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

琉球,作爲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丁海軍發展的重點的關鍵,這麼一個地方,哪怕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都會直接的上報到趙信這裡,跟別說,有可能面臨着戰爭的前提下。

因爲地位的關係,琉球的消息,之前是限制在局這麼一個級別,區級或者是局級,除了這些級別的人員之外,就只有保密度達到了一定的級別,接觸到琉球的人,纔可以知道,其他的都不知道。

在趙信放開之前,真正瞭解這些的,非常少,只有秘書處的那些,還有親自的參與到琉球的運輸的人,纔會知道的。

在中層,除了趙信之外的這些人員之中,很少有人關注這些事情,也就是趙信找到四個人之後,纔開始瞭解的,這中間,也只是周重和王雪兩個人瞭解了,薛玉和孫吉,根本就沒有在意這一件事情。

這或許就是天賦和敏感性吧,周重和王雪在這一方面非常出色,薛玉和孫吉,他們在自己的擅長的領域,也很強,可是其他領域就不行了。

趙信很快做好了擴散這個準備,讓人準備了一些簡單的東西,主要是一些敘述的資料,並且通知了周重和王雪。

在中層的這一批領導之中,對於琉球最瞭解的,他們的地位,也保證所說的,不用過多的解釋。

在會議室裡面,坐了一大堆的人,在分發了材料,並且由周重和王雪分別的進行了一番講述,讓所有與會者,對於琉球,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這是一個龐大的,足以解決整個丁海軍土地問題的大的島嶼,本身一切發展順利,可是現在,一場跟土著之間的衝突,讓定居點處於風口浪尖之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事情並不是在登陸的初期發生的,而是在登陸的後期,這個時候,整個丁海軍登陸點的建築物已經基本成型,雖然說,其他的三四個建築物還在興建,可是核心區域,卻是一個完整防禦體系。

可是登陸點的人員太少了,雖然不知道,土著的人員到底有多少,可是保守估計,最少有2萬人以上,那麼,可以動用的人力在3000-5000之間,這已經是10倍與丁海軍,防守的又不是棱堡,而是一個3層鋼結構,誰也不敢保證,能不能防守下來的。

一個如此重要,甚至關係到將來,整個丁海軍佈局的島嶼,即將發生危機,會影響的幾個月的時間,這對於分秒必爭的丁海軍來說,已經不能說是一件小事情了。

懂得的和不懂得的,紛紛相互交流,整個會議室之中,嗡聲一片,不過,真正在意的,只有少部分的人。

趙信把所有人表情都看在眼裡,微微的點頭,局一級的人員,跟他之前考慮的一樣,除了少數人對這個有些想法,還沒有想到正確的地方,其他人,對此都不是怎麼的關心。

只有挑選出來的幾個,是最爲關心的,其中,最興奮的是孫吉。

孫吉是帶御器械,甚至在西北也參加過戰爭,哪怕到了丁海軍,從政了之後,他更多的,還是放在軍事領域。

之前,意外的發現了海盜島,孫吉就相當的感興趣,甚至就跑到海盜島了,雖然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卻激發了他的想法,現在,又一個更加龐大的島嶼,可以肯定,陸軍,肯定要在其中發揮作用。

這不是之前海盜島的海戰,這個雖然也是跨越2000裡的海域,進行的戰爭,可是這些原住民是住在山上,那麼,這個戰爭的主要形式,就是的陸戰的。

丁海軍的弩炮,威力很強,可以射擊到2000米之外,可是高山族之所以是高山族,那就是在高山上面,琉球的高山不少,超過3000米的山,都有很多,可是靠近沿海的地方,是很少有各種的山的。

同樣激動的還有薛玉,他同樣渴望建功立業,他們兩個軍事方面比政務強的,絲毫都沒有意識到,爲什麼所有人都不太清楚的琉球,要有周重和王雪來講述,他們爲什麼比他知道的多。

