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爲何敢出賣我

公孫贊聽說袁紹沒有費一兵一足就得到整個冀州,而自己卻被袁紹給耍啦,非常生氣,就讓其弟公孫越去向袁紹討說法,公孫越見到袁紹後,說是要和袁紹同分冀州,這是雙方商定之約,袁紹說讓其兄公孫贊來一起面商,當公孫越返回到途中時被一夥說是董卓的士兵伏擊,當場公孫越就被亂箭射死,這樣袁紹和公孫贊就結下了仇。

公孫瓚大怒道:“袁紹誘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暗裡取事;今又詐我說是董卓士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報!”於是盡起本部兵,殺奔冀州來。

袁紹知道公孫瓚率大軍至,也親自率領軍迎戰。雙方大軍會於磐河之上:袁紹大軍於磐河橋東邊,公孫瓚大軍於橋西邊。公孫瓚立馬於橋上,對袁紹大聲道:“袁紹,你是背義之徒,爲何敢出賣我!”

袁紹也策馬到橋邊,手指公孫瓚道:“韓馥無才,願讓冀州給我,與你有什麼關係?”

公孫瓚道:“昔日以爲你很忠義,推舉你爲盟主;在你的所作所爲,真是狼心狗肺之徒,你有何面目立於人世間!”

袁紹也大怒道:“誰可去擒此賊子?”袁紹話未說完,手下大將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交戰不到十餘合,公孫瓚抵擋不住,大敗而走。文丑乘勢追趕。公孫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直接撞入公孫讚的中軍,來回橫衝直撞。公孫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手起一槍,刺一健將下馬,其他三將嚇得逃跑。文丑將公孫瓚趕出陣後,公孫瓚望山谷而逃。

幾日後雙方又將大戰,袁紹令顏良、文丑爲先鋒,各引弓弩手一千,分作左右兩隊;令在左者射公孫瓚右軍,在右者射公孫瓚左軍。再令麴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袁紹自引馬步大軍數萬,在後接應。

公孫瓚派遣大將嚴綱爲先鋒。公孫瓚自領中軍,立馬橋上,傍豎大紅圈金線帥字旗於馬前。從辰時擂鼓,直到巳時,袁紹軍都不前進。麴義下令弓手皆伏於遮箭牌下,只要聽見炮聲響,大家就齊發箭。嚴綱鼓譟吶喊,直取麴義。麴義大軍見嚴綱兵來,都伏地而不動;直到來得很近時,只聽見一聲炮響,八百名弓弩手一齊俱發。嚴綱急忙回撤,被麴義拍馬舞刀,斬於馬下,公孫瓚大軍大敗。公孫贊左右兩邊的大軍,想來救援,都被顏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

袁紹大軍齊頭並進,直殺到界橋邊。麴義馬到,先斬了公孫讚的執旗將,把公孫讚的帥旗砍倒。公孫瓚見砍倒帥旗,回馬下橋而逃。卻說袁紹先使探馬看時,回報麴義斬將搴旗,追趕公孫贊敗兵;袁紹因此也不作準備,與田豐引着帳下持戟軍士數百人,弓箭手數十騎,乘馬出陣觀看,袁紹呵呵大笑道:“公孫瓚無能之輩!”

袁紹和手下邊說邊走,正說話之間,袁紹騎馬在前,行不到五里,只聽得山背後喊聲大起,閃出一彪人馬,爲首三員大將,是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劉備聽說公孫贊和袁紹開戰後,因爲擔心公孫瓚有危險,特來助戰。當下三匹馬,三般兵器,飛奔前來,直向袁紹殺來。袁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忙撥轉馬頭而逃跑,袁紹手下衆人拼死把袁紹救過橋。

公孫瓚也收軍歸寨。和劉備、關羽、張飛行過禮後,公孫瓚道:“若非玄德來救我,我軍將敗得十分狼狽。”

卻說袁紹輸了一陣,堅守不出。兩軍相拒月餘,有人來長安報知董卓。李儒對卓道:“袁紹與公孫瓚,都是當今豪傑。現在磐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歸順太師矣。”

董卓道:“就這樣。”次日便使太僕趙岐,齎詔前去。二人來至冀州,袁紹出迎於百里之外,再拜奉詔。次日,二人至公孫瓚營宣諭,公孫瓚乃遣使致書於袁紹,互相講和。二人自回京覆命。

卻說曹操剛接手東郡,也是到處招聘人才,現有武官: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淵、樂進、于禁、車胄等人;文的官有:戲志才、荀攸、劉馥等人,現在也是人才濟濟。曹操在好友陳留大商人衛弘的支持下,堅難的渡過了年關,開春後對四周的黃巾軍餘黨進行清剿,讓東郡四周的亂黨、土匪等賊子向外逃竄。

內政上曹操有手下劉馥等高才,在劉馥等人的努力下,組織百姓大力種植糧食作物。五月後,夏糧收穫,曹操稍有了一點糧草,馬上重新招兵買馬,加強訓練,曹操出兵對其境內的黃巾軍亂黨進行清剿。

隨後曹操率大軍名正言順的以清剿黃巾軍亂黨爲名,對兗州境內進行清剿,並在很短的一年時間內控制了兗州大部份地方,並將這些地方拿入自己的帳下,也把這些地方的亂黨賊子給清剿乾淨,這讓曹操的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曹操率大軍在兗州境內大收地盤的時間,他也接到呂寧軍北地消滅匈奴聯軍鐵騎的捷報。曹操手中拿着北地呂寧軍的捷報,內心裡卻是非常的震驚,他想不到呂寧僅憑五萬飛熊軍就把十五萬匈奴聯軍的鐵騎給消滅了,這是多麼強大的戰鬥力,這樣的軍隊很是讓人膽戰心驚。曹操把捷報遞給手下的文武官員觀看,大家都看完後,沒有一人出聲,他們都被捷報的內容給震驚啦。

夏侯淵見大家都是呆若木雞,就小心翼翼的向曹操道:“主公,呂寧這小子的捷報是否是真實的?不會是那小子搞的啥鬼把戲吧?這也太讓人難以置信,呂寧的飛熊軍我們大家都見過,雖然知道是精銳之師,但也不可能有這樣強大啊?”

