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兒時“偷”趣以及其他樂趣(二)

11、掏龍蝦。

兒時的街頭,兒時的路邊,兒時的弄堂裡,還沒有像現在這樣近乎“氾濫”的龍蝦燒烤店,最多隻有在圩會趕集,在逢廟會之時,才短暫邂逅到這種美食,因此那時的人們都不怎麼愛吃,最多偶爾開開葷,嚐嚐鮮。可並不是嫌口味差,只是不知道如何料理龍蝦,最多隻會煎炸一下,更有甚者,連龍蝦是蝦是蟲,是否能吃,都不知道,也難怪那時,龍蝦並不受到主流的待見了。

然而,對於天生食客的農村人來說,一切都是“老馬當先”,一切都是“身先士卒”,不管能不能吃,都先嚐嘗再說,所以頻頻會去“以身試毒”,以致在確認無毒可食後,最終會做成一道道地道美食傳世,龍蝦就是其中一種。

那時候,在農村的各水域中,經常潛伏着數之不盡的龍蝦,或是半露盔甲,或是隻露龍鬚,或是微露鳳尾,或是慵懶的趴在水藻上,曬着溫暖的太陽,絲毫不懼怕會被人發現,或許它也清楚自己,並不被人們所嗜愛吧。

但對於懂得它價值的“知己”來說,它這樣做,無異是暴露了身影,讓自己“引火灼身”,所以那時愛與池塘爲侶的孩童們,經常會在渚(zhǔ)邊尋它,或是在戲水期間,兀的(wù dì,方言,指突然)發現了它的蹤影,然後不慌不忙的緊緊截住了它,但更多的情況,卻是在幾近乾涸的小水溝裡,發現了它的洞穴。雖然大多數龍蝦,都是潛伏在波底,但當水位下降,或誤入淺區時,往往會在稀稀的污泥下,暫時打洞藏身,爲的,既是躲避天敵,也是能保持自身溼潤吧。

但龍蝦的這種習性,卻輕易讓人們發現了它,原因無他,只因爲它在躲藏期間,會將洞泥外翻,然後封住了自家大門口,它以爲這種方式特別保險。可它沒想到,經驗老道的人類孩童們,會憑藉它洞前,那與其他土壤顏色不一樣的鮮泥,而發現它的蹤跡,進而一掏到底,一睹它的芳容,它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所以那時,根據這個明顯特徵,農村孩子往往能在頃刻間,捉到許多“張牙舞爪”的龍蝦,只見它們揮舞自己的螯鉗,來作抗議與反擊,或許它們也想不通自己,爲何會被人類發現了吧。雖然孩童們,事後會搞一身污泥,把衣服鞋子都給弄溼弄髒,甚至回家後還會挨父母的罵,但想到龍蝦那勁道爽口的味道,一切代價都是值得的。

雖然那時候,龍蝦十分猖狂,數量頗爲巨大,但龍蝦的做法,也僅僅只有油炸以及熬煮,這兩種處理方式了。而那時,龍蝦的處理工作不難,也可以說很簡單,人們只需要把它刷洗乾淨後,抽出它鳳尾中間的排泄管,剝殼剪腮,弄掉囊毛,丟棄蝦黃,以及再次清洗乾淨,撒鹽浸醃,基本就可以了。那時,人們是不怎麼吃它的蝦黃的。

雖然龍蝦是種外來物種,會危害本土天生地養的原本物種,但在它可口的美味誘惑下,如今已被人們吃到只能靠養殖來苟活了,甚至各式各樣的料理它的方式橫空出世,像什麼“清蒸”、“油炸”、“十三香”、“椒鹽”、“麻辣”以及“蒜泥”等,而人們已經廣爲接受,甚至還有點期待它再次氾濫,這也算是這種入侵生物的莫大悲哀吧。

