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張氏父子

儘管張縉節心中已有拉攏涼王系的想法,但他不露一絲聲色,仍然將無晉當做一個晚輩,當做是兒子的朋友,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對他循循訓導。

“楚州水軍副都督一直以來都是由申國舅推薦,五年來一直是這個慣例,已經換了三次副都督,都是申國舅推薦,這次我不知道皇上爲什麼不讓申國舅推薦了,整個楚州水軍一共兩萬四千餘人,五個軍府,其中東海郡兩個,江寧府兩個,餘杭郡一個,五個水軍都督府原本是抵禦扶桑倭寇所設,但自從鳳凰會出現在東南沿海,扶桑倭寇已經近二十年沒有侵犯我大寧王朝,現在楚州水軍的主要任務是對抗鳳凰會。”

無晉很認真地聽着張縉節的每一句話,他知道張縉節不會推心置腹似的給他說些私密話,但張縉節的話中肯定會透露一些至關重要的信息,會對他暗示什麼。

當張縉節提到鳳凰會,無晉心中一跳,他忽然明白了張縉節的意思,難道皇上也知道他和鳳凰會有關係嗎?所以讓他去對付鳳凰會,但又覺得這個理由有點不靠譜,如果皇上真知道他和鳳凰會有關係,還把楚州水軍給他,那不是反而在幫鳳凰會嗎?

心中有這個疑問,無晉又笑問:“剛纔相國所說,爵位和職官須相配,可我祖父是蘭陵郡王,而他原來卻是河隴節度使,這也不相配啊!”

“賢侄就有所不知了,蘭陵郡王是十年前老王爺從河隴節度使退下來後改封,原來老王爺的爵位是嗣涼王,和他擔任的河隴節度使完全相配,正是因爲他不在河隴帶兵,所以才改封,像你們東海郡的別駕皇甫渠,他原來是樑郡別駕,那是他是臨潁縣公,後來出任東海郡別駕,又被改封爲楚陽縣公,這就是爲了職爵相配,這是慣例,還從來沒有破過例。”

“那晚輩便是第一次破例嗎?”

張縉節笑着搖了搖頭,“現在還言之過早,如果一年後,賢侄還在楚州,那我就承認確實是爲賢侄破了例。”

話說到這一步,張縉節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派他去楚州擔任水軍副都督,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最遲不超過一年,就會有變化。

無晉連忙起身深施一禮,“多謝相國對晚輩教誨,相國既然身體不適,我就不打擾相國了。”

.........張榮送走無晉後又回到父親的書房,他知道父親有話要對他說。

“坐下吧!”

張縉節讓兒子坐下,或許是身體不適的緣故,他臉上露出一絲倦容,張容感受到了父親的疲倦,連忙道:“父親先休息吧!晚上孩兒再向父親請教。”

“我沒事,你先坐下!”

張容不敢再多言,再父親下首坐下,張縉節閉目養了一會兒神,這才緩緩問兒子:“爲父先問你,下一任,你自己的意願是留京城還是繼續外放?”

張容尷尬地笑了笑,“父親,孩兒還沒有想好?”

“你可能沒想好嗎?”

張縉節冷笑一聲,“我是你父親,難道你對我還有什麼話不好說?”

張容臉一紅,連忙起身道:“孩兒不敢!”

“那你就說實話,究竟是怎麼想的?”

“是!”

其實張容也是想找一個機會和父親談一談,可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既然今天父親要和他談,他索性也就實話實說了。

“父親,其實孩兒並不在意是留京還是外放,孩兒在意的是具體職務,能不能有利於我再創政績,如果京城有利我就留京,如果外放有利,我就外放。”

“如果兩者都有利呢?”張縉節插口問道。

“如果兩者都有利,我想還是外放好,畢竟京城制肘太多。”

其實張容想說的是京城高官太多,難以伺候,他是縣令,進京最多升郎中,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一步到位侍郎,如果是那樣,那他就必須再擔任幾年州官。

張縉節點點頭,他能理解兒子的意思,他笑了笑便道:“你的下任,我兩個月前便替你想好了,一個是兵部職方郎中,另一個是滎陽郡長史,你願意選哪一個?”

張容眉頭皺了一下,如果是滎陽郡刺史他或許還可以考慮,但只是一個長史,這個就等於只升半級,他不想幹。

“如果是這兩個選擇,孩兒還是願意留京。”

“這是爲父兩個時辰前的想法,但現在我的想法變了,把滎陽郡長史改成江寧府少尹,你再考慮一下?”

