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

程普掙扎着爬了起來,親衛連忙上前扶住了老將軍。程普在親衛的扶持下艱難的走出了營帳。在營帳門口,正好遇上了回來的潘璋。潘璋一見程普忙說道:“程老將軍,您怎麼出來了?外面有我在,你儘管放心就是。”程普看着四下裡剛剛穩定下來的吳軍,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程普才問道:“潘將軍,如今情況如何?”潘璋答道:“大半天裡我共收攏了三萬吳軍,可這三萬吳軍有一半連兵器都丟失了,更不提糧食。接下來該如何辦,還望程老將軍給拿個主意纔好。”程普盯着江夏城的方向看了一會,才嘆了口氣說道:“如今之際只有先退至柴桑城中再想辦法復奪江夏城了。潘將軍,你派人去給柴桑城的丁奉將軍送信,讓他派兵前來接應吧。”

潘璋領命而去,而程普彷彿一下就老了很多,在親衛的扶持下回到了營帳中。在丁奉派來軍士的接應下,程普領着三萬敗軍,三天後回到了柴桑城,一進城程普就病倒在牀上無法起身了,即便如此,程普還是寫了封奏摺送至建鄴的吳王孫權處。

奏摺上詳細寫明瞭丟失江夏城的經過,重點寫了蜀國那種威力巨大的火器在攻城時起到了如何巨大的作用,要吳王千萬重視蜀國的這一有具大威力的火器。這封奏摺送至吳王孫權處後,吳王孫權又驚又怒,同時還有一些恐懼。程普的本事孫權心裡十分清楚。

以程普的本事,指揮十萬吳軍守着堅城江夏,卻被蜀軍用十萬兵力在數天內給攻佔了,這蜀軍的攻擊力要有多麼的可怕,還有什麼城池能擋住蜀軍呢?今日是江夏城,明日會不會是柴桑城?後日是不是就該輪到建鄴城了呢?孫權越想心中越是擔心,拿着奏摺半天都沒有出聲。

文武百官站在下面,見吳王孫權拿着奏摺半天沒有說話,而臉色卻陰晴不定,也不知是怎麼回事,但是吳王臉色不對,誰也不敢開口詢問。終於吳王孫權說話了,他開口就說道:“快馬傳旨,調輔國大將軍陸遜火速回京。”手下之人不敢多問,連忙寫下旨意,用快馬飛傳至陸遜那裡。

待旨意傳出後,丞相顧雍出班問吳王何故急招大將軍陸遜進京,孫權這才把程普的奏摺傳給衆臣觀閱,衆臣一看之下俱是心驚,不禁議論紛紛,而顧雍也無計可施,只得認同吳王孫權調回大將軍陸遜的舉動。

當司馬懿的奏摺送到了成都府時,引起的卻是一片叫好之聲。對於司馬懿的勝利,雖然我早有預料,卻沒想到司馬懿能如此輕易的就拿下了堅城江夏。不過江夏城雖然己經拿下,可江夏的水寨還在吳國之手,主將甘寧不但想着抵抗蜀國水軍,還在不斷找機會,想着復奪江夏城。

這次司馬懿對吳國的用兵,可以說是對吳國正式拉開了全面戰爭的序幕,我現在擔心的是魏、吳二國會再次聯合起來對抗蜀國,必竟蜀國受到這次旱災的影響,國庫的物資儲備很是不足。而且孔明處攻下二座城池也死傷了不少軍士,這些死傷軍士的撫卹問題上,就要用去不少的財物。

所以我的意見還是在幾條戰線上暫時採取守的方針,待這次的災情結束,國庫儲備充足之後,再進行攻擊。到時無論是攻吳還是攻魏都不是問題。我在朝會上把我的想法講出來後,得到了絕大多數大臣的支持。猶其是鄧芝和蔣琬更是支持我這麼做,二人還欣慰的上表爲我的冷靜和明智而祝賀。

於是我分別給孔明和司馬懿,還有劉巴和馬超寫去了親筆書信,在信中我仔細的說了我的擔心和想法。不久之後,各人的回信都送到了我這。這些人對我的想法都表示贊同。就這樣,各處爭戰之處都開始以守爲主的方針,戰局也基本穩定了下來。

此時從戶部也傳來了好消息,商隊從南方購得大量的糧食,正陸續的送至成都府,雖說這些糧食的口味差了些,可在這大災之年,能吃飽就是一種滿足了,災民們誰還會挑剔這些糧食的口味如何。隨着一車車糧食送到成都府,再轉運到受災缺糧的地方,不僅成都府的百姓安定了下來,各地的災民也穩定下來了。

