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

定海軍目前,已經跟2年前,完全不一樣了,兩年前的定海軍,可以說,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趙信來完成,甚至連基礎的研究項目也不例外。

2年的時間,除了讓趙信,建設起了一系列的工廠,也讓定海軍形成了一個研究的傳統,一個簡單的拖網,當然是有專門的人來研究,甚至連漁船本身,也會進行調整。

把拖網跟漁船給結合起來,會對船的上層建築,進行的修改,這個修改,並不是在船上,而是通過模型,分析使用時候的需要,以最合理的佈局,不知下來。

定海船廠再一次受到了重視,20艘船,在大量人員和機械的幫助下,進度大幅度的加快了。

人員和機械,永遠都是最能夠提升效率的,爲了加快這些船的速度,一些其他船廠之中的熟練工人,也被臨時抽調,整個定海船廠,人員增加了一倍,效率當然快了。

追求的不是大容量的貨船,還有擁有足夠戰鬥力的軍艦,當漁船爲目標的時候的,很多的方面,就可以追求的不那麼高了。

3艘船以最快的速度建造,只用了7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後續的建造,上層建築,也根據設計師的設計,進行調整,整個船型,跟之前,有較大的區別。

在徹底的完成的時候,趙信還專門的來觀禮,看似簡單的漁船,實際上,對於目前的定海軍來說,很重要。

此時,正在最後的收尾,在沒有防鏽漆的時代,船隻上面,會刷一層桐油來防水,此時新船透着巨大的桐油氣味,並不是特別的好聞。

後世的一些艦船,在最初的完成之後,還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的海試,可是要知道,這不是定海軍第一次下海,而是的好多次了,之前的20多艘實驗船,已經針對了各自的地方,進行了一系列改變了,在這樣的改變之下,招募了大量的水手進行測試,一些工具,也進行測試,主要看是不是適合,在海船上面,是如何的使用。

簡單儀式之後,水手和船長開始登船,他們是從各個方面拼湊過來的,雖然是漁船,可是一樣要深入海洋,那麼熟練的人員必須要有,同樣的,還有一些經驗豐富的漁夫。

漁船的作用,就是爲了捕撈,經驗對於捕撈來說,非常的關鍵,這些漁夫,他們可能從事捕撈超過了20年,在常年的時間之中,或許對於海洋捕撈,並沒有什麼經驗,可是辨別魚的種類,辨別一些魚羣,他們還是可以。

1.2萬料船隻,非常龐大,可以裝載的貨物最少也在1.8萬料以上,按照噸位來計算的話,可以裝幾百噸的東西。

在這個,連經緯線都沒有徹底完成的時候,什麼遠洋航行,探尋航道之類的,還太早了的,可是在附近的轉悠轉悠,還是可以的。

處於經濟和效率方面的考慮,趙信沒有直接前往北海道這個天然漁場,他的目標一直都非常清晰,在長江口附近,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在這個時代,江河湖泊還沒有被污染,海洋的生態環境又好的,特別是中國的四大內海,各種的魚類資源非常豐富。雖然說,有無數人,在捕魚,可是那些漁民,最多,也就是在距離海邊10裡之內,再遠的話,深入到海洋之中,那就麻煩大了,也非常危險。

對於漁夫而言,明明知道,到了深海之中,抓到魚的機率會大大的增多,一些地方,還有魚窩的,一次冒險,或許可以賺到很多錢。

可是對於漁夫而言,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了,否則,肯定不會選擇這一條路,豐富的收入,也就代表着危險性很大,那些爲了錢,最終賭一把的人,最終,幾乎十有八九,都死在海里了的。

原因很簡單,農夫的漁船,有幾個是專門打造,大部分,都是漁村的木匠,或者是就是自己弄出來的,這些船,或許在近海,還沒什麼,一旦深入到遠海,一般稍稍起點風浪,就完蛋了,就算是成功進入的,又能夠找到魚。

