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有良知的人

蔣欽道:“孔大儒還專‘門’來東萊看過幾次,見我們安置災民難民非常到位,讓他自己也非常的敬佩,他對主公也是讚不絕口啊。”

呂寧聽後道:“既然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在東萊招收一萬新兵吧,但一定要把好質量關,在訓練上也一定要嚴格要求,不能馬乎了事。”

魯肅馬上道:“是主公。”

甘寧則道:“主公,我們去年俘虜的那個黃巾軍將領管亥咋辦啊?此人也是一身的勇武,也算得上是一名忠義之士,只是我們多次招降他都沒有任何結果。”

呂寧聽後想,管亥,黃巾軍的大將,勇武應該是進入二流角‘色’纔對,在歷史上他可是和關羽大戰二十多個回合的啊,能和武聖大戰二十多個回合,那可是不簡單哦。而且歷史上的管亥在攻北海城時,並沒有強攻,這主要也是他敬仰孔融的大名。否則要是他強攻的話,北海那會等得到劉備三兄弟來救援哦。

想到這裡呂寧對甘寧他們道:“那管亥你們現在把他管押在什麼地方啊?”

蔣欽聽後笑了起來道:“主公,我們沒有管押他,我們把他丟在北島上,反正他也沒有辦法逃得出去,他整天在島上閒‘蕩’,有時候也幫我們做點事,除了不投降外其他都沒有啥問題,平時和我們大家也有吃有喝的。”

哦,呂寧聽後也覺得鬱悶,這管亥還真有點意思。“你們去把他叫來吧,我也看一下這管亥到底是個啥樣的人。”

不大一會兒,管亥來了,他可是‘挺’‘胸’昂頭,一付要命就拿去好了,老子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管亥,真是硬漢子,從他對待北海的處理來看,應該是有良知的人。

呂寧對管亥說道:“管亥,管將軍,你知不知道你的先祖是誰。我告訴你他叫管仲,管大賢人,他的事蹟可是流芳千古啊;後幾百年來,人們只要提到管仲都非常敬佩,他可是比高祖手下的張良、陳平還有名望啊。你,管亥,管炳元,大賢人管仲的後人,青州黃巾軍盜匪的大頭領,帶領着衆匪徒燒殺掠搶,殺人放火,強‘奸’民‘女’,你的軍隊所到之處就像蝗蟲過境,什麼都沒有。”

呂寧喝口水接着說道:“你看看你管將軍,你都幹了些什麼,你先祖管仲大賢人的臉都被你丟盡了,世人會說,怎麼管仲大賢人的後人會有一個壞事無所不做的管亥呢,真是恥辱,你的祖先在地底下怎麼說你,你怎麼向地下的先人‘交’待。是,你管亥會說你黃巾軍是爲老百姓,你給見過你手下的黃巾軍是怎麼爲老百姓的,我看你們比土匪都不如。”

呂寧停頓下後繼續說道:“想想吧,管亥,管仲的後人管將軍,是想一死了之,讓後人罵個幾千年呢?還是爲自己的罪過,多做點對百姓、民族有用的事來贖罪,到以後死了也有臉去見你的先祖們。”

呂寧高興啊,心中在想:“我將管仲大賢人安在管亥的先祖頭上,羞死你管亥,讓你要死都死不了。”

管亥淚流滿面,低下高昂的頭,跪倒於地下說道:“請大人收留管亥,讓管亥在大人手下做點事來贖罪。”

呂寧見管亥服軟投降,心裡也是高興,起身把他扶了起來對他道:“知錯能改是大丈夫所爲,你也不要有啥思想負擔,我準備地東萊招收一萬名新兵,你就去駐守東萊吧,並把士兵訓練好,把東萊這地方守好。當然了,你必須先到我幷州軍事學校去進修三個月,你要了解我軍的各種軍制、軍規、軍紀及相關情況,我軍的的設置和原大漢朝庭的有太多的差異,你必須對我軍的各種武器裝備進行更加深入的瞭解,並要學會使用,至於帶兵作戰的方式方法嗎,等你到軍樣後有人會給你講授的。”

管亥聽後立即向呂寧跪下磕了三個響頭才道:“一切聽主公安排。”

呂寧想了想道:“興霸、公奕,你們二人這幾天把我手下的‘夜眼’護衛都拉到深海里去,讓他們適應戰船上的顛簸,以便今後他們能適應作戰的需要。”

甘寧、蔣欽二人回答道:“是主公,明天我們就安排他們到深海里去受點罪。”

呂寧突然想到,東萊安置這麼多的災民、難民,子敬也是剛來不久,不可能全部都是甘寧、蔣欽、張闖他幾人安置的吧,呂寧擡頭看了他們一眼才問道:“那東萊的內政事務是誰在處理啊?不會是你們幾位自己搞的吧?”

