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

如此簡單的粉末,就有這樣的效果,這讓人非常匪夷所思,防守是北宋最強大的地方,爲了防守,北宋已經從方方面面進行了考慮的。

孫吉甚至知道,爲了提高城防的強度,連鐵都有過應用到城防之上的考慮,不過因爲靡費巨大,最終被叫停了。

鐵的比重太重,要想把城牆整個抱起來,耗費的太高了,這不但耗費太高,還基本沒有沒辦法實行,不可能把全國的鐵都放在一起的。。

要知道,鐵包城牆,薄了不可能,厚了就更不可能,按照一個城牆高8米,周長爲3公里,鐵皮的厚度爲的1釐米,這已經是極限了,鐵也不是萬能的,一釐米的鐵,最多就是抵擋抵擋箭,根本無法抵擋投石車和弩車的攻擊。

戰艦時代,戰列艦的防護,動輒都超過了300,甚至是500毫米,那纔是刀槍不入的。

就算是一釐米的鐵,最終環繞一個3公里長,耗費的鐵也達到了240立方米,這代表着1780噸的鐵,如果這個厚度達到10釐米,就是1.78萬噸,這個幾乎代表着北宋一年的產量。

跟金屬一樣的強大,這永遠就是一種美麗的願望,就算是在後世,中國已經是世界的鋼鐵產量第一大國,每年的鋼鐵產量,以億萬來計算的時代,鋼鐵的城市,還是一個奢望,畢竟,鋼鐵的比重很大,一立方米的鐵,比重在7.8左右,也就是說,1億噸的鋼鐵,最多也就是1300萬立方米的鋼鐵左右。

1300萬立方米,代表着什麼,一個一公里長,一公里寬,10米高的建築物,他的總的體積,也就超過了1300萬立方米,一個城市有多大,北京上海這樣的超級大城市,總面積超過了6300平方公里,平鋪1米高的鋼鐵,也就超過6300立方米,更別說其他的城市了。

鋼鐵城市,只能夠在少部分產生,這還是後世生產力大規模的解放的前提下,在生產力沒有解放,工業革命沒有開啓,鋼鐵的生產,更多的是依靠手工的前提下,用鋼鐵來籠罩在城市的外圍,增加城市的防禦,那只是一個天方夜譚的事情。

趙信知道孫吉心中想的這個,肯定會啞然失笑,打個比方吧,戰艦上面,最初的木殼鐵甲艦,使用的鐵可是有幾百上千噸,這對於工業社會,都很難承受,更別說北宋。

整個北方,戰略要地有多少城市,少說也有一兩百座,這些城市如果全部用鐵來包裹,可能要北宋生產幾百年有有可能,現在根本不可能。

北宋一年的鐵的生產,不算低,可能有幾萬噸吧,比洋務運動之後的清朝都不算少,可是那時整個國家,無數鐵匠彙總到一起的結果,一個城牆,哪怕薄撥的鐵皮,就要的耗費,大半的鐵,效果還不好,三四毫米的鐵,面對着陸地攻城器的攻擊,能夠起到多少作用。

更別說鐵的價格很昂貴,一斤鐵的市場價格大概是80文,一噸就是160貫,1000噸,要是1萬噸的話,差不多160萬貫,這還不說城市其他方面的建設,這對於北宋來說的,是無法承受的,這個提案,幾乎在發出之初,就被否決了。

鐵跟這個能夠跟水泥相比麼,不說知道這個粉末的造價的趙信,就算不知道的孫吉等人,看起來這個粉末也沒有添加什麼東西,,本身應該不會昂貴,就算他的價格,達到了之前發泡劑的價格,一斤高達1貫,可是它的使用,並不是如鋼鐵那樣,全方位,無差別的使用,他的使用是分散的,只是作爲粘合劑的使用的。

昨天整個合成的過程,他們都看了,最終成品拿回來的時候,也都是在他們的眼皮底下,甚至到現在爲止,整個配比數量,薛玉他們,還記得清清楚楚。

使用起來是1斤粉末,1斤石灰,還有6斤沙子,然後就是加入水的攪拌,之後的過程,跟黃泥槳的使用過程,沒有多少的差別。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整個粘合劑之中,除了這個粉末,其他的,都最廉價的,石灰可能要十文一擔,這是比較廉價的,就在保州不遠的地方,以後一個滿是石灰石的山脈,開採礦物的工作,早就開始進行了,每天的石灰產量,相當的龐大。

石灰從某種程度上面,還算是一種商品,至於沙子,就算是薛玉和孫吉,也不能把它當做商品。

它就是河牀之中的瓦礫,一點都不起眼,如果不是趙信使用了這個粉末,把他利用上來,就算是白白扔在哪裡,也不會有人意識到他的作用的,它就作爲河牀之中的填充物,白白的在那裡流淌,不會有任何衣蛾人會專注他們的去向。

