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決定

“諸君可是嫌棄食物簡陋?”荀彧見諸人以目視之,含笑說道。案上葷素兼有,分量頗足,另備酒水,要說食物簡陋,卻是過矣。當然了,這也是相對而言,以蓋俊如今的身份地位,應該可以吃到更好的東西纔是。

荀彧又道:“將軍平日便吃這些,不瞞諸君,這已經算是豐盛了,將軍嘗將輕騎奔襲敵人,填飽肚囊之物,惟幹糒、清水而已。”

蓋俊聞言而笑,他倒也不是真的不在乎美味,而是欲求不能。與記憶中現代的種種食物相比,漢代不管是烹飪手法還是調味、配料,均相差十萬八千里,難以下嚥、食如嚼蠟是誇張之語,但確實沒什麼滋味可言,久而久之,也就變得不在乎了。

這就是有着現代思想的痛苦之處,漢代衣食住行可謂處處不便,食物已經提到,說衣,漢代服飾,哪怕是盛夏亦着長裝,悶熱死人,鞋子也頗爲不便。再說住,以蓋俊洗澡之勤,也免不了頭生蝨子,睡覺之榻、枕,硬得要命。最後說行。這個時代沒有飛機、火車、汽車,有的,只是毫無防震效果的馬車及顛簸死人的馬匹,再不就是步行。另外還有許多許多值得大說特說的地方……

有一句話叫習慣成自然,十幾年都是這麼過來,蓋俊已經完全適應,不過有時仍不免懷念前世悠閒舒適的生活。

身後侍者俯身斟酒,蓋俊舉杯邀飲道:“軍旅之中,沒有那麼多講究,填飽肚囊即可。是以若有怠慢之處,還請諸君見諒。”

“將軍言重……”潁川諸人競相舉杯,心中有異。軍旅之中確實沒那麼多講究,但那更多的是針對士卒而言。聽說董卓每行軍,總有無數山珍海錯、成羣美女歌姬,袁術失志(南陽郡)魯陽、袁紹困頓(河內郡)朝歌,猶不改京中子弟風範。

衆人推杯把盞,酒宴言歡,陳紀小酌幾樽,首先告辭而去。陳紀一走,氣氛頓時爲之一鬆。沒辦法,陳紀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士,爲人進止雍容,威儀棣棣,有他在場,就算是蓋俊,也有些放不開,惟一不受影響的,可能只有戲志才了。

緊隨陳紀之後的是其子陳羣,他實在看不慣戲志才袒胸露腹、側臥蒲席的無禮行徑,與其彼此看不順眼,不如眼不見心不煩。

“……”戲志才醉眸斜睨陳羣背影,嘴角露出一絲不屑的笑意,仰脖幹下杯中之酒。陳羣厭惡他的放蕩形骸,他何嘗不討厭對方正襟安坐,淺嘗即止,喝酒就是要一個痛快淋漓,擺出一副一本正經的模樣作甚?擾人酒興……

兩人對立,根本不加掩飾,帳內衆人哪有不知的道理,一時氣氛略僵。

荀彧借飲酒之機以袖掩面,眉頭微微一皺,兩人與他相交莫逆,且是由他親自請出,雖然早知兩人性格不合,註定難成朋友,但萬萬沒想到他們當着蓋俊的面公然表露對對方的不滿,讓他頗爲尷尬。

蓋俊權當做沒看到,依舊談笑風生,不停勸酒。他掌權六七載,坐州亦快有三年,不論武將抑或文臣,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他早已習慣了底下之人明爭暗鬥,只要不像後世官渡之戰袁紹系那般激烈到危機大業,他倒是樂見其成。

宴會足足進行了一個多時辰,酒闌人散,戲志才飲酒一石,已經醉倒人事不省,伏案呼呼大睡,傳出陣陣鼾聲。蓋俊喝下半石,只略帶醉意,神志清醒,喚來侍衛將戲志才扶下去休息。

帳中除蓋俊本人外,只剩下賈詡、荀彧、楊俊三人。

“將軍下一步是打算返回晉陽嗎?”荀彧輕輕揉弄着雙眉道。漢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人人飲酒,這是風尚,只是喜好程度有高低之別。荀彧酒量中等,和此時的蓋俊相彷彿,酒對荀彧來說,無特別喜好,是以從不過量。

蓋俊低頭沉吟,其實自從荀彧投效,爲他鋪開戰略藍圖,加之克復帝都雒陽,他心裡便想通了,欲與天下羣雄爭衡,則必以三秦爲基,以天子爲名,討伐不軌。換句話說,他已經決定挾天子以令諸侯。

