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

中原文明,歷史悠久,從久遠夏商,到周朝,最終到了春秋戰國,併入到秦,一統的封建王朝成立之後,無數皇帝,官員,歷史變遷之下,最終形成的制度,那是完美的制度,他的底蘊和根基,不是一個遊牧民族來模仿,就能夠模仿的成功。

整個歷史之中,異族入侵和佔領都相對比較的短暫,就是因爲這種的穩定性不強。

北宋的政權,比遼國發達,不是在戰鬥力上面的,是在施政能力和掌控力度上面的,只要不是國家出現問題,徹底失去了對整個政壇的控制能力,不然的話,一條政令,就可以很快通過政令的渠道,傳遞到各個方面。

在朝堂上面,關於對遼國一戰的計劃的,在韓琦的支持之後,獲得了變化,原來還在猶豫的一些實力派,也紛紛的支持,他們支持了之後,或許整體實力,只是佔據了整個朝堂高層三分之一不到,可是有韓琦和賈朝昌的支持,已經讓仁宗傾斜了。

這可不是別處,這是燕雲十六州,這是每一代皇帝的夢魔,也是所有北宋皇帝魂牽夢縈的,能夠在任期之中,收回燕雲十六州,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巨大的誘惑,這是足以在太廟祭奠的功勞,哪怕是一點點,都代表着突破。

當天廷議,並沒有最終確定下來,只是有了這麼一個意向,可是仁宗接下來,一步步的詢問,主要是詢問一些帶兵的將領,特別是那些之前被賈朝昌秘密換裝的那些。

能夠被賈朝昌挑選出來,第一批換裝的部隊,這都是賈朝昌精挑細選出來的,因爲這是破釜沉舟,也關係到未來的命運,除了少部分,是賈朝昌的心腹,還是那種比較能打的心腹,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出色的人才。

甚至在臨時的統帥上面,也沒有選擇心腹,而是選擇了狄青這麼一個出色的天才。

狄青的名字,仁宗當然聽過,包括狄青在內的衆多軍頭,被招募到宮中詢問,有了韓琦和賈朝昌打下基礎,再加上這些軍頭的,最終,給了仁宗極大的信心,最終,在仁宗協調之下,在賈朝昌和韓琦的共同努力之下,這個可怕的計劃被確定下來。

北宋的政府,非常可怕,從上到下的統一舉措側,更是如此,連變法這麼大的事情,都可以在短時間,從上到下樹立下來的,更別說一場龐大的作戰計劃。

這個計劃原來是樞密院進行的,爲了保密的關係,涉足的儘可能的少,現在,全面鋪開之後,更是在相當的領域,掀起了巨大的風潮。

從上到下對於長弓的認可,讓長弓換裝,成爲了最大的話題,長弓不但投入極小,還可以大規模的提升戰鬥力,爲什麼不更換,不過這一次更換下來的步人甲,就沒有去向了。

在整個高層之中,已經統一了意見,在一兩個月之後,幾乎必然會對遼國下手,那麼把這些裝備出售給遼國,就不太合適,雖然遼國因爲戰鬥力大量的損失,被元昊帶走和毀掉了七八萬的鎧甲,這些的缺口非常的大,隨便也能夠賣10萬過去,還能夠賣到高價。

就要跟遼國開戰了,卻爲了錢來武裝遼國,這算什麼。韓琦和賈朝昌,都清楚,這個步人甲,在目前,禁軍新換裝的裝備面前,不說是紙糊的,卻也差距極大,可是在其他的朝臣的眼裡,這就是資敵,畢竟,步人甲比無甲的,防護能力不知道提升多少了。

就如同後世普及了槍械之後,爲什麼沒有人再穿鋼鐵鎧甲,因爲在戰場上,這些鎧甲沒有太多的作用,反而會因爲太過沉重,影響靈活,還不如不穿。

從排隊槍斃的時代結束之後,戰場上面,與其穿着一些避彈衣,倒不如興建一些個人的掩體,並且用更加靈活的戰術來替代鎧甲,讓子彈更難命中,跟迎着子彈衝鋒的,誰都明白,那個更加的簡單。

