍馬掣矟,從鮑出、胡車兒兩人中間穿過,直突到白馬義從面前。

“方纔公孫瓚竟然大言不慚說他麾下有三千個“白馬龐令明”,那便讓我試試此言有理否”龐德雙目圓瞪,含恨出手,無留餘力,大矟頓時化作一條黑色蛟龍,夾帶着風雷之聲騰空而起,僅僅一擊居然將四五人同時掃落下馬,前方爲之一空。

“白馬龐令明,是白馬龐令明,殺了他……”諸多白馬義從顯然認出了對手是誰,大聲呼喝。

“來啊殺我啊……”龐德敢騎白馬就不怕被認出,一臉戾氣的衝上去,大矟上下翻飛,全無對手,殺得白馬義從鬼哭狼嚎,屍橫遍地。鮑出、胡車兒一左一右護衛住龐德兩翼,揮刀舞矟,勇不可擋,三人組成一枚犀利的箭簇,狠狠扎進白馬義從中,射虎營親衛曲五百精銳緊隨其後,將這道傷口用力地撕裂開來,霎時血肉橫飛。

“殺……”龐德連殺二十餘人,退回稍加回氣,勇氣愈增,再突向前,一舉衝散十數騎,更誇張的是,他揮舞大矟把對手連人帶馬拍死的同時,一段橋欄竟承受不住矟杆上的餘力轟然倒塌,要知道橋欄可是全部用堅石製成。

看在眼中的白馬義從無不色變,心道這還是人嗎,霸王復生亦不過如此。

“殺馬,殺死他的戰馬,沒……”一名白馬義從的軍侯提聲叫道,話才至一半,一支染着黑褐色血跡,透着猙獰的矟鋒閃電般直刺而來,噗嗤一聲,貫穿喉嚨。軍侯雙眼凸出,右手握住矟鋒,想要拔出,腦袋忽地一歪死去。

龐德將其屍體挑起擲入漳水河中,白馬義從瞬間沸騰了,他們瞪着猩紅的眼睛,再也不顧生死安危,就像是飛蛾撲火一樣前仆後繼殺上來,專挑龐德坐騎招呼。龐德大矟舞成幻影,再殺數人,可是伴隨他三年的愛馬渾身浴血,雙蹄跪地臥倒。

龐德就勢滾到地上,一躍而起,掃飛兩名企圖取他級的敵人,再刺穿一匹戰馬,隨即箭一般倒退,鮑出、胡車兒帶着親衛曲騎士堵住白馬義從道路,加以反擊,數十白馬義從立潰。雙方的差距太大了,即使沒有龐德率衆突擊,射虎、落雕二營亦有十足把握擊敗對手。

龐德騎上一匹備馬,再度衝殺到前頭,所向披靡。

公孫範身中數創,血染衣甲,拎着一柄血淋淋的大矛氣喘吁吁,與身上的傷勢相比,他的心疼痛,痛無法爲胞弟報仇雪恨。他數度殺進兩陣間,皆被擊回,他不想退,卻不由得他不退,蓋軍的攻擊狂暴剛猛,所過之處,殘屍馬骸,血流成河……

見到公孫範身上鮮血淋淋,受傷頗深,一名白馬義從司馬勸道:“校尉,敵勢兇猛,不宜硬拼,不若暫時撤退再作計較如何?”

公孫範揮手怒道:“我不退,要麼打敗蓋軍,要麼我死在橋上,沒有第三條路。”

“……”司馬臉現難色,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何其愚也。

“白馬義從,隨我殺……”公孫範用盡全身的力氣大吼道。

由於白馬義從已經退到漳水北橋末端,再後退就意味着漳水橋之爭徹底失敗,數十百名白馬義從舉兵響應,向南方洶涌而至的蓋軍起反衝。北岸公孫瓚身邊尚有白馬義從千餘人,遣數百人依次登橋援助。

望着喊殺如潮的白馬義從,龐德血跡斑斑的臉上露出一絲猙獰笑意,縱聲喊道:“今日之後,世間再無白馬將軍,再無白馬義從兒郎們,殺……”

“萬歲萬歲……”射虎、落雕二營騎士歡聲雷動,奮勇向前,猶如一條沸騰的大江,席捲而至,雙方對撞形成的衝擊力使得漳水橋出“嘎吱嘎吱”的難聽異響,明顯是已經到達自身所能承受的極限,再對衝一次,此橋必崩壞。

龐德早就注意到對面的公孫範,對方左腹那個血洞就是他刺的,可惜關鍵時刻爲其部曲救走,他肩膀還捱了一刀,這次見其復來,決定必斬此獠。

龐德手上大矟連挑八個白馬義從,突至公孫範面前,瞬殺其兩名部曲,蓋軍見主將勇猛若斯,霎時間吹號吶喊,如摧天劈地。龐德得部下鼓舞,愈加神勇,大矟撥開公孫範長矛,當胸搠來,一擊刺透公孫範胸膛,挑將起來,坐騎毫不停歇,徑直奔跑。

