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

侯孝康敲了敲桌前的小銅鐘,四樓一片安靜。他站起身來,朗聲道:“明年春闈會試就要來了,秋八月,國子監的年考也要依期舉行。今日我與石世兄一併舉行這次文會,一是想爲國子監的學子們揚名;二是討個好彩頭,願諸位監生年考中魁,春闈中試!連中連捷!”

“好!”衆人齊聲叫好道。

待到衆人聲音小些,侯孝康繼續說道:“今日,延請了衆多名士。有國史館學士邴老大人,鞠老大人,集賢館學士關老大人。還有國子監左司業秦大人,教授程老先生,蒲老先生,助教谷先生、圖先生、郭先生、馮先生,以及其他賢達先生十餘位,作爲今日的評判。”

看了一圈衆人,看到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看着自己,侯孝康不由心中一陣得意。不過當他的目光掃到靠窗某一桌時,臉色頓時冷了一下,但隨即又恢復了熱情洋溢,繼續說道。

“今日是爲揚名求彩頭,不是考試,所以不取一二三名,只取優、良、中、平,如何?

“好!”

不取名次,要是做得不好,大家面子多少好看些。

“今日只論詩詞,暫且不論其它,題目由邴老大人、鞠老大人和關老大人合出,屆時再揭曉。”侯孝康先講好規矩,“現在大家先好好吃喝一頓,填飽肚子,再以文會友。”

“好!”衆人齊聲叫道。

石光珠揮揮手,僕人魚貫而上,迅速在各桌上擺好菜餚。每桌三葷三素一湯,總計七個菜,取小三元、大三元、殿試奪魁七元之數。

三葷是火腿燉肘子、糟鵪鶉、酒釀清蒸鴨子,三素是炒蒿子稈兒、油鹽炒枸杞芽兒、素布油滾豆子,一湯是蝦丸雞皮筍乾湯。還有奶油松卷酥、如意糕兩樣點心,甜點皮子奶一份,每人再配江南碎玉牙兒米飯一碗,黃酒一角。

因爲有諸位老大人和老先生在,大家都吃得極其斯文,食不語,飲不言,四樓裡一片寂靜,反倒三樓傳來吆三喝四的喧譁之聲。石光珠眉頭一皺,叫過一位小廝,低聲囑咐了幾句。沒過一會,三樓也變得安靜了。

酒足飯飽,夥計們流水介地轉了一圈,桌子被收拾地乾乾淨淨,然後擺上文房四寶,茶盞則被放到了一邊。

秦基帶着幾位教授助教圍着三位老大人,低聲私語什麼。劉玄眼尖,看到了那位郭助教,對着國史館學士鞠老先生,笑意盈盈,不知在說些什麼。而鞠老大人對郭助教也態度和藹,就跟親近子弟一般。

徐文禎和明國維都看到了這一幕,他們倆知道劉玄跟郭助教的恩怨,不由擔憂地看向劉玄。

劉玄微微一笑,只是搖搖頭。

“好,題目出來了!”一位直講大聲講道。

“三位老大人,幾位先生合計,而今是春暖花開之時,衆人又多原籍江南,希望以春爲題,以寫江南爲目,做七言詩一首,請諸位動筆吧。”

衆人紛紛動筆,劉玄這桌,宋恪元拱拱手道:“鄙人只長算學,拙於詩詞歌賦,就不獻醜了。”

原來他十七歲中了舉人,可考了四次都沒中進士,最後考了特科,進了集賢館。

“仁兄謙虛了。”劉玄三人客氣了一句,然後互視一眼,就按年紀長幼來寫。

徐文禎揮毫寫下了“題蕉.慣見閒庭碧玉叢,春風吹過即秋風。等閒坐視榮枯事,卻寄蕭蕭數葉中。”

明國維則寫下“春柳.黃驪時復喚春遊,陌上楊花漫不休。幾向離筵搖落日,莫教長笛動清秋。”

輪到劉玄了,徐文禎、明國維、宋恪元都圍站在一旁,注視着持筆的劉玄。不知不覺中,有兩個直講悄悄走到了旁邊。

шшш▪ ttκǎ n▪ ℃O

“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妙啊,真妙!我與張義之詩,過於老成,難有春之妙趣,持明這一首《村居》,前兩句,寫盡了春來之草長鶯飛,柳拂煙醉的美景。後兩句則寫盡這春暖風起的趣味,生動活潑,而且題和目全貼上了,妙哉,妙哉啊!”

