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出征

以後可能不太有時間管理書評了,有書友願意當副版主嗎?

------

長安漢軍大營。

中軍大帳內笑語喧天,數百名漢軍將官頻頻向高坐主位的皇甫嵩敬酒,神情恭敬、言語阿諛,皇甫嵩含笑舉杯,一一回應。

董卓輕輕哼了一聲,將杯中之酒猛灌入喉,心火仍舊旺盛,又幹一杯才壓下來,他承認他嫉妒皇甫嵩,但更多的是爲自己鳴不平。皇甫嵩真的有世人吹捧的那麼厲害?董卓對此嗤之以鼻。野外浪戰,黃巾軍根本就不是大漢精銳的對手,只要漢軍主帥不出昏招,必勝無疑。可十餘萬蛾賊若是打定主意死守城池,誰能短期攻陷?盧植和自己不能,皇甫嵩亦不能,就算韓信、白起來了也免不了被罷官治罪的命運。

皇甫嵩到達河北不出兩個月,黃巾軍就因爲糧食告吹不得不出城和漢軍決一死戰。可以說皇甫嵩能夠立下蓋世奇功,全是盧植與自己爲他爭取到了最寶貴的東西——時間。

郭汜見董卓悶悶不樂,說道:“皇甫嵩神氣什麼?不過是運氣好,撿個大便宜。”

“這話也就郭阿多這渾人敢說。”董卓啞然失笑,心情好了一些。

“郭阿多說的對。”董卓女婿牛輔分析道:“皇甫嵩戰功太高,招人嫉恨,朝廷豈敢讓其久擁重兵?要我說以後的西疆,還得看丈人您。”

董卓頗爲欣慰的拍拍牛輔肩膀,牛輔長得五大三粗,看似一介武夫,其實粗猛的外表下極有謀斷,和董卓很像,否則當初也不會招他爲婿。

董卓胞弟董旻低聲道:“收聲,皇甫嵩來了。”

這裡的人大部分參加過廣宗、下曲之戰,皇甫嵩對衆人點點頭,而後說道:“董中郎,你是掌兵十載的宿將,有何平叛方略可不要藏着掖着啊。”

董卓笑着說道:“皇甫將軍說笑了。”

皇甫嵩能感覺到董卓淡淡的疏離,搖頭道:“非是說笑,而是實話。董中郎認爲平叛宜速宜緩?”

董卓道:“自然是越快越好,不過漢軍來源斑駁,短期內決戰非是良選。”

皇甫嵩點點頭,面色平靜無波,猜不出真實想法。

------

右扶風是長安西面門戶,又爲涼州叛軍主攻之地,境內城池半數淪陷。左馮翊乃長安北面門戶,同樣受到來自安定、北地二郡羌胡威脅,蓋勳早早徵兵五千,湊滿萬人,以爲戒備。皇甫嵩到達長安後馬上派遣兩萬大軍駐紮在左馮翊治所高陵城外,防治羌胡一瀉而下,偷襲長安。皇甫嵩並不擔心兵力分散,高陵距長安僅數十里,急行軍一個多時辰可至。

安危不慮,蓋勳卻輕鬆不起來,安定、北地二郡數以萬計的災民蜂擁而至,爲了安置他們蓋勳可謂寢食難安,更讓他擔心的是糧食問題,三萬大軍,數萬災民每天都要吃掉大量穀物,看着糧倉一點一點變空,憂心匆匆。

七月,三輔爆發百年一遇的大規模螟災,蓋勳眼前一黑,差點暈過去。皇甫嵩也駭得面如土色,堵在喉嚨口的萬語千言化爲長長一嘆,雖然漢軍糧草大部分是從中原、南方運來,卻也有不少就地徵集,而今三輔螟災,莫說收糧了,還要贈糧救災。

七月末,中常侍張讓、趙忠奏皇甫嵩連戰無功,所費甚多,遂下詔徵皇甫嵩還京,收左車騎將軍印綬,封邑削戶六千。

八月,以司空張溫爲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爲副,拜中郎將董卓爲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並統於張溫。

九月,帝師、特進司徒楊賜薨。故太尉、光祿勳劉寬前已病故,兩位老人恰好都是弘農人,他們的去世對大漢國來說無疑是巨大損失。

皇帝劉宏從來就不喜歡師傅,楊家從楊震起,至楊秉、楊賜,三代人皆以清廉剛直著稱,楊賜身爲帝師,常常上書規勸他,讓劉宏感到厭煩,然而楊賜真的再也煩不到他了,又感到傷心,畢竟是十幾年的師生情誼啊。

劉宏身着素服,三日不朝,下詔特賜楊賜東園棺木素服,錢三百萬,布五百匹,鼓吹送喪,百官送葬。

大將軍何進是楊賜的門生,爲了表示對舉主的尊敬,也是爲收攬人心,親扶棺木,着實感動了不少人。

深秋時節,放眼望去,一派金黃的景象,秋風徐徐吹過,清爽宜人沁人心脾,袁紹和蓋俊走在衆人後面,袁紹問道:“子英,你認爲西疆未來形勢如何?張車騎能不能平定叛賊?”