或許未來,沙子會跟石灰一樣,變成有價值的東西,可是現在,他真的沒有價值,那只是河牀上的東西,只要給錢,誰都可以去挖,而且短時間,就可以挖掘不少。

一份粘合劑,其中八分之七的東西,全部都是廉價的,一戶一文不值一文的東西,就算是加入了這個粉末,相當的昂貴,也會跟饅頭一樣被灘低到一定的程度。

發泡劑貴不貴,一貫一斤的價格,看起來,昂貴無比,大宗商品之中,很少有商品能夠達到這樣的價格,可是每一個饅頭使用量少之又少,平均一個饅頭上面,發泡劑提升饅頭價格的一文,卻讓口感和味道大大的提升,爲了賺錢,不會有人反對這個價格的。

單獨的價格或許會很高,除以八倍,這樣價格就降低下來了,這樣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最關鍵的是,使用量少的,只是粘合劑,跟之前整個用鐵皮包着的有較大區別,就算價格在一斤一貫,也差不多可以接受,因爲不是遍佈在整個城牆上,都會使用這種粉末的。

任何的東西,牽扯到軍事方面的用途,他的價格也就過了,北宋禁軍的全套裝備,單純鐵本身來說,也不會那麼貴,只是加了不少的人工和利潤,可是最終這樣高昂的價格,卻因爲良好的防護能力,而成爲了軍方訂購的首選。

單純民用的話,別說是跟發泡劑一樣的價格,哪怕只是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也較爲昂貴,不會有人願意用,黃泥槳依然可以用,之前世世代代的,都是用這個建房子的。

可是跟軍方牽扯到了關係,可以作爲軍用方面的使用,這種情況之下,這玩意的價值,可就大大的增加了,軍事方面,很多東西都可以忽略不計,更別說他根本就不是所謂價比黃金的東西,只是一個稍稍貴一點的東西。

幾個人都怪異的看着這一片碎石,如果不是親眼看着這個東西的研製完成,2天多的時間,能夠把磚石結合成石頭一樣,這對於軍事上面的好處,不言而論,就這麼簡單麼。

不是親眼看到,他們甚至無法相信,一堆粉末,一些青磚,居然有如此可怕的效果,可是事實就在眼前,薛玉算是後來趕到的,他沒有看到,孫吉大發神威的用了一百一十三錘,把這些東西砸成粉末,可是眼前的一切,無不證明了這一點。

三個人,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終於薛玉打破了衆人之間的平靜,失聲的說道:“爲什麼會這樣呢,不合理啊?”

曲陽有些擔心的拉着他,對着趙信的方面,使了一個眼色,輕聲的說道:“有什麼不合理的,你想多了吧有四少爺,更不合理的都出現過!”

薛玉眼前一亮,對啊,怎麼忘記趙信了,遇仙場景,連虎車和鐵箱車都能夠成功出來,一個建築上面的材料,有有什麼,可是他內心深處,隱忍不住激動,沒錯,就是激動啊,城防啊,這是城防的天然選擇,有了這個,再也不怕修太高會坍塌。

對比孫吉和曲陽,薛玉的軍旅生涯略微有些坎坷,他參加了西夏立國三戰之中的兩戰,都是慘敗而過,幾乎九死一生而還,其中不得不說,金明寨之戰。

今明寨是延州的前沿要塞,可以說極爲重要,也是經過了精心佈置的,可是他是一個寨,並不是一個城,面臨着西夏十萬大軍的攻擊,只有少部分人能夠逃脫而去,薛玉就是其中的一個。

如果,當時今明寨,能夠有這樣的粉末,把今明寨建設的如同延州那樣的固若金湯,那麼之後的三川口戰役,就不會輸的這麼的慘。

孫吉雖然沒有參加過三川口一戰,卻也是在西北戰鬥多年,西北城防的現狀,幾乎盡在他的心中,聽聞薛玉所說的,也是分外的感慨,這個粉末確實是好東西,如果它能夠普及的話,最好是價格不太貴,真的能夠成爲北宋的國之柱石。

三個人,相互的交流,互相感慨曾經的經歷,特別是薛玉,激動的無法自已,在他看來,如果,5年前的三川口戰役之中,今明寨能夠擁有這個粉末作爲防禦,城防再堅固那麼一點點,依靠着今明寨的守軍,就可以抵擋西夏的攻擊,也就不會有三川口之敗。

趙信的聽力超長,幾乎可以聽得到三個人說什麼,在三人之中,說的重點,其實還在於水泥的粘合性,特別是薛玉無數次的提到了城防的高度,如果有這個粉末的話,城防可以提高一兩倍的高度,這種提法,讓他眼前一亮。

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十二章 蠻橫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
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十二章 蠻橫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