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

棱堡的出現,跟水泥是珠聯璧合,那已經不是強大了,是強大到喪心病狂,高度在任何戰爭之中,都是一個天然的優勢,哪怕到了擁有大炮和機槍的熱武器時代,一戰二戰的之中,高地也都是必須爭奪的戰略要點,只要擁有了一個高地,最少說,周圍的區域,都是在控制的範圍之中。

棱堡就是這樣明顯的高地,還不屬於是天然的,雖然有些棱堡會依託一定的高度,可是大部分都是人造的。

棱堡的可怕,在於他把區域優勢發揮到了極致,這其實也是兵法之中的應用,兩軍如果看似實力差不多,名將卻可以通過調動,把優勢兵力集中起來,在多數時候,以多打少,最終逐步的蠶食,獲得的勝利。

甚至看似平等,甚至不對等的戰鬥雙方,一方在取得了區域優勢之後,逐步的累積優勢,獲得勝利。

棱堡的可怕在於,它在每一個地方都貫徹了這個理念,先不說30米高的高度,這對於攻城一方,這絕對是必須要承受的靜損失,就算是勉強的登上了城頭,面臨的,也是3倍,甚至5倍的敵人。

在好容易登上城頭,消耗了巨大體力和士氣之後,面臨着這個,這已經不再是困難模式了,那是地獄模式的,這也是棱堡防禦可怕之處。

沒什麼十則攻之,面臨着棱堡的可怕防禦,甚至連換都做不到,有能力夠得到棱堡的工程器根本不存在,同級別的射手,又無法夠得到棱堡,這不是七八米高的城牆,優勢有,卻不算大,三倍高的棱堡,同級別弓箭的射程會差30米以上,這已經是一個檔次的差別。

一個在大炮誕生之前,可以用幾百人,擋住幾萬人,甚至是幾十萬人的攻擊,只要是軍心和軍糧不斷,就可以一直守衛下去的防禦工事,那就不是改變了,那是翻天覆地的鉅變,讓北宋的實力發揮到了極致。

之前建立一個堅固的寨子,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現在,一個防禦力驚人的棱堡,只用半個月,或者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建成,北宋的守城能力加上棱堡的可怕,珠聯璧合之下,讓以騎兵爲主的西夏和遼國瘋了。

最關鍵的是,不同於以前的城市防禦,棱堡的造價非常之低,幾乎跟以前的軍寨差不多,你沒看錯,就是這樣。

按理說,棱堡30米的高度,造價應該更高,沒錯,棱堡在單獨一個平面的造價,比城市高,而且高很多,可城市之所以造價高,是因爲大。

在這個裡面,北宋,甚至整個中國的封建王朝,都走入了誤區之中,西北的重要城市,城防的周長,都會超過3公里,只有足夠的面積,才能夠駐紮足夠的軍隊,才能夠保證軍民兩個方面的應用。

可是棱堡不一樣,最小的棱堡只有一兩百米的周長,大一點的,可能也不超過400米,這樣的周長條件下,棱堡單純到每一個區域的造價,棱堡會高,而且高很多,可是總面積,只有最小的城市的面積的二三十分之一,哪怕單獨的造價暴漲,一個棱堡的總價格都不會很高。

這樣堡壘,防禦力一點不少,駐軍比以前的軍寨更少,強大的防禦力,哪怕駐紮了500軍隊,也足以抵擋住數萬大軍的攻擊,這纔是棱堡真正的可怕之處,當防禦的強悍,到達了棱堡這個高度的時候,棱堡本身就是一個威力強大的武器。

就一如抗戰時期的日本碉堡一樣,在中前期,一直是敵後作戰的噩夢,多少抗日誌士,在穿越堡壘封鎖線的時候,被發現,英勇就義,看起來,這樣的堡壘戰,分散了兵力,在兵法之中,這是大忌,一旦遭到分割攻擊,很容易被各個擊破的。

可是有一個前提,要能夠擊破了才行,在沒有大型火炮,甚至連37戰防炮都很少的北方軍隊,根本拿碉堡沒辦法,偶爾幾次攻破,也是冒着機槍和火力,用炸藥包衝到碉堡之下,可是這樣的方法,對付一些小型的碉堡還可以,稍稍大型一點的,就沒辦法。

棱堡起到的作用也就是這樣,他不可攻破的性質,比碉堡更加的可怕,哪怕是百萬大軍,能夠擺在面前的,也就是幾百人,跟棱堡能夠相當就不錯了,再加上防箭的鎖甲,長弓的應用,幾乎把武器的性能和棱堡的性能發揮到了極致,最終一款防禦性質的武器,成爲了可怕的攻擊武器,在北宋豐厚的金錢的支持下,用城堡鏈死死的禁錮了西夏和遼國。

