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玉鐲

太后一聲令下,成翰努了努嘴,便有幾個小太監取過鐵蒺藜,一邊一個按住瞭如懿和惢心。

如懿滿頭冷汗,像是無數的小蟲子從皮膚的縫隙間一點一點鑽出來,慢慢地爬行着,又痛又癢。那幾個小太監力氣極大,按得她動彈不得。

太后在成翰搬來的紫檀椅子上坐了,慢條斯理道:“哀家也不想動用酷刑。可是如今皇帝和皇后都不在宮裡,只剩下哀家一人掌管着偌大的後宮。若是眼皮子底下出了這樣大的事都不顧,旁人多少雙眼睛盯着,還以爲哀家這個老婆子不中用了呢。少不得你自己做下的事情自己擔着了。”

成翰揚了揚下巴,拖着太監特有的尖細嗓音,道:“事有主次,就從烏拉那拉氏起,打到皮肉脫盡爲止。”

那鐵蒺藜上有數十根寸許長的鐵刺,刺尖上閃着鏽黑色的光澤,讓人不寒而慄。小太監一下正要下去,如懿忙伏在地上道:“太后!太后明鑑!奴婢燒的不是紙錢,不是紙錢啊!”

太后揚一揚臉,福珈便側身過去,撿起一枚還未來得及燒的紙張展開一看,渾圓的紙片上畫着萬字不到頭的圖案,中間卻是一句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

福珈忙雙手捧過給太后一看,果然每一張上都只是六字真言而已。太后微微蹙眉,繼而一笑:“怎麼是這個東西?”

如懿忙磕了頭,恭恭謹謹道:“請太后聽奴婢一言,圓紙爲圓滿,與萬字不到頭的圖案相襯,是同一道理。六字真言乃是當年妙應寺的喇嘛大師所授,大師說六字真言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當初傳授時便要奴婢循環往復吟誦,才能功德圓滿,消除業障,得大解脫。”

成翰輕哼一聲道:“可是今日是鬼節,又是你阿瑪那布爾的頭七。連伺候你的丫頭也說是你的一片孝心。”

如懿不慌不忙,眼中澄澈如鏡:“奴婢是一片孝心,但這一片孝心不是對死去的阿瑪的,而是對皇太后的誠摯祝禱。奴婢知道今日是中元節,宮中請了雍和宮的喇嘛大師開壇祝禱,心想大師一定會誦讀六字真言爲太后祈福。奴婢無能,困鎖冷宮之中,不能朝夕向太后請安,所以只好趁今日大師入宮祝禱,奴婢也跟隨大師功德,念動真言。大師開壇後要將法器經文經幡送上法船焚燒,奴婢自知不能參與,所以只好在這裡將親手所寫所誦的真言焚化,只當是放在法船上燒了,一盡心意。”

福珈沉吟着道:“回太后的話,奴婢也覺得,若是燒紙錢就該有紙錢的樣子,否則燒給了那布爾大人也是無用的。至於七月十五的鬼節,燒這個倒是應景的,無非是沒跟着太后和各位太妃太嬪放在法船上燒罷了。”她婉轉看了如懿一眼:“倒也不算很違反宮規呢。”

太后的脣角略微浮起一點冷淡的笑意,望着成翰道:“你巴巴兒地跑來告訴哀家說冷宮有人暗燒紙錢違反宮規,如今你可看看,這是什麼?”太后的笑容似一朵冰花凝在面上:“還勞動哀家到這種地方來,你可越來越會當差了。”

太后的語氣並不嚴厲,恍若家常閒話一般。成翰卻似受不住似的,膝下一軟,即刻跪下了道:“奴才無用,奴才妄聽人言。”

太后向着福珈微微一笑,神色淡然:“你是妄聽人言,不過你是聽了誰的話呢?哀家的身邊,居然有人不把哀家當主子,而是一心窺伺旁人的心意,想要兩面討好。哀家看他是錯了心思。”

福珈低眉垂首,淡淡道:“慈寧宮只有一心侍奉太后的人,沒有敢和太后耍心眼的人。成公公,你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太后望一望天色,盈然起身:“烏鴉都歸巢了,咱們也回去吧。成翰,你就不必走了。”

成翰嚇得大驚失色,連連磕頭道:“太后,太后饒命!”