在會議室之中,也有不少人,沒有討論,也沒有說話,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對於這件事情,漠不關心,距離整個丁海軍千里,甚至是超過千里以上的距離,這麼遠的地方,他們發生什麼,跟他們有關係麼。

可是在不說話的人之中,也有幾個有心人,其中就包括了周重。

周重坐在那裡,實際上,在這個消息傳回來之後,他已經在考慮了,他考慮的問題主要就是,是不是要放棄現在的職務。

如果說,沒有這一次的突發事件,未來的一兩個月事件,在定居點完成建設,前進營地,能夠容納四五千人的時候,他也會提出申請,可是現在,計劃沒有變化快。

北宋的文人,沒有後世那麼的迂腐,頂尖的文人,出將入相也是選擇,比如說韓琦就是代表,韓琦可以在各路成爲的文官,掌握整個路的一切,也可以成爲將軍,比如說曾經好水川,當然了這是一個恥辱,在之後的西夏一戰之中,已經翻過來。

周重只是舉人出身,遠沒有達到韓琦的那種高度,甚至來到丁海軍,也是抱着捷徑的想法而來的。

人不可能脫開發展軌跡而單獨的存在,周重也是如此,或許最初的時候,他抱着那樣的想法,可是他在適合的時間,站在了適合的位置,1年多的鍛鍊,讓他在近千的文人之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實力的證明。

現在,這麼一個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的,他的想法不是穩妥,在港口區繼續等待機會,而是搏一搏。

在身份上面,周重是趙信之下的中層,地位上面,算是整個丁海軍的核心官員,真的按照品級來說,可能要的四五品的樣子,可是丁海軍的發展,一日千里,周重敏感的感覺到,如果他不能夠進入到趙信的視野,那麼就只能夠隨波逐流了。

丁海軍的發展,那是超速的,趙信的穿越者本身,加上卡牌系統結合,直接創造了丁海軍的輝煌,2年的時間,興建了一個比汴梁大上兩倍,並且擁有着可怕的生產能力的城市。

如果按照普通的封建王朝的發展,可能走的太快了,要積澱一點點的時間,可是丁海軍沒有,在春節之後,大量的人員到位,丁海軍的土地已經出現了問題,幾乎必然要向外擴張。

如果琉球只是一個跟丁海軍差不多,甚至是稍稍大一點的島嶼,周重絕對不會這麼的考慮,可是琉球太大了,一個比起丁海軍,要大幾百倍,甚至幾乎是一個北宋的路大小的地方,他絕對需要去爭取。

從得到了琉球危機到現在,周重一直都在認真的思考,到現在,在整個會議之中的,最終,下定了決心。

在討論告了一個段落之後的,趙信開始讓所有人表達看法的時候,周重站了出來。

在整個會議上面,說出了他的想法,那就是,辭去港口區區長的職務,跟援軍一起的,前往琉球,救援的先頭部隊

這個說法一出,立刻是石破天驚。

在定海軍的先頭部隊,可能要遭遇到戰爭的前提下,援助是肯定,好容易,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這才穩定和完善了這麼一個定居點,從某種意義上面說,這是定海軍擴大的一個基礎的,這麼一個花費了這麼大的時間,好不容易纔的建設了下來,未來,真的要脫離的話,代價是趙信所沒辦法承受的。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派出軍隊,哪怕是派出的孫吉這樣的將軍,都是一個正常的選擇,一個文人主動的申請,合適麼?

這中間,孫吉首先站出來,先是說了目前的積極狀況,然後對比了雙方的實力,同樣也提出,自己要去。

對於兩個人的爭論,趙信不置可否,但是看待周重的眼光,就又不一樣了。

周重果然是最早翻閱的琉球的信息的人,從某種意義上面,周重是理解琉球的意義。

不過是被土人發現了,未來,會接連不斷出現爭鬥,土人的力量有多少,就算是出動幾千人,以說爲的士兵的出色的實力,也足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派遣文人,還是軍人,這並不是什麼難題。