當然了,舊時除了掏龍蝦,還有挖螃蟹,只是螃蟹很少,只能隨緣相遇了,所以以至那時,每當發現一隻螃蟹時,農村孩子往往會掘地三尺,誓要把它給捉住。但很多時候,捉到的螃蟹都是拇指大小,只是螃蟹崽子,所以人們通常都會好生用井水養着,僅作觀賞,並不納入食譜當中,但在夜半時分,它們通通都越獄了,逃跑得無影無蹤,讓人無限懊惱。可縱然如此,它們還是爲農村孩童們帶來了一定的歡喜:比如腹部厴甲(yǎn jiǎ,此處指蟹臍,蟹腹下面的薄殼)是圓形的,爲雌性,而腹部厴甲爲三角形的,則是公,這也算是留給那時的孩子們,唯一的念想了吧。

12、釣青蛙。

雖然青蛙目前已被劃到“三有動物(即有益,有經濟價值,有科研價值)”的範疇,雖然在孩童時期,老師便教育着要保護青蛙,但很多年前,對於一些調皮搗蛋的農村孩童來說,釣青蛙也是一種消磨時光的娛樂方式。甚至,吃青蛙也是一種常態。這其中包括幼時的我,那時我也做過同樣的罪孽。

因爲青蛙吃食有個特點,通常是一口吞下,且只吃活餌,所以那時的孩童釣青蛙,只需要用一根綁有灰綠色臭蚯蚓的麻繩,蚯蚓要活,然後再把麻繩的乾淨端,找根堅實的樹枝或木棍或竹竿,緩緩綁好就行。那時,基本上“十次九中”,除非孩童心急,或因青蛙尚未吞緊,而導致“提線獲蛙”失敗了。

雖然名爲“釣青蛙”活動,但那時的孩童釣青蛙,是不準,也不能給餌上鉤的,不然青蛙會把鉤子吞進肚子中,從而導致很“慘絕人寰”的事情——人硬取鉤的話,會讓青蛙的內臟被扯出體外。所以這種方式,在當年是被衆多孩童所摒棄與杜絕的,但仍有人偷偷使用,而原因嘛,只是這種方式能彌補那缺漏的“十分之一”吧,即孩童每次都能獲得青蛙,不會出現“十次九中”的遺憾。

那,當年被釣到的一衆青蛙們,下場如何呢?除了少許吞下魚鉤,死法悽慘外,還有一些被上了年紀的老人活活剝下皮,是先把一隻只青蛙的大腿折斷,然後從背部的嫩膚上,鉸一個小口,旋即慢慢撕下一整張皮,直至退到兩條大腿腳蹼間,隨即剝離。此時還剩下一隻只骨肉沁血的無皮活蛙,還能往前緩爬,但卻永不能蹦躂,所以整個模樣會顯得異常驚悚,讓膽小孩童不敢直視。當然,還有大量活着時被農村老人攔腰剪斷,她們只留大腿,其他的,全部丟掉。至今仍記,記得當年那些被攔腰剪斷的活蛙,腸肚皆流,雙眼凝視着它自己的後半段,或許是在怨恨着人們吧。

也因此,導致從小不怕青蛙的我,對青蛙莫名恐懼起來,我想,這種種悲慘場景,也是重要原因吧。

當然了,我年少無知時,除了對青蛙殘忍對待外,也對“戚施”(即蟾蜍)未曾溫柔過。還記得那年,我和衆多兒時玩伴,一起用吸滿水的注射器,給蟾蜍打針,往往會導致蟾蜍更腫了。雖然那時的我,不知道被注射水的蟾蜍,下場會怎樣,但我想,肯定是好不到哪裡去吧。或許,人性真是本惡吧…

13、搬魚。

“搬魚”,與下地籠類似,也可說是下地籠的前身吧,具體做法就是,先找個空曠完好且耐用的、口沿鋟有螺紋的玻璃瓶子,再扯點堅韌結實、略粗的尼龍線,以三四米長度爲宜。然後用心的把尼龍線,往瓶口的螺紋隙上,一匝匝的纏繞,箍好,再繫緊。隨後,往瓶內塞上小半個囫圇的饅頭團,再尋個枝條,以楊柳槎椏爲最,細心折成與瓶口等長的雙段,然後呈“十”字狀緊密的填進瓶口。最後,在線尾這端,再用力挽個牢結,栓上個木棍。旋即,找個滿是逡巡遊魚的池塘,丟下瓶子,插好木棍,靜候片刻,就可以滿載收穫了。