太后笑道:“今日是中元節,哀家不會想要誰的命。只是你那麼喜歡爲人做嫁衣裳,辛苦奔波,那哀家就把步步紅蓮的刑罰賞賜給你,讓你折了雙腳,也折不了爲旁人盡忠的心。”

太后話音剛落,斜刺裡忽然衝出一個人來,舉起一把匕首便直刺太后心口。院中地方狹窄,隨侍太后的太監宮女都守在門外,成翰嚇得早癱在了地上,身邊只有一個福珈,根本是無法防備。

太后嚇了一跳,本能地側身一避,正好避開那劈向心口的一刀。太后畢竟是個養尊處優的女流,更兼有了年紀,躲開了這一刀,下一刀夾着凌厲的風劈面而來,根本是擋無可擋。如懿這一下心慌意亂,若是太后在眼前出了事,那可真真是……她下意識地撲了上去,一把推開那近乎瘋狂的身影,護在了太后身前。

那人卻似瘋魔了一般,也不避諱如懿,揮起一刀又撲了上來。如懿死死擋在太后跟前,半分也不退讓,眼看着那刀尖已經逼到了下頜,直直地要刺到咽喉裡去。太后緊緊攥着她的肩,如懿只覺得自己都要撐不住了,加上雨後地上溼滑,她腳下一滑,整個人斜着向後傾去,又避開了幾分。

趁着這點空隙,福珈和惢心都趕了上去,拼了死力攥住那人,才拖開了尺許。太后穿着花盆底的高鞋,兀自站立不穩,如懿緊緊扶住了她,連忙問道:“太后,您沒事吧?”

太后驚魂未定,一手扶着她的手,一手緊緊按住心口,清白了臉色,道:“如懿,方纔那刀尖就在你咽喉底下了。”

如懿大口喘息着,努力平息着胸口的緊張與慌亂,忙欠身道:“太后……太后無恙便好。”

趁着福珈和惢心拉住那人的工夫,外頭的侍衛們一哄而上,立刻死死按住了那人。太后已經沉穩下來,扶着椅子坐下,喝道:“敢謀刺哀家,哀家倒要看看,到底是冷宮的哪位故人,有這麼個好本事!”

福珈應聲上去,劈面就是兩個耳光,硬生生托起她的下巴來,仔細分辨片刻,道:“回太后的話,真是故人呢。”

太后微眯了雙眼,冷笑道:“吉嬪?是你!”

吉太嬪滿臉猙獰,聲嘶力竭道:“我居然殺不了你!居然還是殺

不了你!”

太后清朗一笑,指着天道:“不只你,許多已經上了天下了地府的人都想殺了哀家。可惜呀!”太后撫着身上精心繡制的夔龍牡丹紋樣,朗聲笑道:“成得了龍的始終是龍,蹦躂得再厲害想要翻龍門的,翻不過還是一條鯉魚,一輩子困在水裡!你從前在外頭的時候鬥不過哀家,被哀家發落來的冷宮,你以爲進了這裡反而能鬥得過哀家了麼?”

吉太嬪的眼底閃過一絲倉皇,態度卻依舊強硬:“是嗎?剛纔要不是有人救你,你早就死在我的刀下了。”

太后仰天一笑,撫着鬢邊一朵赤金蓮花,輕蔑道:“在冷宮外年輕貌美的時候鬥不過哀家,在這裡關了這麼些年就有指望了麼?憑你這點本事,不過就是用蠻力傷人罷了。看來你不管長了多少歲,腦子卻一點都沒長進!哀家要是折損在你這點微末伎倆裡,那才叫天亡哀家也!”

吉太嬪氣得臉色發黑,徒然地伸手撓着,卻也不過只在泥地上劃出幾條劃痕而已。太后朗然一笑:“福珈,處置了她。別忘了成翰還等在那兒呢。”

福珈答應了一聲。太后起身扶住小宮女的手,走了兩步回頭道:“好好惜命,留待來日吧。”

如懿的身體被惢心緊緊撐着,幾乎是要喜極而泣,她的手在衣袖裡緊緊攥住惢心的手,兩個人手心裡全是冷汗,連她自己也不能分辨,是歡喜過後的驚覺,還是劫後餘生的痛快。她只知道,唯有握着惢心的手,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手,她才覺得自己也是活着的。不是冷宮的一塊牆皮,一抹青苔。

太后施施然離去,彷彿方纔的種種生死驚險,不過是談笑間一抹雲煙。如懿暗暗生出幾分羨慕,何時何日,纔會有太后這番定力呢?然後未及她細想,福珈已經揚了揚臉,由着幾個侍衛將吉太嬪拖進了一間偏殿裡。

如懿忙拉住福珈道:“福姑姑,吉太嬪是發了瘋了,纔會冒犯太后。她只是發瘋,不是有意的。”

福珈拍了拍她的手道:“小主,別怪奴婢多嘴。太后的性子便是如此,饒了她一次不死,再敢有第二次,就必死無疑。只怕現在太后心裡,正後悔當年留了她一條生路呢。您哪,好好看着,就當太后親身指點您了。”