時間表也有,歷史上,不是今年就是明年,長安朝廷的士人會聯合呂布發動政變,一舉擊殺董卓,到時三輔大亂,自己不會吹灰之力便可席捲關中。

問題是,世間只有他一人知曉歷史,他總不能說今年或明年董卓會死,現在和董卓開戰得不償失,白白浪費士卒性命。那樣做不被當成瘋子纔怪。

有口難言,態度不明,自然造成了他有勤王之能,而無勤王之志的印象。

蓋俊半晌說道:“孫豫州和董卓爭衡於弘農,惡戰彌天,血流漂櫓,雙方損失慘重,形成僵持,恐怕一時難有變局,此時不宜參與其中。何況今年以來,我方連續動兵,無日不戰,士卒疲憊,該停下來歇歇了。”說到這裡頓了一下,又道:“不過董卓此人,惡貫滿盈,絕不能久留其禍害國家,最遲明年末,我方精力復盛,孤必親至長安誅殺董賊。”言訖,也不知是錯覺還是什麼,蓋俊身心沒由來感到一陣輕鬆。

荀彧本來有些失望,然而聽到蓋俊後半段話語,眼眸立刻一亮,沒記錯的話,這還是蓋俊首次流露出勤王之意,且並非信口雌黃,而是明確提出明年出兵。以蓋俊的身份地位,一旦做出保證,特別是有關天子、社稷之事,絕不會反悔,不然必爲天下所惡,名聲掃地。

賈詡微感詫異,他揣摩人心之能,舉世無雙,在他眼中,蓋俊內心一直處於矛盾、猶豫之中,如今怎麼一下子就下定決心了?

楊俊也頗感意外,不過更多的是驚喜,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

公孫瓚自從三月潰於鄴城,狼狽逃回安平國,痛定思痛,決定按照長史關靖先前策略,一邊徹底控制先前佔有的安平、河間二國,瘋狂徵兵數萬,攻不足而守有餘。同時以幽州精兵向東突襲渤海郡。渤海郡地域寬廣,人口近百萬,足抵冀州兩郡。

事情發展得異常順利,不出半月,渤海歸其所有。長史關靖所料一點不差,袁紹新得冀州,根基不穩,兼之蓋俊搬空冀州府庫糧倉,無力出兵干涉。

當然了,袁紹也是有容忍底線的,他可以對公孫瓚竊取渤海郡的行爲視而不見,畢竟,渤海郡距離他的領地太遠了。然而對方若敢復侵清河國,那他縱然不想打,也不得不打。清河國與鉅鹿郡、魏郡緊鄰,後兩者,皆爲袁紹控制之地。

公孫瓚自然清楚這一點,事實上他同樣不想在此時開戰,他需要時間消化成果,雙方默契的保持沉默,靜待秋時,而後決一死戰。

四月的冀州,日光溫暖,紅綠遍地,處處是美景。

一支多達四千人的騎軍由冀州河間國入安平國,長驅直入進抵安平國治所信都,即公孫瓚的大本營。這支騎軍隸屬於幽州刺史部,不久前大司馬領幽州牧劉虞接到兒子劉和手書,言已聯絡長安主公,盼兵速來,與後將軍袁術俱西,裡應外合,誅殺國賊,匡扶漢室。

劉虞縱橫官場數十載,豈能看不出兒子爲袁術所挾?不過在他看來,袁術手段雖然上不得檯面,卻是天下州郡中爲數不多願意討董之人,只要能夠救出天子,自己派兵助其一臂之力又何妨?遂以從事鮮于恢爲將,將輕騎五千火速南下。

劉虞漢室宗親,爲人謙和,爲政有方,甚得幽州士民心,但他到底不是幽州人,其麾下官吏,頗多心向公孫瓚者,因此幽州動向,事無鉅細,公孫瓚盡知之。當公孫瓚得知劉虞出兵的時候,第一時間從渤海返回安平,堪堪趕上。

公孫瓚從幽州帶出一萬騎兵,一萬五千匹戰馬,鄴城一戰,折損大半,僅剩下不到六千騎,近來又從幽州調來數千匹戰馬,猶不滿萬。要說他不眼饞這支人數多達四千的幽州突騎,那是騙人,但吞併易,善則後難矣。劉虞本就和袁紹交好,若因此事倒向袁紹,前後夾擊,己方必亡,得不償失。

