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

青城酒樓之宴,主賓各有所得。

下樓之際,蜀商趙傑已在二樓迎候多時。

侯大勇見到趙傑,就向柳紅葉介紹道:“這位先生是蜀商趙傑,實力雄厚,信譽良好,柳先生需要什麼貨物,儘可與其聯繫。”

裡奇部急需貨物,侯大勇心知肚明,趙傑是不錯的商人,可以成爲裡奇部良好的供貨商,而且趙傑對西蜀極爲熟悉,若有朝一日征戰西蜀,趙傑商隊就是極好的內應,所以,侯大勇不斷給趙傑好處,讓其死心塌地的爲自己服務。

趙傑是八面玲瓏的商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聞言立刻上前,道:“趙傑行商多年,對商道略知一二,柳先生如有所需,儘管來找我。”趙傑一邊說話,一邊觀察着柳紅葉,臉上漸漸浮現出一絲驚奇之色。

柳紅葉盯着趙傑,道:“你是趙三郎。”

趙傑一拍大腿,“柳先生原來就是柳二哥。”

侯大勇奇道:“你們原是舊識?”

柳紅葉不勝唏噓地道:“二十年前,我是裡奇部的運貨使,專門負責外出購買貨物,我和三郎屢次相見於蘭州,做了好幾筆大買賣,一日行到瓜州,路遇馬賊,和三郎一起禦敵,唉,這都是二十年前的舊事了。”

回想起創業時的艱難,趙傑也是感慨頗多,“那時我還是商鋪的小夥計,主要活動在蘭州等地,就是和柳二哥做成了幾筆大生意,才被當年的掌櫃看中,娶了掌櫃之女,若沒有柳二哥,就沒有我趙傑今日,柳二哥突然失去蹤影,讓兄弟遍尋不得,實在讓人傷神。”

柳紅葉解釋道:“在蘭州做成幾筆大生意之後。党項頗超部和我們交戰甚惡,我率兵打仗去了,大戰結束之後,我就卸去了貨運使之職,從此不再南下。”

趙傑久經商海,爲人精明無比。他見侯大勇站在一旁,知道他們兩人不能過多敘舊,就道:“此酒樓是小弟所開,隨時歡迎柳二哥大駕光臨。”

侯大勇並未露出厭煩之色,反而笑道:“既然是二十年的舊識,趙掌櫃可要好好招待一番,要讓大廚拿出得意地本事,還有,趙掌櫃從青城帶來的猴兒酒,也不要吝惜了。”

裡奇部由於地處草原深處,許多物資不能自產,必須依靠商隊從外地販回,百年來,裡奇部形成了重商的傳統,但是,中原商人有錢,社會地位卻不高。衙門小吏也常在大商家面前指手畫腳。節度使侯大勇對商人的態度頗爲友善,不禁讓柳紅葉暗自稱奇,對侯大勇又高看一眼。

侯大勇原本爲柳家父子和吳越州安排了一個清雅小院,柳紅葉婉拒了侯大勇的好意,執意要住在軍營裡,侯大勇聽說這是裡奇軍的傳統,也就由着柳紅葉,留下劉成通陪着柳紅葉諸人。帶着封沙,羅青松等人,回到府中。

錢向南和一名長相猥瑣男子在中院等候多時,見節度使回來,錢向南小眼睛滴溜溜轉了數圈,道:“事情成了。”

軍情營成爲侯大勇不可或缺的部門,侯大勇交代了不少事情讓錢向南去辦理,錢向南突然說事情成了。侯大勇一時沒有想起是哪一件事情。

錢向南緊接着道:“這是軍情營地張草。”

侯大勇並未聽說過此人大名,料想錢向南特意帶此人來,定有深意,打量了一下這位模樣平常甚至有些醜陋的男子,仍然沒有說話。

錢向南吩咐道:“張郎,快把東西打開。”

張草雖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傢伙,站在鼎鼎大名得塑方節度使面前,仍然有些手腳無措,嘴脣上兩撇細長鬍須也在輕輕顫抖,聽到錢向南吩咐,如釋重負地蹲下身去,把腳下一個竹編的盒子打開。

盒子裡是兩張古舊的弩弓,鐵製部分已經是鏽跡斑斑,弩弓旁邊還有十幾支同樣是鏽跡斑斑的鐵製箭矢。

侯大勇的目光馬上被這兩個不起眼的弩弓吸引住了,他取過較大的一柄,翻來覆去地打量着這柄特殊的弩弓,聞道:“這就是名震天下、令魏軍吃盡苦頭的諸葛連弩?“

錢向南在一旁解釋道:“年初,節度使曾和下官談起過諸葛連弩,我就令人道西蜀去尋訪,到今年四月,仍是一無所獲,四月底,就派張草到西蜀尋找連弩。”

看着鏽跡斑斑的諸葛連弩,侯大勇心中一動,道:“這兩張弩弓,可是從墓地中掘出?”

