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解救符英

符英醒來時,發現自己睡在牀上,略微一撐,卻頭痛欲裂,四肢無力。兩名女子全身素色、 頭上梳着大盤髻的中年女子坐在桌旁竊竊私語,見符英醒來,一女子過來問道:“小娘子醒了。”

符英環顧四周,見房屋陳設簡單,似是平常的房舍,她回想起自己吸了一些白色粉未就昏倒了,立刻意識到落入賊人之手,符英儘量讓自己平靜下來,道:“能否倒一杯水,我口渴了。”喝了水,符英又問道“這是何處?爲何帶我到這裡?”

“聖使見小娘子虔心向佛,頗有靈性,特來點化小娘子,小娘子可真有福氣。”

“聖使?你們是什麼人?”

那女子拿出一個牌子,上有兩個字:禮彌。

符英出自名門,見多識廣,看到“禮彌”兩字,暗叫不好,原來自己落入了活躍於北漢與大周邊境的神秘教教——禮彌教之手。

大周時,國內有佛、道、儒和摩尼教等教,佛教分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倫理有某些相通之處,逐漸成爲中土佛教的主流;道教中有天師道、金丹道等派;摩尼教也有傳播,隋代開皇四年,建立在懷遠坊東南隅的大雲經寺,亦名光明寺,就是較早有記載的摩尼寺。

中原地區連年征戰,百姓屢受荼毒,盼望過上太平生活。禮彌教便應運而生,他的教義中混和了多種教義的成分,提出了“休兵罷戰,天下太平”的口號,迷惑了許多老百姓。教派高層以此爲幌子,暗中騙取錢財、淫人妻女,對不服從的教衆,則以護教名義進行懲罰。禮彌教行動詭異,組織嚴密,雖屢遭打擊,卻逐漸做大成勢,隱隱成爲可與地方政府抗衡的勢力。禮彌教在各地設有聖使,管理各地禮彌教事務。磁州聖使管理着邢州、貝州、大名府等地。

磁州聖使近日有一重要任務,就是爲禮彌教選護教聖女,實質上是爲教首選美女。磁州聖使在邢州、貝州、磁州等地所獲不大,沒有找到滿意的聖女。在大名府,無意中見到正在虔誠地求佛保佑的符英,眼前一亮,等到符英出了寺廟,便在路上用迷魂粉迷倒符英一行四人,把符英帶到了磁州。

等到四人醒來,磁州聖使從兩個使女身上,很容易知道了符英身份,又喜又怕,喜的是天賜良緣,如收服此女,禮彌教勢力必將大增,怕是的符英身份尊貴,擔心官府追查得緊,反惹禍事。幾位總壇長老商議,符英若不降服則秘密地殺掉,以免壞事。

符英心中懼怕,卻沒有表現出來,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磁州聖使向符英宣傳教義,符英假裝聽得很有勁,還反覆詢問教義。磁州聖使見符英對佛虔誠,又無多少社會經驗,認爲她是一個從未出過門的大家閨秀,興致一下被提起,自己宣講了教義後,還安排兩人輪番講經。符英身份高貴,貌美如花,而且一心向佛,極有可能成爲護教聖女,所以,磁州聖使及手下人對其優待有加,符英在禮彌教倒也沒有吃什麼苦頭。

符英一面假裝對禮彌教亂七八糟的教義極爲相信,騙取聖使的信任,好讓其放鬆警惕,另一方面尋找機會把自已在磁州的消息傳出去,無奈禮彌教看守得嚴密,不給符英外出或傳遞消息的機會。符英多次要求到寺廟上香,說這是她向佛祖許過願,每天爲佛祖燒一柱香。磁州聖使見到符英時,她就是在寺廟裡,因此,磁州聖使對符英的說法並不懷疑,多次要求後,聖使爲安撫她的情緒,便同意讓符英到寺廟去上香。

符英咬破手指,撕下身上隱蔽部位的一塊布,上面寫道:“衛王符彥卿之女符英被歹人拘於有兩棵古樹的院子,報信者獎銀千兩。”符英上了馬車,出了院子,雖說符英看不到馬車外面情況,但是符英發現院子並不在城內,因爲馬車進城時,城門守衛進行了例行詢問。想要改掉布條上的內容,卻再沒有機會。

一路上,除兩位中年女子外,磁州聖使還派出四個暗藏尖刀的大漢,跟着符英,並有意把尖刀拿給符英看,講明不準逃跑或有其它行爲,否則,尖刀無情。符英上香時,見兩位中年女子盯得緊,悄悄把布條塞到佛像前的墊子下,希望僧人打掃禪房時,發現此布條。

符英被禮彌教囚禁時,侯大勇已到了磁州。按照老規距,獅營軍士分四個方向偵查地形,然後按侯大勇的要求,製作軍用地圖,通過多次製作軍用地圖,獅營偵騎已對地圖製作的要點有相當瞭解,製作出的地圖已經象模象樣,基本具備了軍用地圖的幾大要素。

侯大勇進城拜會磁州剌史,到了城門驚奇地發現,磁州城門正在關閉,守門軍士不準行人外出。侯大勇身穿軍服,又亮出都指揮使身份,這才順利地進了城。來到磁州官衙,通報了姓名。磁州刺史張訓急忙跑出來,道:“侯都指揮使來得正好,我正在着急。”說完拉着侯大勇進書房。張訓把一塊布條遞給侯大勇,侯大勇接過布條,見過內容,大吃一驚。

“張使君,布條從何而來?”