一次性換裝的部隊太多了,主力的兵器長弓,價格非常的低廉,才200文不到,哪怕是整個禁軍,換裝50萬,加上一定的箭矢,纔不過是25萬貫,這對於龐大的禁軍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大數目。

不過除了長弓之外,其他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換裝,比如說,在以長弓爲主體的禁軍之中,一個軍分成5個營,最少要有3個長弓營,幾乎佔據了禁軍的6成以上,剩下的兩個營,比較的重要。

一個是的傳統的步人甲營,還有一個則是精銳的騎兵營,這是基本的配置,長弓是需要掩護的,沒有足夠的防禦部隊的,給長弓拉開距離,長弓的攻擊力根本就發揮不出來,在放過了長弓,使用短兵器的刀劍之後,長弓實際上,是拿着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相比。

跟傳統的佈置不一樣,無論是步人甲營,還是騎兵營,他們的主要目的,都不是殺傷和攻守兼備,他們的目的都是成爲長弓手的一個屏障,爲長弓拉開攻擊距離和爭取時間。

重騎和重甲各有側重,一般是以重甲爲主,在遇到有輕騎兵或者重騎兵衝陣的時候,纔會用到重騎,而一些追擊的任務,也會用到重騎。

把整個的防護的力量,濃縮到了2個營上面,對這兩個營的裝備,也就非常的苛刻,或許之前,北宋的步人甲,也可以使用,可是見識到了定海軍提供的新式武器之後,還能夠使用麼。

定海軍在逐步的壟斷了樞密院的鋼鐵之後,特別是到了定海軍,成立了鋼鐵廠之後,量產了衆多的鋼鐵,特別是高硬度,特種配方鋼鐵,因爲有鍊鋼爐科學化的大規模的生產,他們的成本,並不算太高,只是普通的鐵貴上50%左右,甚至鍛造出來的成品,價格也不貴。

從青銅到鐵,躍升非常的明顯,可是從鐵到鋼,那就是另外一個層面了,一些添加了獨特的材料,並且輕量化武器,不但性能出衆,而且重量也輕了不少。

採用了空心工藝,全鋼的長槍,不但性能非常的出衆,硬度和穿透力非常的強,就重量上面,也比原來的長槍,最少減少了一半的重量。

這一點,不但在武器上面明顯,在鎧甲上面更加的如此,原來,一件28斤到44斤左右的步人甲,在防護能力提升兩三倍的前提下,可是重量只是不超過15斤,至於馬鎧,就更是如此了。

就算是重騎兵的馬鎧,因爲防護面積足夠的大,重量也是非常驚人的,根本達不到普通鎧甲的強度,最多,就是能夠擋擋流矢而已。

可是定海軍制作出來的馬鎧,重量上面減輕了大概40%,防護力量更是倍之,一旦裝備了定海軍的這些裝備,哪怕是普通騎士,戰鬥力也會大幅度的提升。

畢竟,在更輕的重量的前提下,擁有更大的防護能力,對於步兵,對於騎兵都是提升巨大,他們提升的除了防護能力之外,就是續航的能力,這一點,對於目前的新式禁軍而言,更加的重要,作爲拉開經戰場的存在,如果重甲步兵和重騎兵更加精銳,能夠支撐更長的時間的話,長弓能夠輸出的時間就越長。

這些新式的裝備,就只能夠丁海軍來生產,或許能工巧匠們,也能夠製作出的上好的鋼鐵,可是這個是可遇不可求的,之前,一斤好鋼的價格,甚至可以超出普通的鐵的二十倍,三十倍,甚至是五十倍,並不是這些鋼鐵之中,添加了多少珍貴的成分,完全是不聽的嘗試和實驗之中耗費了太多的關係。

哪怕定海軍降低了這些裝備的收益,這些明顯遠強於以前裝備的鎧甲,價格也不菲,就步人甲來說,價格大概是之前步人甲的一半左右,大概就是5貫左右,馬甲要稍稍貴一點,大概是7貫。

