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230年面世的毛瑟1871,呃,是“崇禎十七年式步槍”,讓原本還在看朱碧華笑話的大明朝臣徹底閉上了嘴。
爲何這樣說呢?
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那就是此前不管朱碧華拿啥出來,安天軍拿啥出來,那都是別人的。或者說都是那啥天上人間國的!
別人的東西有那麼好拿,沒一點代價?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這是在大明生產的,屬於大明所有。能夠在大明生產,就說明這種武器就可以綿延不絕。
雖然纔開始的時候,每天只有20支的產量,與設計出來的每天120支產量相比,只有其六分之一,可只要是懂製造業的,就明白這個產量會繼續提高的。
於是,一些原本不太看好崇禎與朝臣對峙的人,開始思考自己和家族的命運。現在向崇禎投降或示好,或許以後還有一席之地。如果此時不知進退,到了崇禎真的兵強馬壯開始動手那一天,那還有機會麼?
幾乎所有的種花家人都知道,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價值更大啊!
只是這些人絕對想不到的是,此時的崇禎早已不是當時的崇禎了,此時的崇禎,已經完全迷戀上了現代時空的那些制度。
到不是說他不想當皇上了,而是他不想當大明的皇上,而是想當“日不落帝國”的皇上!
而且,從1640年,也就是四年前開始近代化歷程的英國,此時不過幾百萬人口罷了。而此時的大明有多少人口?
要想成就“日不落大明”,必然要對士紳一族開刀。崇禎十幾年的經驗證明,士紳階層,就是大明揹負着的食利階層。
如果沒有安天全的支持,沒有大明皇家近衛軍的支撐,哪怕崇禎明白這個道理,也不能把大明士紳階層怎麼樣?因爲崇禎離開了這個階層的支持,他的政權也不會穩固。
但有了安天軍和大明皇家近衛軍,讓崇禎的腰桿硬了起來。這讓他想起當年太祖朱元彰打江山的情況。朱元彰打下江山後,不也是靠一羣將軍把江山給坐穩的麼?
所以,崇禎對現代時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判斷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這纔是有開國明君的眼界啊。那話,自己是怎麼樣也想不出來的。
……
李自成大順軍整改方案談好之後,所有將軍以上兩百餘人,包括軍事們,立即被朱碧華送到了現代時空,給予深刻的教育。
當然,因爲大順軍數十萬人等着分流,這些人的培訓時間並不長,只有一個月。至於高一功與李巖兩人,同樣在現代時空爲大順軍的將軍們答疑、解惑。
李自成去了現代社會,而且還到了他的老家米脂縣。
看到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高原、大山與河流,以及一些古老寺廟位置上,依然有着香火;看着大街上穿流不息的車輛以及人流,李自成在飛天龍舟上哇哇大哭!
“如果有這麼美好的生活,誰會造反啊……”面對蒼天,李自成發出人生最大的感慨與疑問。
“美好的生活,並不是憑空掉下來的,而是造我們的雙手一磚一瓦地建設起來的。”朱碧華將李自成又帶到了中美洲巴拿馬運河的上空,告訴他這條運河的重要性,以及這條運河一年能夠給巴拿馬帶來的收入。
看着運河中那超過十萬噸載重量的大型貨輪,李自成再次被震撼到了。這個地方,以後將會是他的李氏子弟把持的地方,想想都讓人激動。
當然,朱碧華陪同李自成,不過是對他瓦解了大順軍後,對李自成的一個心理補償。要說兩個人之間真的有啥談得攏的,那就吹牛了。
也因爲如此,在把大順軍的軍官們安排好後,朱碧華迅速回到大明時空,並在後世的天津城附近忙了起來。
此前的塘沽貿易區以及塘沽工業區,需要朱碧華去最後把關,並剪綵開工。
兩大經濟區域,換成現代語境,又可稱爲“塘沽經濟開發區”。除了在北京城外的柳田壩皇莊外,這是朱碧華首次對大明經濟進行佈局。
未來的大明經濟,朱碧華既借鑑現代經驗但又要避免現代的失誤。
北京作爲大明帝國之都,它就是一個政治中心,或畏以一些教育設施,可以成爲大明教育中心之一。
至於經濟,真心不宜多搞。
最大的原因是,北京缺少作爲大城市的大河。
至於天津,未來也不是大明帝國的經濟中心,因爲海河的水,同樣不夠用。但是,可以建一個“環渤海灣經濟區”。
現代時空環渤海經濟區,雖然有了概念與運作,但因爲早期工業佈局時,並沒有這樣的概念,所以其配套能力其實有限。
環渤海經濟區要建,而且要大建,但卻得一個一個地來。最先建設的,就是天津。
天津工業與貿易,有兩個重要項目,必須率先上馬,這就是造船企業和港口建設。