“剛剛一位僧人送來的,說在寺廟跪塹下面發現這布條。因爲近期磁州發生了多起幾個小娘子失蹤的事,僧人看到此布條後不敢怠慢,立刻送到了這裡,如真是衛王之女,則布條內容非同小可,我已派衙內所有人到城內各處去查找,並下令關閉城門,只准進不準出。侯指揮使從大名府來,可曾見過符英小娘子?”

“符英小娘子我見過,事不宜遲,磁州城內是否有種有兩棵大樹的院子,如有,應迅速調集軍士圍住院子,不要放一人走了。”

說話間,派出查探的人陸續回來,共查明,全城共有五處符合條件的院子。張訓馬上派軍士圍住五處院子,結果令人失望,五家都是老實本分的本地人。正在焦急時,有軍士報稱在城外,他家附近還有一個院子有兩棵古樹。

張訓、侯大勇急忙帶人來到城外院子,發現此家人剛走不久,廚房裡的水還是溫的,而且走得匆忙,衣服、被子散落在牀上。侯大勇、張訓帶人逐屋搜查,在地下室內,發現了被殺的三人。在一間普通的房間內,張訓發現了一塊布塊,被扔到桌下,與僧人送來的布塊完全一樣。

張訓對比兩塊布,道:“符英應在此屋住過,這塊布,應是她用來留下信號的。此女機智,臨危不亂,令人佩服,不管是不是符英,都要把此等女子救出。”

侯大勇認識符英,就道:“若此女真是符英,以符娘子的機敏,此屋可能還留有其它線索。”衆軍士在屋內仔細搜查,突然一名軍士道:“快看,有字。”原來靠牀頭的牆上,潦草地寫有四個字:“禮彌總部。”張訓見字,立刻道:“原來是禮彌教妖人。”

侯大勇不知禮彌教是何物,張訓簡單介紹了禮彌教情況,道:“我多次圍剿禮彌教,但禮彌教行動隱密,磁州總壇設在爐烽山內,爐烽山峰險林密,磁州軍多次圍攻都被他們逃脫,見符英所留字,應是指爐烽山磁州總壇,只怕是符英沒有寫完,就有人進來。”

“禮彌教妖人已逃跑,張使君,知不知道禮彌教總部的具體位置。”

“我讓人追查禮彌教很久了,其總部位置已查清,只是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我們一直沒有得手。現在符英在他們手裡,硬攻上去,只怕符英小娘子已沒命了。”

“廚房內水還溫,衣服、被子散落一片,說明禮彌教才走不久,而且走得匆忙,禮彌教能夠迅速知道使君的一舉一動,定是有內應。現在,使君宜按兵不動,迷惑妖人,我派遣黑雕軍精銳,馬不停蹄,立刻奔襲爐烽山老巢,打妖人一個出其不意。”

“此計甚好,如黑雕軍能剿滅禮彌教,則磁州幸矣。”

侯大勇帶着磁州軍嚮導,連忙回營,調集兵馬,直奔爐烽山。

禮彌教磁州聖使本是後晉官員,後晉滅後,流落江湖,成爲禮彌教磁州聖使。他爲人狡猾多疑,千方百計安插親信在磁州府上。爲防磁州軍進剿,把磁州總部設在爐烽山,分設二處,他並不固定在那一處。他還在磁州買了三處院子,兩個院子在城內,分別在磁州官衙和軍營旁邊,用來觀察官府動向,另一個,則在城外偏僻處。

當磁州官衙內出動大批差人緊急查找“兩棵古樹的院子”時,立即有人報信給磁州聖使。因爲符英身份特殊,磁州聖使非常警惕,見官府查找“兩棵古樹的院子”,知事敗露,急忙把符英再次迷倒,並殺死其僕人,坐上馬車,連忙回爐烽山總壇。

而牆上四個字正是符英所留,當時符英正在睡覺,一箇中年女子在屋內陪伴。另一個女子進來時,只道符英睡着未醒,壓低聲音着急地說:“快回總壇。”符英聽到此語,連忙在牆上寫下四字,只盼有人見到。

侯大勇一共帶了三營兵馬,虎營、狼營和獅營。三營全是精騎,一刻不停,磁州聖使回到總壇不久,侯大勇就帶着人馬到了爐烽山。

(第九章完)

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8章 確定名分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21章 迎娶符英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12章 拒捕出城第4章 黃牛軍寨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4章 惜惜相別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198章 廟堂之高(二十八)第13章 王樸來訪第4章 西軍風波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9章 解救符英第7章 富貴生活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4章 西軍風波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2章 拒捕出城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0章 攻破總壇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8章 滄州城內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7章 智破命案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12章 攻心爲上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12章 拒捕出城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15章 高平血戰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2章 拒捕出城第11章 救援友軍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12章 攻心爲上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58章 出使蘭州(一)第13章 火燒糧倉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0章 郭府壽宴
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8章 確定名分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21章 迎娶符英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12章 拒捕出城第4章 黃牛軍寨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4章 惜惜相別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198章 廟堂之高(二十八)第13章 王樸來訪第4章 西軍風波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9章 解救符英第7章 富貴生活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4章 西軍風波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2章 拒捕出城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0章 攻破總壇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8章 滄州城內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7章 智破命案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12章 攻心爲上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12章 拒捕出城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15章 高平血戰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2章 拒捕出城第11章 救援友軍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12章 攻心爲上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58章 出使蘭州(一)第13章 火燒糧倉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0章 郭府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