這樣的兩件核心裝備,比起之前的步人甲來說,便宜很多,可是一個軍有四成需要更換,加上價格減少,大概就是2成,可是在全北宋的禁軍之中,全部更換的話,這筆錢,還真的不是簡單承受下來的。

就算是之前,賈朝昌動用了所有的渠道,甚至從葉清臣的手中騙到了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到了30個軍的改裝之中,總數也不過是7.5萬人,這中間,也不是全面的換裝,重甲大概完成了3成,剩下的,還是使用以前的步人甲,重騎稍稍多一點,大概是4成。

現在,大範圍的換裝,在整個朝堂的力量之下,這個未來出兵遼國的主力兵種,當然得到了全面的換裝,剩下的,還只是以長弓換裝爲主,最多隻是一些主力兵種。

就算如此,整個換裝的過程,還是耗費了接近200萬貫資金,北宋的財務狀況已經得到了巨大的緩解,在新的年度,資金也已經出來,比起年底要寬裕一些,可是一下子抽調了200萬貫,還是有些讓葉清臣肉疼。

後來,趙信知道了大規模換裝的消息的,稍稍一想,就知道緣由了,除了收回幽雲十六州,就沒有別的了。

大規模的換裝,增加北宋實力,這一點,是趙信樂於看到的,他從來就沒有想過,用戰爭的方法,拿下北宋的權利,真的北宋不願意屈服,有太多的方法能夠達成,甚至說,整個世紀的,有多少的土地,只要北宋不閉關鎖國,不妨礙他的移民,放任北宋存在又如何。

就現在進展的速度,熱武器的出現,或許不是一兩年能夠成功的,這裡面特指的是步兵武器,火炮這樣的武器,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

哪怕是鋼鐵等不怎麼達標,單純銅都可以製作銅炮,只不過耗費大一點而已,更別說定海軍所擁有的鋼鐵的基礎。

在不考慮到的移動性和重量上面問題的時候,差一點的材質,大不了增加炮管的厚度,減少一下使用的壽命,就可以讓威力提升到相當的地步,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就能夠做出來。

真正困難的,是步兵武器,在有限的重量和強度面前,要做好威力足夠大的武器,並且製作出足夠出色的子彈,這個基數含量不低,就算是有卡牌系統,也不是短時間能夠達成的。

可是10年20年,也不是不可以的,當成熟的熱武器出現的時候,任何的冷兵器,就是一個笑話。

整個禁軍,會階段化的換裝,單純6成長弓的換裝,就換下來差不多3成的步人甲,加上其他調整,大概就是4成左右,也就是20萬套左右。

這些步人甲,數量龐大,要處理,也只有定海軍能夠處理,趙信不會用廢鐵的價格接受,雖然說,以定海軍的實力和趙信的身份,用廢鐵的價格拿下來,也沒有什麼問題。

趙信還是覺得,這些東西是有些作用的,步人甲雖然比不上定海軍的新產品,防護力度不夠,也太沉重了點,卻正好適合交易使用。

可是以北宋的技術水準,除了定海軍,其他的就是最巔峰的,這個步人甲,又是集中了冷鍛和鎧甲技術的巔峰,很有交易的價值,或許無法跟遼國進行交易,天下這麼大,不說遠處的國家,就說近在咫尺的遼國,還有東南亞和中亞諸國,都有巨大的交易價值。

用高等鋼製作的,略顯有些肉疼,未來也不好處理,現在這個,是最合適的,不高也不低。

用一套5貫的價格,收下 20萬那套的步人甲,當然了還有雜七雜八的其他的東西的,最終這一場的交易的,總額高達的160多萬貫,這倒是讓樞密院和葉清臣非常的高興,本來,用於換裝和準備遼國作戰,大概要花費200萬到300萬貫之間,現在,一半的錢用換裝來解決了,而且趙信還承諾,不會銷售給遼國,這是何等的好事。

最高興的,實際上是葉清臣,在葉清臣眼裡,趙信就真的是生財有道的,似乎從認識趙信開始,趙信就擁有點石成金的實力,錢似乎從來都沒有放在趙信的眼裡,或許,有機會的話,去找趙信取取經。

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
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