她說完,再不發一言,走到偏殿裡,看着太后的近身侍衛將吉太嬪用一根粗粗的麻繩吊在了樑上,由着她雙腳狂亂地掙扎,喉中發出嗚咽的獸般的嘶叫,很快便沒有了任何聲息。

如懿靠在窗櫺上,只覺得冷汗逼透了一層又一層衣衫,依稀恍惚,是她剛到冷宮的時候,那個吊死在懸樑上的不知名的女人。原來熬在這裡,不過是這樣悽惶地死去,死在自己手裡,抑或是旁人手裡。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回去的,回到空落落的房裡,也不顧壺中的水是熱是涼,一股腦兒倒在了口中,好像唯有如此,才能安撫自己一顆慌亂的心。外頭小太監們責罰成公公的聲音漸次低了下去,一開始是驚痛的呼號,哭爹喊娘地求饒,到了最後,只有出氣沒有進氣,徹底沒有了動靜。

良久,兩具肉體被拖出去的聲音也徹底消失了。惢心滿臉是淚,看着如懿道:“小主,咱們沒事了,沒事了!”她起身從牀底翻出一大包紙錢與冥紙,“還好小主沒用這樣莫名其妙送進來的東西,否則今天半死不活在那兒受刑的人,就不是成翰,而是咱們了。”

如懿轉過臉去,成翰雙足留下的血痕在燈籠黯淡的光影下越發顯得如朵朵綻放在污泥地上的紅蓮,一步一血,步步觸目驚心。如懿努力地抓着門框,因着被廢不戴護甲,手指上留得寸許長的指甲摳在木質的門縫裡,有輕微的嘶啦聲。她輕聲道:“是。差點就中了旁人的計,那麼雙足殘廢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了。”

惢心靜靜道:“還是小主警覺。”

如懿蹲下身,取過那包紙錢全部燒了,火光熊熊地染紅了她蒼白如紙的面頰:“惢心,如果是海蘭送東西來,會不通過凌雲徹的手自己這樣塞進來麼?而且送了那麼多,好像渾然忘記了上回燒給端慧太子的紙錢還剩下許多。海蘭是不會那麼粗心大意的。”

惢心猶有餘驚:“那小主怎會知道太后會來?”

“有人設了這個局,就是要引出大事來。宮裡只剩下太后這個一家之主,冷宮裡出了這樣違反宮規的事,即便她自己不來,也會讓跟前最貼身的人來。那麼只要有人來,這個事兒就不怕了,就必定要讓人知道,太后身邊有爲別的主子做事的人。太后豈能容得下身邊有這樣的耳目,咱們就能脫身了。”

惢心輕輕拍着胸口:“好險好險!奴婢還生怕出了什麼差池呢。”

如懿沉下臉,看着微弱下去的火光最終化作了暗黑的灰燼,薄薄地散開,道:“若是不走在刀尖上,如何能走出一條血路來。也是吉太嬪處心積慮報仇,順手給了咱們這樣一個機會。太后既知道了咱們的忠心,又能替她除去不乾不淨的人,到用人之際,她會想起咱們的。只要有太后惦記,便多了一分出去的指望。”

她站起身,將燒完的紙錢灰燼一路灑在成翰雙足留下的血跡之上,喃喃道:“阿瑪,女兒不孝,只能料理完這些事之後才燒一點紙錢給您。您在九泉之下,一定要保佑女兒,保佑烏拉那拉氏,不要再受凌辱,不要沒有出頭之日。”她回望着吉太嬪被吊死的偏殿,閉上眼睛:“吉太嬪,我一定不會像你這樣胡亂報仇,枉死他人手中的。”

她擡起頭,天邊墨雲依舊,唯有幾隻昏鴉,啊啊地拍着肩膀,振翅飛走了。

這一陣安穩沉寂,便到了乾隆五年夏末的時候,楚粵苗瑤勾結滋事,皇帝念着苗瑤之事頗爲要緊,牽涉亦廣,留在圓明園處置到底不便,便下旨回了紫禁城中。而亦如皇帝和太后求子所願,御駕迴鑾時,海蘭已經懷孕三個多月了。

