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

收入多不多,多,一天下來,差不多一千多貫的營業額,可是大不大,要看跟什麼相比,整個保州,固定加上流動人口,再加上往來的客商,可能要十四五萬人來吃這個,平均每一個人每天,也就是10文錢,這多麼。

聚沙成塔,聚木成林,講的就是這個意思,越是面向普通大衆,最終總和的數字就會非常可怕,以大宋一億人的總人口,每個人在一件事情上面,花費1文,就是一百萬貫,一文一天多麼,甚至十文一天都不多。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鹽稅,這可是人人都避不開的人頭稅,北宋只是在鹽稅上面,就收了1500萬貫,巔峰時刻甚至超過了2000萬貫,這代表着什麼,平均每個人每年,要繳納200-300文錢的鹽稅。

饅頭和包子,取代鹽稅,成爲新的人頭稅,這未未可知,可是饅頭和包子在保州熱銷,成爲了現實,巨大的收入,讓苗家莊的今日,變得歡天喜地了起來。

參加勞動的少了400多人,就代表着剩下的800人,他們的工作量在加大,一天6個時辰,可以說一直都持續着高強度的工作,但是所有人沒有一個抱怨的。

蒸饅頭的工作,勞動強度並不大,偶爾還能夠稍事休息,趙信在佈置的時候,更多的考慮到了強度,沒有讓他們跟生產線的工人一樣,高強度,壓榨到極限,會預留一小部分的休息時間,這部分的時間不長,可能一個時辰,也就是一盞茶的時間,對於這些村民而言,夠了,能夠喘口氣,就能夠繼續幹活。

不算高強度的工作,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實實在在的錢,從昨天開始,所有村民的工錢漲了一倍,以前10個饅頭一文,現在5個一文,就拿400個饅頭爲例,今天平均的工錢高達80文,一部分多的,熟練很好的小組,甚至可以達到90文甚至是100文。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這代表這一斤肉,12斤米,每天一斤肉的日薪,絕對不能算低了,一個普通的農夫或者農婦,只是依靠着蒸饅頭,就可以養活一大家子人。

這不是開玩笑,一天10斤,10天一石,30天3石米,換成麪粉,差不多就是6石,一個人一天撐死吃2斤糧食,600斤的麪粉,足夠10個人吃上一個月的時間,換成粗糧的話,會更多。

莊戶人家,吃飽爲前提,以前的苗家莊,只是稍稍富裕一點,每年下來,也沒有多少餘糧,偶爾遭遇饑荒,還會得到京城苗家幫助,可以說,是遠近聞名的村莊,苗家的名聲也一直比較好。

現在,四少爺來了,直接改變了一切,不但花費了大筆的金錢,用於各種耕牛的購買,這一點可以直接提升苗家莊的糧食產量和土地面積,還帶來了饅頭生意,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個簡單的饅頭,能賺這麼多錢。

現在作爲組織者的苗遠,苗遠可以從淨利潤之中中間拿到3分,今天的淨利潤超過了1300貫,也就是說,今天差不多就是三十八九貫,這可是巨大的數字,一天4畝水田,這樣的收入可怕到驚人,如果這個銷量穩定的話,他一個月的收入,會突破1200貫。

以往恐怕整個苗家莊,一年的歲入,加上市集,幾個工具房和糧食收入加載一起,纔不過1200貫,他一個人一個月都能夠達到,想着就如同在夢中一樣。

今天雖然沒有賣完,剩下的,在整個饅頭的總數之中,算是比較少的,只有8000個不到,剩下的饅頭,也沒有浪費,用成本價,也就是原料和加上少部分人工的價格,銷售給了苗家莊的村民,饅頭是饅頭差不多是1.8文,包子差不多就是3文,銷售給村民。

村民剛剛拿到工錢,就遇到了這樣的好事情,他們的工錢也算在其中,8000個左右的饅頭和包子,幾乎一個沒剩,直接給村民們全部買回去了,2800人村莊,8000個,每個人才3個而已,他們又不是不用吃飯,這個還省了做飯的時間。

趙信書房之外,苗遠看着手中紙,這是他一遍一遍的計算出來的今天的利潤,他識字,也會簡單的計算,饅頭銷量和成本,這是很容易計算,麪粉肉類這些原料按照市價,工錢另外一大塊,他的提取和趙信的發泡劑也在其中,剩下的就是淨利潤。