萬料的大船就不一樣了,還是專門的海船,肯定是不一樣的。

趙信當然不會吧這個船,做漁船來改造的,而是起到鍛鍊的過程,作爲一個諮詢時代過來的,趙信很清楚,只有在河流的入海口,纔會有大量的魚。

來自於內陸的各種浮游生物,還有富有營養的東西,這些衝入到了海里,又把底層的一些東西衝上來,會讓浮游生物大量的滋生,而大部分的魚雷,都是以浮游生物衛生的,再加上一個食物鏈,就有更多的魚了。

稍稍指點,再加上一些出色漁夫,一個船上的人員就配齊了,一共是3艘船,組成了一個船隊。

兩艘船,固定了很多機械,用於釋放和回收漁網。

以拖網的強悍,大型拖網,一網下去,如果遇到了魚羣的話,一網下來,可能要萬斤,甚至更多的魚,這樣的網,可不能夠用人力來拉起來,必須要使用各種的工具。

拖網的特點,是通過船來釋放,一個巨大的網子,在海水之中緩緩的移動,在魚多的地方,高速行駛就可以了,然後慢慢的收緊,最終把魚給捕撈上來。

幾節的航速,對於一些高速的魚來說,不算什麼,大海之中的精靈,旗魚,甚至可以的最快達到190公里的速度,可是大部分魚是跑不過去的,單純一網一網的來撒,跟拿着拖網,搜索的一片區域,效率也不一樣。

當然了,船上,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裝,一些地方,專門設立的船艙,一些比較珍惜的,必須要活着,才能夠賣出高價的魚類,可以在這裡養着。

這部分,多是在底部,用壓艙水來進行改造的,以保證一定程度養,這樣的魚,在整個海洋之中,都是少數,專門放這樣魚的,也受到限制。

對於這樣的大型漁船的,捕撈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可能一次出海,作業幾天,甚至是十幾天都有可能,必須要捕撈足夠的魚。

魚是高蛋白,無論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只要死亡,就很容易腐爛變質,一些甚至幾個小時,就會出問題。

後世的遠洋漁船,大部分都是一個綜合的漁船,不但擁有冷庫,甚至在漁船的內部,也有一條處理魚獲的生產線,各種魚獲,在船上,就能夠進行初步的處理和分類,最終直接送入到岸上進行深加工。

冷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後世常用的方法,只要把魚經過了簡單的處理,丟入到冷庫之中,就可以保持新鮮。

這個時代,可沒有冰櫃這樣的冷藏的裝置,雖然趙信已經弄出了硝石,硝化冰,還是可以製作的,可是用在這裡沒必要。

硝石,對於定海軍來說,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東西,發展熱武器和火炮,火藥數量再多也不嫌多,沒有必要浪費到這裡。

同樣,用硝石化冰,簡單做點小吃之類的可以,十幾萬,甚至是更多的魚,要完全結冰,還要十幾二十天的時間,這個消耗太大了。

既然是捕撈,那麼就要考慮經濟性,經濟性不強的話,那是白費力氣。

好在,就算沒有冷凍,要保證這些魚,也不是沒有辦法的,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鹽。

醃製,這是很早開始,從鹽開始出現之後,就開始的一種方法,當容易腐爛的肉類,或者是其他的東西,只要用鹽醃製之後,就可以保存相當長的時間,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方法。

鹽對於北宋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北宋的財政收入之中,極限時候,甚至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鹽水。

在這樣的前提下,北宋的鹽,的控制非常高的,鹽的成本,跟加上了稅收的,這也差別巨大,有利益,而且利益不菲,肯定是有人要鋌而走險的,鹽稅這玩意,幾乎關係到北宋的根基,對於資金這方面的問題,眼已經紅了北宋,對於這方面,更是控制的極爲嚴密。

對於私鹽販子的抓捕,從來都沒有結束過,甚至的有的逼得上山落草的。

趙信很清楚,使用曬鹽的方法,可以很廉價的獲得鹽,定海軍對鹽的需求不少的的,不但是100多萬人需要吃的鹽,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