張草聞言,眼中露出佩服神情,他搓着手,臉中又縣出得意之色。錢向南兩眼滴溜溜轉了數圈,“嘿、嘿”笑道:“節度使神機妙算,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張草在江湖上可是赫赫有名的鑽地鼠,他在成都府外探了數十座古墓,終於在一座將軍的墓中找到了這一大一小兩張不同尋常的弩弓,從形質上看,正是書中提到的諸葛連弩。”

侯大勇擡頭看了一眼張草,道:“想不到你還有這等本領,力此大功,我要重重賞你,張郎,你想要什麼?”隨即又笑道:“掘了數十座古墓,料想張郎收穫頗豐,並不缺錢用。”

張草沒有想到節度使待人如此平易,他臉漲得通紅,受撫後腦,鼓足勇氣道:“小人從小長地頗爲不堪,總是受人欺負,最大願望在黑雕軍立功,掙個一官半職,回到鳳州家鄉讓鄉鄰們長長眼。”

侯大勇很喜歡張草直率的性格,沉吟片刻,道:“按黑雕軍的規矩,技術革新之後有獎勵,張草這次盜掘有功,就按照一等技術革新來記功,至於職務,張草是軍情營的人,就由錢向南說了算。”

節度使話說到這個份上,錢向南自然順竿上爬,道:“獎懲分明,才能號令三軍,就升張草爲軍情營伍長,專事上天入地。”說到這,錢向南笑道:“張郎有兩個綽號,一爲鑽地鼠。另爲飛天蝙蝠。”

侯大勇不由對張草產生了興趣,欽差已從大梁出發,估計十一月就能到達靈州。侯大勇一直在物色各類人才,以備回朝所需,張草有這等本領,也是一個用的着的人才,就讚道:“張草就是黑雕軍的鼓上蚤。”

錢向南極爲聰明,馬上就明白了鼓上蚤的含義。對張草道:“鼓上蚤,這個名字好,以後張郎就是節度使親封的鼓上蚤。”

錢向南任務完成,愉快地帶着張草回到營地,侯大勇回到內院,抱了一會侯小清,走到中院,對親衛羅青松道:“備馬,道軍械營。”

竇田、郭寶玉均是技藝高超的工匠,他倆所鑄滄州鐵獅子,是五代鐵藝珍品。兩人被侯大勇招攬之後,爲黑雕軍打製了不少利器,到了鳳州之後,侯大勇根據兩人的特點,由竇田主持鐵器營,郭寶玉主持了軍械營,軍械營主要製造弓、弩、投石機等遠程武器。簡不凡和簡約兩人最早單獨成營,專門製造西蜀連弩,後來爲了製造成本,就把簡不凡合併到郭寶玉的軍械營裡。

竇田地鐵器營、郭寶玉地軍械營、張青海地鎧甲營、陳凌心地戰車營,四大營集中在一起,足足佔了一條街道,進入了這條命名爲“紅爐”的街道,滿耳都是鐵器敲擊的聲音。

郭寶玉身爲黑雕軍的高工,享受這黑雕軍各營地都指揮使地待遇,本來不必親自勞作,郭寶玉卻是天生的勞碌命,看見工匠們揮汗如雨,自己閒着就如關牢籠一般難受,也就脫掉上衣,露出黑沉沉的結實上身,和工匠們一起打製黃樺弩上的望山。

聽說節度使到了,郭寶玉甩下手中的鐵錘就往外跑。

侯大勇極爲重視軍械諸營的建設,經常到營地來視察,有時興致來了,還試着掄一掄大錘,他未等郭寶玉行禮,就道:“把金大胳膊,簡不凡、劉一手、週三郎全部叫過來,我有好東西讓你們瞧瞧。”