長史關靖建議公孫瓚派兵相助其一臂之力,公孫瓚聞言一怔,隨即恍然。劉虞派出幽州突騎的目的是去南陽會合劉和、袁術。袁氏兄弟素來不合,天下共知,自己派兵同往,暗中挑撥二袁關係,再與袁術結成同盟,爲異日冀州之戰增添一份勝利砝碼。

公孫瓚和鮮于恢早年有舊,直趨其營,兩人帳中略作相談,公孫瓚便直截了當的提出來意,表示願派兵參與討伐國賊董卓。鮮于恢想了想點頭同意,公孫瓚僅派千騎,這說明對方並無奪權之意,自己手裡兵力當然是越多越好,沒道理拒絕對方的好意。

公孫瓚見此,開懷而笑,遂於信都城大宴鮮于恢,次日以麾下最有口才的範方爲將,領千騎隨鮮于恢南下。

第21章 騎射第2章 父親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436章 叛亂第346章 觀病第348章 雙喜臨門第156章 家人團聚第438章 大戰再起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177章 援董卓第401章 敲打第250章 面目全非第215章 董卓 輪迴 命運第354章 幷州諸少年第265章 大局已定第93章 天大驚喜第144章 廣宗會戰(六)第418章 偏軍第94章 亡命第14章 皇甫墓前第165章 大勝第439章 鹿死誰手第190章 先鋒戰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236章 馬鐙顯威第54章 人情債第306章 決定第186章 危矣第356章 正旦第136章 旬日定兗州第336章 大勝第21章 騎射第452章 爭功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85章 涼州風再起第323章 匈奴第423章 夜深第174章 漢民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311章 拒絕第163章 心機第428章 殺!第402章 南下第255章 河內大戰第222章 仇恨第118章 親衛曲第41章 贈刀第118章 親衛曲第364章 初定第454章 活命之法第178章 禁忌第455章 震怒第346章 觀病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303章 陳、趙、杜第328章 救災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22章 許縣之戰(中)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268章 得鄴第249章 袁術領荊州第160章 局勢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380章 大敗第90章 陛下非人主第137章 河北名士第4張 經學第386章 戰神第358章 戰略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255章 河內大戰第422章 文王操第69章 袁隗相邀第416章 立足第308章 雒陽令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369章 驚聞第381章 名將之死第314章 北返第401章 敲打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443章 亡第321章 幷州朝會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47章 家人第37章 驚聞醫聖第230章 賈詡來歸第183章 屯田、兵第355章 司馬兄弟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146章 廣宗會戰(八)第127章 相見第158章 邊章第204章 幷州三傑第314章 北返第127章 相見第198章 漢陽落,傅燮死第60章 人情債(2)
第21章 騎射第2章 父親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436章 叛亂第346章 觀病第348章 雙喜臨門第156章 家人團聚第438章 大戰再起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177章 援董卓第401章 敲打第250章 面目全非第215章 董卓 輪迴 命運第354章 幷州諸少年第265章 大局已定第93章 天大驚喜第144章 廣宗會戰(六)第418章 偏軍第94章 亡命第14章 皇甫墓前第165章 大勝第439章 鹿死誰手第190章 先鋒戰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236章 馬鐙顯威第54章 人情債第306章 決定第186章 危矣第356章 正旦第136章 旬日定兗州第336章 大勝第21章 騎射第452章 爭功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85章 涼州風再起第323章 匈奴第423章 夜深第174章 漢民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311章 拒絕第163章 心機第428章 殺!第402章 南下第255章 河內大戰第222章 仇恨第118章 親衛曲第41章 贈刀第118章 親衛曲第364章 初定第454章 活命之法第178章 禁忌第455章 震怒第346章 觀病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303章 陳、趙、杜第328章 救災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22章 許縣之戰(中)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268章 得鄴第249章 袁術領荊州第160章 局勢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380章 大敗第90章 陛下非人主第137章 河北名士第4張 經學第386章 戰神第358章 戰略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255章 河內大戰第422章 文王操第69章 袁隗相邀第416章 立足第308章 雒陽令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369章 驚聞第381章 名將之死第314章 北返第401章 敲打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443章 亡第321章 幷州朝會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47章 家人第37章 驚聞醫聖第230章 賈詡來歸第183章 屯田、兵第355章 司馬兄弟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146章 廣宗會戰(八)第127章 相見第158章 邊章第204章 幷州三傑第314章 北返第127章 相見第198章 漢陽落,傅燮死第60章 人情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