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投機客的左那個啥和右那個啥

花廳外頭,一輪圓月高懸夜空,銀白的月光灑向大地,映照在白瑩瑩的積雪上,點點碎光閃爍,仿若星河落地,寂靜悠遠。

李賢擡頭,望着眼前之人,長久之後,嘆了口氣,道。

“元玉,你身負奇才,但仕宦之心太重,這不是好事,如今老夫都將奔赴雲貴之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頭,你比老夫還要年輕兩歲,何必如此浮躁?”

坐在李賢對面的人臉色一滯,燭火映照下,半邊臉色隱沒在黑暗中,讓人莫名感覺到有些寒意。

徐珵,現在叫徐有貞,字元玉。

他和李賢,哦,還有那個可惡的小白臉項文曜,同爲宣德八年進士出身,同科的進士,以後往往在官場上都是人脈,所以自然親近些。

曾經,他們三人因爲年紀相仿,脾氣相投,又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好友關係。

可現在……

“李兄問我爲何如此浮躁,這話,不妨問問李兄自己?”

長長的吐了一口氣,徐有貞轉了轉眼前的杯子,擡起頭自嘲一笑,道。

“此處沒有旁人,我也不怕李兄笑話,我初入仕之時,也曾自負才學出衆,有經世濟民之心,定國安邦之志。”

“然而,朝堂兇險,一時行差踏錯,便是萬劫不復。”

“當初在本仁殿中,我不過說錯了一句話而已,卻成了一生擺脫不了的烙印,眼看着你……還有項應昌步步高昇,已是三品侍郎。”

“而我,卻始終盤桓於翰林院中,出不得進不得,有功不賞,無過遭罰,換了是你,李兄,你可甘心?”

這番話徐有貞是笑着說的,但是,越是如此,李賢便越知道他此刻的心緒有多麼激動。

似乎是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徐有貞又是長長的吐了口氣,慢慢的將已經快要被他捏裂的杯子鬆開,苦笑一聲,道。

“此次工部治河,我雖是協理,但是,一應的勘探,圖紙,選料,築堤,人手調派,有一大半,都是我主持的,然而回京之後,如此浩大的工程,些許財帛賞賜,就將我和陳師給打發了。”

“如此也罷,畢竟,到了陳師的地步,地位穩固最重要,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有那大渠立着,陳師的工部尚書,便能坐穩,所謂有事弟子服其勞,能爲陳師出力,我也心甘情願。”

“但是,李兄,你可知道,如今即便是在這翰林院中,也幾無徐某立身之地,就在前日,陛下命蕭學士總裁各地資料,編纂《寰宇通志》,翰林院中資歷不如徐某之人,大多中選,唯獨徐某,卻被排除在外。”

“李兄,你覺得,如此局面,換了你能不焦躁嗎?”

不錯,換了是他,只怕比徐有貞還不如。

要知道,當初科考會試,他們三人一同中試,尤其以徐有貞的成績最好,所謂文采風流,有濟世之才,並非虛言。

殿試當場,他便被先皇數度誇讚,更是被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的陳循收歸門下,直入翰林院中。

而相對的,李賢和項文曜則因爲殿試成績沒有那麼出色,被放到了六部當中從主事做起。

彼時,翰林院清流華選,近侍之臣,是所有讀書人趨之若鶩的地方,相對來說,六部的主事雖然也是好去處,但是顯然和翰林清流沒法相比。

然而,各人際遇不同,誰能想到,到了今上登基繼位,對於最該親近的翰林院一直不冷不熱的,反倒從六部,科道當中提拔了不少官員。

甚至於就連清流的領袖陳循,也主動轉遷到了六部當中去。

這對於李賢,項文曜來說,自然是天大的機遇,土木之役後,朝廷嚴重缺少官員,他們幾乎是頂着銓選的底線,一路扶搖直上,不過四十出頭,就變成了六部侍郎,三品大員。

可反過來,對於徐有貞來說,這就是他噩夢的開始。

先是在本仁殿中,提議南遷遭到了全體大臣的反對,爾後被旁置冷落,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治河的機會,卻發現自己早已經惡了天子。

有句話徐有貞說的沒錯,這次工部修築大渠,他是出了大力的。

一方面,陳循出身翰林,對於這些實務並不精通,所以,他願意放權,另一方面,徐有貞自己也倍加珍惜這個機會,希望能夠藉此挽回自己的仕途。

然而……

一切都沒有改變!

