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

韓琦還是出發了,因爲提前的通知,在進入到遼軍大營的時候,沒有遭到什麼阻隔。

在見到了遼興宗之後,遼興宗給了韓琦一個下馬威,500刀斧手,雪亮的長刀,似乎帶着濃濃的殺意。

韓琦不慌不忙,沉着應對,他也看出了遼興宗是外強中乾,如果想殺他,根本就不用埋伏500刀斧手,真的是做爲演藝麼?

韓琦的料想是正確的,遼興宗不能殺韓琦,特別是北宋有着這個戰績的時候,北宋的學習能力何等的可怕當年,西夏讓北宋有些聞風喪膽的神臂弩,很快就成爲北宋的制式武器,幾乎普及到禁軍的每一個營之中。

現在,長弓表現出來的這種威力,特別是對於騎兵方面的,哪怕是重騎兵也有殺傷力,這可是重點,到時候鋪天蓋地額北宋長弓的,這個時候,在觸怒北宋,這是不智的選擇。

遼興宗也看到了,在吞併了西夏,得到了西夏的力量之後,遼國需要慢慢消化。

在遼興宗看來,本身遼國已經足夠強大了,再吞併了西夏,會更加強大。

西夏的富庶,也讓遼國興奮,除了燕雲十六州這樣的少數地方,其他的地方,想要跟河套平原這裡相比,還真的是困難。

河套盆地是中國中部少有,不用改造和興建大規模的農田水利設施,都可以種植糧食的少數地方之一,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條件。

每每一個朝代,都會有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在這裡崛起。

不過,遼興宗不會想到,他拿下西夏,並不是一個香餑餑,是一個坑。

在興慶府,因爲元昊的當機立斷,迅速的逃走,遼興宗沒有拿下元昊。

元昊也算是個短命的,歷史上,在幾年之後,因爲好色,他在把兒媳婦拿下之後,被皇太子攻擊,連鼻子都沒有了,因此傷重而死。

在這個時代只有41歲,身體強壯,是一員猛將的他,正在最壯年的時代,哪怕死去了4個州,可是根基還在,他藉助着剩餘的一個州,在慢慢的積蓄力量。

元昊是天才的將軍,他的陰狠程度,可比遼興宗想象的更高。

本身,身爲西夏的皇帝,他做一些事情要考慮到西夏的角度,不可能無所不用其極,可是現在,拋開了西夏王位的這個身份,又落魄到現在的整個程度,對於他而言,還有什麼不能做到的,沒有想不到,就沒有做不到。

現在,元昊就在謀劃一個行動,一個奔襲千里,直搗黃龍的行動,真的到那個時候,纔會讓遼興宗吃大虧的。

現在的遼興宗,根本就沒有重視元昊,或者說,重視了,並沒有到一定地位上面,國土失去了8成,還是最精華,最富庶的,按理說,就算是平穩的發展,也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到他們有力量反擊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經過了下馬威之後,很自然的,韓琦就說到了,互市的問題。

遼興宗跟蕭惠換了一個眼色,之前,蕭惠也提到了這個方面,在兩國,互市是一個基礎,在河北也有,主要就是一些貴重的寶物還有藥材,保州就是一個重要的重要集散地。

本以爲韓琦同樣是提出類似的,西夏同樣非常廣大,西夏的認識之中,連糧食作物都沒有認全,更別說更不常見的各種草藥了,這些東西,天生天長,就這麼白白的生長在草原之上,沒辦法換成錢。

“很好,我同意互市,就興慶府周邊吧,不過具體的東西,就看你們接下來談!”遼興宗表情很平淡,互市與否,要他這個皇帝來決定,原則上,遼興宗是同意的,可是互市什麼東西,就需要來討論了。

本以爲這一次見面就要結束了,可是韓琦主動上前,提出了一個馬的交易問題。

這可不是普通的大臣能夠解決的問題,這關係到了遼國的一些朝政方針,這個問題,只有遼興宗能夠決定,遼興宗當即拒絕。

一個沒有馬,把重步兵發展成爲核心力量的北宋,因爲一個弓箭手的出現,就徹底的發生了改變,擁有了威脅到他的重甲騎兵的程度上面了,如果再放鬆下來,讓北宋擁有馬,讓靜塞軍重建的時候,那對於遼國來說是噩夢。

遼興宗的勃然拒絕,對於韓琦來說,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拒絕才算是由問題的。

遼國和西夏,長期控制馬匹的流入,不但讓北宋境內,各種馬的數量銳減,同樣的也影響到了農業的生產。

在唐朝,甚至是五代十國,發展迅速的馬拉犁,到現在,幾乎很少見,一些的農民,別說是買不起,就算是用也用不起。

哪怕在北宋佔據優勢的前提下,貿然的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也會遭到的遼國的強烈反彈,遼興宗的態度不消說了,旁邊蕭惠更是如此,他生怕遼興宗就此同意一樣,大聲的告訴韓琦不可能。

“真的不可能麼?”韓琦微微的一笑,說道:“如果我是拿鐵料來換呢?”

鐵料,蕭惠的眼睛猛地抽了一下,就連遼興宗也不例外,本身斜躺着的遼興宗,突然的坐直身體,眼睛不停的看着韓琦,生怕聽錯了什麼。

如果說,遼國和西夏,對於北宋的控制,主要是放在馬等大型的牲畜上面,就算因此,減少了很多的財政收入,也在所不惜的話,北宋主要控制的就是鹽鐵茶葉。

特別是鐵,鹽和茶葉,這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是必需品,鹽可以加強身體的健康的,有利於健康的成長,茶葉也是如此,茶葉可以消化攝入多餘的蛋白質,不容易形成積食。

這兩者,都是潛移默化的作用,沒有也不是沒有別的替代方法,比如說鹽,來自西夏的青鹽,從效果上,就比北宋的鹽,要好很多,茶葉也可以從其他渠道弄過來。

可是鐵,這是沒辦法解決的問題,雖然遼國也有冶鐵,可是質量上面,完全無法跟北宋相比。

遼興宗甚至顧不得跟蕭惠溝通,直接的直視韓琦,關切的問道:“真的是鐵麼,鐵也可以介入到交易之中麼?”

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九十章 箭呢?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
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九十章 箭呢?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