公孫範雙手抱住矟杆懸在空中,一時不能死,面孔猙獰,大聲嚎叫,慘絕人寰,使人不忍目睹。白馬義從肝膽俱裂,或波開浪裂般墜入漳水,或退潮海水般撤向北岸。

衝出十餘步,龐德瞅見公孫範再無聲息,割下其頭,裝入鞬中,鞬者,藏弓謂之鞬,即馬上裝弓箭的袋子,龐德常常用它裝重要敵將的級,最著名者莫過於鮮卑大王和連。公孫範的戎馬生涯很多時候都是爲了保護幽州百姓和鮮卑人打仗,如今頭顱竟落入鮮卑人大王曾呆過的地方,他若泉下有知,不知該會做何感想?……

君臨天下近四百載的大漢國如果沒有陷入紛亂,龐德、公孫範應該都是保衛漢人的英雄,享受世人的稱讚,也許有一日兩人還會並肩禦敵,生死相依,今日……

惟有讓人感嘆一聲造化弄人……

龐德既斬公孫範,白馬義從皆避走,射虎、落雕二營一瀉而下,衝上北岸。

公孫瓚性格雖剛烈不屈,但卻非白癡,自知對手精銳難敵,且戰且退,以待後援。剛剛雙方在橋上生衝突時皆有吹響號角,不出意外援軍正在火奔往戰場,在北岸開戰,他有着先天的優勢,一旦截斷漳水橋,蓋軍頓成甕中之鱉矣。

射虎、落雕二營戰士絲毫就不懼對方所謂的援兵,或者說世上根本就沒有值得他們畏懼的東西,這是一股傲氣,一股天下無敵的傲氣。二營騎士紛紛收矟還刀,摘弓搭箭,馳射於旁,箭矢如蝗蟲過境,漫天遍野。

白馬義從人人舉起騎弓,眯起眼睛測試着雙方的距離,然而就當他們認爲還是射程範圍外時,突然看到滿天的箭矢帶着厲嘯射向自己,立時懵了,以爲計算錯誤,下意識射手中箭矢,但再想舉縛在左臂的旁排,即騎兵盾時已然晚了。

一聲聲沉悶的響聲傳來,鋒利的箭簇撕開鎧甲,鑽頭一樣鑽。臨死前,白馬義從看着自己射出的箭離對方尚有十餘步,帶着深深的迷惑栽落下馬,隨即被後方無數只馬蹄踩踏得血肉模糊,不成*人形。

白馬義從接二連三的中箭墜馬,除卻寥寥數十人尚能引弓還擊,餘者連對方毫毛都碰不到,一股深深地挫敗感襲上白馬義從心頭,公孫瓚作爲這支北疆精兵的領,更是痛苦的閉上眼睛,不忍顧看。

“噗……”一名白馬義從的司馬低頭看了看胸膛處仍舊顫抖不停的箭尾,擡頭掃望一眼蔚藍的天空,刺骨的疼痛霎時間瀰漫全身,旋即身體內的力量飛快流失,臨死前,他心中不甘,淒厲嚎道:“何以至此?何以至此?……”

是啊何以至此?……

幽州突騎,從漢武帝時名聲鵲起,擔當伐匈主力,光武帝時達到巔峰,漢室復辟,多賴其力。東漢百餘年來,幽州突騎實乃國家膽核,草原鮮卑入侵、幽州烏丸桀驁、幷州匈奴叛逆、涼州羌人暴起,乃至大漢國國內民衆作亂,幽州突騎屢屢平討之,功勞爲天下漢兵之。

白馬義從則是幽州突騎中的佼佼者,士卒無不是公孫瓚一手一手挑選,苦練技藝十數載的勇士,自問不遜胡兵,加之裝備精良,屢屢以少勝多。而今近戰不如蓋軍,遠戰亦不如蓋軍,這讓這羣自視甚高的人如何能夠接受?

箭矢愈急,似狂風暴雨,白馬義從徒勞的哀嚎着、悲鳴着、嘶喊着,有些人不想窩囊的死去,調轉馬頭,絕然的衝向蓋軍,下場自然還是一個死字。可是就算死,也要拉一個墊背。

有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最終演化爲一支約五百人規模的敢死者,他們在一名司馬的帶領下拐向蓋軍右側。衆所周知,馬上射箭有一個盲區,即右方,即使裝備馬鐙也無法彌補這個缺憾。白馬義從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避開蓋軍的箭矢,近身肉搏。

蓋軍很佩服對手的勇敢,但佩服不等於留手,射虎營緊追公孫瓚不放,胡車兒則將射鵰營迎頭對上五百敢死者,先射再戰,颶風一般橫掃而過,敢死隊所剩無幾。

胡車兒繼而率隊追上公孫瓚本部,兩支騎軍齊頭並進,對手正好在左,射鵰營騎士紛紛彎弓射箭,無有不中。射鵰營建立時以盧水胡、先零羌爲主,這個傳統一直被保留下來,就算前任領盧水胡人沮渠元安離開也沒有改變,現今裡面多爲羌人、匈奴人、屠各人、雁門烏丸、北疆諸郡雜胡,皆爲百裡挑一的騎射好手。

