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幫助災民

呂寧唉聲嘆氣道:“子泰,沒有辦法,現在我們先救災民、難民吧。等開春後,子龍會押運一部份繳獲的戰利品回來,我們可派出大量的人手,拿着黃金、白銀及錢幣到冀州在所有大城鎮,把商戶手中的糧食全部購買回來。到押運糧草時我們再派出五千大軍押運,我看誰敢來動,要是商家敢背約、耍賴的話,連商家都給我抄了,就算冀州刺史韓馥知道,他也不敢怎麼樣。”

田疇聽後點點頭道:“主公說的對,但我們還是要向皇帝或朝庭報捷,並將情況向朝庭及時上報,希望能從朝庭搞到點糧食,另外下三個月的糧草要讓幽州劉虞大人趕快籌辦。”

呂寧聽後道:“就按子泰說的辦,只是捷報上還是要誇大一點,就說我軍消滅八個鮮卑族部落,斬殺敵人近十五萬人,現我軍傷亡慘重。開春後上谷一帶軻比能部的二、三十萬敵人肯定向我軍進攻,讓皇帝老兒和劉虞趕快送糧草來,否則我軍更無法迎敵。如果是劉虞再不多送點糧草來的話,那我只有帶大軍退到他州府避難了。”

田疇聽後笑了起來,隨後道:“主公,能否讓伯達送點糧食來給我們呢?”

呂寧聽後搖搖頭道:“不行子泰,伯達現在沒有多少糧食貯備,我現在正在讓甄家幫我購買大批的糧食呢,我們現在必須在這二、三年內貯備大量的糧食,過幾年後,到處都會缺糧,就是有錢都無法購買到,所以我準備在幷州貯備二千萬擔以上的糧食,等到時候好安置災民、難民。我們現在的困難還是我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先把冀州挖空再說,再把劉虞好好的壓榨一下,反正現我們有皇帝老兒的旨意,我們不向劉虞多勒索點,那可對不起皇帝啊!”

說完呂寧自己笑了起來,田疇也笑了起來,田疇現在呂寧手下已變得越來越會搞敲詐勒索了。

田疇道:“主公,我們代郡、上谷只要能挺過半年左右的時間,開春後我估計還會有大量的難民逃來,只要我們把他們安置好,讓他們有土地種,到年底後我們的糧食會得到緩解的,用不了二年,這二郡也會像雁門一樣走上正軌,到那時代郡、上谷都會擁有十多二十萬百姓,就算來再多的敵人,我們也有能力消滅。”

呂寧點點頭道:“子泰,現在我們的情報網建立得咋樣了?還有些啥困難。”

田疇道:“主公,現我們在大的城鎮都基本建立了情報蒐集點,但網絡還不是很完善,要全部建好的話,可能還得有時日,至於信鴿的飼養點也發展了差不多三十多個,還不能覆蓋所有中型以上城鎮,離主公的要求還遠着呢。”

呂寧道:“子泰,你可要想辦法哦,最好讓情報人員打入到各地方的高層去,特別是要嚴密關注曹操、袁紹、劉備、孫堅家族等幾人的一舉一動,能有我們的情報人員打入到這些人身邊的話,那就更好了。至於其他有關重要人員也不能放過,還有一些險關,必須要培養實力,以防今後對我們有用處。”

田疇聽後道:“主公,劉備一樣名氣沒有,我們有必要注意他嗎?像曹操、孫堅也都不是什麼重要的高官啊?曹操丟下東郡太守不做了,現跑到洛陽去,和大將軍何進到是打得火熱;孫堅現在剛平定長沙,現領長沙太守一職;至於劉備嗎,他鞭笞了朝庭的督郵後,已離官帶着他的二個義弟關羽、張飛出走了,前段時間到是在幽州劉虞大人那裡,現在好象是平原令吧了。”

呂寧笑了笑道:“子泰,這四人你可一定要重點照顧,隨時把他們的情況掌握,你放心,只要時機一到,他們都不會是省油的燈,都絕對會是當世梟雄。當然了其他各地方的官員還是要有所瞭解,不要讓我們自己需要情報時搞得手忙腳亂。”

田疇聽後道:“好吧主公,我會注意的。”

呂寧道:“子泰,那管寧的現在居住地打聽到沒有啊?”

田疇道:“主公,我也正要和你說呢,現管寧,管幼安就居住在遼西,和他一起的還有邴原,邴根矩,他二人現在遼西教書,也不和任何達官貴人來往。”

呂寧聽後道:“在遼西,那好啊,開春後我就讓人去給管大賢人帶封信,他一定會乖乖的來找我呢,到時就讓他繼續教書好了。如果我們知道那裡有大才子的話,那就帶着管大賢人去,估計那效果肯定會很好。我們不是缺乏人才嗎,就讓管大賢人把他的弟子介紹來也行啊,還有那個邴原,也很不錯啊,反正對我們來說,人才是多多餘善。”哈哈哈,說完後呂寧自己都大笑起來。

田疇見呂寧這麼有把握,還是不很相信,小心問道:“主公,你真的有辦法把管寧,管幼安請來,不會是採取綁架方式吧?”

