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

良久,作爲裁判的王子傅才說道:“陛下此言,亦不無道理。只是儒術自西漢以來,便爲正統。貿然改動,恐傷國本。”

李然聽得王子傅這麼一說,更是贊同,當即亦說道:“儒術之處,在於穩定國本。若是陛下貿然改換,置天下儒術學子於何處?陛下請三思!”

陸承啓也知道,若是這麼做的話,肯定會引起大動盪的。其實他們說的也對,儒家學說的真正用處,在於穩定國本。什麼是國本?按照陸承啓的理解,那便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其實中原皇朝,一直或多或少都分掉自己的權力的。不管他願意與不願意,都必須這麼做的。要是朝綱獨斷的,都逃不過滅亡的下場。如秦朝,皇帝說一不二,結果二世而亡。

所以很多時候,皇帝的權力雖大,也得節制使用。不然的話,弄得天怒人怨的,可不好收場。所以,不管是察舉制還是九品中正制,或者是現在用的科舉制,無非是給天下人蔘與政事的機會而已。有了政治訴求,這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有了平衡點,或者叫緩衝期。要是平衡點把握不好的話,那麼社會亂狀便會叢生。

李然他們這麼說,應該是真心爲儒家的正統地位擔憂的。畢竟有能力推翻一切重新來過的,只有皇帝,或者叫最高統治者。當最高統治者的意志,不想要儒家學說了,那麼儒術的衰敗便是成了必然的趨勢。

而儒學的衰敗,首當其衝的,便是他們這些既得利益集團。自古以來,便有登科如同鯉躍龍門之說。皆因舉子和官,雖說差了一道殿試的門檻。可跨得過去,便是官;跨不過去,還是秀才。要是陸承啓決意要推翻儒家學說,那反對最爲厲害的,便是這些既得利益集團了。

別以爲他們得了功名,有了官身。便不在意其他士子是否能考得中。恰恰相反,他們知道,要是想穩固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正統地位,新鮮的血液一旦缺失。他們的日子,也就不長了。不論爲公還是爲私,他們都有充足的理由反對。

陸承啓已經不是那個愣頭青了,他開始明白,一個國家。哪怕一個再小的變動,也會引起幾方不滿的。更何況是確立正統學術這麼重要的事情?那些士子,朝廷上的官員,即便不敢當面罵,背後恐怕恨不得要掘陸家祖墳了。這等事情,陸承啓是不會做,也不敢做的。就算是真的要做,也不能是陸承啓來做,更不會明目張膽的做,而是要潛移默化。由民間上達訴求,陸承啓再假意推卻。推卻不得,假意廷議,恐怕折騰下來,沒個三五八年,這種事情只能停留在朝廷的廷議上。

陸承啓洞察他們的動機,思慮完備之後,方纔放下端着的茶杯,好整以暇道:“朕何時說過要置換儒家正統地位了?諸卿不必如此草木皆兵,朕亦是知道。儒術乃是穩固國本之道,輕易動不得。朕的意思是,儒家的眼光不能如此狹隘,要包羅萬象。才能繼續進步。觀遍歷朝歷代,讓朕頗爲費解的是,爲何自漢代以來,歷經千餘年,儒術卻從來沒有進步過?不可否認,孔子之言。乃是世間至理。可難道世間至理,已經被孔子一人全部發現了嗎?朕並不這麼看。要想成聖成賢,言行一致是必備功課。可若是孔子知道,我等千餘年都未曾進步過,他老人家要是活着,定會給你們氣死的。”

陸承啓這話一說出來,在座的監生們,都憋着笑意,想笑又不敢笑。這天底下,敢這麼揶揄孔老夫子的,也就當今皇帝了。可監生們要靠孔夫子的言論才能混飯吃,他們又怎麼敢隨便取消孔老夫子?

陸承啓知道,他的話還是帶着揶揄意味的,可話糙理不糙:“孔夫子當年都得向老子求教呢,更別說比孔夫子還早的聖賢了。所以啊,儒術再不進步,恐怕就要被別人趕超了。你們別笑,這可是真的。”

陸承啓見底下的監生們,和王安石、張載都有所笑意了,心中那爭強之心一起,當即說道:“論儒學,朕可能不如你們。但說到其他國家,你們知道的,可就不如朕多了。

在我大順以西之極,有名羅馬之國。漢代已人到過羅馬,只是那時候,班固遣甘英到的地方,叫做大秦,他們自己叫做羅馬尼亞。因爲羅馬曾經是一個大帝國,征服過比我大順還要廣袤的土地。這大秦呢,甘英去之前,還沒有被羅馬征服,過了幾年之後,才成爲羅馬版圖的一塊。後來,羅馬一個皇帝臨終前,把羅馬帝國分裂成東羅馬和西羅馬,他們兩個國家,每一個都差不多是大順那麼大,甚至連地中海,比東海還大的海洋,居然是他們的內湖!

只是西羅馬帝國的皇帝比較昏庸,所以不到百年就滅亡了。而東羅馬帝國,現在還存在着。如果不信,你等乘海船,自廣州出發,歷經大半年,既可到達東羅馬帝國。你們想想看,若是我們固步自封的話,豈不是連個夷蠻都比不上?”

陸承啓這話一出,在場的衆人無不震撼。古時有夜郎國,夜郎自大的笑話,一直被中原人拿來嘲笑別人。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真正的夜郎,卻是自己。

陸承啓繼續說道:“自羅馬帝國以西,則是被羅馬帝國征服的希臘。古希臘有衆多的哲人,有諸多的先賢,燦爛的文明,不亞於我們。可在羅馬人的刀鋒之下,古希臘還是滅亡了。我們若是再不清醒地看到世界,總有一天會被他們超過的。

朕對他們這些西方國家,還算是有研究。誠然,現在的西方,是比不上我們。因爲他們一直在互相征伐中,統治,被統治;征服,被征服交替。可一旦他們整合起來,卻肯定是我們的勁敵。當千百年之後,他們變成如同我們一樣,是一個完整的國家,那時候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創造力完全不在我們之下。而要是我們掉以輕心,盲目自大,以爲遼國便是我們最終的勁敵,那麼我們漢人的失敗,便可以預見的了。非是朕危言聳聽,而是基於事實的判斷。西方國家,不禁商人,不禁工匠,與讀書人一樣,都有一樣的地位。所以他們的子民,熱衷於發明創造。即便他們的起點比我們漢人低,可此消彼長之下,日後誰能更勝一籌?自然是時間拖得越久,西方人便比漢人厲害的得多了。

到了千百年之後,世界上的土地被他們一一踏過,找不到新興市場的他們,便會以種種惡毒的手斷,敲開我中原大門。要是被他們得逞,漢人則再無地位可言,中原也會淪爲他們獵場!”(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 七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九百一十四章:不發威你當我病貓?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二百五十一章:異想天開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九百章:苦衷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計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
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 七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九百一十四章:不發威你當我病貓?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二百五十一章:異想天開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九百章:苦衷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計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