張容眼睛一亮,如果是江寧府少尹,那又完全不一樣了,江寧府少尹在級別相當於中州刺史,而且江寧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擔任江寧府少尹無疑是他完成維揚縣令任期後最理想的仕途之路。

“父親,孩兒願爲江寧府少尹。”

張縉節呵呵笑了起來,兒子的選擇在他意料之中,他又道:“你知道爲父爲什麼想讓你去江寧府爲少尹嗎?”

張容沉思片刻便道:“是否和皇甫無晉出任水軍副都督有關?”

“不錯,你比爲父想象的要聰明,竟然能看出爲父的用意,我確實是因爲這個皇甫無晉才決定讓你去江寧府。”

“可是.....”張容想說什麼,卻又說不出口。

張縉節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你是覺得爲父的決定草率了一點,是嗎?”

“孩兒不敢!”

張容低下頭,其實他正是這樣認爲,父親是有點草率了,才見無晉一面,就改變主意,這不應是他父親的風格。

張縉節又緩緩道:“讓你去江寧府其實是最早的決定,是皇上的意思,是對爲父的關照,但考慮到江寧府是申國舅的地盤,所以我不太想讓你去江寧府,另外我也不知道你和蘭陵郡王的孫子關係很好,既然現在我已知悉,那讓你去江寧府也未必不是好事,所以我改變主意,也是很正常。”

“父親是想結交涼王系嗎?”

張縉節點點頭,“準確地說,我是想和涼王結爲同盟。”

他起身在房內負手走了幾步,又道:“我大寧朝廷內看似只有楚王和東宮兩強勢力,其實不然,還有很多中小勢力,比如齊王系、趙王系、涼王系、還有我的相國系,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只有實力強者才能獲得最大利益,我的相國系只能算是中小派,如果能和涼王繫結盟,那我最弱的軍方資源將得到增強,而涼王系最弱的朝廷資源也能增加,這是一種兩贏的結果,所以我希望你能替爲父做成此事。”

“可是押在皇甫無晉身上,他太年輕,是否太高看他了?”

張縉節微微一笑,“這就是你看不清楚狀況,如果說年輕小,楚王還更小,楚王係爲何又如此強大?關鍵不在皇甫無晉此人的年紀,而是他所處的位置,如果我沒看錯的話,將來肯定是他接任張崇俊的河隴節度使,以確保涼王系對西涼軍的控制。”

“那爲何不是皇甫卓或者他的兒子?”

張縉節搖搖頭,“如果皇甫卓能擔任河隴節度使的話,就不會有張崇俊的機會了,至於皇甫卓的兒子,那是個扶不起的阿斗,連他父親都沒有機會,更不用說他了,你要記住,皇甫無晉封的是涼國公,這絕不是皇上想當然的決定。”

“那爲何皇上不讓他去西涼,而是讓他去楚州?而且還奪走楚王系的楚州水軍。”

張容疑惑地問:“難道真是皇上想挑起楚王系和涼王系的矛盾嗎?”

張縉節嘆了口氣,“皇上的心思不是我能度測,不過我也能猜到一二,挑起涼楚兩系的矛盾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我想應該還是關係到西涼軍,或許是皇上不了解這個皇甫無晉,所以才放他去楚州,先觀察一兩年,這些都是我的猜測,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涼王系能不能保住西涼軍,就在這個皇甫無晉的身上。”

........從相國府出來,無晉便直接回了蘭陵郡王府,和張氏父子談了一番話後,他已經不再像早上那樣迷茫了,這兩天發生的種種事情,他也漸漸理出了一點頭緒,心中有了一點底.尤其張縉節的談話,好像都是說一些普通的規則,但如果能好好揣摩他話語背後的意思,就會明白,其實他已經把很多答案告訴自己了,比如將和申國舅爭奪楚州水軍,比如爵職相配的慣例,再比如皇上可能會在一兩年內把自己調去河隴等等,其實已經分析得很透徹。

無晉前思後想,他也覺得張縉節分析很對,至少有一點很明確,他奪走楚州水軍,申國舅絕不會善罷甘休。

還是要和皇甫疆再談一談,聽聽他的看法,或許他能看得更透。

無晉乘坐一輛馬車,很快便回到了歸義坊,他剛下馬車,卻見皇甫疆陪着兩個宦官模樣的人從府裡走了出來,皇甫疆一見到他,便急忙道:“無晉,我正在到處找你,你快跟我進宮,太后召見你。”