在這個基礎上,各地的官府也就展開了進一步的以工代酬的工程,最多的還是水利工程。而我又命都水監令宗預,利用長江水位降低之時,用新制的炸藥疏通長江三峽航線,把一些防礙航運危險的礁石全部炸掉。哪怕爲此危險的工程有所犧牲也在所不惜。

宗預領旨後來到長江三峽沿岸,幹始動員百姓進行這項危險的工程。一是官府的威信很高,二是封賞優厚,三是宣傳到位,所以一些水性很好的人紛紛報名參加,宗預就從難度不大處開始,由易到難開始了這項造福子孫後代的工程。當然這種極爲危險的工程中死人是很正常的,但是爲了子孫後代,就是有了傷亡,我也下旨繼續。

幾個月之後,當一條平穩的航線出現在長江三峽時,所有以航運爲生的百姓都爲我的這個前無古人的決定而歡慶不止,自此蜀國的航運開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蜀國的商品也更多的交易到了別的城市,爲蜀國的商人帶來了更多的利潤,也使蜀國的商稅增加了不少。

這又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商品出去的多了,作坊的規模就要擴大,作坊的規模擴大了,需要的原材料和工人就更多。以蜀錦爲例,當長江航運增加了蜀錦三分之一的外銷量後,蜀錦的作坊僅成都府就增加了十二個,原有的作坊也在進一步的擴大。

這樣一來,不僅種桑養蠶的人多了,而且蠶繭也買出了高於往年的價格,而進作坊作工的人也增加了近一萬人,其中有一半還是婦女。作工的人一多,家庭的收入就增加,消費能力也就增加,這種良性循環的情況在很多行業都出現了,如此成都府就更加的繁華。

第五十三章 過年[一]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四十八章 夜談第十七章 同學第一百四十章 晉陽第一百五十八章 進獻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第七十二章 敗仗第二十八章 春天第七十三章 援軍第五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三十章 升遷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七十一章 新法第四十八章 夜談第四十五章 路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砂糖第四十七章 孟節第二十四章 店鋪第九十一章 羌王第四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山越[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旱災第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一章 債券第七十二章 敗仗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一百零五章 奪城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六十七章 名聲第六十章 太子第三十五章 調解第一百五十三章 受挫第三十九章 試刀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第十章 見官[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一百零七章 決戰[上]第九十八章 吳使第七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遊園第三十七章 鍊鋼第三十六章 後勤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兵第八十一章 賢才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二十五章 遊街[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一百一十七章 變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九十八章 吳使六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五十一章 結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取城第一百零四章 交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權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六十一章 坐鎮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六十三章 奇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公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雨第八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零七章 決戰[上]第三十四章 械鬥第五十七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章 晉陽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一百零二章 馬鈞[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十三章 收徒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八十八章 結果第七十八章 武舉第二章 丞相第六十八章 鬥將第六十三章 奇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權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吳第四十九章 定計第九十三章 進攻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助第九十四章 許昌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計第一百五十四章 破城第七章 出宮<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香水第六章 釀酒第一百零三章 馬鈞[下]第七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零五章 奪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一百四十一章 旱災第五十二章 封官
第五十三章 過年[一]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四十八章 夜談第十七章 同學第一百四十章 晉陽第一百五十八章 進獻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第七十二章 敗仗第二十八章 春天第七十三章 援軍第五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三十章 升遷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七十一章 新法第四十八章 夜談第四十五章 路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砂糖第四十七章 孟節第二十四章 店鋪第九十一章 羌王第四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山越[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旱災第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一章 債券第七十二章 敗仗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一百零五章 奪城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六十七章 名聲第六十章 太子第三十五章 調解第一百五十三章 受挫第三十九章 試刀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第十章 見官[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一百零七章 決戰[上]第九十八章 吳使第七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遊園第三十七章 鍊鋼第三十六章 後勤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兵第八十一章 賢才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二十五章 遊街[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一百一十七章 變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九十八章 吳使六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五十一章 結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取城第一百零四章 交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權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六十一章 坐鎮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六十三章 奇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公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雨第八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零七章 決戰[上]第三十四章 械鬥第五十七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章 晉陽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一百零二章 馬鈞[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十三章 收徒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八十八章 結果第七十八章 武舉第二章 丞相第六十八章 鬥將第六十三章 奇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權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吳第四十九章 定計第九十三章 進攻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助第九十四章 許昌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計第一百五十四章 破城第七章 出宮<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香水第六章 釀酒第一百零三章 馬鈞[下]第七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零五章 奪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一百四十一章 旱災第五十二章 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