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

劉仁下午就從五軍都督府回來。來京述職也就是走個過場,一月一份軍報,還有同知、僉事的上報,以及某些渠道的密報,各軍鎮放個屁,五軍都督府都能聞到味。各軍鎮將帥來京述職更重要的就是詳細彙報治下的軍情,討論未來三五年的防備任務。重要的軍帥,如劉仁這樣的,還需要等待當今聖上的垂詢。

剛近黃昏,一位內官帶着幾個小黃門就到了奉國將軍府。

“小子,勞駕通報一聲,就說禁內乾清宮守吳寶象來傳口諭。”來人不過三十多歲,臉圓圓的,面白無鬚,一臉的喜氣,中等個子,穿着一件赫青的鬥牛服,笑眯眯地說道。

門子一個激靈,連聲大叫道:“開大門,迎中使!”

劉仁聞聲趕來,見了中使內官,連忙行禮,朗聲:“恭迎中使。”

“口諭,明日未正時,宣遼東寧鎮兵馬統制使劉仁勤政殿覲見,賜紫禁城騎馬。”

“臣謝聖恩。”

傳完口諭,待劉仁行完禮站起身來,吳寶象上前拱着手道:“循義兄,三年未見,你還是這般模樣。”

“寶象兄,你也還是這般精神。”劉仁也笑着答道。

“不行了,去年病了一場,身子就差了很多,根本比不得當年一起走街竄巷玩耍的那個勁頭。”

“當年寶象兄可是有了名的鎮三街。”

“比不得循義兄那淨街太歲的名頭響啊。”

兩人說笑了一會,吳寶象看了看天色,拱手道:“老哥子,我先回去了,晚了宮門就要落鎖了。明兒記得早些遞帖子進去,皇爺等着見你呢。”

“記住了。恭送寶象兄了。”

“行了,不用送了,灑家先走了。”

待到劉仁回來,一直躲在一邊的劉玄忍不住問道:“父親,剛纔這位是乾清宮守吳寶象吳內相?”

“嗯,是他,來傳口諭,明兒聖上要詔我覲見。”

詔你進宮覲見是很正常的事,關鍵爲什麼是乾清宮守來傳這份口諭?還跟你這般親近?劉玄知道一些情況,知道乾清宮守論品階在內官裡只能排在三四位,但論當年聖上最信任誰,乾清宮守絕對排第一位。就算是東西六宮都守於安良和夏守忠,提知上書房太監翁德海,也要恭敬地叫他一聲吳大監或吳公。

“爲父與寶象兄有段淵源,以後方便時再跟你詳說。”劉仁揮揮手道。

劉仁、劉夫人、劉三娘子、丘好問、劉玄,一家人圍坐在餐桌上,吃了一頓團年飯。

“今兒夫人去賈府給老太太請安了嗎?”

“去了,除了給老太太請安,還見了薛夫人和寶姑娘。三娘子有慧眼,幫四郎挑得這個媳婦,太合我心意。唯獨就是年紀小了些,才十二歲,要是成親還得等個四五年。”

“母親,十六年你都等了,還在意這四五年嗎?”

“哈哈,四郎說的也是。”劉夫人大笑道,“不急不急,四五年我還是等得了。老爺,我跟老太太和薛夫人說好了。過兩日,我們去賈府給老太太請安,賈府政老爺和王夫人爲媒人,正式說合四郎和寶姑娘的親事。”

兩家都是高門貴府,婚娶大事,總不能劉府直接上門去提親。須得有媒人做保,中間牽針引線,兩家再按流程提親、下聘,把這門親事定下來。

“行,只要四郎中意,夫人滿意就好。母親大人也是盼着四郎早日定下親事。我們趁着在京裡這段時間,把事情辦妥了,回去也好讓老太太高興高興。”

第二日,劉仁換上一身大襟、斜領的赤色緞綢公服,上面繡滿了徑二寸無枝葉的散答花,前後各有一方老虎補子,戴上金花對翅烏紗帽,腰挎鑲玉腰帶,配上三個銀魚袋,坐了馬車先到了東安門,交侍衛司驗過腰牌,被引到東華門外。在這裡由殿前司左內班領班都虞候接住,收了劉仁的請見帖子,遞給了殿前司和內侍省,過了兩刻鐘,傳來旨意,着未初時一刻覲見,並賜下禁內行走的對牌。

到了未初時,劉仁驗過腰牌對牌,騎了一匹飛龍苑馴養的良馬,由殿前司內班御前驍衛牽着,在兩位小黃門的引領下,進東華門,穿過左四殿,來到勤政殿前。

劉仁下馬,整理衣裝,再將自己的官貼遞給守在殿前的內侍。內侍接過後,遞到勤政殿門口,大聲道:“臣下,奉國將軍爵、鎮夷將軍領統制東寧軍鎮兵馬指揮使、從三品武翼大夫劉仁劉循義奉旨覲見。”

很快,兩重殿門打開,吳寶象笑眯眯地走了出來,大聲道:“宣朝臣劉仁覲見。”

進得殿來,劉仁跪拜行禮,“臣劉仁見過聖上!”

隆慶帝走了下來,他戴着烏紗翼善冠,穿着一身赭黃的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的綾羅袍子,更有玉帶皮靴。他四十歲的樣子,兩鬢有了些許華髮,寬額削臉,鷹眼懸鼻,自有一份威儀。

“劉愛卿快些起來。三年未見,愛卿還是這般精神。”

“聖上也還是這般神采奕奕,天顏自威。”劉仁笑着答道。

“吳大伴,給劉愛卿搬張圓凳來,再把閩海省武夷山進貢的巖茶泡上一壺。”

“遵旨,老奴這就去辦。”在旁邊的吳寶象連忙應道。

“劉愛卿,看遼東的軍國奏章,這兩年那邊不是很太平。白山和北山的野胡也罷,不過癬疥之疾。到是東邊的高麗,這兩年總是不得安寧,亂軍暴民累累犯境擾邊。奏摺裡說得簡略模糊,總不及你這鎮守東寧的軍帥說得詳細,你給細細說說。”

“好的聖上。”劉仁坐了下來,接過遞上的熱茶,看了一眼退出到殿外的吳寶象等內侍,開口道。

“高麗這兩年大亂的根源在四年前。當時高麗王李氏灝即位,其有王弟四人,其中最年幼的王弟滋跟高麗王乃同胞弟,頗受王太后上賢院疼愛,封爲大興君,受領富庶的高麗河南之地。大興君驕橫跋扈,有不臣之心。高麗王灝原本還想玩一出鄭伯克段於鄢的把戲,結果玩脫了,被上賢院走漏了風聲。大興君便聯合另一位王弟南安君,糾集了河南、嶺南兩郡兵馬,奔襲了漢陽城。高麗王灝被弒,其子李氏馥逃到舊都開京,自立爲主,據高麗北地,大興君據漢陽,據高麗中地,另有王弟沢自封海平君,據高麗東地。一國三主,互相攻伐,民困兵疲。且各地豪強割據一地,毫無法度。所以沒有約束的亂兵暴民,累累犯境。”

“聽劉卿說的,比前軍都督府的軍情摺子有趣多了。”隆慶帝笑道,“現在這三方都遣使來京,自表爲正朔,指責另兩方爲叛逆,政事堂和軍機班爲此爭論不休。劉卿,你覺得該如何處置?”

“聖上,微臣之見,繼續讓他們上表,舉證正朔。”

**********

謝謝諸位書友的支持!繼續兩更!8點半和13點,也祝諸位新年大吉大利!心想事成!

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大秦官職 三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
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大秦官職 三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