蓋俊想了想,搖頭道:“董、週二位將軍出自涼州,乃是國朝宿將,以善戰聞,就怕張車騎駕馭不了。”張溫,花錢買來三公司徒之位,素爲人詬病,董卓、周慎,涼州名將,怎會服他。

袁紹淡淡而笑道:“這也是沒辦法,十幾萬兵馬交到一人手裡,換做我是陛下,我也睡不着覺。”

蓋俊斜瞥袁紹一眼,道:“可這麼拖着也不是辦法,國家拖不起。”

袁紹輕輕掃落肩上落葉,問道:“你進京快一年了吧,想不想動一動?”

蓋俊皺眉道:“馬上入冬了,估計今年戰局不會有太大變化,明年再說吧。”

袁紹點點頭,不再提西疆,兩人閒聊京中瑣事。

楊賜身後事哀榮之極,碑文當仁不讓由大漢公卿墓誌銘專業戶、老丈人蔡邕操刀。蔡琬、蓋謨進京時蔡邕曾來看望,對於外孫非常喜愛,留住一月有餘,這次也不例外。

十月,諫議大夫劉陶上言說天下前遇張角之亂,後遭邊章之寇,張車騎孤軍深入,假若失敗,不可收拾云云,其實這些只是幌子,真實目的是攻擊閹人。劉陶是楊賜門生,皇帝劉宏稍受宦官唆使,立刻忘記屍骨未寒的老師,將其逮捕入獄,劉陶不願受辱,閉氣而死。

當月,張溫將步騎十餘萬屯美陽,邊章、韓遂亦進兵美陽,雙方激戰,漢軍敗北。

劉宏勃然大怒,斥責張溫無用,心急下合羽林、虎賁、北軍、三河騎士、諸郡兵,拼湊出五千人,命羽林中郎將蓋俊統之趕赴戰場往援。

第298章 獲高順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183章 屯田、兵第358章 戰略第60章 人情債(2)第306章 決定第90章 陛下非人主第31章 心動第341章 去而復返第197章 全殲鮮卑第311章 拒絕第53章 巔峰之戰第3章 蓋家堡第233章 大舉南下第419章 伏擊第417章 罰第160章 局勢第57章 她第162章 流星第425章 突殺第183章 屯田、兵第四百一十章第238章 袁紹出兵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381章 名將之死第361章 策反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427章 死戰第256章 薤露行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239章 再相見第126章 暗度潁水第360章 密謀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270章 雙雄會第461章 面聖第78章 遊雒陽第174章 漢民第386章 戰神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326章 共奔晉陽第9章 小鶴兒的請求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78章 遊雒陽第447章 回援第319章 江東雙壁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411章 旱鴨子第304章 韓信?耿弇?第89章 入宮爲郎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397章 宴第388章 突破第418章 偏軍第279章 老矣第302章 戲志才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71章 美如壁畫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387章 態度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183章 屯田、兵第333章 潁川之戰第440章 知己第110章 信第252章 改變歷史的一戰第292章 斥候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360章 密謀第77章 驚喜第276章 算計第19章 福禍?第266章 奔襲鄴城第38章 吳起之才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385章 激鬥第131章 斬波才第186章 危矣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第360章 密謀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307章 婚事第325章 刺殺第289章 往事第437章 望關興嘆第81章 返程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131章 斬波才第435章 挑撥離間第29章 過目不忘第96章 剿寇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352章 虎父無犬子第21章 騎射
第298章 獲高順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183章 屯田、兵第358章 戰略第60章 人情債(2)第306章 決定第90章 陛下非人主第31章 心動第341章 去而復返第197章 全殲鮮卑第311章 拒絕第53章 巔峰之戰第3章 蓋家堡第233章 大舉南下第419章 伏擊第417章 罰第160章 局勢第57章 她第162章 流星第425章 突殺第183章 屯田、兵第四百一十章第238章 袁紹出兵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381章 名將之死第361章 策反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427章 死戰第256章 薤露行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239章 再相見第126章 暗度潁水第360章 密謀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270章 雙雄會第461章 面聖第78章 遊雒陽第174章 漢民第386章 戰神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326章 共奔晉陽第9章 小鶴兒的請求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78章 遊雒陽第447章 回援第319章 江東雙壁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411章 旱鴨子第304章 韓信?耿弇?第89章 入宮爲郎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397章 宴第388章 突破第418章 偏軍第279章 老矣第302章 戲志才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71章 美如壁畫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387章 態度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183章 屯田、兵第333章 潁川之戰第440章 知己第110章 信第252章 改變歷史的一戰第292章 斥候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360章 密謀第77章 驚喜第276章 算計第19章 福禍?第266章 奔襲鄴城第38章 吳起之才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385章 激鬥第131章 斬波才第186章 危矣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第360章 密謀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307章 婚事第325章 刺殺第289章 往事第437章 望關興嘆第81章 返程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131章 斬波才第435章 挑撥離間第29章 過目不忘第96章 剿寇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352章 虎父無犬子第21章 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