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

吳之虛在隆慶初年就已經是禮部左侍郎,還在鍾升之上。只是這些年一直蹉跎,眼看着鍾升嗖嗖地往上升,他卻徘徊不前。後來終於認清形勢,投到了楊慎一門下,於是就時來運轉,去年升遷爲翰林院掌院學士。

這個官職最清貴不過,雖然沒有實權,但隨時可以入閣拜相。不知爲何,吳之虛打起了這科會試的主意。按道理說他應該是副主考官,但最後只是成爲普通的一員同考官。他似乎心有不甘,邊動起了歪腦筋。

吳之虛跟田三畝打過交道,有過交情。他找到田三畝,暗中合計賣關節發財。關鍵是考題。題目由楊慎一出,誰也不知道,但吳之虛想了個妙計。他也是讀書人,也點過學政,知道一些考官出題的思路。

他叫田三畝去收買一位楊府的一位下人。楊慎一闔家在遼陽待了十來年,又不是大富大貴的世家,府裡身邊用的下人都是進京後陸續招募進去的,見到老實可用再加以重用。田三畝很快就選到了目標,使了些手段便把那下人拖下了水。

然後田三畝暗中給錢讓他去暗中運作,得到了收拾書房的差事。每次去收拾書房的時候,看楊慎一順手放着的書是什麼,上面有什麼印記,各種細節痕跡都一一記住轉述給了吳之虛。

吳之虛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他一邊熟讀楊慎一的文章,一邊模擬着楊慎一的思路,細心揣摩着轉述過來的各種細節,結果還真讓他琢磨到了五六個可能的題目。

可是題目只可能有兩個,一個制義一個策論。會是哪兩個呢?吳之虛吃不準了。他和田三畝絞盡了腦汁,思前想後,把那幾個題目琢磨來琢磨去,終於定了一策,在春闈封院前上了封奏章。

這份奏章是爲孝廟先皇加諡號。

吳之虛洋洋灑灑,把隆慶帝的“豐功偉績”大捧特捧了一番,還順帶着把楊慎一隱晦地捧了一把,說他們倆當初在潛邸時是如何爲師爲友,後來又是如何互相扶攜,如何君臣相得,又如何壯志未酬云云。

雖然這份奏章把楊慎一看得熱淚盈眶,但他和諸位宰輔閣老都知道,這就是一份拍馬屁的奏章,拍隆慶帝先皇和他馬屁的奏章,所以也就批了閱,遞到西苑,然後飄沒了。

誰也不曾想,吳之虛卻是另有一番心思。他用這份奏章激起了楊慎一的心思,在貢院封院忍不住想起往事,然後就定下了那兩個題目。

或許他就是賭一把的,沒有押中,誰還敢找他退錢不是?

卻沒有想到,吳之虛居然押中了。

看到這些審訊卷宗,周天霞臉色怪異,擡頭問兩位審案官:“漢王殿下,韋閣老,你們信嗎?”

“不信!”劉玄毫不遲疑地答道,“這世上哪有這麼巧的事情。而且吳之虛要是有這能耐,還當什麼翰林院掌院學士,早就成了宰輔了。更讓我不解的,這次舞弊營私大案,共計贓銀五萬七千四百兩,吳之虛就算拿大頭,也不過是三四萬兩銀子,他堂堂翰林院掌院學士,不算俸祿,光是出書,一年也能得個數千兩銀子,還不用擔風險。他有這麼缺銀子嗎?”

“漢王殿下說得沒錯。而且漢王和我查到,吳之虛在會試舞弊案中應該別有用心,似乎收買了翰林院的幾個人,這些人這次會試被徵召入貢院,爲行走書吏,或許能尋個機會進到慎身房,找到密封的卷宗,用某種辦法偷出考題來,再傳遞給吳之虛,最後由他用某種辦法傳出貢院。可惜,吳之虛在聽聞田三畝落網,被遞解入京後,當即就服毒自殺了。”

韋正孝在一旁補充道。

劉玄雙手一攤,“現在死無對證,田三畝只知道這些,那些機密內幕,隨着吳之虛自殺,已經無從查起。”

這一天,劉玄帶着卷宗來到楊府,將審訊的結果送給楊慎一過目。

他只是粗略看了一眼,便放在桌子上,然後透過水晶老花鏡上方,盯着劉玄看了好一會。最後緩緩摘下眼鏡,左手輕輕地在鼻樑處揉動着,嗡聲地說道:“四郎,你拜我爲師那天,是一個秋風習習,天高雲淡的日子吧。”

“楊師記得沒錯,是九月初六,正是鶯飛草長的日子。”劉玄答道。

“一晃就是十一年了,日子過得真快。劉四郎,我一直以爲我是天下最瞭解你的人,卻不曾想跟天下人一樣,根本不瞭解你啊。”

“四郎,你知道你做的那些事,還有你們劉家做的那些事,早晚都藏不住的,要是沒有這一年多的變故,只怕再過了五六年就會顯著於世,到時候你們怎麼辦?造反嗎?”楊慎一微微前傾,銳利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劉玄。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劉玄含糊地答了一句。

楊慎一卻是明白他話裡的意思,“還是你們殺伐決斷啊,你劉四郎也當得起一句堅毅果敢。認定的事只管做下去,總會有結果的。不像我們這些文人儒生,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只是劉四郎,你到底想做什麼?”

“神武帝紫薇寶錄第一百七十六卷第四十九章,說華夏民族從千年前開始,是世界上最會種地的民族和國家,壟耕種植,大興水利、先進農具,從而創造了農業社會最璀璨的文明。但農業社會終究要過去,下一千年取代它的是工業社會。這是一艘順風船,搭上的就會乘風破浪,遠去萬里;沒搭上的就會塌陷沉淪,成爲圈中的牛羊。”

“有這一段嗎?我怎麼沒讀過?”

“數百年前,有人整理編撰時,很多東西沒有人看得懂,以爲是神武帝說的是天界的事,當成了鬼怪誌異,然後塵封數百年,深藏在故紙堆裡,偶爾被我發現了。。”

楊慎一默然一會,遲疑地問道:“你的意思是,你說的那個工業社會要到了?”

“是的。以前我們天朝上國,中央王朝,一直自傲於這個世界。可惜的是,這個世界的文明,並不是讀四書五經,不是道德文章。”

“那是什麼?走夫販卒,奇技淫巧嗎?”楊慎一滿臉不屑道。

“這些走夫販卒憑藉奇技淫巧已經跨越萬里海域到了我們家門口,我們卻還在這裡坐井觀天,狂妄自大。”

“哼哼,那些化外之地,荒蠻貧瘠,他們爲了搏生路,所以才四處漂泊求活路。我中華天朝,地大物博,物產富饒,天賜之地,自然不需如此搏命。”

劉玄忍不住笑了,五胡亂華時,那些你們看不起的胡人,差點斷了華夏民族的根,還不知自省。佛郎機等泰西國家不見得荒蠻貧瘠,但人家敢拼命是真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
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