皇帝繼乾隆四年四阿哥永珹出生後,一年之後又再聞喜,懷孕的又是這兩年來頗爲寵愛的海蘭,如何能夠不喜。加之太醫說海蘭的身體不夠壯健,需

得滿四月後才能經得起舟車勞頓,皇帝便佈置了下來,將延禧宮好好休整一番,再讓海蘭搬進去住。這一拖,便又得延遲半個月才能迴鑾了。

海蘭有孕,原本也是不動聲色,到了三個月胎氣穩定才肯告訴皇帝。如此自然是合宮驚動,玫嬪與慎貴人猶自尚可,皇帝新寵的慶常在也不過一時的興致,早被冷落了下來,也沒得說什麼。最傷心的莫過於慧貴妃,這一年來在圓明園,自是她恩寵最盛,卻半點懷孕的動靜也沒有,只見別人一個個腹中有了骨肉,如何能不傷懷。皇帝雖然也極希望這位得寵十數年的愛妾能有孕身,然而亦是無奈而已。

而這邊廂,如懿只盼着上回太后之事可以稍稍助力,卻整整一年毫無動靜,只是送進來的飯食略有好轉,常常一葷一素,不再都是寒溼之物了。因着愁思纏身,因着飲食不思,如懿漸漸地瘦下來。這種瘦是無知無覺的,只是皮肉一分分地薄下去,薄下去,隱隱看得出筋脈的流動。待到夏末秋初的時候,身上因着屋子暑熱的痱子褪了下去,手腕卻比昔年細了許多,翡翠珠纏絲赤金蓮花鐲戴在手上,已經能一骨碌地滾到手臂上。她想了想還是取下來擱在了妝臺上:“到底是皇后賞的,別摔壞了。”

惢心微斂愁容:“當年皇后娘娘一人賞了一串,另一個戴着的人在外頭得盡恩寵,小主呢,偏偏被困死在這裡。”

正說着,江與彬進來,躬身施禮道:“小主萬福,微臣奉旨來給小主請平安脈。”

如懿笑着伸出手腕:“我本以爲太醫是治病救人的,可是你每每來請平安脈,旁人知道我平安,豈不是給人添堵?”

江與彬淡然一笑,兩指隔着紗絹落在如懿手腕上,感覺着她脈搏的跳動:“微臣的責任,只是管照小主的安好,其餘的微臣都不必理。”

如懿掰着指頭一算,玩笑道:“來得比往日勤,可是冷宮裡有什麼人牽着你來?”

江與彬看了惢心一眼,面上都有些珊瑚之色。惢心不好意思,便轉身去添茶。

江與彬素來是溫和的神色:“太后的囑咐,知道微臣管着冷宮的差事,囑咐微臣,別讓小主七災八難地難受。”他向着在廊下燒水的惢心微微一笑:“惢心姑娘可以閒些了,除了舊疾,小主一切安好。”

惢心臉上一紅,旋即淡然道:“可是奴婢覺得小主瘦了許多。”

“清瘦是福,若過於豐膩,反而引發種種病端。”他笑意澹澹,“後宮最近添了一樁喜事,想來小主聽了也會喜悅。”

如懿含笑道:“什麼?”

“海貴人在圓明園有了身孕。”

如懿大喜不已,卻被更多的擔憂覆沒:“你要她萬事小心。”

江與彬脣角含了一縷篤定的笑意:“海貴人的胎都落在微臣身上,如今快四個月了,胎像已經穩當,別人要做什麼,怕也難了。”

如懿按着心口,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那就好。”她想一想,取過妝臺上的翡翠珠纏絲赤金蓮花鐲:“我身邊再沒有比這更貴重的東西了,這還是當年皇后賞的,替我送給她,留在身邊,當個念想。”

惢心勸道:“小主總有出去的日子,要被皇后知道拿這個送了人,怕是不好。”

如懿凝神片刻,笑道:“這串東西算是跟了我最長久的。只別讓人瞧見就好。”

江與彬伸手便要去接,哪知手上一個不穩當,那赤金蓮花鐲便落在地上。那鐲子本是用大顆的翡翠珠子串成,因着翡翠易碎,每顆珠子兩頭皆用打成蓮花形狀的赤金片護住,翡翠珠身上繞以藤蔓形狀的絞金絲。誰知堪堪落在磚地上,其中兩顆便落了個粉碎。

惢心心疼得直唸佛,忙蹲下身撿起來道:“可惜可惜,這碎的兩顆拆下了,戴在手腕上就會覺得緊了。”

如懿道:“也罷了。反正咱們出不去,碎了也沒人看見會怪罪。”

正說着,惢心輕輕“咦”了一聲,掰開那珠子碎裂的地方,裡頭竟掉出一顆小指甲蓋大小的黑色珠子。惢心對着光線一瞧,奇道:“有很淡很淡的香味,只不知是什麼?”

