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

陸承啓聞言,心中卻樂開了花。(..)原本還在爲張載擔心,一個乃是當世有名的茅廁石頭,又臭又硬的御史中丞;一個是正史上的拗相公王安石。哪一個都是身懷絕學之人,張載一張嘴,又怎麼辯得過他們兩個高手?

可事情的進展,卻讓人大跌眼鏡。王安石臨陣倒戈不說,還將了李然一軍,讓這個頑固老頭吃了一個啞巴虧,有苦說不出,實在大快人心。

也難怪陸承啓這麼想,這李然實在太會找事情了。三天兩頭不是彈劾這個,便是彈劾那個,實在嚴重影響了朝廷的正常運轉。陸承啓很想和李然談一談,但幾次沒說過兩句,就被這個頑固老頭氣得已經忘了說啥了。時日一久,便由之任之了。

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奇妙,一物降一物。陸承啓被這個李然治得痛不欲生,李然卻被兩個白身氣得半死。這樂得陸承啓心中暗爽:“叫你這個老頑固,老是跟我對着幹,氣死你丫的!”

其實,陸承啓也知道,李然這人不算壞。只不過正義感什麼的,太強了一點。或者說,他有點神經質,看到任何看不慣的問題,都要管一管。這人要是放在後世,真的是活雷鋒一枚。但在陸承啓面前,那就是災難了。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有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李然對別人太過於苛刻了,以至於他在朝中沒有任何朋黨可言。不過,若是說陸承啓心中最信任的官員是誰,第一個是工部尚書李誡,第二個便是御史中丞李然了。

李誡雖是徐崇光一派的,但他老實巴交,踏實做事的性子,陸承啓把任務放給他,是一百個放心。至於李然,他連朋黨都沒有,事情交給他辦,還會不放心嗎?

舉起衣袖,掩着嘴偷笑的陸承啓,差點忍不住大笑起來。好半晌看着李然驚愕的面孔,才端正了臉龐,嚴肅地說道:“三位說得都很有道理,只是朕對儒術鑽研不深,不能評斷。不過,以朕看來,此事是永遠都沒有定論的。”

此話一出,李然、王子傅、張載、王安石,包括國子監的監生,都盼着陸承啓說出個所以然來。

吊足了衆人的胃口,陸承啓才緩緩地說道:“儒家經典就那麼幾本,每個人卻各自有所領悟,又怎麼能每個人的意見都一樣?張子厚的關學也好,王介甫的說法也好,李卿的看法也罷,不過是再爭一個正統地位罷了。朕可以說,儒家沒有正統之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心中的儒術,勉強分出個高低來,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到頭來,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的。朕的看法是,如果你們都可以著書立傳,自是大功德一件。現如今印刷術這般便捷,書籍自是不成問題。只是書籍價賤,苦了作坊掌櫃了。”

陸承啓這番話,深深詮釋了什麼叫屁股決定腦袋,三句話不離本行。連著書立傳,都能聯想到活字印刷術去,腦洞之大,也是沒誰了。

李然聽後,更是啞然。向來能說會道的他,不知道如何反駁。再說了,他只是御使中丞,不是諫議大夫,這又不是甚麼政事,反駁皇帝,你有幾個腦袋夠砍?腦子再一根筋,也不會做出這等渾事!

好在,聽了良久的王子傅,幫李然解圍了:“陛下聖明!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諸位之見,大相徑庭,卻殊途同歸。所爲之事,不過是爲大順教一事罷了。依老夫之見,若是真能做到人人皆聖賢,那孔子之言也不過如此。”

不愧是李然的好幫手,只有狼狽爲奸,哦不,是同道中人的王子傅,才能說出這番爲李然辯解的話來。

陸承啓是知道王子傅的,與李然好得都快穿一條褲子了,哪能不爲他說話?王子傅的話音一落,他便開口道:“王卿所言,亦有道理。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曰,人性本惡。以朕看來,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哪裡有甚麼是非觀?不過是憑本能行事罷了。若是他的父母爲人與惡,那他長大之後,自是惡人;若他的父母爲人與善,那他自然是個善人。教育之道,無非是有教無類。不論善惡,皆可教育。惡人乃是沒有教化,纔是惡人。若能諄諄教誨,勸其行善,日後或能改觀。不過,以朕看來,遠遠不夠。此時非上古,民風淳樸。若是維持綱常,尚需律法。韓非子之說,朕亦有涉獵。雖處刑極嚴,亦有其可取之處。律法乃是道德之底限,爲人若是過了底線,那必須受到懲罰。”

陸承啓這番話,更是石破天驚。在國子監這麼“神聖”的儒家學堂裡面,傳播韓非子的學說,要不是他乃當今天子,早被人亂棍打出了。

王子傅等人聞言,被驚得久久沒有回過神來。陸承啓卻饒有興致地說道:“僅僅依靠個人修身,是不夠的。有寫有能力之人,通讀儒學之人,爲惡起來,危害更大。若沒有律法將其束縛,其後果不堪想象。先前那些個從家裡搜出千萬貫家財的貪官,哪個不是滿腹經綸?朕思前想後,覺得還是得從律法入手。朕將《大順律》翻看了一遍,又細細琢磨了一遍,發現很多處甚是不妥。當然,這些話應當跟刑部尚書,大理寺卿說,朕在這裡說,無非是想告訴在座的,儒術在於個人修行,能約束自己,卻不能約束他人,這是不夠的。爾等都是儒術大家,朕比之差遠了。可朕卻知道,若是僅僅通讀儒家學說,卻是不能安邦治國的。治理一個國家,不僅僅需要儒術,還需要法家,兵家,甚至是墨家,端木遺風等等。儒家之長處在於穩定,而其餘諸子百家之長處,在於能讓社會前進。《道德經》裡都說了,天法道,道法自然。只要是遵循自然之道,那即便是工匠太醫,何嘗又不是聖賢?”

陸承啓這番話,其實有強付解釋的嫌疑。可道理上來說,卻是行得通的。聽完這話,在座的各位都沉默了,開始了靜靜的反思。

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一百零五章:親自授課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三十七章:遇刺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七百八十二章:奉旨調動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訪第七百一十三章:風景唯獨長安好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632章:化身巡考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七章:天子親軍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三十七章:遇刺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
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一百零五章:親自授課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三十七章:遇刺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七百八十二章:奉旨調動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訪第七百一十三章:風景唯獨長安好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632章:化身巡考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七章:天子親軍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三十七章:遇刺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