曹洪這個大老傻聽後也道:“主公,呂寧那小子就會顧弄懸虛,他五萬飛熊軍和十五萬匈奴聯軍的鐵騎正面決戰,這不是吹大牛嗎?匈奴韃子的鐵騎可不是麪粉做的,哪是十五萬兇悍無比的鐵騎之師啊給打敗啦,這不可能,是癡心妄想。”

第211章 討伐董卓第623章 無奈之舉第631章 皇帝昇天第60章 論狗第275章 支精銳之師第434章 調兵遣將第623章 無奈之舉第107章 遇到麻煩第674章 重兵押運第496章 擴張前會議第50章 結義兄弟第146章 徵兵第343章 死前託孤第202章 闖出城第553章 走訪移民第626章 圍困第366章 周瑜第432章 荀彧第169章 血洗鹽邑第1章 失足之災第529章 新型戰艦第362章 絕色美女第525章 鬱悶的徐庶第13章 對外首戰第177章 找到橡膠水第596章 斬殺馬下第316章 血洗徐州第439章 攻下長安第515章 滿城緋聞第448章 劉備敗逃第122章 野心勃勃第348章 滅高句麗第476章 卑鄙計謀第353章 一無所知第186章 管寧第11章 厲兵秣馬第11章 厲兵秣馬第648章 叢林戰第156章 美女不吃醋第98章 絕世名醫華佗第264章 夢幻般的仙境第23章 收復雁門第425章 免除農業稅第507章 劉備的絕招第679章 癡心妄想第88章 喪家之犬第38章 冀州名士第63章 練兵第382章 處理家事第423章 收穫第93章 恐嚇朝庭第324章 勢如破竹第372章 初見龐統第222章 被商人算計第5章 仗義出手第288章 營救田豐第513章 曹操官邸第526章 法律的尊嚴第621章 賈詡心思第59章 名士來投第618章 潰不成軍第484章 賈詡之計第245章 各諸侯的反映第298章 猶豫不決第580章 出兵漢中第561章 臥牛山匪第10章 佔山爲王第18章 凱旋歸來第605章 偷襲成功第40章 虛心求教第493章 風波第421章 移駕許昌第73章 被你的美貌給雷中了第667章 達成共識第472章 最低薪水保障第339章 財政預算第12章 有血性嗎第416章 餓死第393章 談笑風生第481章 釜底抽薪第15章 名將張遼第248章 確實是有實力第579章 荊州決議第661章 三權問題第238章 這是心裡戰第263章 可是相差太遠第284章 徹底解決第390章 租馬六甲海峽第616章 陷阱第70章 綁票來了第248章 確實是有實力第76章 戰前會議第479章 孫策妥協第629章 原來這樣第427章 曹操搶青州第250章 給啥官合適第371章 傑出女子第221章 貨幣政策第300章 名士、名將第17章 長途奔襲
第211章 討伐董卓第623章 無奈之舉第631章 皇帝昇天第60章 論狗第275章 支精銳之師第434章 調兵遣將第623章 無奈之舉第107章 遇到麻煩第674章 重兵押運第496章 擴張前會議第50章 結義兄弟第146章 徵兵第343章 死前託孤第202章 闖出城第553章 走訪移民第626章 圍困第366章 周瑜第432章 荀彧第169章 血洗鹽邑第1章 失足之災第529章 新型戰艦第362章 絕色美女第525章 鬱悶的徐庶第13章 對外首戰第177章 找到橡膠水第596章 斬殺馬下第316章 血洗徐州第439章 攻下長安第515章 滿城緋聞第448章 劉備敗逃第122章 野心勃勃第348章 滅高句麗第476章 卑鄙計謀第353章 一無所知第186章 管寧第11章 厲兵秣馬第11章 厲兵秣馬第648章 叢林戰第156章 美女不吃醋第98章 絕世名醫華佗第264章 夢幻般的仙境第23章 收復雁門第425章 免除農業稅第507章 劉備的絕招第679章 癡心妄想第88章 喪家之犬第38章 冀州名士第63章 練兵第382章 處理家事第423章 收穫第93章 恐嚇朝庭第324章 勢如破竹第372章 初見龐統第222章 被商人算計第5章 仗義出手第288章 營救田豐第513章 曹操官邸第526章 法律的尊嚴第621章 賈詡心思第59章 名士來投第618章 潰不成軍第484章 賈詡之計第245章 各諸侯的反映第298章 猶豫不決第580章 出兵漢中第561章 臥牛山匪第10章 佔山爲王第18章 凱旋歸來第605章 偷襲成功第40章 虛心求教第493章 風波第421章 移駕許昌第73章 被你的美貌給雷中了第667章 達成共識第472章 最低薪水保障第339章 財政預算第12章 有血性嗎第416章 餓死第393章 談笑風生第481章 釜底抽薪第15章 名將張遼第248章 確實是有實力第579章 荊州決議第661章 三權問題第238章 這是心裡戰第263章 可是相差太遠第284章 徹底解決第390章 租馬六甲海峽第616章 陷阱第70章 綁票來了第248章 確實是有實力第76章 戰前會議第479章 孫策妥協第629章 原來這樣第427章 曹操搶青州第250章 給啥官合適第371章 傑出女子第221章 貨幣政策第300章 名士、名將第17章 長途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