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照例是不用去請安的,你睡足了時辰才慢悠悠地喚宮人來洗漱梳妝。
“小主,您不知道。”挽寧慢慢幫你梳着頭,一邊湊到你耳邊道。
“今日一早皇上晉了靜昭儀娘娘爲妃,這旨意都傳遍後宮了。”“嗯?”你倒不是很驚訝,只是奇怪。
按理說這靜妃與慧昭媛是陪伴皇上最久的人了,別說妃位,哪怕更尊貴的位分原也當得,只是慧昭媛怎的沒有一同晉封呢?
“小主。”似乎是看出了你的疑惑,挽寧又湊近了小聲說。“聽說是皇上昨日到靜妃娘娘宮裡,見她臥病在牀不甚嬌柔,甚是憐惜,爲了讓她安心養病才賜下了這份恩賞。”
“你去把菡萏姑姑請來。”你想了想,吩咐道。
不一會兒,菡萏便到了內殿,今日她深衣素釵,很是穩重端莊的樣子。行至你跟前,行了一禮。“菡萏姑姑起來吧。”“小主。”“想必皇上晉封靜妃娘娘的旨意你也知道了,今日請你過來,就是有些不解之處。”
菡萏笑了笑,“小主可是疑惑爲何沒有連慧昭媛娘娘一同晉封?”不愧是待久了宮闈的,只一猜便明白了你所圖。
“正是,我這宮裡姑姑是最老成經歷的人了,便請你來問問。”
“奴婢不敢當。”菡萏很是規矩,聞得此言又是一拜。
“靜妃娘娘是皇上表妹,這是人盡皆知的。這位娘娘素來身子不好,皇上對她難免憐惜了些。而慧昭媛娘娘,雖然出身衛太傅府,卻不是衛夫人所出,原是庶出。”
“慧昭媛娘娘的生母在她還未及笄時便去世了,往後娘娘便養在主母膝下。”說到這,菡萏頗有些可惜。
“只可惜有些晚了,若是自幼養在主母身邊,多半也可以博一個嫡女身份,慧昭媛這般的未免有些尷尬。”
頓了頓,菡萏繼續說。“所以奴婢私以爲,慧昭媛娘娘現在這般,也多少是不想讓旁人看輕了去。”
“原來如此。”你有些感慨,平日裡只見着慧昭媛端莊大方的模樣,卻不知還有這一段緣故。
時辰很快到了晌午,你才用完午膳。就見祿壽匆匆走了進來。“小主!皇上身邊的福康來了!”
福康自幼跟在皇上身邊,也是宮裡的太監首領。
“快請進來。”挽寧手腳利索的服侍你浣手漱口,方纔把水收走,就見福康走了進來。
“給懿小主請安。”你微笑着點點頭,“公公快些起來罷。”福康慢慢起身,滿臉堆笑地對着你說“奴才給娘娘報喜了,今日皇上召您侍寢呢,您好好準備着吧。”
你愣了愣,很快反應過來。“勞煩公公跑這一趟了。”一邊吩咐景寧遞上一個鼓鼓的小荷包。
“哎呦,多謝小主,這怎麼好的。”見着賞賜的份量不輕,福康笑容更甚。
“皇上平日喜歡素雅的顏色。”福康也很識趣,小聲提醒了一句。
“多謝公公。”你點點頭,看着人好生將他送了出去。
“小主,內務府送了一套衣裳過來。”說話間,就看見一個打扮素淨,瞧着很是伶俐的宮女走了進來。
“奴婢參見懿小主,這身衣服是照着規矩送來的。”
你吩咐挽寧接過衣服,景寧則將一個荷包遞過去。
待宮女走後,你才細細打量起衣服來。早就聽聞,本朝嬪妃初承寵時內務府都會送一件淺紅的衣衫,也是對新婚卻着不了正紅的妃子們一些慰籍。
這是一件淺紅織錦的宮裙,上面用金線細細描出了芍藥的模樣,精心製成,極爲好看。
“小主,方纔福康公公說皇上喜歡素淨的顏色,不若奴婢先放起來?”景寧看着衣服,頗有些可惜。
“不必,今天晚上就穿這一身。若是今日不穿,怕是以後也沒有機會了。”你摸着芍藥花樣,深知這衣服是有些越級的,今日不穿,往後怕是也沒機會穿了。
是夜,早有宮人將你接到定乾殿。
你坐在鳳鸞春恩車上,宮中鋪地的磚塊都是細心挑選過的,一路上甚至沒有一絲顛簸,穩穩當當。
你看着上面垂落的玉帶,心情出乎意料的平和。
既來之則安之。
你現在所穿的,便是午後宮人送來的衣裳,青絲挽了一個鬆鬆的髮髻,只斜插着一支芙蓉流蘇釵便再無別的飾品,長長的流蘇垂下來,更爲你增添了幾分嬌豔。脣不點而紅,似牡丹吐蕊,身量纖纖,面若桃李,當真是極美的。
你忐忑地坐在殿中,心裡到底是緊張的,指甲陷在手心留下一道淺淺的劃痕。
“皇上駕到。”宮人們隨着這一聲都忙碌了起來,燭火在帳外搖曳,隱隱約約看上去有幾分不真切。
近了,淺金的身影就在眼前。
“你今日倒是穿的嬌豔。”皇上掀開簾子走了進來,見着身着淺紅衣裳的你,一時頗有興味。
你微微擡頭,當今天子是少年即位,本就處在大好年華,面如冠玉,如今一身衣裳更顯得氣宇軒昂,相貌不俗了。
“嬪妾不過是些小女兒心思罷了。”你看着眼前人衣服上的游龍,輕聲答道。
“哦?宮人皆知朕喜愛素色,前日侍寢的錦貴人放着內務府巴巴送去的華麗衣裙不穿,只穿了個青衣素服想博得朕的歡心。你倒是與衆不同。”
秦暄就着燭光細細打量起眼前的人兒,你一身淺紅衣裳,照理這顏色本該難免有幾分豔俗,此刻穿在你身上倒是極爲合適。
長長的流蘇垂在你的耳邊,隨着動作微微晃動,美的讓他只覺心頭一震。
“嬪妾是想着,若是皇上看得上嬪妾,嬪妾就是裹個草蓆也是好看的。若是看不上,嬪妾滿頭珠翠,錦衣華服也不過如此罷了。”
一時嘴快了,你心頭暗暗懊惱,只希望這位聖上不要生氣纔是。
皇上卻是笑了笑,“你倒是見解獨特。呵,這麼淺顯的道理都多有人不懂的。”
隨後,皇上欺身壓了上來,一邊摟住想往裡縮的你,一邊道“良辰苦短,莫要辜負了纔好。”
燭火依舊搖曳,映着一室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