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

和平地交出權力,這就是禪讓。

禪讓,名字雖然好聽,實際上卻是政治勢力角逐的最終結果,當雙方勢均力敵之時,或是一方勢力並沒有佔到壓倒性優勢,改朝換代就充滿了血腥和暴力,而當一方勢力佔有絕優勢之時,改朝換代反而就有一層遮羞布——禪讓。

爲了順利接過大周帝國,南城侯府人來人往,重臣們走馬燈一樣出沒,反而將皇城冷落在一旁。

飛鷹堂如今已經成爲一張密佈的蛛網,觸角深入到大周朝的根腹之地,他們一方面在茶樓酒舍大造輿論,讓百姓都習慣了“侯大勇之心路人皆知”,又在金水河下放了一個碩大的石人,上面刻着“郭柴侯,掌天下”六個大字,石人由盜墓賊處理過,看上去十分地破舊,當修整金水河的數州百姓們挖出這個石人以後,開封府便派出所有衙役,聲勢浩大地將石人押解回了開封府。

“郭柴侯,掌天下”,就如長了翅膀的大頭蒼蠅一樣,迅速飛遍了大街小巷。

飛鷹堂還派了不少人手潛入到各個衙門,擔任下級官吏,這些官吏雖然是飛鷹堂的人,卻嚴格地遵守着規矩,不主動打探消息,也不主動進行活動,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看與聽,將各個衙門的情況一點不漏地反映給飛鷹堂的政事分堂,由政事分堂彙總情況,續而進行分析決策。

石人一出,飛鷹堂政事分堂便堆滿了陸續送來的各種情況記錄,十二個政事分堂的分析人員熬白了無數青絲,最後得出了很簡單的結論:“各部正常,無異常。”

坐鎮潞州的石虎亦來到了大梁。石虎在滄州城外與侯大勇同入虎穴,斬殺了滄州城外大軍將領劉海,其命運便和侯大勇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只是,他一直遠在西北作戰,又總是躲在侯大勇高大的身影裡,名聲不顯,除了少數重臣大將。並不爲一般大臣所知。他坐鎮潞州以後,石虎以及石佛地大名才漸漸傳開。

這一次進入大梁,石虎擔任了樞密使,幫助侯大勇執掌全國的軍事。

大梁城裡的軍隊再次重新整組,禁軍的諸多番號被取消,新禁軍就以黑雕軍爲名,新黑雕軍亦分爲六部,合計七萬人。爲虎威軍、豹威軍、狼威軍、熊威軍、獅威軍和龍威軍,各軍一萬人,分爲左右兩廂。

黑雕軍都指揮使由樞密使石虎擔任,但是黑雕軍都指揮使只是虛職,並不直接掌管軍隊。石虎的主要任務是掌握樞密使。

郭炯任黑雕軍副都指揮使,同時兼認虎威軍都指揮使,何五郎任豹威軍都指揮使,匡操任狼威軍都指揮使。石守信任熊威軍都指揮使,姜暉任獅威軍都指揮使。

龍威軍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汴河水師,人員最多,總計兩萬人,任由時英任龍威軍都指揮使。

新禁軍也就是新黑雕軍成立以後,偵騎四出,全軍都處於備戰狀態,遠在靈州的老黑雕軍三萬餘人在山宗元帶領下。兵臨鹽州,隨時可以順着洛水南下。

黑雕軍全軍就如獅子,已經張開了鋒利無比的牙齒,只要有人敢於反抗,就要將其連肉帶骨頭啃掉。

大梁侯府,天天都在大宴賓客,王簿、魏仁浦、竇儀、張美、薛居正等諸大臣,輪番到侯府把盞言歡。

顯德七年九月九日。禪讓儀式在崇元殿進行。在禮部地指引下,詔書宣讀完畢。

詔曰:“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諮爾侯大勇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祗畏天命。”(注:這是真的詔書,只是將趙匡胤改成了侯大勇,不必笑我懶,重新寫一個詔書,沒有些古文底子,還當真不易。)

禪讓詔書一出,假陛下就從龍椅上走下,侯大勇身材原本就高大,又身經百戰,被戰火薰燒了數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度,如今穿上龍袍,更有一股“真龍天子”之天生威儀,與個子矮小、神情萎頓的假柴宗訓相比,高下立判。

侯大勇稱帝,正朔服色一如舊制,奉小符太后爲周太后。國號仍爲“周”,年號爲“漢興”。

崇元殿下,百官齊聚,王簿、魏仁浦、竇儀、張美、薛居正、石虎、郭炯、時英等諸大臣,依次上前朝賀,所有的朝臣都是新朝的功臣,何爲功臣,衆人都明白,不搗亂就自然是新朝的功臣了,這衆多的臣子,想到新朝臣子做得這般容易,個個喜笑顏開,滿堂皆是萬歲,沒有任何人再看一眼正在離開地假陛下。

雖然這是侯大勇精心安排的結果,可是這一天真的到臨,看着柴氏子孫就這樣輕易地被大周臣子們所拋棄,侯大勇心中五味俱全,也不知是喜是悲。

坐在龍椅上,身上穿着龍袍,眼前是叩拜的大臣,侯大勇的目光不留神就越過了這些往日地同殿大臣們頭頂,輕飄飄地飛出了崇元殿,恍惚間,在粟末靺鞨的打獵生活,在滄州初掌軍權,鄭州艱難創業,鳳州靈州與胡人的苦戰,大梁城的鬥智鬥力,如一幕幕活動地電影,在侯大勇眼前不斷地閃現。

