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蔡邕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有感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生活艱辛,曹操得知她的悲痛欲絕的經歷後,立即派週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把她贖了回來。而後曹操做主,讓她嫁給董祀,嫁給董祀後,她時常感傷亂離,創作出《悲憤詩》,也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就在這一年,打響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二人的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時常想起自己的二個兒子,還時常想起自己在匈奴那段時間的悲苦離奇的生活;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些不滿足之感,總感覺自己的才華應該找一名未婚少女才能相配,對蔡文姬很是不滿意,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赤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生存,於是免了董祀的罪。

據民間傳說,當時蔡文姬爲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赤足,心中大爲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爲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藏書有四千多卷藏書,但經過多年的戰亂,現已經全部遺失了,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記憶力之好,那一般人無法想象的。

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裡,還曾經前去探視。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爲妻。

不一日,呂寧和典韋及五百名‘夜眼’到達陳留,經過千辛萬苦,他們找到了蔡邕的府上,典韋上前輕敲蔡府大門,不一會兒,蔡府大門內走出一名下人,典韋把呂寧的名貼(名片)遞上,下人接到呂寧的名貼後重新關上大門,並返身進去了。

不大一會兒,那名下人帶着一位四、五十歲左右的老頭走了出來,呂寧知道這老頭應該就是蔡邕了,呂寧趕忙鞠躬九十度向他行了個大禮並道:“建寧人呂寧參見蔡大儒。”

蔡邕擡頭看了呂寧一眼,用奇怪的眼神又看了呂寧一眼,才道:“你真是大熊?”

靠,怎麼呂寧每次和人見面,對方第一句問話都是相同的語言,相同的語氣,難道自己真的是名聲不好。呂寧搖搖頭還是恭敬的道:“我就是呂寧,字子弈。”

蔡邕聽到呂寧再次的確認,又道:“真的是大熊?”

呂寧笑了笑道:“蔡大儒,我確實是呂寧,當然也是您們口中的大熊,這應該不會有假,再說了,還會有誰願意冒充臭名遠揚的大熊嗎?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蔡邕對呂寧道:“大人,我失態了,對不起,請你見諒。”

呂寧微笑着道:“蔡大儒,您千萬別叫我什麼大人,您還是叫我子弈好了,這樣我聽起來親切點,天下人誰不知道我是一名胡作非爲的人,就是雁門、晉陽等城也是無旨搶佔的,現在皇帝老兒不過是讓我幫他先看着罷了。”

蔡邕把呂寧他們讓進他的府上,呂寧讓十多名‘夜眼’將禮物擡了進來,其他的‘夜眼’士兵全部埋伏在蔡府的四周。

禮物擡進來後,呂寧對蔡邕道:“蔡大儒,我還爲蔡小姐單獨準備了一點小小的禮物,請一併收下。”

呂寧這次來見蔡老頭,可是花費不小哦,還讓馬鈞專門爲蔡琰這個大美女準備了一大面鏡子和一小面小巧玲瓏的鏡子。蔡老頭稍作推辭了一翻就收下了,並讓人把蔡美女的禮物也讓人送到裡屋去了,接下來呂寧和蔡邕坐下來後,下人端上茶水,開始慢慢的品茶。

蔡邕道:“子弈,你怎麼會有時間到我這寒舍來呢?”

呂寧笑呵呵的道:“蔡大儒,您可是聞名於世的儒學大家啊,對琴道一脈也是有較深的研究。我此次專門來拜訪一下,讓蔡大儒對我這個不學無術的後生小子指導下有何不可呢,況且我還聽說蔡大儒有把‘焦尾琴’,彈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哦。”

焦尾琴是絕世寶琴,是我國四大名琴之一。據說蔡邕流落他鄉,隱居鄉下,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裡撫琴長嘆,感覺老天對自己實在是不公,此時,房東在隔壁的竈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竈膛裡,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裡啪啦”地響。

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擡頭豎起耳朵他細聽了聽,大叫一聲,跳起來就往竈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竈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當拿出來的時候,蔡邕的手都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當時房東還以爲是他精神錯亂,腦袋有問題呢。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去掉焦皮,按宮商,調音律,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如天籟絕音,動人之極。後來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由於它的琴尾被燒焦了,又叫它“焦尾琴”。

蔡邕聽了呂寧的話道:“子弈,琴我是有一把,也感覺不錯,但卻沒有聽過什麼‘焦尾琴’之名啊,不過我看這名字還真是不錯,也很體貼,那今後就叫‘焦尾琴’吧。但不知子弈怎麼回知道此琴的來龍去脈呢?”