回京之後,陳循還得了幾句褒獎,但是,徐有貞卻連名字都沒有出現在朝堂上。

並非是陳循冒功,對於他這種層次的大臣來說,本就不必事必躬親,事情做的不好擔責任,做的好了自然是御下有方,真正事事親自出馬,反而是落了下乘。

所以,陳循自然是如實稟明瞭徐有貞的功績的,但是,朝廷卻沒有絲毫的表示,只給了些賞賜,便打發了他。

真正的升遷轉調,官職變化,全都沒有!

他徐有貞,出京的時候是個翰林,回京了之後還是個翰林。

這次編纂《寰宇通志》,更讓徐有貞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可能一輩子,都只是個翰林!

這讓他感到絕望,所以……

“元玉,身在官場,沒有人不圖仕宦,但是……”

李賢的神色複雜,似乎有些躊躇。

片刻之後,不知道是出於何種考慮,總之,李賢最後還是咬了咬牙,開口道。

“此處沒有旁人,你我也算相交多年,話說到了此處,爲兄便跟你露個實底,此次前往雲貴之地,本就是爲兄最想要的結果,你可能明白?”

徐有貞皺了皺眉,有些沉默。

他和李賢性情相投,相交多年,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於是,李賢嘆了口氣,接着道。

“如今的朝局,十年之內,不會安穩下來的,這等波雲詭譎的朝局,爲兄自認沒有辦法次次僥倖,當此之際,遠離朝堂,纔是明哲保身之道。”

“元玉,你我都還年輕,縱使是蹉跎十年,也不過是五十出頭,到時朝局穩定,東宮長成,一切風平浪靜,再圖後計,又有何妨?”

如果說前一句話還算是比較隱晦的話,這兩句話,幾乎就要戳破窗戶紙了。

要是剛剛離開的朱鑑聽到這番話,一定會覺得自己的一腔愧疚,白白錯付了。

誰能想到,李賢離開朝局不是被迫,而是自己順勢爲之。

對於李賢來說,他根本就不想和朱鑑等人爲伍,事實上,朱鑑最開始找上他的時候,他便猶豫過,要不要答應。

但是,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是什麼。

要知道,朝廷有那麼多的官員,爲什麼獨獨提拔他出來,當這個禮部侍郎?

當然是因爲,他曾是太上皇的隨侍大臣。

太上皇南歸,需要有他這個出身的人,前去迎接,而且,官職還不能太低,所以,才挑出他。

換句話說,他是因太上皇恩典,纔有瞭如今的官位。

這一點就決定了,他無法在如今的朝局當中獨善其身。

因爲就算他什麼都不做,朝中也會將他視爲太上皇的人,甚至於,如果他在此事上袖手旁觀,別人只會覺得他忘恩負義,刻薄無情。

李賢雖然不是清流華選的翰林,但也是正經的讀書人出身,名聲若是壞了,此後必然難在士林立足。

所以,他只能答應下來。

但是,與此同時,李賢也意識到,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越是和朱鑑接觸,李賢越能夠感受到,他背後有着一支何等龐大的勢力,在暗中運作圖謀着什麼。

這讓李賢感到害怕。

他知道,自己如果繼續下去,只會越陷越深。

擺在面前,立刻就可以預見到的就是,東宮屬官一旦備置起來,在太子年幼的情況下,會變成誰的發聲筒?

答案不言自明!

更不要提,近些日子,隨着皇后娘娘臨產,隱隱約約透出的種種風聲,雖然到最後,這些空穴來風,都隨着小公主的降生煙消雲散。

但是,李賢卻敏銳的察覺到,朝堂上的風已經刮起來了,未來數年的朝堂,必然是步步兇險的境地。

所以,必須要遠離。

事實上,即便沒有俞士悅站出來,李賢也早已經做好了打算,他要跟着朱鑑一起出頭,爲東宮張目,甚至於,就連腹稿他都打好了,怎麼激怒天子,讓自己遭受貶謫。

當時上朝之前,他甚至做好了,從一個三品大員,被貶爲七品知縣的準備。

因此,他對朱鑑所說的話,其實半真半假。

現在的局面,比他想象當中的,的確要好的多。

雖然,近幾年之內,他都不可能再被調回中樞,但是也因此可以避免諸多風波,而且,到了地方上,他也還是正三品的大員,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正面得罪天子,雖然說,得罪了朝堂上資歷最老的胡老大人。