值得注意的是,因爲所備的瓶容十分逼仄,瓶口也不寬敞,遠不如地籠內部空闊,所以“搬魚”往往只能得到數十條“小魚猛”(阜陽某地方言,指“小魚苗或體型不大、甚微的成魚”),比如只能攫獲常見的泥鰍、“鯉魚面”(阜陽某地方言,學名指鰟鮍魚,是一種周身斑斕,喜愛羣遊羣覓食的淺棲魚,可能是釣魚人的“一號”對頭)、“麻 古壘兒”(阜陽某地方言,亦稱“大 傻 叼”,學名指矛尾刺蝦虎魚,有淡水棲有海棲,頭大身小,生性十分慵懶,常趴在水邊淺底,貪吃餌料,人以無鉤蚯蚓都可釣獲,可能是釣魚人的“零號”對頭)以及“草生魚”(阜陽某地方言詞,學名指麥穗魚,喜愛成羣覓食,可能是釣魚人的“二號”對頭)等小物,這也算是“搬魚”的某種缺漏表現了。

當然了,若人再幸運點,還可收穫諸如黑殼蝦、刀鰍(阜陽某地方言,學名指中華刺鰍,一種對水質要求甚高、背脊帶突刺的淡水魚種,形似泥鰍,吞食猛烈,常吞鉤入腹,頓口後,釣魚人較難卸掉魚鉤,除非生拉硬拽)以及“篩皮”(阜陽某地方言,又稱“叉尾”,學名指中國鬥魚,性兇猛,是一種發好體色後,觀賞性很強的斑斕魚種,可單養,或羣養。羣養,髮色差,單養,髮色佳)等野生水產,也算是“不幸”事件中的莫大天賜了。

而“搬魚”的最顯著優點,則是能完全無損傷的捕獲魚蝦,就像是趁着魚蝦短暫覓食期間,人安全的把它們從水裡搬到岸上的盆裡,人只是幫着換個新水源停息,對它們的傷害甚微,所以這種便利的捕魚方式才被稱爲“搬魚”,也是農村稚童間,最尋常的“小打小鬧”遊戲之一。當然了,“搬魚”還有一個隱藏的優點,是晴天陰天都可進行,陰天最佳,無畏颳風下雨,除了池塘結冰,堪堪是隻要人想,只要有堘(chéng)塘,幾乎都能實現,十分的隨性。

而除了“搬魚”外,那時的農村孩童,包括我在內,也會去“釣魚”。但不像現在盛行着各種奢侈的釣竿,那時候,十分簡單,僅以一截曬乾了水的竹竿作爲魚竿,僅以一點輕盈盈的泡沫板碎塊作爲魚浮(即魚漂),只“魚線魚鉤與魚錫墜”正常化。甚至釣餌,因爲孩童們,並不像當時的大人們一樣採用麥麩子團“打窩子”,或用酒泡麥粒爲餌的方式,通常只是剛從自家糞地裡扒到的“香曲蟮”(即紅色蚯蚓),也不像當下,市面上賣有種類紛呈的“窩粉”與“餌料”。

但縱然是如此的簡陋,卻一絲一毫都不影響上魚,甚至用起來還很順手。因爲“釣魚”是種追求未知的運動,人的肉眼並不能看到水況,所以能釣到什麼,人全憑運氣了。但縱然是如此,有經驗的人們還是可以根據魚漂的沉浮情況,來判斷咬鉤的魚種,比如麥穗魚吃鉤,魚漂先緩緩左右晃盪兩下,然後迅速沉底,再慢慢浮出來,比如鰱魚吃鉤,魚漂則是水平躺在水面上,就像是人“錯誤”調高了魚漂的位置一般…