造船企業,因爲有了現代技術支撐,朱碧華與崇禎皇帝商量後,準備直接上蒸汽輪船,繞開啥西方的風帆戰列艦時代。
自然而然,大明造船術語中的,千料大船,也就只能不用了。所謂千料大船,就是用一千根適宜造船的木料做出的船。料與現代計量噸換算,大約是1000料=600噸(此數字未經過考證)。這個等式表示,千料大船可載600噸貨物。
在製造大明的船隻之前,朱碧華先從現代時空,運來了一些小型貨船。這些貨船的空船體加在一起,剛好不超過100噸,等這些空船體到了大明後,再將其各類機械等安裝上,讓整個船隻的自重變成250噸。
而這樣的船,可載重750噸左右的貨物,讓整個船隻全重達到1000噸。
1000噸的船,在明末不算最大的,因爲它實際上沒有2000料的船大,在西方,從1640年代的風帆戰列艦,此時最大載重量也不過1000噸。
所以這個在現代時空,真的小得不能再小的鐵殼貨船,或者說是沿海漁民的打魚船,在明末已經是頂級的存在了。
這種小船,朱碧華只運進了幾艘,目的並不是要做運輸,也不是要做炮艦,而是運到大明來做其適航性研究,讓大明的水手學習機動船的駕駛。
正確,在造船的同時,還要辦一個“大明皇家海軍學校”,什麼船舶駕駛、機修、指揮、作戰等,都學。
至於造船業本身,“大明皇家造船廠”……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爲毛啥都帶“大明皇家”幾個字呢?
這個“大明皇家”就是現代時空的國有企業一樣。此時只能用“大明皇家”幾個字。而且,朱碧華基本的想法是,每個行業,大明皇家都要進入並引領。
譬如造船,大明皇家造船廠,可能是唯一的企業。只要這個企業賺錢了,其他民間資本看到了希望,就會涌入造船行業,成立什麼“天津張氏造船企業”等。與皇家造船廠形成天然的分工與競爭關係。
大明皇家造船廠,其主營業務是製造海軍戰艦。
在最初期的造船計劃中,決定製造200噸、1000噸、2000噸等三種戰艦。
其中200噸的快艇與偵察艦,在艦艏和艦尾分別裝備一門20mm機關炮。這個機關炮,至少是二戰前的技術了。
1000噸戰艦,是大明皇家海軍的主力戰艦,在艦艏和艦尾分別裝備一座三聯裝37mm直射炮和一座二聯裝37mm直射炮。
有人或許會說,直射炮的射程不夠遠啊。這個其實是誤解,反坦克炮是直射炮,其射程確實有限,但那是因反坦克需要,特別加大了口徑威力的。
直射炮,你可以理解爲加農炮,高射炮也是加農炮的一種,安裝在艦船上的37mm直射炮,又可以稱爲速射炮,更可以當成艦艇防空火力使用,當然與真正的高射炮略有差異,但那差異絕對是較小或很小的。
重要的是,現在西方列強風帆戰艦上裝備的老式青銅炮,從最小的三磅炮到最大的42磅炮,其射程都不遠。主要原因不是哪一方面不行,而是整體技術水平還比較差。
哪怕1677年纔開始戰艦分類的一級戰列艦,將要裝備100門火炮,可這樣強大的火力依然不太可能對一個三聯裝37mm現代火炮造成啥威脅。
其一,對方射速太慢,從雙方互相同時發現,到對方將戰艦對準己方前,己方的甲板旋轉式炮塔,早就將對方打成蜂窩狀了。
這個沒有辦法,對方是木質風帆戰艦。而大明皇家海軍是鐵艦。
此外則是船上的動力蒸汽機。
蒸汽機制造,不能全部作爲造船廠的部門。所以朱碧華又在塘沽設立了一個“大明皇家機器廠”,其生產的動力裝置,主要就是蒸汽機。
蒸汽機的用途很廣,發電、火車、船舶、企業動力,是其幾大主要用途。
大明時空,距蒸汽機發明還有幾十年,距瓦特改良蒸汽機還有百餘年,距離船舶高效蒸汽機時代,至少還有二百年以上。
但朱碧華卻不準備上最原始的蒸汽機,因爲那樣對於朱碧華來講,時間是不夠的。他要上馬的蒸汽機,就是20世紀初期,也即一戰時期的蒸汽機。
一戰時期的蒸汽機與現代蒸汽機相比,也只有一步之遙了。但朱碧華卻不在可能直接在大明上馬現代蒸汽機,因爲其製造工藝水平,大明未必能夠具現。
上馬20世紀初期蒸汽機,少數研究人員通過理論學習,瞭解蒸汽機發展歷史。這在現代時空被稱爲“跨越式發展”,有如種花家少數民族地區,一步從奴隸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甚至還有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
這種跨越式發展,既然在複雜的社會領域都沒有問題,在純粹技術領域,就更沒有問題了。
造船廠與機器廠建設,技術不缺,金錢不缺,設備不缺,但施工人才非常短缺。好在這種人才培訓,已經提前開始。
大明的工匠隊伍,其實不能說少。但就如前文所講,工匠無地位,自然沒人去鑽研技術。此外,現代度量衡與大明的啥尺寸等,也有區別。
在這個問題上,朱碧華糾結了好久,是將現代度量衡還原爲大明的數字,將就大明的實際?還是將大明的度量衡改變成現代的?