在這個時候,定海軍自己都會曬鹽。只不過,趙信嚴格的控制,雖然他知道,他的鹽,只要進入到北宋,他甚至可以提供更好的,可以供給整個北宋的鹽,可以讓鹽的生產成本降低。

北宋,工業化所帶來的效率,比起這個時代的土法來說,不知道要強大多少,雖然說,整個定海軍,只有30多公里的海岸線的,在這個海岸線上面,因爲港口和其他的東西的,能夠利用的不多,可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的,

定海軍比較的剋制,在這樣的剋制下,還是可以生產處不少的鹽的,整個定海軍的鹽價,只有尋常的鹽價十分之一,這實際上,已經比北宋的生產成本低了。

定海軍使用的,也不是北宋那種粗鹽,北宋的鹽,海鹽的話,大部分是用煮鹽的方法,這種方法,會蘊含較大的殘渣,甚至一些不溶於水的東西,都會留下來。

對於它們,北宋沒有一個很好的處理方法,就只能這麼吃。

可是在定海軍,首先完成曬鹽之後,把鹽重新融入到水中,通過過濾,蒸騰,再一次的處理之後,得到的就是跟西夏的青鹽一樣的雪白的鹽,乾淨程度和美觀程度,肯定是的上一個檔次。

跟普通的鹽丁,用柴火的方法煮鹽,定海軍就是集中化和大型化,鹽田曬鹽付出了一定的人工成本,然後煮鹽,使用的不是普通小爐子,而是大型的鍋爐,對於能量的利用率,要高很多的,就算是多了一層步驟,又一次煮鹽的過程,可是成本依然很低。

在這樣的前提下,定海軍,可以負擔醃製海魚,甚至可以有較大的浪費。

按照實驗和計算,一艘漁船,差不多需要的100人左右,其中水手大概是40多個,剩下的,都是漁夫,其中負責操縱拖網的大概有30人左右,還有20多個,選擇的是婦女,她們就是在船艙之中,用於處理海魚的。

捕撈上來的魚,通過簡單的處理,去掉頭和內臟,然後用鹽來醃製,大概10斤魚用半斤左右的鹽。

這個設計好的漁船,最多能夠容納400噸的魚,也就是說,差不多需要20噸鹽。

如果按照北宋的價格來買的話,這個鹽可就貴了,好在,定海軍自產,20噸的成本,並不是很高昂,一斤在2文左右,而不是北宋的一斤45文的超級高價。

人員已經招募完成,並且在相應的船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訓練,這中間,主要是拖網的使用。

在新船沒有下水之前,會按照比例,用兩個小船稍稍的改裝,進行試驗,如何的放置拖網,如何的回收,如何的捕魚,這一點,全部都有。

這是簡單的東西,主要是一把力氣,通過一定的機械,把漁網放下去,並且拉起來。

新船下水,意味整個捕撈開始運作了,3船人員早已經到位的,今天,就會進入海洋,在周邊進行實戰演練。

龐大帆船,一個個的進入到引水道,然後進入到運河,運河雖然寬大,卻不如海洋,船隻是掛了三分之一帆,在風的作用下,緩緩的加速,大概用了一個時辰,終於進入到海洋。

操控帆船的,都是熟手,是趙信專門從其他的實驗船上面抽調過來的,他們控制的船相當的靈活,而那些漁夫,他們也緊張的站在甲板上面,今天,會開行三四十海里,大概用2個時辰,尋找魚羣,進行一些捕撈的嘗試,大概在傍晚,會迴歸的。

這個過程,大概會持續一週左右,以訓練和發現問題爲主,一旦整個船上的人員,都熟練的話,纔會真正的去遠洋作業,到時候的效率,肯定要比現在高,類似現在這樣,一天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趕路上面了,捕魚的時間並不長。

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
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