而那時最讓我深刻的,是用這簡陋的漁具,釣到了不少“火頭”(亦稱黑魚,學名烏鱧)和刀鰍(即中華刺鰍),甚至還有好幾尾筷子長的“鯇魚”筒子(鯇,huàn,阜陽方言稱“渾子”,是一種草魚,喜渾水,其魚苗俗稱“渾筒子”),以至於變成當時,最讓我驕傲的“戰績”了。所以直到現在,我仍相信這句話是真的——“釣魚,講究的是人,不是釣竿…”

14、坑裡抹澡。

“坑裡抹澡”,即是“在池塘中游泳”,通常盛起在仲夏仲秋之間,憑天氣熱烈情況來驅行。因爲從前,家家戶戶還沒有太陽能熱水器,所以清涼去污,常常都是要前往池塘的,也因此,使“坑裡抹澡”,成爲了一項較爲傳統的“傳承”,吸引着無數的男孩。

其實,在徂年,在很久之前,池塘洗澡,並不是男孩們的專利,女孩子也會挈從(qiè cóng,指跟隨),甚至,連些婦女頭子,也會躍躍而來,進入到清湯沐浴。那時,男女是共浴的,也是不嫌臊的,更是不靦腆的,甚至能互相搓背的,並不像現在這樣,男女嚴格分開的。也因此,在那時,這成了每個農村男孩子的人生峰值,沒有之一。

雖然現在,有了家用熱水器的理由,以及池塘愈挖愈深的緣故,以致於如今,基本上很少人再去池塘中游泳了。再難聽到,三五個孩童相互嬉戲吵鬧的聲音了,也看不到,漂在池波間,恣意“仰白浮”(一種仰身浮泳的鳧(fú)水姿勢)的場景了,更體驗不到“沏猛子”(即潛泳)所帶來的陣陣凊涼安靜了——彷彿世界離我遠去,又彷彿我就是整個世界。

當然,也甚少再經歷身體“膀了”(即身體因泡水太久,而皮膚髮脹)的酥麻感覺了。

雖然科技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讓人們越來越安全,也越來越便利,但細細思量下,有些東西,還真得蠻令人期待的,雖然會有危險存在。

15、摸蝸拉頭子。

“摸蝸拉頭子”,在阜陽方言中,是這樣發音的“mō ě lǎ tou zi”,即是“摸田螺”的意思。因爲田螺味美肉嫩,質感緊緻,營養豐富,可爆炒,可烀煮,也可炆燜,自古便是農家地區,一道鮮香開胃的時令餚食。也因此,在每年中秋節附近,會有“摸蝸拉頭子”的習慣。當然,在每年陰曆三月份,也有相關進度,但因爲“三月田螺滿肚子,入秋田螺最肥美。”,所以一般有善心的人,是不常在陽曆三月捕獲滿肚子卵的田螺的。

而“摸蝸拉頭子”,也有着標準,並非去摸最大的,通常人們只摸體型中等的田螺,這是因爲這個時期的田螺,口感更多汁,滋味也更好,也不會柴硬,並非最大時能去比較的。當然了,人們在“摸蝸拉頭子”時,往往也能順捉到許多碩大的“蛒蜊”(方言指“河蚌”),但不會煮來食用,一般都是拿去砸爛後,用膩肉餵鴨餵鵝的。

等人們摸夠足量田螺,在拿去食用前,往往需要進行最重要的一步,即 “淨泥期”,也被稱爲“換水期”。這是由於田螺通常生存在淤泥砂土間,以水草腐葉爲食,因此體內多多少少都會存有點污濁,所以人們捕獲它們後,需要多次換乾淨的水,來讓它吐盡污穢,只留下除殼之外的肥腴鮮肉。

但這卻不是最後一步。等田螺換水期盡後,人們並不會直接拿去蒸煮,而是會用一壺熱水直接澆下,讓田螺瞬間死亡,然後厴甲外翻,肉肌露出。這個時候,只需要一根針,人們就能在半天內挑滿一碗螺肉了。然後撒鹽焗醃後,用猛火加辣或加蒜後爆炒片刻,人們就能出爐出鍋食用了。