第307章 調運糧草第79章 皇帝的白條第535章 擊沉倭船第145章 釣魚第489章 佔領已程不國第36章 戰馬惹禍第243章 曹操鬱悶第609章 強佔青州第598章 破陣第188章 拜管寧爲師第206章 胡說八道第122章 野心勃勃第476章 卑鄙計謀第492章 喝花酒第328章 說一不二第337章 變革第172章 接收河東第362章 絕色美女第58章 士兵待遇第279章 圍點打援第469章 攻城第275章 支精銳之師第14章 發現勇士第339章 財政預算第38章 冀州名士第333章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第193章 陪美女上街第382章 處理家事第178章 朝中出大事啦第372章 初見龐統第591章 捉弄第264章 夢幻般的仙境第89章 掌控上黨第12章 有血性嗎第156章 美女不吃醋第585章 地獄般行軍第447章 劉備與呂布反目第510章 謀算劉備第46章 有敵情第105章 騙得美人歸第240章 總比啥都沒有強第655章 輪換制第605章 偷襲成功第53章 呂布大敗第150章 制定度量衡第366章 周瑜第243章 曹操鬱悶第521章 血昭第151章 糜竺第191章 忽悠大儒第480章 乘火打劫第20章 迂腐的秀才第485章 再次遠航第320章 戲攻袁紹第506章 劉備搶汝南第649章 一邊倒的屠殺第493章 風波第359章 真是大熊第80章 張既認主第411章 孫策崛起第510章 謀算劉備第11章 厲兵秣馬第515章 滿城緋聞第601章 攻濮陽城第63章 練兵第300章 名士、名將第494章 龐統藏身軍校第550章 屠殺第82章 超級保鏢第263章 可是相差太遠第253章 有錢就賣第172章 接收河東第182章 對策第404章 大戰三百回合第508章 汝南城備戰第619章 灰飛煙滅第58章 士兵待遇第602章 濮陽城破第505章 血洗皇宮第669章 利益均沾第325章 大破鄴城第216章 心懷鬼胎第635章 秘密謀反第639章 城下揚威第28章 給戰馬取名第277章 無計可施第244章 最敬佩的一人第229章 孫堅昇天第197章 曹操當刺客第444章 指東打西第582章 兵臨陳倉第128章 進攻上谷第536章 摧毀倭船第223章 宣傳工具第437章 青虹對戮滅第141章 太史慈第607章 偷襲失敗第633章 阻力不小第31章 切磋技藝第579章 荊州決議
第307章 調運糧草第79章 皇帝的白條第535章 擊沉倭船第145章 釣魚第489章 佔領已程不國第36章 戰馬惹禍第243章 曹操鬱悶第609章 強佔青州第598章 破陣第188章 拜管寧爲師第206章 胡說八道第122章 野心勃勃第476章 卑鄙計謀第492章 喝花酒第328章 說一不二第337章 變革第172章 接收河東第362章 絕色美女第58章 士兵待遇第279章 圍點打援第469章 攻城第275章 支精銳之師第14章 發現勇士第339章 財政預算第38章 冀州名士第333章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第193章 陪美女上街第382章 處理家事第178章 朝中出大事啦第372章 初見龐統第591章 捉弄第264章 夢幻般的仙境第89章 掌控上黨第12章 有血性嗎第156章 美女不吃醋第585章 地獄般行軍第447章 劉備與呂布反目第510章 謀算劉備第46章 有敵情第105章 騙得美人歸第240章 總比啥都沒有強第655章 輪換制第605章 偷襲成功第53章 呂布大敗第150章 制定度量衡第366章 周瑜第243章 曹操鬱悶第521章 血昭第151章 糜竺第191章 忽悠大儒第480章 乘火打劫第20章 迂腐的秀才第485章 再次遠航第320章 戲攻袁紹第506章 劉備搶汝南第649章 一邊倒的屠殺第493章 風波第359章 真是大熊第80章 張既認主第411章 孫策崛起第510章 謀算劉備第11章 厲兵秣馬第515章 滿城緋聞第601章 攻濮陽城第63章 練兵第300章 名士、名將第494章 龐統藏身軍校第550章 屠殺第82章 超級保鏢第263章 可是相差太遠第253章 有錢就賣第172章 接收河東第182章 對策第404章 大戰三百回合第508章 汝南城備戰第619章 灰飛煙滅第58章 士兵待遇第602章 濮陽城破第505章 血洗皇宮第669章 利益均沾第325章 大破鄴城第216章 心懷鬼胎第635章 秘密謀反第639章 城下揚威第28章 給戰馬取名第277章 無計可施第244章 最敬佩的一人第229章 孫堅昇天第197章 曹操當刺客第444章 指東打西第582章 兵臨陳倉第128章 進攻上谷第536章 摧毀倭船第223章 宣傳工具第437章 青虹對戮滅第141章 太史慈第607章 偷襲失敗第633章 阻力不小第31章 切磋技藝第579章 荊州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