又隨着幾聲萬歲,侯大勇又將心思收了回來。

此時,封沙帶着幾個軍士,擁着假柴宗訓,慢慢地朝崇元殿外走去,這個假柴宗訓,雖然是一個提線木偶。坐了許久的龍椅,也對着崇元殿的一切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同時,他內心深處也極爲惶恐:下了龍椅,等待他的究竟是何等命運。正因爲存了這種心思,假柴宗訓離開崇元殿時,步履沉重得就如他是真正的柴宗訓。

望着一張張笑臉,侯大勇身上突然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些笑臉就如一張張利箭,“嘣、嘣”直朝他的臉上射來。

“柴榮英明神武,開疆拓土,但是,柴宗訓被逼退位,居然沒有一個大臣爲其抱一聲不平,成者爲王敗者寇,這世道是如此地現實。這人心是如此難測。”

柴榮地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就如在眼前一樣。侯大勇在心中嘆息一聲,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佈滿心頭地負面情緒趕走。

禪讓。漢興元年的大典,就在侯大勇一絲傷感中結束了。

大典結束以後,侯大勇習慣性地就想朝外走,可是沒走兩步。他就停了下來,如今他已成了這裡的主人,再不需要帶着林中虎等親衛匆匆地趕回家。

走出了崇元殿,大太監楊公公就迎了上來,柴榮是個明君,深知晚唐的歷史,每次看史書,讀到太監誤國總是感嘆再三。他對太監要求很嚴,只要發現太監和大臣結交,一律斬首,他繼位初年,就要不少與朝中大臣暗通曲款的大太監被斬首示衆。

楊公公是大符皇后的親信,而侯家是外戚身份,與一般臣子不同,經柴榮默許。楊公公就時常行走於皇宮和侯府之間。侯大勇很重視宮中這條錢,每次楊公公過來。他都要親自接待,厚重的紅包是少不了地。如今侯大勇成了皇宮中地主人,楊公公略有些矜持地笑容早已變成小心的媚笑。

宮中太監早已將新地萬紫宮細細地收拾了一遍,萬紫宮是柴榮所住的偏宮,以前住着淑妃,淑妃被打入冷宮以後,萬紫宮就空了來,淑妃愛花,她人走了,宮中的花卻留了下來,萬紫宮成爲後宮中鮮花和綠樹最多的宮殿。侯大勇和符英都不想住在柴榮曾經住過地宮殿,一致選中了這個繁華似錦的萬紫宮。

等到侯大勇走進了萬紫宮,符英早已在院中迎接,她的表情頗爲複雜,似笑非笑,似怨非怨,按照在南城侯府的習慣,上前挽住了侯大勇的胳膊,依偎在了侯大勇身旁。

“怎麼沒有看見兩個孩子。”

“進了宮,宗林就要單獨住,他在福齊宮裡,小梅陪着他,小文在福達宮裡,也睡了。”

侯大勇皺着眉,道:“宗林和宗文還小,一家人住在三個地方,哪裡還有家地感覺,讓孩子們都住進了萬紫宮來。”

城南侯府雖然寬闊,可是與皇宮相比,就小得可憐,符英行走在皇宮中,只覺得心裡空落落沒有着落,好不容易等到侯大勇回來,挽着郎君的胳膊,溫曖而熟悉的味道直入符英心肺,她這纔有了腳踏地的感覺。

“郎君已是一國之君了,天子無小事,天子無家事,若宗林、宗文住進了萬紫宮,那置宗虎、宗武於何地,大臣們將如何看此事。”

符英頭靠在侯大勇地胳膊之上,有些感嘆地道:“郎君,今日進了這皇宮,我總有一種如在雲霧中的感覺,總是想着住慣了的在南城的家。”

侯大勇寬慰道:“這裡就是你的家,住久了就習慣了,只是,我極不喜歡這些太監,過幾天把他們趕出宮去。”

“沒有太監,還叫皇宮嗎?”

宮中自古以來就有太監,在符英心中,沒有太監那還叫皇宮嗎,她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昂着臉看着侯大勇,笑道:“皇宮裡向來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沒有太監,那誰來侍侯這些妃子們。”

兩人說笑了幾句,符英突然又想起了遠去的妹妹,有些傷感地道:“小妹真的就要出海,還有,封宗訓爲鄭王,我真擔心以後有麻煩,更難以收場。”

“留下宗訓有何妨,曹王熙讓、紀王熙謹、蘄王熙悔,我也一個不殺,沒有這點肚量,爲夫如何能統御四海。”侯大勇挽着符英的肩膀,道:“小妹有了身孕,此事斷不能爲外人所知,她必須走,宗訓若願意,也可以到登州去與小妹一起出海。”

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章 小人難防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3章 符家說客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359章 蕩盡羣雄(三十七)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15章 接管劉府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5章 遇到商隊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58章 出使蘭州(一)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12章 招賢納士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3章 鋒芒初露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章 神出鬼沒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13章 大軍奇襲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10章 借刀殺人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10章 攻破總壇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16章 鄭州任職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13章 火燒糧倉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13章 火燒糧倉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3章 鋒芒初露
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章 小人難防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3章 符家說客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359章 蕩盡羣雄(三十七)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16章 酒樓餞行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15章 接管劉府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5章 遇到商隊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58章 出使蘭州(一)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29章 姐姐病了(二)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12章 招賢納士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3章 鋒芒初露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章 神出鬼沒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13章 大軍奇襲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10章 借刀殺人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10章 攻破總壇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16章 鄭州任職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28章 姐姐病了(一)第13章 火燒糧倉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13章 火燒糧倉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3章 鋒芒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