其實,北方地區的農家是不太帶殼食用的,並非嫌棄,而是不會吸,並不像南方地區的食客那般嫺熟的嗦螺,也因此會顯得有些繁瑣,也便情有可原了。但不管怎麼說,在秋收節日間,能品嚐到一顆顆螺肉,能飲着一杯杯啤酒,也便是最愜意的解乏方式了。

16、搗鳥窩。

雖然我知道搗鳥窩是種壞習,但“搗鳥窩”仍是我兒時,所有同村男孩最常進行的一項活動。顧名思義,“搗鳥窩”重在一個“搗”字,也即是發現巢橧(zēng)不高的鳥兒時,找根頎(qí)長的竹竿,猛然搗去的方式,是一種無需攀爬高樹的獲鳥方式。

但因爲“搗鳥窩”,往往會使窩內的雛鳥摔亡,同時也需要備用長竿,所以那時的孩童們,除了“搗鳥窩”外,更常進行的是“掏鳥窩”,以及“用彈弓打”。

而“掏鳥窩”,即是“探手取鳥”,需要孩童攀爬高樹,是一種充滿危險性的獲鳥方式,但通常地面上會用被單接住從樹上丟下的鳥兒,甚少導致雛鳥發生死亡,同時,也能直面老鳥,親覽樹上風光,以及指揮樹下的其餘孩童,感受當領導者的滋味,也算是一種“垂危的美好”了。

所以那時的孩童,往往可以通過此法,來獲取“鷯哥”(即野生八哥)、“老鴰”(即烏鴉)、“黃鸝”、“斑鳩”以及“椋鳥”(俗稱灰啄木鳥)在內的諸多活鳥了,也因此能見識到種類不同的鳥蛋:比如白頭翁的鳥蛋是 “紫紅色帶芝斑”的,比如斑鳩蛋是完全“瑳白色”的,比如野生鷯哥的蛋是“幽綠色有雀斑”的,比如蠟嘴雀的蛋是“青白色帶着斑點”…

而我與“掏鳥窩”的故事,至今仍有一件使我難以忘懷,這發生在很久之前,那時尚不會爬樹的我,是周旋在樹下,與其他人一樣,純屬是個 “接鳥接蛋者”的。依舊記得那時,當我接到“掏鳥者”的命令,便和其他人一起微微扽着軟棉單子,想安全接下,從樹上撂下的幾個鳥兒。可由於這幾個鳥兒剛出生不已,渾身仍然光禿禿的,甚至最多隻有稀疏的幾叢絨毛,便禁不住下墜的衝擊,以及當時我們這些“接鳥接蛋者”也誤偏了,所以全部沒接住,全部被摔亡,一隻只嘴角淌着腥血。

可能是那時,我們這些“接鳥接蛋者”心懷愧疚吧,便鄭重的在樹下泥土間,當場替它們挖了個坑,也小心翼翼的擱置它們的遺體,直至被新土完全掩埋好,形成它們的“墳冢(zhǒng)”。甚至,我們還“若有其事”的找了三根樹枝,並用鮮土捏了點“貢品”,然後穩穩地的插在放在這些“新墳”前,緊接着,連續叩了三次首,用以表達內心的慚愧與悲傷。當然,雖然我們的哀悼儀式已經完畢,但事情還沒完,因爲當時這一切,都被樹上的“掏鳥者”,也即是我的鄰家小弟盡收眼底,所以事後,他還拿這件事笑話我們很久,很久。而我們自己,也笑話自己很久,很久,直到這件事被人們完全遺忘。

而“用彈弓打”,則是一種使用彈弓來獲鳥的方式,那時,同村男孩,都有着屬於自己的一柄彈弓。而我,因爲擅長收藏,所以我擁有着不同型號,不同大小,不同材質的好幾柄彈弓,至今仍被我壓在箱底,成爲對兒時的留念。