呂寧一聽,知道自己這個綁匪的名聲是大了點,連田疇首先相到的是用綁架的方式請人。呂寧搖搖頭道:“放心子泰,我真的只要一封書信就將管寧給召喚來了,不必要綁架這種手段,況且就像你們說的綁架管寧那可影響極壞,我也不敢亂來的。像管寧、邴原、荀彧、田豐、沮授、荀攸等這類人才,就是打死我也不敢去綁架他們,就算綁架來了也不會有用。當初綁架五弟,那也是我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出的下策。子泰你不知道,當時把五弟雖然綁架來了,他雖然年紀也還小,可也是一塊毛坑中的石頭,真是又硬又臭,我也拿他沒有辦法,最後是我用話語激怒他,他才說了句話,否則我說什麼他都不出聲。”

田疇聽後笑着道:“主公,我聽伯達說他是被你給算計了,他在不知不覺中就上了你的當,話也出口了,不幹也不行,只好幹下去,後來被主公的人格所征服。”

第507章 劉備的絕招第646章 危機四伏第17章 長途奔襲第480章 乘火打劫第343章 死前託孤第1章 失足之災第544章 慘無人道的殺戮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148章 加緊備戰第400章 曹操收復兗州第161章 大雨過了廟第394章 法爾斯省第29章 尋訪趙雲第504章 劉備扮孫子第557章 宛城張繡第669章 利益均沾第600章 挺進濮陽第84章 長途奔襲第19章 謀劃雁門第232章 勝算極大第404章 大戰三百回合第234章 深爲敬佩第65章 兵分三路第104章 騙取美女心第236章 蔡琰有喜第339章 財政預算第493章 風波第499章 爭論不休第176章 洛神到第394章 法爾斯省第152章 初識糜竺第261章 還是先審訊吧第469章 攻城第162章 戰場交響樂第522章 徐庶迷惑第381章 不是省油的燈第342章 劉備接手徐州第291章 曹操崛起第566章 機關陷阱第635章 秘密謀反第637章 威逼成都第137章 遼西局勢第633章 阻力不小第201章 獻計第178章 朝中出大事啦第248章 確實是有實力第353章 一無所知第652章 交州戰事第667章 達成共識第473章 研製火炮第459章 大敗江東軍第259章 總結會第67章 浴血奮戰第222章 被商人算計第447章 劉備與呂布反目第504章 劉備扮孫子第638章 恐嚇劉璋第188章 拜管寧爲師第316章 血洗徐州第581章 攻下散關第279章 圍點打援第551章 倭寇女王第568章 收兵第210章 爲生存空間第491章 解決賓坦島第265章 連環計第150章 制定度量衡第348章 滅高句麗第14章 發現勇士第491章 解決賓坦島第317章 曹操屠城第315章 突下暴雨第175章 美女出招第101章 絕世美女蔡琰第215章 子龍揚威第123章 一條船上的第411章 孫策崛起第144章 誰說要綁架管寧第419章 反間計第436章 畢生的願望第202章 闖出城第330章 疑神疑鬼第626章 圍困第100章 蔡邕第679章 癡心妄想第234章 深爲敬佩第57章 張遼的大局觀第180章 只想賺錢第119章 拜乾孃第413章 孫策過江東第397章 身體有病第133章 殺戮第78章 民族大融合第167章 廢墟安邑第238章 這是心裡戰第371章 傑出女子第139章 情書鬧笑話第624章 困境第283章 巨型木板加厚第105章 騙得美人歸
第507章 劉備的絕招第646章 危機四伏第17章 長途奔襲第480章 乘火打劫第343章 死前託孤第1章 失足之災第544章 慘無人道的殺戮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148章 加緊備戰第400章 曹操收復兗州第161章 大雨過了廟第394章 法爾斯省第29章 尋訪趙雲第504章 劉備扮孫子第557章 宛城張繡第669章 利益均沾第600章 挺進濮陽第84章 長途奔襲第19章 謀劃雁門第232章 勝算極大第404章 大戰三百回合第234章 深爲敬佩第65章 兵分三路第104章 騙取美女心第236章 蔡琰有喜第339章 財政預算第493章 風波第499章 爭論不休第176章 洛神到第394章 法爾斯省第152章 初識糜竺第261章 還是先審訊吧第469章 攻城第162章 戰場交響樂第522章 徐庶迷惑第381章 不是省油的燈第342章 劉備接手徐州第291章 曹操崛起第566章 機關陷阱第635章 秘密謀反第637章 威逼成都第137章 遼西局勢第633章 阻力不小第201章 獻計第178章 朝中出大事啦第248章 確實是有實力第353章 一無所知第652章 交州戰事第667章 達成共識第473章 研製火炮第459章 大敗江東軍第259章 總結會第67章 浴血奮戰第222章 被商人算計第447章 劉備與呂布反目第504章 劉備扮孫子第638章 恐嚇劉璋第188章 拜管寧爲師第316章 血洗徐州第581章 攻下散關第279章 圍點打援第551章 倭寇女王第568章 收兵第210章 爲生存空間第491章 解決賓坦島第265章 連環計第150章 制定度量衡第348章 滅高句麗第14章 發現勇士第491章 解決賓坦島第317章 曹操屠城第315章 突下暴雨第175章 美女出招第101章 絕世美女蔡琰第215章 子龍揚威第123章 一條船上的第411章 孫策崛起第144章 誰說要綁架管寧第419章 反間計第436章 畢生的願望第202章 闖出城第330章 疑神疑鬼第626章 圍困第100章 蔡邕第679章 癡心妄想第234章 深爲敬佩第57章 張遼的大局觀第180章 只想賺錢第119章 拜乾孃第413章 孫策過江東第397章 身體有病第133章 殺戮第78章 民族大融合第167章 廢墟安邑第238章 這是心裡戰第371章 傑出女子第139章 情書鬧笑話第624章 困境第283章 巨型木板加厚第105章 騙得美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