他一遍遍的計算,可是剩下的錢,依然讓他吃驚,上千貫的總利潤,七成都納入到長弓隊之中,這也太驚人了,長弓隊需要這麼多錢麼。

聽了苗遠的彙報,甚至在彙報的時候,也注意到苗遠還是一臉不敢相信的表情的,趙信卻不算太在意,保州爆發出來的銷量,讓他微微吃驚之外,其他就不在意了,饅頭更加廉價,更加耐飢,按理說,應該銷量更大,可是實際上,包子要稍稍壓過它。

包子卻更加美味,兩者平均下來,包子更容易接受,肉食少,可能去其他地方,要三十文四十文,才能夠吃到一頓肉食,可是包子,10文就解決了,30文可以吃到小飽,3個包子,代表着一個饅頭的外皮和六七兩的餡料,這個分量相當的足。

如果是按照糧食肉類這樣的商品的一般等價來比較的話,大宋肉類價格,相當的高昂,大米的價格在7文一斤,普通豬肉的價格就是大米12倍以上,後世差不多是4倍左右,如果算上面粉,那就更高了,差不多就是20多倍,後世也最多就是五六倍,這中間差距明顯。

原因很簡單,養殖技術不過關,飼料什麼的生產的都沒有步入正軌,豬肉還都是後世意義上面有機豬肉和柴豬肉,沒有餵養任何的飼料,全部都是莊戶人家,一人一頭的慢慢養起來。

供應量的不足,造成了肉食的價格,偏離了正常的空間,還有很大的降低空間。

實際上,這個時代,肉類只是在大宋貴,在草原上,大量的肉類,因爲越冬的關係,被掩埋,被消耗,這些都是非常正常,因爲商路不通的關係,這部分的肉類,沒有通過流通,進入到更加適合的地方,反而拋屍在了大自然,白白的浪費掉。

養殖業恐怕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只不過,相對於饅頭這樣立竿見影的項目來說,養殖業週期性太強了。

跟饅頭和包子一樣,養殖業同樣利潤驚人,特別是在北宋這樣的前提下,大規模集中養殖,還有各種飼料的出現,讓後世的養殖業相當的普遍的,肉類的價格也因爲集中化的養殖而走低。

這個時代,豬肉的價格是大米的12倍,是麪粉的20倍,是各種雜糧的四十倍以上,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後世對於養豬真正的做到了體系化,集約化的科學管理,按照正常的生物鏈條和能量傳遞的原則,5斤糧食可以長出一斤肉,也就是說,一斤肉等於五斤糧食,這是一個比較平衡,拋開了各種其他的消耗,比如中間環節,運輸,屠宰,倉儲和售賣,最多加一倍,一斤肉等於10斤糧食,養殖戶就能夠獲得相當可觀的收益。

更別說,通過一些轉換和添加,達到3斤出1斤,這是的比較科學的方法,所以豬肉的價格一般相當於大米和糧食價格的5-6倍,也是有這個客觀規律的。

這單單是指純指喂糧食,養豬的技術,喂糧食不是什麼好的技術,如何用其他的東西,替代糧食,用更廉價的食材養豬,成爲了能否獲得利潤的關鍵,後世更多的是用飼料,一斤飼料的價格,比起糧食來說,要少太多了。

飼料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項目,曾經中國的首富,就是在飼料行業之中誕生的,趙信暫時沒有什麼飼料生產的方法,用糧食養豬也可以,可以獲得比較可觀的利潤,最少是兩三倍以上,也算是穩定的暴利,只不過,不太適合開啓。

這個時代,糧食連人都吃不飽,別說是讓動物吃了的,暫時可以以農戶的形式,原來一家一戶養一兩頭豬,現在可以增加到三四頭,甚至是更多,饅頭工坊的工資,買幾個小豬仔,這不算什麼。

剛生下來的豬仔,並不貴,因爲需求量不算很廣,前期可以用少部分糧食,麩皮和打豬草代替,一些饅頭包子加工的廢料,也可以養豬,後期,就可以使用新的技術,比如說,青儲飼料。

這是後世的發明,極大的推進了養殖的進步,青儲飼料用的都是養殖之中的邊角廢料,一些不太適合豬來吃的植物殘留,通過清楚,乳酸菌發酵的方式,生成乳糖,這不但可以給豬提供能量,還非常廉價。

乳酸菌,需要慢慢的尋找,發麪之中含有的乳酸菌,不容易提取,似乎後世用蘋果和麪粉共同製作天然酵母的方法,可是具體的步驟,趙信忘記了,只能夠慢慢來,總之,酵母這玩意,不但在蒸饃之中利用廣泛,在青儲飼料等諸多跟農業相關的行業之中,都有上好的利用。

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
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