第224章 輕取江都第224章 輕取江都第20章 太子的心思第二十二章 刺史家宴上第122章 燧發槍第211章 國士之死第248章 鄱陽郡出事第82章 兼職梅花衛第9章 五叔的心思第132章 成婚(四)第196章 鳳凰會(五)第120章 善做樂器第291章 宮廷政變(中)第21章 申國舅的要求第18章 藏身何處?第132章 成婚(四)第146章 先立規矩第32章 申皇后的不悅第103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六)第227章 收網白衣兵(中)第289章 在沉默中爆發第143章 齊家人情第82章 新橋北頭的競爭(上)第209章 宮內宮外第3章 嫡庶爭選引子皇后殯天第287章 場內場外的較量(上)第256章 魯郡一戰(上)第297章 漁翁之利第275章 智取虎牢第43章 睹書思人第295章 滔天野心第6章 以牙還牙第265章 軍營宴會第45章 頓悟第74章 見面之禮第257章 魯郡一戰(下)第105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69章 王府家宴第20章 太子的心思第2章 夜海起波瀾第84章 君子之謀第220章 詭夜(四)第25章 皇甫縣公的報復第214章 深夜局變(下)第154章 緊密籌劃第170章 逼債(下)第111章 科舉考試(下)第282章 微服私訪第265章 軍營宴會第240章 碧仙宮求證第86章 真正的善事第124章 碧仙宮(上)第302章 雍京投降第191章 阿魯多獻藥第99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二)第51章 徐長史的心機第252章 張縉節的抉擇第15章 運籌帷幄(中)第12章 借我三千銀甲軍第185章 家有喜事第47章 破局第240章 碧仙宮求證第293章 局勢惡化第160章 一筆交易第205章 火燒戶部司第39章 郡王府事件(中)第50章 龍門鎮第185章 家有喜事第162章 重返維揚第78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四)第195章 鳳凰會(四)第82章 新橋北頭的競爭(上)第145章 京城來信第215章 上任楚州大都督第185章 家有喜事第66章 相約天積寺(下)第25章 天積寺(上)第14章 黃河上的天羅地網第174章 白衣兵(上)第72章 發財之計第77章 有點損人利己的善事第102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五)第118章 最後的較量(六)第281章 收買人心第48章 茶館小聚第43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上)第208章 太子的恐慌第299章 關中大戰(中)第175章 探望舊祖第207章 備戰(下)第70章 齊王的決定第50章 龍門鎮第162章 重返維揚第92章 無利不起早第289章 在沉默中爆發第200章 鳳凰會內訌(上)第219章 詭夜(三)第190章 溫泉宮
第224章 輕取江都第224章 輕取江都第20章 太子的心思第二十二章 刺史家宴上第122章 燧發槍第211章 國士之死第248章 鄱陽郡出事第82章 兼職梅花衛第9章 五叔的心思第132章 成婚(四)第196章 鳳凰會(五)第120章 善做樂器第291章 宮廷政變(中)第21章 申國舅的要求第18章 藏身何處?第132章 成婚(四)第146章 先立規矩第32章 申皇后的不悅第103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六)第227章 收網白衣兵(中)第289章 在沉默中爆發第143章 齊家人情第82章 新橋北頭的競爭(上)第209章 宮內宮外第3章 嫡庶爭選引子皇后殯天第287章 場內場外的較量(上)第256章 魯郡一戰(上)第297章 漁翁之利第275章 智取虎牢第43章 睹書思人第295章 滔天野心第6章 以牙還牙第265章 軍營宴會第45章 頓悟第74章 見面之禮第257章 魯郡一戰(下)第105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69章 王府家宴第20章 太子的心思第2章 夜海起波瀾第84章 君子之謀第220章 詭夜(四)第25章 皇甫縣公的報復第214章 深夜局變(下)第154章 緊密籌劃第170章 逼債(下)第111章 科舉考試(下)第282章 微服私訪第265章 軍營宴會第240章 碧仙宮求證第86章 真正的善事第124章 碧仙宮(上)第302章 雍京投降第191章 阿魯多獻藥第99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二)第51章 徐長史的心機第252章 張縉節的抉擇第15章 運籌帷幄(中)第12章 借我三千銀甲軍第185章 家有喜事第47章 破局第240章 碧仙宮求證第293章 局勢惡化第160章 一筆交易第205章 火燒戶部司第39章 郡王府事件(中)第50章 龍門鎮第185章 家有喜事第162章 重返維揚第78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四)第195章 鳳凰會(四)第82章 新橋北頭的競爭(上)第145章 京城來信第215章 上任楚州大都督第185章 家有喜事第66章 相約天積寺(下)第25章 天積寺(上)第14章 黃河上的天羅地網第174章 白衣兵(上)第72章 發財之計第77章 有點損人利己的善事第102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五)第118章 最後的較量(六)第281章 收買人心第48章 茶館小聚第43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上)第208章 太子的恐慌第299章 關中大戰(中)第175章 探望舊祖第207章 備戰(下)第70章 齊王的決定第50章 龍門鎮第162章 重返維揚第92章 無利不起早第289章 在沉默中爆發第200章 鳳凰會內訌(上)第219章 詭夜(三)第190章 溫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