這四人是軍械營技藝最高超的幾位大師傅,加上郭寶玉稱爲軍械營的五虎上將。等諸人到齊,羅青松打開了盒子。

侯大勇揹着手,道:“諸位師傅,你們說說,這是什麼東西。”

五人看了一會盒子裡陳舊的鐵弩,幾乎在同一時間,郭寶玉、金大胳膊、簡不凡叫道:“諸葛連弩”,週三郎和劉一手則叫道:“元戎。”

“厲害,不愧爲軍械營的五虎上將,居然一眼就認出了這玩意。”侯大勇對專業人士的眼光極爲佩服。

郭寶玉拿起稍大的古弩,就如捧着珍貴的漢代瓷器一般,而週三郎動作極快,搶到了另一張古弩,另外三人就圍在郭寶玉和週三郎的身邊,不斷的叫嚷道:“快點,掄到我看了。”

侯大勇笑吟吟的看着幾位癡漢子,侯大勇選技術人才有一個標準,凡是人情練達者一概不要,只要那種不通俗務,沉醉於技術活的憨頭憨腦的癡漢子。

金大胳膊留着一嘴大鬍子,把大半張臉都遮住了,身材極爲魁梧,胳膊上肌肉發達如小鼓,一因而被人取了一個綽號“金大胳膊”,至於本名,反而知道地人甚少。

金大胳膊雖說貌似張飛,看着極爲粗魯,但是,他卻是不折不扣的江南弟子,正經的書香門第出生,青年時代中過秀才,家族獲罪之後,他一人逃脫,流浪到中院,因其從小擅長做弩弓,在大名府謀了一個差事,專爲天雄軍制作弩弓,侯大勇看中了他,想方設法的把他弄到黑雕軍中。

金大胳膊接過郭寶玉過來的弩弓,喃喃道:“諸葛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爲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金大胳膊所言出自《魏氏春秋》,書中曾特意提到諸葛連弩,軍械營建立之後,五虎上將意氣相投,一心想要複製出諸葛連弩,卻有數個技術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郭寶玉道:“週三郎,你看見沒有,我說諸葛連弩沒有望山,你偏偏說有,有了望山,如何放置這十支箭矢。”望山是弩箭上用來瞄準的裝備,西漢之時,在秦代增大望山地基礎上,又添刻度,使弩有了穩定的彈道參照,因此,弩箭發射準確率十分可靠,軍士稍加訓練就可成爲一名合格的弩手,而優秀的弓箭手則需要長期的訓練,還需要有一定的天賦。

週三郎鍾情於望山,認爲沒有望山就不能叫做弩弓,爲此,週三郎和郭寶玉就望山問題數度發生爭執,兩人誰也不能說服對方。

週三郎仍有些不服,“沒有望山,如何瞄準,這元戎恐怕有假。”

封沙聽道此言,有些哭笑不得,這幾名五虎上將,說話向來沒有輕重,週三郎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爲節度使帶來的是假貨。

侯大勇卻沒有理會這些,他拿起一根鏽腐得極爲厲害的鐵矢,道:“這鐵矢只有八寸長,比平常弩箭短許多,定然是放在箭匣內。三郎說這不是諸葛連弩,那又是什麼。”

金大胳膊陷入了沉思,道:“一弩十矢俱發是什麼意思,是十支箭同時擊發,還是先後連續發出?”

“我覺得這纔是諸葛連弩的關鍵之處,我記得《後漢書*耿純傳》有這樣一段話,‘選敢死二千人,俱持強弩,各傅三矢,使街枚間行’,意思使敢死軍士,同時發射了三矢弩,在曹丕《飲馬長城窟行》中有‘發擊若雷電,一發連四五’地句子,說的是一擊而發四五矢,看這弩地模樣,不可能一次同時發十矢,應該是上一次弦,可以連續發射十箭。”

侯大勇擊節而嘆:“諸葛亮真是天才。”又讚許的看了金大胳膊一眼,道:“金大胳膊,你記憶真不錯,不去參加禮部大考,真是屈才。”

侯大勇在府中對諸葛連弩沒有完全弄明白,主要是陷入了習慣思維,想到連弩,就想起裝在戰車上的西蜀連弩,因此,對於諸葛連弩怪異之處不太理解,經過金大胳膊這麼一說,侯大勇馬上明白過來,諸葛連弩在射擊過程中能自動上箭,事實上已是半自動武器。