甘寧、蔣欽、張闖聽後笑了起來,甘寧笑後才道:“主公,我們那有這個能耐啊,原先的黃巾軍俘虜是張闖處理的,後來我們安置大量的災民、難民,引起了一些士子的注意,就來了二人相投,一人是東武人,崔琰,崔季珪的堂弟崔林,崔德儒,具說是他的堂兄向他推薦來的,另外一人是樂安的國淵,國子尼;他們二人來後,我們只知道崔德儒的哥哥是我們轄區內的內政高官,其他的都不知道,但他二人處理起政務來確實很有一套,也很內行,把要安置的災民、難民安排得妥妥當當的,我們一看他們二人工作也還行,就放手讓他們二人在東萊處理內政,我們還準備向主公推薦呢。”

呂寧一聽瞪了他們幾人一眼,有這樣高的大才來也不和呂寧說一聲,這不是‘浪’費人才嗎,開啥玩笑,崔林,崔德儒,在歷史上是老曹手下的高官,對地方治理非常有一套,也很得民心,其政績是非常突出的,最後是官到司空,且此人非常的清廉,公正,能力也很突出。

國淵,國子尼,那也是老曹手下的高官,漢朝經學大師鄭玄的高足,一身所學那可不中吹出來,國淵在老曹手下任地方官員時,其對農桑之事非常有辦法,在他的治理下,地方不用幾年就五穀豐登,百姓生活日益好轉,後來也得到老曹的重用,官至太僕,其能力可想而知,能讓老曹器重的人,那能力還會差嗎?

甘寧他們見呂寧用眼睛瞪他們,他們也不知呂寧是啥意思,心裡面也是七上八下的。呂寧對他們道:“你們也太‘浪’費人才啦,小小的東萊居然有二名高才在治理,他二人的一身所學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就算是我們幷州境內的所有內政官員,比他們二人強的也不會有幾人,你們居然尋找到高才不向我通報,這膽子也太大了點。”

張闖聽後鬆了口氣道:“主公,我們那知道他們有大才啊,只知道崔林是崔琰的堂弟,國淵是樂安人,只知他們是士子,在處理內政時也還行,所以就讓他們處理了,誰知道他們是深藏不‘露’,要是知道的話,我們早就向你報告啦。”

魯肅聽後也道:“主公,確實我們不知道,我只聽說國子尼是鄭玄的高足,但具體的能力確實不清楚,況且主公用人都講究的是實際工作能力,並不看中名聲,所以我們也想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也不遲,否則如果是草草彙報上去,要是個空談之人,那我們的臉就丟大啦,我們也是爲了穩妥一點。”

呂寧對他們道:“我在遊學時聽說國子尼在遼西講學時,深得士子的敬佩,並且此人清廉,潔身自好,其人品非常的高,雖然他也是樂安的大戶人家出身,但他本人卻平易近人。”

魯肅聽後道:“主公,我來後也對他們二人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也發現他們二人在處理政務時確實是得心應手,內政事務在他們手真是搞得井井有條,通過和他們‘交’談,也發現他們在農桑事務上更是有獨到的見解和手段,他們安置災民、難民時也是盡心盡力,不像其他外郡官員那樣應負了事,確實也和我們幷州的內政官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當然了,很多規定他們也還是要按照我們的法規來執行的,他們也沒有隨心所‘欲’的‘亂’來一通。”

呂寧又看了他們幾人一眼道:“其他人才沒有了嗎?不會再藏着了罷,我知道天下各種奇人異士是數不勝數,各個地方都隱藏有不少隱士、名士,青州這個地方也是出人才的地方,特別是從小習武者更是此地的習俗,這裡也有好多能人俠士。當然了,你們尋找人才可不能只侷限於士子和武功高強都,只要有一技之長者對我們來說都是有用的,特別是一些專項技能突出者更是我們急需的人才。”