徐文禎搖頭晃腦地說道,明國維在一旁也是連連附和。初次見面的宋恪元有些震驚,嘴裡碎碎念道,時不時舉目關注不過十六歲的劉玄。

詩文交上去後,徐文禎和明國維的詩被評了一個良,劉玄的詩倒是被評了一個優。但是被評優的詩有六首之多,劉玄的詩在其中並不顯眼,倒是一位叫沈自省的貢生,寫的一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斗笠遮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得到了衆人交口稱讚。

鞠老大人和關老大人直說這首詩極有情趣,意境甚高,還有一番禪意。邴老大人坐在那裡,撫須不語,滿臉卻是得意之色。站在他身邊的沈自省,卻是一臉傲氣。

劉玄三人都識得這位沈大才子,他是蘇州世家沈府子弟,江南省鄉試解元,“直接保送”來了國子監讀書,聽說他的恩師是國史館的學士,想必就是邴老大人吧。這位沈自省自視甚高,國子監的貢生沒有幾個他能看得上眼的。

前段時間,劉玄動手收拾侯孝康、石光珠手下惡奴,他當衆評論了一句,“懲戒惡奴,同窗情重。”

後來劉玄當場寫了兩首《雪景》,名動國子監,他卻是說了一句,“雕蟲小技,故作賣弄。”

現在看今日場景,就算是揚名,也只怕是要給某一人揚名吧。

那位直講又叫道,“第二題出來了,寫詞兩首,以《相見歡》爲詞牌,一寫春,一寫秋。請諸位動筆吧。”

衆人一片譁然,這題目的難度也太高了吧。同一個詞牌,還一寫春,一寫秋。在座的要是慢慢苦思個半日兩天的,還是能寫得出來。可要是當場寫出來,那就真的要有大才了。

幾十張桌子,圍着的衆人都是愁眉苦臉,連連搖頭。

徐文禎先持筆站在桌前思量了好一會,好容易寫下兩首,左右看過後,覺得跟狗屎一般,一氣之下就撕成粉碎,然後把桌子讓給了明國維。

明國維站在那裡苦思冥想了好一會,終於寫下了一首,第二首卻是寫到一半就再也寫不下去了。長嘆一聲,也把那首詞撕掉。

輪到劉玄,徐文禎和明國維站在他身邊,臉色有些緊張。此時的他們也品出味來,別人或許寫不出來,這沈自省肯定是能寫出來。要是姓沈的寫出來了,他們三人寫不出來,以後在國子監見面,指不定要被如何奚落。

看到劉玄站在桌前,並不動筆,徐文禎和明國維有些急了,但不敢催促。旁邊站的兩位閒人卻呵呵地笑了起來:“劉大才子也寫不出來?”

另一人捧哏道:“莫非是隻能寫雪景和鄉野的詩,遇到這婉約清麗的詞牌,就寫不出來了?”

“哈哈,僻遠苦寒之地待久了,就是這樣。眼界所限啊。”

兩人居然搖頭晃腦起來。

劉玄卻持筆寫了起來,剛寫了一行,徐文禎和明國維不由眼睛一亮。兩位閒人不由臉色大變,其中一人匆匆離去。

沒幾息,劉玄正在奮筆之時,前面有人大聲道:“沈公子的詞寫出來了!第一首,《烏夜啼》,離恨遠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青衫記得章臺月,歸路玉鞭斜。翠鏡啼痕印袖,紅牆醉墨籠紗。相逢不盡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第二首,《西樓子》,樓前秋水悠悠,駐行舟。滿目寒雲衰草,使人愁。多少恨,多少淚,謾遲留。何似驀然拚捨,去來休。”

有書友指出老曾抄詩連作者都抄上去了,真是慚愧!確實,這等詩詞,老曾除了抄古人之外,還真沒本事自己寫,只能複製粘貼。只是連作者都抄上去,還真說不過去了,真是慚愧!給諸位書友說聲抱歉,也給那位叫“山嶽不動”的書友說聲謝謝。

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
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