曾經一度時間,朱碧華是傾向於將現代的米制改爲大明的尺制。但最後,朱碧華還是採用了現代的公制。
原因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公制更簡潔方便,也更符合天地規則。這有如農曆與公曆的區別,農曆有助於農時,但公曆卻有利於科學統計,畢竟每年的天數相當;同時在現代天文學方面,也普遍使用公曆。
也就是說,在度量衡方面,現代公制更接近宇宙的普遍尺度;而農曆,則更接近地球之季節農時,而且只在北半球有利,譬如在赤道沿線,二十四節氣就沒啥意義了。馬來西亞的華人之所以過春節也過清明,不過是來自於祖宗的傳統,而非那天是真正的春天來了。
大明技術工人培訓,首要的是轉變他們度量衡的觀念,同時要讓他們養成精確計量的習慣。古人很多時候,都是說大概,在工業技術領域,顯然是不行的。
如果說此前他們製造船舶可以根據經驗,那麼此後他們必須通過設計、計算的方式,這樣才能迅速把船造得更大。
與造船、造炮、造蒸汽機相比,港口的建設反而還問題不大。
不過,要建這個港口,一個水泥廠是少不了的。這個對普通穿越者可能是個挑戰,但對於朱碧華這種集團穿梭之人,壓根就不是一個事情。
僅僅是這個水泥廠,當朱碧華讓人把投資、產出、效益等列表之後,哪怕崇禎帝本人,都向裡面投入10萬兩銀子。
因爲崇禎帝在不同的場合都說了朱碧華是他的“賢弟”,所以在塘沽經濟開發區剪彩儀式上,雖然也有勳貴、官員、施工方等上萬人見證這一偉大奇蹟,但站在最中間的位置,卻被推給了朱碧華本人。
在剪刀剪下去之前,朱碧華髮表了講話。他的講話只講了一點:大明之外,有着廣袤無垠的土地,在北美,有密西西比河平原,有德克薩斯草原,土地肥沃,宜耕種放牧,其河裡有無數黃金閃着金光;在南美,有亞馬遜河平原,其木參天,其水清冽!
大明爲啥要建這個工業區船廠啥的,就是要去把這些財富撿回來,同時還要派人過去耕種。
大明爲啥會有人餓飯,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土地不夠寬廣,而且北方的土地不宜耕種。開疆拓土是種花家祖祖輩的夢想,就從我輩開始吧——
或許有人會說,我大明如此美好,跑到那些蠻荒之地有啥用?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你們眼裡覺得沒用的地方,正在被西洋人一步一步地吞食,而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在那些新佔領的土地上,建立城市,修葺道路,並最終成立國家。
種花家人世世代代都在爲了二畝土地而奮鬥,現在某片大陸上有成千上萬畝土地等你去開發、佔領,你竟然還不想去?呵呵,這樣想的人,不但其本人愚不可及,還會禍級子孫後代。因爲你的愚蠢,你的子孫生活空間將會俠逼仄。
所以,真正的大明人,要學習前人,譬如蘇武、張騫,譬如本朝三寶太監!
朱碧華一刀剪下去,四周鞭炮齊鳴。
大明工業化由此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