甘寧、蔣欽他們聽後道:“主公,我們知道了,今後我會多加註意尋找人才的。”

接下來的幾天,呂寧都是在魯肅、甘寧、蔣欽、張闖的陪同下到兵營中去看望士兵,和士兵們聊天,對士兵問長問短,問寒問曖,關心他們的生活、訓練情況,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和士兵們同吃一鍋飯,同喝一碗酒,增強同士兵的感情‘交’流,這可是後世的高官都必須做的事,這對於提高士兵對呂寧的忠誠度那是非常的有效,特別是現在這種等級觀念非常嚴格的年代,其作用更是難以表述;士兵見到自己的最高官員,那當然也是非常的興奮和開心,況且‘大熊’的名聲可是響徹雲霄啊,士兵們現在見到自己心目中勇士,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不亞於後世的大牌名星出現在分共場所所引起的轟動。特別是呂寧本人又是一個後世人,對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尊卑貴賤的觀念,呂寧都和他們一視同仁,有說有笑,不像其他官員見到他們時趾高氣揚的樣子,這讓士兵們更是高興。

當然了,呂寧也會對士兵們來一通什麼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想力爭當將軍的士兵纔是好士兵,讓他們要有爲民族獻身的‘精’神,要不怕流血犧牲,爲了民族的強大,我們可以奉獻一切等一些空話、廢話、屁話,這當然也會‘激’發出士兵的鬥志,也會讓士兵們發出陣陣大叫聲,其結果是士兵對呂寧的忠誠度有了持的提高,就算呂寧現在讓他們去死,估計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去執行。同時呂寧也要告訴士兵們,在訓練中必須刻苦認真,要不怕流血流汗,在訓練中流點血,流點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總比在戰場上丟掉‘性’命好吧;只有在平時訓練中多流汗,多吃苦,那在戰場上就會多一分生命的保障。

這裡的海軍和陸戰隊士兵絕大部份都是第一次見呂寧,只有前期來的那五千名陸戰隊士兵見過呂寧,這次呂寧專‘門’來和他們官兵同樂,確實加強了呂寧在海軍和陸戰隊士兵心中的地位,也讓他們知道他們效忠和對象就是呂寧。‘毛’老人家早就說過檢杆子裡出政權,如果不掌握槍桿子的話,那就什麼事的做不了,如果是槍桿子失控的話,那可是會出大‘亂’子的。所以到古代後,呂寧本人在內政上基本上是不聞不問,但對於軍隊的控制那是從來都不敢大意,這是呂寧本人保命的根本,否則怎麼死都不知道,特別是在這種‘亂’世裡更是危險。

另外,爲了加強同士兵的親近關係,呂寧和甘寧他們也和士兵們一起訓練,一起切磋技藝,一起‘交’流在戰場上的心得體會,並告訴士兵們,在戰場上只有勇者能生存,膽小怕事之人多半是丟掉‘性’命,你勇猛時,那敵人就會產生害怕心裡,你膽小時,那敵人就會信心倍增,我們只有奮勇當先,浴血奮戰纔會取得勝利,才能打倒敵人。

通過幾天的觀察,呂寧自己也發現這批海軍士兵和陸戰隊士兵確實是一隻‘精’銳之師,他們都基本達到了呂寧軍的訓練要求,特別是陸戰隊士兵,那真是英勇善戰,這真的得感謝甘寧、蔣欽、張闖等人,他們爲這隻軍隊確實是付出了艱辛,看後呂寧是非常的滿意,心裡面也是十分的高興。