能夠在北宋這個時間,立足的,無論是西夏,還是遼國,都不是簡單的,無論是西夏的立國者元昊,還是遼國國君,特別是元昊,幾乎一輩子就如同開掛了一樣,多少次十死無生的局面,都會被他們搬回來。

各國的學習能力相當的強,一些出色的裝備,很快就會被複製出來,就算是一些獨特的裝備,很容易被學到,最多,就是材質上面的差別。

神臂弩在西夏出現了之後,就被北宋學到了,可惜一直都沒有掌握到機巧,後來當實物和圖紙拿到之後,迅速變化,成爲了北宋最強的步兵武器。

除了相互學習,情報滲透能力也很可怕,看起來有些平淡的戰局,比如說1044年的遼國西夏大戰,西夏之所以取勝,戰略上面的成功是重點,可是少了情報支持,西夏如何的把軍隊秘密的送入到位,如何把握到遼國的一些情況,堅壁清野,也要知道遼國軍糧消耗情況。

如果遼國萬一還剩下一點點的軍糧,只是向外表現出缺糧的症狀,以當時西夏的實力,那絕對是以卵擊石。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平淡的表面之下,三國之間的暗戰,可以說是如火如荼的,甚至有說,1044年的遼國西夏大戰,本身就是在北宋皇城司的秘密操控和挑撥之下進行的,而商業領域,北宋控制鹽鐵茶葉,西夏和遼國控制馬匹,讓各國都有相當的缺乏,這也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

三國之間,國境線綿長,到21世紀,還有走私販毒這樣跨越國境的行爲,更別說宋朝這個時代,如果沒有一股力量在其中作用,只是依靠官府的政令,這幾乎不可能。

北宋善於守城,可是遼國和西夏的城防能力,也不簡單,就城防而言,西夏的升龍府,遼國的一些大城,他們的防禦力也不差。遼國和西夏不如北宋這麼善於守城,也不是一點都不會守城的,他們也學習宋朝,建立了龐大的防禦體系。

歷史上,王韶攻擊西夏最終功虧一簣,一方面是朝中大臣在後面拉後腿,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爲城防的巨大壓力,西北不同於中原,少有城市和密集的村莊,可是西夏的一些大城,比如說,興慶府,輕車簡從的的遠征軍,根本沒辦法攻佔強悍城防的城市,幾次深入,可是最終都是沒有抓住機會,攻下堅城,最終功虧一簣。

西夏在遭遇到了北宋的鏈堡戰略,層層推進的時候,也想要比葫蘆畫瓢的,一個強悍堡壘,就能夠抵擋數萬大軍,他們如果也弄一個呢,這樣,他們也可以從容的抵擋,棱堡的很多佈置,在外在就能夠看的差不多,最大的一個因素不就是高麼?

偏偏也就是這個高,最難解決,棱堡這樣,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卻有很高深的技術含量的東西,說白了,就是一個近代的造物,水泥。

一個30米以上的建築物,除了水泥,就沒有其他的能夠保證它的高度,古代的一些高大的建築物,多是以塔的形式存在的,塔因爲相對比較狹小,四處受力不算太大,所以能夠建的很高,大型城防,因爲上面有衆多的附屬建築,根本無法修建如此之高。

西夏沒有想到,修建起來的如此高的建築物,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坑,反倒是棱堡的佈置方面,沒有多少的問題,跟普通城防差不多,只不過更加註重了區域優勢而已,提升的不多,關鍵就在於高度上面,6-8米的城牆,跟20米30米的城牆,這個差別,可不是簡單的倍數的差別了,着代表着天壤之別的差別,這也是棱堡強大的原因,

跟石頭一樣堅固的的牆面,讓從外圍,攻破城牆的可能性幾乎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這種情況下,仰攻30米以上的城牆,那是絕對的噩夢,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那不是簡單的鼓勵就能夠上去的,甚至的一次攻擊,能夠上到城防之上,都非常困難,這也是棱堡難以攻克的真正原因。

當然了,更加狹小的邊長和麪積,也讓內部支援可以及時到位的,周長不過是300多米,從內部直接過來,可能不要100米,古人比現代人強得多的體能,最多也就是十幾秒的時間,根本不會被聲東擊西打倒。

再加上更短的邊長,讓在單位區域之中,投放的兵力有限的,就算是幾萬,幾十萬大軍,真正派上用場的,也就是的最前面的那些,讓攻城成爲了填油作戰,反倒是棱堡之上,憑藉着高度等立體的佈置,反倒是能夠集中更多的兵力。

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
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