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

看着這個表面泛着金屬光澤的龜殼,陸承啓愣住了,愕然地說道:“陳卿,這是?”

也難怪陸承啓不知道,這就是他閱歷不夠的緣故了。

養成了這個習慣之後,哪怕看再經典的電視劇,也從不注意劇情裡面的佈景細節等東西了,因爲要細究的話,肯定把自己氣得個半死,且越吐槽越多人看。天朝就是這麼神奇的地方,不能以常理度之。

陳荀真的很想問,你到底是不是在大順長大的?作爲中原皇朝的皇帝,你居然跟我說不知道這個是什麼?

要是陳荀心裡的牢騷的話說出來,說不定陸承啓真的就信了。居然知道他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你叫陸承啓怎麼能不驚訝!

陳荀的鬱悶歸鬱悶,既然小皇帝有問題了,還是要解惑的:“回陛下,此乃文王六十四卦。殷商時,周文王姬昌被紂王拘在羑里,七年時間,文王姬昌推演伏羲氏所畫出的八個“三畫卦”,將伏羲之“先天八卦”,重新推演,把“三畫卦”兩兩相疊,演化成“後天八卦”,並著有一書《彖辭》,此乃《周易》前身。後經孔聖人爲《彖辭》註釋,著寫《十翼》,合稱《周易》。..《易》經乃古老相傳,尚有夏朝的《連山易》與商代的《歸藏易》,奈何皆失傳已久。”

陸承啓聽得文王姬昌的故事,這才恍然大悟。又問道:“朕只聽聞有三枚銅錢算卦。爲何此時有六枚?”

шшш▪ttκд n▪C〇

這句話正好點中了陳荀的心癢之處,因爲只有陸承啓來了興致,才能擺弄他的才學啊!聞言立即說道:“三錢算卦,雖有其形。相去者何止千里!文王傳下六十四卦,分外八卦、內八卦,八八六十四,恰好六十四卦,對應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鹹﹑恆﹑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共計六十四卦。”

陸承啓被他這麼一說,頓時就蒙圈了。這些個“專業”術語,又豈是沒看《周易》一書的人能懂的?聽得糊里糊塗,也就是了。

作爲一個上位者,需要學會傾聽,明白臣子想說什麼,才能做出決斷。就算不是上位者,聽人家把話說完,也是種禮儀。更何況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極爲講究一個“禮”字。所以即便陳荀說的東西再艱澀。再難懂也好,陸承啓也不會去打斷他,由他說完的。

陳荀一口氣把六十四卦的名字說出後,也覺得有些口渴,抿了一口茶水,直覺得這貢茶沁入心脾,精神爲之一振。

陸承啓苦笑道:“既然這文王六十四卦這般厲害,朕倒要卜上一卜。陳卿,這卦如何占卜?”握着那龜殼,陸承啓瞅了瞅從裡面倒出來的銅錢。發現這不過是大順開國時的銅錢罷了,他還以爲要用到周朝時候的銅幣呢!

陳荀說道:“陛下須將銅錢置於龜殼之中,單手拖握,單手封口。上下搖晃六下以上,將封口手放下,再將器物內的銅錢依次倒出,交由臣判斷既可。”

聽了一次,陸承啓便明白如何做了。這就和求籤是一樣的,講究心誠則靈。只見陸承啓握住了龜殼的封口處。緩慢地搖晃了六次,心中想着的,自然是他作爲大順皇帝,到底是兇是吉。

六次過後,陸承啓輕輕地把龜殼裡面的銅錢倒出來,便讓陳荀前來查看了。陳荀看過卦象之後,已經瞭然於胸。口中還是問道:“不知陛下欲卜何事?”

陸承啓神秘一笑,說道:“陳卿只需解卦象既可,何必在乎朕占卜的是何事!”

這時,就有考較陳荀的意味在裡面了。陳荀一聽,精神立時集中了起來。卦象就這麼多,六十四卦他早就瞭然於胸,只是如何對陸承啓說,那就考量他的語言功力了。很多所謂的“風水大師”,說話都是模棱兩可,便是這般。要是話說得太滿,卦象不準,那便是他的“專業技術”不過硬了。對付一般人,陳荀自有牽強的解釋,可面對的是一國之君啊,怎麼能自食其言,那不就是欺君之罪了嗎!

腦後的冷汗直下,腦筋急轉之下,陳荀便曉得如何說了:“陛下所卜的卦象,乃上坤下乾,對應地天泰卦象。泰卦者,大地之氣相交也,小往大來。泰之意指,爲安泰亨通,通泰,安穩,持盈,宏大,乃諸事大吉。但須得謹記,‘無往不所,艱難守正,降尊從賢’。卦象上看,多有賢者相助,且妻賢子孝。”

其實陳荀的話,只說了一半而已。大體上的卦象是這樣沒錯,但大吉的卦象之中,往往也會隱藏着兇險。所謂“無所不爲,艱難守正”,講得便是如此。證明陸承啓要走的路,還是很坎坷的。

陸承啓哈哈一笑,此事便置之腦後了。要是每回辦事都要靠着卜卦,那那麼多的政事,豈不是每日都在占卜中渡過了?他纔沒有這種閒情逸致,只是心血來潮,想爲大順,爲漢人皇朝占卜一卦而已。本想着,就算是中等的卦象,也就行了。沒想到居然是大吉,實在有些出乎意料。

心情頗爲舒暢的陸承啓,爽朗一笑道:“陳卿解卦解得好啊,朕很是高興。來人,去內庫取十金,賜予陳卿!”

陳荀假意推辭一番之後,還是受了。出了垂拱殿,陳荀心中連道:“尚好小皇帝涉世不深,看不懂《周易》,否則此事要有禍事臨頭!不過那卦象真的很奇怪啊,小皇帝明顯不是爲馳道一事,定是另有所指,難道……”想到這,陳荀不敢再猜測下去了,要是國事艱難之際,小皇帝想起他的“功績”,說不得要背上黑鍋了……(未完待續。)

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四百二十六章:心上人不是你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一百六十九章:求情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四十六章:狂歡元宵夜第七百五十二章:買通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八章:戶部尚書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三百五十九章:韓家有女初長成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612章:梯田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
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四百二十六章:心上人不是你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一百六十九章:求情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四十六章:狂歡元宵夜第七百五十二章:買通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八章:戶部尚書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三百五十九章:韓家有女初長成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612章:梯田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