棱堡已經證明了它的防禦,如果說,在琉球的定居點,現在有一個棱堡的話,就不會這麼擔心了。

可是鋼筋混凝土的鋼構結構,還有完善的防護,這是一般人能夠攻佔的,防護力度,比不上棱堡,可是比起保州的棱堡,這個整體的防護力度並不弱。

在文人和軍人都不是問題,個人的武力已經不是決定戰爭的重點的前提下,關鍵問題是對目前琉球的掌控。

周重和孫吉,彷彿是開啓了衆人的爭奪,在短暫的猶豫之後,其他人也主動的提出,要前往琉球,解決目前遇到的危機。

能夠坐到這裡的,都不是普通人,或許有些人,對於琉球的事情,並不關心,有些人更關注自己一畝三分地。

可是人與人之間的,可不是一個漠不關心就可以了,他們都是中層官員,周重願意去賭,其他人哪怕沒有這個眼光,也會考慮,是不是放過這個機會。

當週重,王雪,孫吉和薛玉,這四個明顯比別人更勝一籌的人,紛紛加入到爭奪的陣營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放過。

趙信冷眼旁觀,並沒有傾向於誰,可是越看,就越覺得鬱悶。

人才啊,雖然說,有一句話,上位者覺得你是人才,你纔是人才,否則的話的,天賦異稟也不用你。

從保州轉危爲安之後,主動的放棄了皇子的這麼一個身份,選擇了來到丁海軍,憑藉着卡牌系統和穿越者的眼光,在丁海軍打下了一片天地。

在短短2年的時間之中,趙信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他發展的很好,從一個偏居一偶,到改變整個北宋的格局,各種的工業產品,充斥在北宋,潛移默化的改造着北宋。

換成任何一個人來,或許會做的比他好,卻不會好很多。

可是,現在,一切的發展都非常的順利,丁海軍的定海幣甚至可以通行整個北宋,正在擁有着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和份額。

不過有一個問題已經開始彰顯,那就是人才不足。

土地可以不要太大,丁海軍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足以容納幾百萬人,一些無污染的工廠,甚至可以大規模的集中,丁海軍興建了工廠大樓,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或許有些不太方便,可是密集的容量,讓丁海軍的產值更大。

這些都不需要很多,可是人才卻是需求量越來越大的。

丁海軍的人員增長,各種工廠的創建,對於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高。

北宋養士近百年,整個封建王朝之中,北宋對於文人態度是最好的,也因爲崇文的關係,整個北宋,人才開始出現爆發,這是以往的封建王朝所不曾有過的,仁宗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的,在仁宗朝中,留下名字的數十位首輔,幾乎都是能力超強的。

成也節度使,敗也節度使,趙信選擇成爲節度使,讓自己擁有在一畝三分地的權利之後,幾乎必然的,就喪失了王朝的補充。

目前投奔丁海軍的,最高就是舉人,一個進士都沒有。

北宋的文名尊崇,可是舉人之中,甚至是秀才之中,又有多少英才,哪怕趙信在丁海軍,積極的掃盲培養,可是短時間,還是沒辦法看出來成效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丁海軍的這些中層之中,庸人居多,他們一些根本就看不出來,琉球的重要作用,可是隻要是感覺有利益的,就可以爭的,這不都吵的一團糟糕。

這是急不來的,在衆多官員之中,培養出了周重等四人,已經算是不錯了,趙信也不奢望,在短時間之中,在丁海軍,出現類似葉清晨,韓琦那樣,獨當一面,出類拔萃的人才,所以儘可能的矮子裡面挑將軍,現在四大區還是可以的,但是中層的局,就不行了。

嘆息一聲,沒有繼續沉浸在負面情緒之中,趙信讓爭吵停了下來,並且宣佈了決定。

軍情緊急,不可能爲了某一個議題,無休無止的停止下去的,在經過了簡單的考慮,再三的考慮,出於平衡性的考慮,最終派遣出去的人員,是周重和孫吉,周重負責政務和其他具體事物上面的管理,孫吉就率領着援軍,主要負責軍事。

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十二章 蠻橫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
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十二章 蠻橫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