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

送走了許景淳之後,陸承啓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來。工部尚書李誡只顧着給圖紙了,卻忘了陸承啓最爲在意的一件事——棉花。

現在的天氣是越來越冷了,還沒到七月,晚上都感到有一絲絲涼意了。要是再這樣下去,恐怕到了冬天,大順最北邊,滴水成冰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這樣嚴寒的天氣,就是後世也會有人凍死,更何況是這個時空?棉花之事,越早提上日程,便對漢人越是有利。漢人不像那些個遊牧民族,能獵殺動物獲取皮毛禦寒。冬日裡,衣裳單薄的漢人軍隊,戰鬥力會急劇下降。或許北宋的滅亡,也和金國是在冬天進攻有關吧。

原先想着沒有棉花,用木棉來代替也能解燃眉之急。可沒想到,李誡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對於棉花,陸承啓是很期待的,這關乎大順子民的生死存亡,可不是說笑的。

有着超越這個時空上千年的眼光,陸承啓不會膚淺地認爲,做一個好皇帝的前提是窮兵黷武,瘋狂地開疆拓土,掠奪人口。那樣是沒有政治眼光的蒙古人纔會做的事情,一個勁地搜刮金銀財寶,美女人口,並樂此不疲。雖然建立了空前的帝國,卻只是曇花一現。

蒙古人爲禍甚多,不僅把中原弄得民不聊生,還葬送了漢家崛起的最佳機會。雖然這是宋朝皇帝自己作死,怨不得他人,但賠上了億萬漢人,那便是不該了。

所以,能把蒙古人趕出中原,並一生不向任何人妥協的朱重八同志,陸承啓是很敬佩的。不管他有多大的過錯,他都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而做一個好皇帝,最爲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的子民有口飯吃,有衣服穿。不會受凍而死。連這個都做不到,還談做什麼千古一帝!

正是因爲這樣,棉花被陸承啓看得很重,甚至多過對火器的重視。對馳道的重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飯沒得吃,衣不蔽體,百姓還不起來造反?能吃飽。有衣穿,才能進一步讀詩書,知禮儀。可以說,衣食住行,乃是讓治下百姓知禮明事的必要條件。換句話說,就是經濟的發展衍生文明的進步,文明的進步依仗經濟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其實宋朝的路子是走對了,可惜宋朝時候的文人。對武人的忌憚和壓制實在太過了,才導致亡朝滅國。武人沒有地位,又怎麼會盡力打仗?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陸承啓不會讓正史上宋代的悲劇重演,自然要把握其中的度。任何事情,過了度,便會由好事變成了壞事。這就好像是太極圖一樣,陽極生陰,陰極轉陽。任何好的制度,太過了。便又變成了壞的制度。過猶不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傳承了千年的智慧,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

陸承啓埋怨工部尚書李誡不做事,其實也是錯怪了李誡了。他一個老實人。沒有任何實質進展前,是不會輕易下定論的。

小皇帝交代的事情,李誡怎麼敢不去做?只是這棉花由南方運到長安城,尚需要一段時間。如何製成衣裳,也需要時間研究。甚至陸承啓提出的腳踏紡車,李誡都要思索良久。

不是李誡不認真辦事。恰恰相反,就是太過於認真了,才這麼謹慎。

這種人,在任何一個時空,都是很少的。他們不會誇海口,也不會輕易承諾什麼。但總是記住自己說過的話,一旦承諾了,便會盡力去做,做到最好。

陸承啓不瞭解實情,還道李誡已經忘了這件事了。心中還想着,要不要把李誡叫來,詢問一番棉花的事。可轉念一想,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不想讓自己對李誡的好感消失,姑且就信他一回吧。

目光觸及到龍案之上,那封用火漆封好的密旨,靜靜地躺在那裡。裡面的內容,要是傳出去,估計能引起朝堂震盪。

因爲陸承啓的性子就是這樣,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出兵剿匪了,那就將剿匪進行到底。山東的水寇,兩浙的海賊,滇黔地區的山匪,這些都是要專政的對象!在大順境內,出現任何非官方形式的武裝,都要視作匪患,要徹底進行鏟滅!

就是這麼霸氣,就是這麼沒有商量。哪怕草莽之士多仗義,他們也是不穩定因素。自古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試想一下,你家旁邊住着一個拿着能奪人性命刀槍的俠客,你會不會怕?一樣的道理,哪怕這些人“劫富濟貧”,那也是破壞社會治安,破壞社會穩定。這種不穩定因素,哪一個皇帝都不敢輕易地對待。

其實世上本沒有對錯,只是站得立場不對,那便產生分歧了。陸承啓想要一個穩定的皇朝,聚攏人心,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所謂的俠客們,則要自由,快意江湖。這純屬風馬牛不相及,怎麼能談到一塊去?

尤其是那些聚衆成賊的綠林,更是要徹底消滅殆盡。哪怕耗費再多,也在所不惜。陸承啓想要發展商業,有這麼一羣專門“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這不是在和陸承啓唱對臺戲嗎,怎麼能忍!

先前不剿滅他們,是因爲沒有觸及帝王的底線,對這些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陸承啓可是一個很在意自己成果的人,哪裡容得了別人跟他做對?

莫道這些綠林好漢很厲害,一旦祭起國家機器,這些人根本就是一隻螻蟻,不堪一擊。

陸承啓現在要做的,便是冒着被諫議大夫痛罵的風險,把這道密旨,發給盧胖子,讓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蕩平匪患。待得生米做成熟飯,諫議大夫們也就只有過過嘴癮的份了。

“來人!”

陸承啓話音剛落,一個小內侍便疾步走入垂拱殿中,俯首聽命。

“把這個密旨,交由禁軍飛馬急報,立時送往太原府,親手交到盧指揮使手上!”不容置疑的語氣,表明了陸承啓的決心。他不信,那些綠林好漢,能擋得住經過嚴格訓練的禁軍!(未完待續。)

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六百八十一章:調解不易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四十四章:科技獎與保護法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五百八十九章:稅劵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四百六十五章:老將猶顯雄風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五百二十七章:敵暗我明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633章:再起波瀾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四百七十一章:已恭候多時!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三百三十五章:一夥蟊賊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
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六百八十一章:調解不易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四十四章:科技獎與保護法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五百八十九章:稅劵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四百六十五章:老將猶顯雄風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五百二十七章:敵暗我明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633章:再起波瀾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四百七十一章:已恭候多時!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三百三十五章:一夥蟊賊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