如懿接過一看,自己也是全然未識。

惢心只撇嘴道:“皇后娘娘也太節儉了,說是賞的翡翠珠子手鐲,結果裡頭大半不是翡翠的,竟是旁的東西,枉咱們還一直寶貝似的戴着。”

如懿道:“這種外邦進貢來的東西,有什麼緣故還真不好說。”

江與彬見主僕二人皆是茫然沉吟,便道:“小主若放心,請給微臣一瞧。”

如懿遞到他手中,笑道:“女兒家的東西,江太醫也都識得麼?”

江與彬仔細看了看,放在鼻端嗅了一會兒,又取過惢心掌心那些碎了的翡翠珠片看了,斂容正色道:“女兒家的東西微臣不一定都識得,但這種醫家的東西,卻是一看就明白了。”

如懿聽得這話不大好,心中陡然一沉,便道:“江太醫不是外人,有什麼話不妨直說。”

江與彬將摔碎的翡翠珠取過拼成完好的形狀,道:“小主可以看見,這顆翡翠珠子是事先雕琢好空心的,然後將想塞進去的東西塞好風乾,再按着眼子留下穿孔的線,從外面看它就只是一顆翡翠珠,而非其他。”

惢心道:“你這話說得不明不白的。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江與彬的神色有些難看:“有一種草木叫零陵香,《嘉祐本草》中說零陵香味辛,溫,微毒。多用則壅關節,澀榮衛,令血脈不行。氣爲血之帥,血爲氣之母。尤其女子,若氣血滯緩,便不易有孕。零陵香香氣濃烈,可煅燒後研磨成粉,除去異香,再製成稠厚的黑褐色軟膏狀,可隨意擠入物體之中,待到風乾硬化,便成了這一件天衣無縫的東西。這翡翠珠兩孔之外都封着孔眼更小的金蓮花片,又在珠子上纏以金絲,表面看來是爲增其華麗美觀,其實是保護翡翠珠不摔碎,不讓裡面的東西露出來。這般的心思,的確是比能工巧匠更厲害上百倍了。”

(本章完)

第八章 前事第十六章 嬿婉第一章 延禍第九章 無路第八章 前事第三章 流言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十三章 空谷(下)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十一章 幽居第六章 驚蟄第九章 無路第十章 冷苑第八章 前事第六章 驚蟄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十八章 蛇禍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八章 前事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三章 流言第三章 流言第二十九章 事破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四章 雙毒第十四章 舊愛第八章 前事第十九章 暗涌第一章 延禍第二十章 心志第十四章 舊愛第十九章 暗涌第二十三章 火焚第二十章 心志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八章 前事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五章 三雕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九章 事破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十一章 幽居第八章 前事第二十九章 事破第十九章 暗涌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七章 伏變第十八章 蛇禍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十五章 端慧第十章 冷苑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二十三章 火焚第九章 無路第二章 喜憂第三章 流言第十四章 舊愛第六章 驚蟄第十八章 蛇禍第十六章 嬿婉第二十四章 雙毒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十三章 空谷(下)第七章 伏變第十六章 嬿婉第十章 冷苑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十九章 暗涌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二章 喜憂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二十二章 重陽第七章 伏變第十三章 空谷(下)第二十章 心志第九章 無路第十五章 端慧第九章 無路第二十三章 火焚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十八章 蛇禍
第八章 前事第十六章 嬿婉第一章 延禍第九章 無路第八章 前事第三章 流言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十三章 空谷(下)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十一章 幽居第六章 驚蟄第九章 無路第十章 冷苑第八章 前事第六章 驚蟄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十八章 蛇禍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八章 前事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三章 流言第三章 流言第二十九章 事破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四章 雙毒第十四章 舊愛第八章 前事第十九章 暗涌第一章 延禍第二十章 心志第十四章 舊愛第十九章 暗涌第二十三章 火焚第二十章 心志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八章 前事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五章 三雕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九章 事破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十一章 幽居第八章 前事第二十九章 事破第十九章 暗涌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七章 伏變第十八章 蛇禍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十五章 端慧第十章 冷苑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二十三章 火焚第九章 無路第二章 喜憂第三章 流言第十四章 舊愛第六章 驚蟄第十八章 蛇禍第十六章 嬿婉第二十四章 雙毒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十三章 空谷(下)第七章 伏變第十六章 嬿婉第十章 冷苑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十二章 空谷(上)第十九章 暗涌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二十七章 恩寵(上)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二十八章 恩寵(下)第二章 喜憂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一章 玉鐲第二十二章 重陽第七章 伏變第十三章 空谷(下)第二十章 心志第九章 無路第十五章 端慧第九章 無路第二十三章 火焚第二十六章 嫺妃第十八章 蛇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