但是,一來李賢覺得,胡老大人的性格,不至於斤斤計較,在將他貶謫之後還刻意出手打壓,二來……他還年輕嘛,胡老大人今年已經七十五了,說句難聽的,李賢熬也能熬死他。

至於說自己違反朝堂潛規則這件事情,還是那句話,時間會沖淡一切的,過上五年八年的,誰還記得這麼一次朝會。

何況,也未必就真的要那麼久……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太子這邊,是感念他的“好”的,如果說過上幾年,太子長成,東宮穩固,那麼,他復起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這幾乎是現在的局面下,李賢能夠爭取到的,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

他自然沒有什麼不滿意的……

因此,李賢對徐有貞說的這番話,倒也不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而是真真正正的肺腑之言。

至於十年之後,太子也該加冠大婚了,到時候,如果依然能夠平安度過,那麼說明一切木已成舟,也正該是李賢回朝大展拳腳的機會。

但是,這番話,對於徐有貞來說,顯然聽不進去。

他將手裡的杯子一擱,怫然不悅,道。

“李兄,你我不同,你縱使離了京師,仍是三品大員,一方封疆大吏,但是我呢?”

“翰林院當中,多得是鬱郁不得志的老翰林,終此一生,埋首案牘,如今近侍之臣的路,於我以沒了希望,若不能搭上這班順風車,此後仕途,再無期望。”

說着,徐有貞起身,拱手一拜,道。

“故此,請李兄幫我!縱有萬難,也比如今進不得退不得來的痛快。”

李賢坐在椅子上,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平心而論,他是真的不希望徐有貞攪和進這樁事情裡,但是,即便是至交好友,在這種大事上,也難左右他人。

半晌,李賢問道。

“此事,你可曾詢問過陳師的意見?”

宣德八年的殿試,李賢,項文曜,徐有貞三人,都是陳循做的讀卷官,所以,自然歸在陳循門下。

徐有貞沒有說話,但是,也不用多說,李賢又豈會不知道陳循這位老師的性格。

擡頭望着徐有貞,李賢認真的問道。

“所以,即便陳師和爲兄都不贊成,你還是要做?”

這一次,徐有貞依舊沉默,但卻點了點頭,堅定而沒有猶疑。

於是,李賢有些無力的靠在椅背上,神色複雜,片刻之後,他再度開口,聲音已經變得平靜無比,道。

“既然如此,也隨得你,朱閣老那邊,我的確還有幾分薄面,稍後我手書一封,你去朱閣老府上拜訪,他一看便知我的意思。”

“此外,成國公府的小公爺那邊,我也會替你說上幾句話,這位小公爺……總之,他在如今的勳戚當中,說話很是有用。”

聽了這番話,徐有貞頓時大喜過望,俯身下拜,道。”多謝李兄,他日元玉若得青雲,定不忘李兄今日相助之恩。”

李賢坐直了身子,坦然受了這一禮,待徐有貞直起腰,方認真道。

“元玉,能幫你的,我都幫你了,道理我都跟你講清楚了,但是,你既然堅持要冒險,也隨得你,只不過,之後你所作所爲,與李原德無關,書信明日會送到你的府上。”

“李伯,送客。”

以往的時候,每次徐有貞來拜訪,李賢都要送到大門處,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動。

徐有貞沉默了片刻,似乎想說什麼,但是,終究什麼都沒說,只是再度拱了拱手。

隨後,轉身而去,沒有一絲猶豫。

月光落下,李賢來到窗前,遙望着一輪明月,心中一時不知該作何感慨……

另一邊,徐有貞出了李府,神色亦是複雜無比。

旋即,他便有些自嘲的一笑。

剛剛有那麼一瞬間,他竟真的有些要被說服了。

但是……

徐元玉啊徐元玉,你難道不明白,李原德的明哲保身之道,你根本走不通嗎?

你們求的東西一樣,但走的道不同。

有些事情,強求不得的,徐元玉,機會就擺在眼前,沉淪一生還是冒險成功,可不能有絲毫的猶豫!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徐有貞大步走向了府門外不遠處的暖轎。

“老爺……”

等在府門外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隨從,樣貌普普通通,行動甚至有些遲緩,見到徐有貞出來,立刻上前迎候。