侯大勇出生於特種部隊,自動武器就如同他身體的一部分,早已爛熟於心,金大胳膊說出了關鍵之處,就讓侯大勇頓時豁然開朗,這兩張諸葛連弩專門設置了一個箭匣,箭匣位於弩臂的上方,遮住了一般連弩望山的位置,故望山被減掉,沒有望山,顯然會影響射擊的準確性,但諸葛連弩能夠快速連發,就輕易彌補了這個缺點。

簡不凡用手猛拍自己亂糟糟的腦袋,道:“我怎麼沒有想到用這種連桿,郭寶玉,你看這連桿,如弓臂需要一百五十斤的拉力,通過連桿,只需三四十斤的力量就能勝任,連桿還能起到擊發的作用,它在扣弦下壓的同時,利用箭匣下壓的力量,壓迫發射銷,使其自然上彈,頂出弓弦,達到擊發的目的,巧妙地取代了傳統連弩上的弩機。”

簡不凡所製造的西蜀連弩可以同時發射九支連弩,端是十分厲害,和諸葛連弩雖同爲連弩,卻迥然相異,簡不凡是連弩專家,很快就看出了諸葛連弩的發射原理。

劉一手是五虎上將中的制箭專家,他拿着幾根生鏽的鐵箭,又接過弩弓,和鐵箭對照着擺弄了一會,道:“這些鐵箭只有八寸,依次放於箭匣內,發射一箭後,另一箭自然下落,你們發現沒有箭匣底部似有磁石,落如箭槽之箭會被吸附於箭槽上,連弩向上仰射或向下俯射之時,不至於向前後滑落。”劉一手仰天長嘆道:“諸葛先生真是神人一般,我等平日自負萬分,實是井底之蛙。”

五虎上將皆默然不語,神情間頗爲落寂。

五人皆爲大周朝能工巧匠,聚在一起已有近一年的時間,所制黃樺弩、西蜀連弩、牀弩頗爲精妙。卻一直沒有造出傳說中的諸葛連弩,今日拿到實物,皆歎服於諸葛先生的奇思妙想。

侯大勇對這五人着實有些佩服,一會功夫,諸葛連弩的奧妙就被看破,看到五人沮喪,就激將道:“五虎上將是大周朝制弩高手,今日拿道實物,不知能否仿造出來。”

郭寶玉是五虎上將之首,資歷最深,聽節度使如此說,知其在用激將之法,就實話實說道:“以前我們試着製造諸葛連弩,不知其理,因而沒有成功,如今有了實物,營中材料齊備,兩天之內,定然能把諸葛連弩造成,若造不出,五虎上將就是浪得虛名。”

侯大勇揮了揮手,道:“光是仿造不是本事,我有一個想法,諸葛連弩有一個箭匣,你們能否讓它能快速拆卸,如果能夠快速拆卸,一個軍士就可以帶上五六個箭匣,射完一個箭匣就迅速的換上另外一個箭匣,這樣一來,威力就增大數倍。”

這個思路來自現代化自動武器,在侯大勇眼中自然毫不希奇,但是,對於五虎上將來說,這個思路卻是聞所未聞。金大胳膊朗聲道:“節度使交代的任務,再難也要完成。”

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38章 節度三州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5章 操持家務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13章 火燒糧倉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5章 接管劉府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18章 發現密室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6章 糧食問題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6章 初到大名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23章 符英掌權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18章 發現密室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8章 詔令出征第154章 爭奪河套(十九)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24章 手紙問題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5章 遇到商隊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8章 節度三州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章 救濟難民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5章 道士陳摶第16章 人事安排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12章 拒捕出城第9章 何去何從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38章 節度三州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14章 突現疫情第9章 解救符英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3章 大軍奇襲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5章 道士陳摶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
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38章 節度三州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5章 操持家務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13章 火燒糧倉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5章 接管劉府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18章 發現密室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6章 糧食問題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6章 初到大名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23章 符英掌權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18章 發現密室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8章 詔令出征第154章 爭奪河套(十九)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24章 手紙問題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5章 遇到商隊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8章 節度三州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章 救濟難民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5章 道士陳摶第16章 人事安排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12章 拒捕出城第9章 何去何從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38章 節度三州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14章 突現疫情第9章 解救符英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13章 大軍奇襲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5章 道士陳摶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