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

整個北宋,武將被大幅度的打壓,從真宗之後,名將日益減少,哪怕出了狄青王韶這樣的絕代名將,卻也稍稍使用,就被雪藏,反倒是一些走上戰場的文官,更加知名一點。

早一點的有范仲淹,韓琦,富弼,甚至連王韶,他也是通過了嘉佑年的進士,只是制式考取不中,才逐步遊歷,進入到了軍方,成爲一代名將。

在北宋這個時代,單純在軍方上面,韓琦絕對是數得着的。

作爲東府副樞密使,也是大宋東西府最頂尖的那幾個人,韓琦也知道,讓他前來,也有着特殊的作用,仁宗在慶曆四年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對於變法,不再無條件的支持,這一點,從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就可以看出的。

作爲新黨的重要人物,滕子京在新黨之中地位不高,最高的職務不過是宮廷中“圖書館長”(天章閣待制),可是他跟范仲淹是同科進士,關係親密,這個貶謫,代表着一個不太利好的信號。

再加上變法的諸多綱要,受到了保守派的攻擊,范仲淹爲了快速獲得權力,開始跟保守派爭鬥,甚至走錯了幾步的情況下,仁宗的支持大大的減少了的。

韓琦並不知道,這個原因其實就在汝南郡王的身上,范仲淹在朝政的時候,跟汝南郡王有所接觸,甚至早期,在仁宗到27歲無子的前提下,提過一些立皇太弟子侄一些的話語,在聯想到趙昕被追殺,甚至保州兵變,仁宗能不動怒麼?

如果換成別人,哪怕動怒了,也只能夠徐徐圖之,畢竟,不可能輕易的拿下一個人,可是新黨的政策,再加上范仲淹的激進的手段,可以說是人認爲敵,只要信號做出來,就有無數人攻殲。

這一點,韓琦看在眼裡,卻很無奈,離開京城督辦保州兵變,這對他實際上是一種保護,一個小小的保州兵變,不過是幾千叛軍,只要大軍一道,就如同冰雪消融的,灰飛煙滅,這一點信心,他還是非常有把握。

大名府的條件不錯,雖然有一定的掣肘,可是在韓琦抵達之後,一切都改變了,作爲北宋北方四京,唯一一個靠近北方邊境,統帥整個北方的軍事力量,大名府,本身就是軍事重鎮,在有了聖旨,打開武庫之後,後勤輜重,各種的錢糧,一點都不缺。

超過5000人的精銳禁軍,一共兩個軍,被組織起來,作爲中軍的核心力量,而聽從調遣的,一共有12個軍,總計3.5萬人,軍令已經發出,各方面回覆已經過來,只要韓琦一聲令下,就可以出發。

不過,韓琦沒有當時揮軍,而是仔細調查一下情報,主要是遼國方面。

保州兵變,在上到中樞的時候,第一時間認爲的,就是遼國在作亂,保州的位置相當的關鍵,正處於三關防線的側後方,也是整個邊境大防線的後方,而且因爲海河流域和寧杭大運河的支持,保州是一個商業,政治和軍事的中心,作爲後方軍州,居然擁有接近萬人的士兵,可見一般。

如果,此時此刻,遼國施加壓力,並且策反更多的邊軍,結果會如何,固若金湯的北宋防線,手不定就此崩潰。

有處置能力的邊軍,都沒有敢動,就算是想動的,也責令守好邊疆,防止遼國來襲。

實際上,保州的動作,遼國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時代的遼國,經過幾年的馬放南山之後,已經相當的虛弱了,甚至在1044年,進攻西夏的時候,還遭遇了大規模的失敗。

30年沒有打仗,甚至在最近的幾年之中,連草谷都很少出現,遼國根本不知道,在北宋的腹地,發生了一件,讓他們欣喜若狂,千載難逢的機會。

邊境封鎖,大軍壓境的,立刻引起了連鎖反應,說實話,遼宋邊境,是這個時代,軍隊最爲密集的地方,300萬以上的兩國軍隊,在這裡長時間的對壘,每年靡費的軍費巨大,北宋不敢放鬆,遼國敢放鬆麼?