第202章 闖出城第627章 勸降第379章 解決辦法第320章 戲攻袁紹第39章 名士風采第268章 不能掉以輕心第634章 商量對策第630章 密謀第600章 挺進濮陽第29章 尋訪趙雲第676章 增強信心第664章 逼宮第16章 張遼投誠第668章 功勳之臣第413章 孫策過江東第51章 奔赴雁門關第356章 北海孔融第76章 戰前會議第122章 野心勃勃第523章 徐庶被暴扁第527章 公證的判決第580章 出兵漢中第169章 血洗鹽邑第400章 曹操收復兗州第411章 孫策崛起第152章 初識糜竺第646章 危機四伏第88章 喪家之犬第410章 海外征伐第293章 從不計後果第640章 平定益州第480章 乘火打劫第672章 良好的開端第9章 適應環境第294章 鮮卑族滅亡第36章 戰馬惹禍第526章 法律的尊嚴第18章 凱旋歸來第490章 遠洋基地第393章 談笑風生第150章 制定度量衡第638章 恐嚇劉璋第337章 變革第124章 再見甄宓第384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202章 闖出城第470章 收下天水第632章 拜見張鬆第1章 失足之災第14章 發現勇士第269章 你當之無愧第658章 煩惱之事第11章 厲兵秣馬第347章 天理不容第177章 找到橡膠水第239章 不要惹火燒身第248章 確實是有實力第415章 血洗北漢山第679章 癡心妄想第511章 家書第600章 挺進濮陽第124章 再見甄宓第153章 訂購糧食第136章 閒聊第541章 徐福的後人第572章 不知所措第113章 援軍到了第195章 董卓廢帝第338章 二全齊美第177章 找到橡膠水第665章 吵翻天第119章 拜乾孃第110章 官兵同樂第110章 官兵同樂第512章 宣傳劉備第154章 交易婚姻第191章 忽悠大儒第156章 美女不吃醋第393章 談笑風生第632章 拜見張鬆第535章 擊沉倭船第651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478章 強扣周瑜第299章 跪地投降第25章 綁架名士第604章 偷襲臨淄第159章 搞出個樣子第476章 卑鄙計謀第223章 宣傳工具第249章 捷報是真是假第523章 徐庶被暴扁第168章 進攻鹽邑第479章 孫策妥協第217章 呂布敗三英第505章 血洗皇宮第318章 救北海第651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550章 屠殺第535章 擊沉倭船
第202章 闖出城第627章 勸降第379章 解決辦法第320章 戲攻袁紹第39章 名士風采第268章 不能掉以輕心第634章 商量對策第630章 密謀第600章 挺進濮陽第29章 尋訪趙雲第676章 增強信心第664章 逼宮第16章 張遼投誠第668章 功勳之臣第413章 孫策過江東第51章 奔赴雁門關第356章 北海孔融第76章 戰前會議第122章 野心勃勃第523章 徐庶被暴扁第527章 公證的判決第580章 出兵漢中第169章 血洗鹽邑第400章 曹操收復兗州第411章 孫策崛起第152章 初識糜竺第646章 危機四伏第88章 喪家之犬第410章 海外征伐第293章 從不計後果第640章 平定益州第480章 乘火打劫第672章 良好的開端第9章 適應環境第294章 鮮卑族滅亡第36章 戰馬惹禍第526章 法律的尊嚴第18章 凱旋歸來第490章 遠洋基地第393章 談笑風生第150章 制定度量衡第638章 恐嚇劉璋第337章 變革第124章 再見甄宓第384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202章 闖出城第470章 收下天水第632章 拜見張鬆第1章 失足之災第14章 發現勇士第269章 你當之無愧第658章 煩惱之事第11章 厲兵秣馬第347章 天理不容第177章 找到橡膠水第239章 不要惹火燒身第248章 確實是有實力第415章 血洗北漢山第679章 癡心妄想第511章 家書第600章 挺進濮陽第124章 再見甄宓第153章 訂購糧食第136章 閒聊第541章 徐福的後人第572章 不知所措第113章 援軍到了第195章 董卓廢帝第338章 二全齊美第177章 找到橡膠水第665章 吵翻天第119章 拜乾孃第110章 官兵同樂第110章 官兵同樂第512章 宣傳劉備第154章 交易婚姻第191章 忽悠大儒第156章 美女不吃醋第393章 談笑風生第632章 拜見張鬆第535章 擊沉倭船第651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478章 強扣周瑜第299章 跪地投降第25章 綁架名士第604章 偷襲臨淄第159章 搞出個樣子第476章 卑鄙計謀第223章 宣傳工具第249章 捷報是真是假第523章 徐庶被暴扁第168章 進攻鹽邑第479章 孫策妥協第217章 呂布敗三英第505章 血洗皇宮第318章 救北海第651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550章 屠殺第535章 擊沉倭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