公孫瓚本部被射虎、落雕二營從兩邊圍追打擊,死傷慘重,僅剩下三四百人,不足一營。需知公孫瓚帶來的可三營白馬義從,三千人。

“嗚嗚……嗚嗚嗚嗚……”

就當公孫瓚陷入絕望之時,北方忽有號角聲傳來,聽在耳中,如聞天籟。

幽州援軍到了。

“轟隆隆……”一道仿若鋼鐵洪流般的鐵騎疾南下,龐德目光一凝,看那漫天煙塵,無邊聲勢,少說也有五六千騎以上。事實上龐德判斷過於保守了,公孫瓚此次南下帶來一萬五千匹戰馬,幽州人可能不敢說人人會騎射,但人人會騎馬卻是毫不奇怪,尤其是從軍者,需要的話,公孫瓚能夠輕易組織起一支一萬五千人的騎軍。

由於公孫瓚早就準備好了談不攏就開打,這支騎軍人數高達一萬之巨。射虎、落雕二營殺死白馬義從兩千五六百人,幾乎打殘了這支享譽北疆的精銳騎軍,雖有馬鐙之利,自身亦不可避免的受到損傷,刨去亡者、傷兵,北岸僅剩下兩千三百人。

換句話說,對手是蓋軍的四倍有餘。

公孫瓚事先有準備,蓋俊又豈是白癡?對方援軍來得快,他的騎兵來得也不慢,先零人吾己將六千餘騎,即蓋俊在冀州的全部騎兵家當趕到。

蓋俊無奈地戴上兜鍪,說實話他非常不情願戴這玩意,兜鍪重達十餘斤,片刻或許沒什麼,時間一長,脖子頸椎都受不了。胡兵最受不得,屢屢唆使將領向他提出抗議,蓋俊意識到已經開始着人設計新的更爲輕便的頭盔,不久之後就會換掉它。

蓋俊正了正兜鍪,目光炯炯望着河對岸,道:“過河”

第2章 父親第196章 勝第287章 北邙第450章 入羌第75章 文王操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39章 襄陽蔡家第163章 心機第298章 獲高順第229章 錢糧第306章 決定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196章 勝第156章 家人團聚第282章 財富第342章 斬將潰敵第80章 再贈刀第339章 歸心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244章 麟兒名霸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311章 拒絕第461章 面聖第456章 平息第12章 遠行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382章 破城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460章 接駕第385章 激鬥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23章 弘農第100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376章 天塹第58章 皇后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218章 劉備第167章 還債第56章 扶棺至徐第448章 敵至第15章 雙雄之二第1張 回到漢末第387章 態度第108章 返家第354章 幷州諸少年第70章 董卓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90章 陛下非人主第196章 勝第174章 漢民第77章 驚喜第51章 意外第19章 福禍?第270章 雙雄會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209章 軟柿子第126章 暗度潁水第322章 徒邊、豐年第307章 婚事第25章 徐州三英第127章 相見第125章 功虧一簣第226章 張楊第311章 拒絕第329章 河東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232章 幷州軍政第10章 惡月惡日第89章 入宮爲郎第155章 朝會第432章 進抵長安 聲貫全城第339章 歸心第14章 皇甫墓前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73章 袁逢病重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312章 蓋勳第169章 北地之戰(一)第4張 經學第345章 過目不忘第407章 弩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60章 人情債(2)第124章 擊潰第290章 端倪第452章 爭功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326章 共奔晉陽第55章 亡友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270章 雙雄會第31章 心動第271章 談不攏?打!第346章 觀病第22章 野心?第181章 北地
第2章 父親第196章 勝第287章 北邙第450章 入羌第75章 文王操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39章 襄陽蔡家第163章 心機第298章 獲高順第229章 錢糧第306章 決定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196章 勝第156章 家人團聚第282章 財富第342章 斬將潰敵第80章 再贈刀第339章 歸心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244章 麟兒名霸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311章 拒絕第461章 面聖第456章 平息第12章 遠行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382章 破城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460章 接駕第385章 激鬥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23章 弘農第100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376章 天塹第58章 皇后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218章 劉備第167章 還債第56章 扶棺至徐第448章 敵至第15章 雙雄之二第1張 回到漢末第387章 態度第108章 返家第354章 幷州諸少年第70章 董卓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90章 陛下非人主第196章 勝第174章 漢民第77章 驚喜第51章 意外第19章 福禍?第270章 雙雄會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209章 軟柿子第126章 暗度潁水第322章 徒邊、豐年第307章 婚事第25章 徐州三英第127章 相見第125章 功虧一簣第226章 張楊第311章 拒絕第329章 河東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232章 幷州軍政第10章 惡月惡日第89章 入宮爲郎第155章 朝會第432章 進抵長安 聲貫全城第339章 歸心第14章 皇甫墓前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73章 袁逢病重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312章 蓋勳第169章 北地之戰(一)第4張 經學第345章 過目不忘第407章 弩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60章 人情債(2)第124章 擊潰第290章 端倪第452章 爭功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326章 共奔晉陽第55章 亡友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270章 雙雄會第31章 心動第271章 談不攏?打!第346章 觀病第22章 野心?第181章 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