同樣是幾百萬大軍,北宋一直都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一旦遼國鬆懈,宋軍就可以長驅直入。

遼國經過了幾百年的立國,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以前的遊牧爲主,變成了類似封建王朝的國家,燕雲十六州的漢民,地位在提升,整個遼國,偌大的領土之中,能夠種植糧食,並且有巨大的產出的,也就是燕雲十六州這邊,他們已經成爲了遼國的重要支柱。

失去了這裡,等於說,遼國的力量被大幅度的削弱,甚至到了連西夏都不如的程度。

信息的不對稱,保州兵變的消息並沒有傳到遼國,王德用還是有底線的,他只是藉助着保州兵變來掀桌子,並不是徹底的投靠遼國,甚至屬於王家的勢力,還對遼國的情報組織進行了壓制,襲擾,讓他很難發現保州兵變的消息。

當然了,現在保州兵變已經超過半個月了,四面逃走的村民們,也把保州兵變的消息傳出來,可是邊境封鎖的遼宋邊境,就算是遼國的人知道了,要傳遞出去,也需要時間,再加上一番反應和調兵,等到遼國有了應對,最少是一個半月,甚至是2個月以後。

這一點,在各種情報彙總過來之後,就已經證明了的,韓琦知道,他最多就有1個半月的時間,最多2個月。

不過,對自己手中掌握的實力相當的明白,甚至加快了調動的速度,兩個軍的禁軍隨時都可以出發,而一聲令下之下,最少會有10個軍,在10天之內,集中在保州。

大軍壓境,實力和人數都佔據巨大優勢的前提下,怎麼可能會敗,他需要提防的是,不要出現變數,以堂堂之師,直接碾壓過去,防止意外發生。

放在韓琦面前的,是最新的情報,保州兵變之後,因爲各種體系遭到破壞,他們獲得情報,只能夠通過逃出保州的民衆,最初的消息就是保州城的,肆虐的一個晚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家庭慘遭橫禍,可是當韋貴前往苗家莊的時候,這些膽大的,還是從保州跑了出來,也帶來了關於保州兵變的第一手消息。

韋貴,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連焦用都殺了,整個西軍將領,面對着韓琦都瑟瑟發抖,不敢多說,一個小小的八品武官,怎麼可能入的了韓琦的眼。

可惜正是這個人,是這一次對付的重點,以北宋的諜報,很快,大量的信息就過來了,包括韋貴是韋莊的後人,也包括韋家主脈不知所蹤,留在老家的,只是一些支脈,甚至是被放棄的老人和老奴。

這倒是讓韓琦奇怪的地方,保州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的反叛,根本不存在實現的可能,就算是因利是導,成功了,又如何,四面的重兵,壓縮了他發展的地方,除非他能夠鑿穿三關,反叛進入遼國,否則的話,一點用處都沒有。

在北宋都沒辦法更上一層樓,到遼國可以麼,從北宋跟遼國澶淵之盟之後,雙方關係密切,就算是有少數的叛逃的,在遼國也沒有獲得很好待遇,韋貴這樣,根本就沒前途。

這是韓琦想不通的地方,爲什麼放着大好的前途,去做這樣鋌而走險的事情,而且韋家人都去哪裡了,叛軍之中,這是絕對不可能,可惜他們的蹤跡清理的非常乾淨,諜報方面,沒有別的消息。

韓琦有一個優點,想不明白的,就不去想,叛軍就擺在哪裡,抓住了韋貴,一切就清楚了,解決問題爲上。

在韓琦抵達大名府的第十四天,所有準備都已經完成,兩個軍禁軍,乘上了大船,爲了保證軍隊出行,韓琦幾乎調用了大名府附近,大部分的官船,浩浩蕩蕩的數百條大船,讓京杭大運河都位置斷流。

求救的消息,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送到了王德用的手中,實際上,在韓琦到來之後,王德用已經相當的低調了,韓琦號稱韓瘋子,雖然年紀不大,比王德用要小很多,可是他是樞密院副使,30多歲的年紀,做到了這一位置,還是文官。

仁宗朝文武之別已經相當的明顯了,哪怕曾經任職樞密院的時候,王德用都不敢跟韓琦正面剛,更別說現在,拿着聖旨,奉着皇命的韓琦,他不但要儘可能的給韓琦提供幫助,也必須要清理掉王家之前的一些手腳。

好在,韓琦絲毫沒有察覺到王家在其中的動作,讓王家順理成章的清理掉了一些東西,王德用心神安定,現在唯一的問題,就在保州了,只要韋貴能夠在短時間之中,攻佔苗家莊,把趙昕抓在手中,甚至殺掉,就算韓琦抵達,又能夠如何。

可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接到的不是勝利的消息,而是大敗請求支持的消息,這樣的落差之大,讓王德用一時間,難以接受。

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
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