徐有貞沒有說話,走上轎子,聲音卻微不可查的傳了出來,他道。

“給舒公公回話,事情……辦成了!”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雙王組合再次出手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三百四十四章:互市條例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第四百三十五章:如何證明?第八百二十二章:快了快了再等等第878章 於大聖人第四百四十九章:垂死掙扎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二百五十八章:得寸進尺沈司徒第二百四十三章:最後一塊拼圖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六十二章:該當何罪?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東一榔頭第四百八十章:談判談的是耐心第三百七十五章:該做的還是要做第四十四章:召見勳貴第1200章 議定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一千零六十三章:君明方能臣賢第五百七十一章:天子無所不知第1256章 一定會第881章 衝突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第953章 葉盛第十一章:吳賢妃第1143章 意外狀況上架感言第二百九十章:大宴落幕第五百六十章:疼,委屈……第五百七十章:天子黨不打天子黨第五百五十三章:金鎖第六百四十一章:風向要變了第五百五十四章:果然似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一百八十一章:任禮背後的人第一百七十章:白吵也要吵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三百八十章:妥善解決第八百一十三章:脅迫第944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內閣情勢一千一百二十八章:總有搶功的第1245章 風起第六百八十四章:楊家的機會第六百二十九章:試探與壓力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四百章:任侯爺的人設要立穩第三十九章:敢!第七百九十三章:陛下是對的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第六百四十章:體面不體面第二百七十八章:別人不行第六百一十八章:各取所需第六百八十章:錦衣衛和刑部的較量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941章 被騙了……第二百七十六章:何苦來哉第六百九十一章:小公爺想不通第一百二十二章:孫鏜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個菩薩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第一千零三十章:說服第八百二十二章:快了快了再等等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967章 父皇,是你錯了!第五十七章:老狐狸第965章 教太子第六百一十五章:賜宴第一千零五十三章:你行你上啊第937章 儀銘帶來的消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一舉兩得第一千零五十三章:你行你上啊第1190章 變故第一千零二十四章:怨懟之心第五十五章:臣有本奏第三百八十五章:和事佬任禮第七百一十章:於少保塌房了第一千零三十六章:遊說伊王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934章 清流的未來第四百一十三章:出現了分歧第八百六十九章:伴君如伴虎第二百七十五章:消息傳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君明方能臣賢第976章 何爲威懾第1212章 太子初長成第四百三十三章:不是要證據嗎?第1223章 闖宮?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第七百五十四章:雙簧第四百七十八章:太上皇您多少有點不知好歹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你說你的第六百二十二章:博弈拼的是耐心第1204章 有旨意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877章 俞次輔的敵意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雙王組合再次出手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三百四十四章:互市條例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第四百三十五章:如何證明?第八百二十二章:快了快了再等等第878章 於大聖人第四百四十九章:垂死掙扎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二百五十八章:得寸進尺沈司徒第二百四十三章:最後一塊拼圖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六十二章:該當何罪?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東一榔頭第四百八十章:談判談的是耐心第三百七十五章:該做的還是要做第四十四章:召見勳貴第1200章 議定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一千零六十三章:君明方能臣賢第五百七十一章:天子無所不知第1256章 一定會第881章 衝突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第953章 葉盛第十一章:吳賢妃第1143章 意外狀況上架感言第二百九十章:大宴落幕第五百六十章:疼,委屈……第五百七十章:天子黨不打天子黨第五百五十三章:金鎖第六百四十一章:風向要變了第五百五十四章:果然似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一百八十一章:任禮背後的人第一百七十章:白吵也要吵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三百八十章:妥善解決第八百一十三章:脅迫第944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內閣情勢一千一百二十八章:總有搶功的第1245章 風起第六百八十四章:楊家的機會第六百二十九章:試探與壓力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四百章:任侯爺的人設要立穩第三十九章:敢!第七百九十三章:陛下是對的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第六百四十章:體面不體面第二百七十八章:別人不行第六百一十八章:各取所需第六百八十章:錦衣衛和刑部的較量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941章 被騙了……第二百七十六章:何苦來哉第六百九十一章:小公爺想不通第一百二十二章:孫鏜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個菩薩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第一千零三十章:說服第八百二十二章:快了快了再等等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967章 父皇,是你錯了!第五十七章:老狐狸第965章 教太子第六百一十五章:賜宴第一千零五十三章:你行你上啊第937章 儀銘帶來的消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一舉兩得第一千零五十三章:你行你上啊第1190章 變故第一千零二十四章:怨懟之心第五十五章:臣有本奏第三百八十五章:和事佬任禮第七百一十章:於少保塌房了第一千零三十六章:遊說伊王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934章 清流的未來第四百一十三章:出現了分歧第八百六十九章:伴君如伴虎第二百七十五章:消息傳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君明方能臣賢第976章 何爲威懾第1212章 太子初長成第四百三十三章:不是要證據嗎?第1223章 闖宮?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第七百五十四章:雙簧第四百七十八章:太上皇您多少有點不知好歹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你說你的第六百二十二章:博弈拼的是耐心第1204章 有旨意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877章 俞次輔的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