還記得當年,“彈弓”基本上都是全靠孩童們DIY製成,那時,市面上還甚少見到工業化的彈弓。而“彈弓”的製作流程,也很簡單。對於“彈弓柄”,通常孩童會找根鋼條,然後“中折左折左彎,右折右彎去多餘”,“胸有成竹”的折成彈弓的形狀,當然,也可尋根粗實耐用的柳樹槎,削削減減,刻刻畫畫,就製成了“Y”形狀的,略爲粗糙的“彈弓柄”。

而對於“彈弓弦”,孩童們則以多根富有彈性的細長“機皮筋”,或黑黃色的“寬皮筋”來暫時代替,雖然會隨着時間被風化,但也能勉強使用好長一段時間了,便深受當時孩童們的喜愛。而價錢嘛,“寬皮筋”一塊錢兩付,“細皮筋”一塊錢十根,雖然並不貴,但當時的孩童,往往都沒有什麼零花錢,所以換一付新的“彈弓弦”,也需要積攢蠻久。

而對於“彈弓拋”,則主以真皮鞋皮爲最,因爲從真皮鞋上裁下的“弓拋”,稍微加工後,就能製成合適的形狀,同時也十分防蛀耐用,可謂是“彈弓拋”的上等材料。

當然了,有了“彈弓柄”,有了“彈弓弦”,有了“彈弓拋”,還需要用繩子箍筋並箍緊。通常對繩子的選材要求是,結實耐用,不易斷,所以一般以“滌綸封口線”或“金屬扎絲”爲最。

而彈弓的“子彈”,因爲折損率很高,基本上一射就丟,所以當年的孩童們,用泥巴疙瘩來代替,具體是找來一大團潮溼的黃膠泥,然後混點麥糠,並耐心的滾成一顆顆大小合適的泥巴珠,最後晾曬一兩天就能正常使用了,而“泥彈”的測試威力,也還不小哩。

當然,爲了增加“彈弓”的美觀性,那時的孩童,往往還會在“彈弓柄”上,用橡膠電線絲一圈圈的纏繞,以增加弓身光滑度,甚至還會在弓肚中放點“熒光粉”,並用膠帶“裛好”(yì,指纏繞完全,不留死角),就是夜色靄靄時,能盈盈閃亮,以增加自身的逼格。

雖然現在,我已經漸漸見不到農村孩童,競玩彈弓的景象了,也見不到孩童爬樹掏鳥了,就像是我這撥孩童長大後,村裡“傳統”就斷了層,或許是現在的小孩子,有了更好玩的娛樂了吧。但不管怎麼說,孩童以傷害鳥兒而取樂的壞習慣,就應該少玩,甚至需要完全摒棄,畢竟當前的所有常見鳥兒,都被劃分到“三有動物”(有益,有經濟價值,有科研價值)裡,需要人們時刻的溫柔對待。保護鳥兒,需打小做起…

17、拍蜻蜓。

在很久以前,“拍蜻蜓”,也是濃濃夏日間,農村孩童最常競玩的一種羣體性遊戲。通常選擇在夏季陰雨將至之時,或天氣暖曛的夏日傍晚,此時,地面上會有成羣的蜻蜓低矮飛舞。因爲宛如“恆河沙數”,所以披天蓋日,滿天都是蜻蜓。也因此會使捕獲蜻蜓的機率加大,基本上隨便用掃帚悠(指輕拍,觸碰到)兩下,就能打暈不少的蜻蜓。

而“蜻蜓”的玩法,通常是先用一根從掃帚上折下的細竹條,緊緊插到蜻蜓的屁股(即尾腔)中,然後孩童把持着,任蜻蜓亂飛,但因爲有“縲紲”(léi xiè,捆綁犯人的黑繩索,借指監獄,囚禁)的存在,往往蜻蜓是逃不走的。

那時候,孩童們還不清楚蜻蜓是種益蟲,也不知道蜻蜓以蚊蟲爲食,甚至也不瞭解猙獰的“蠆(chài)蟲”(蜻蜓的幼蟲狀態)爲了變成翩翩蜻蜓,要蛻換了好幾次皮,所以肆意的殺害了不少,但由於當時的蜻蜓數量大,繁殖多,也無甚影響,並不像現在這樣,已經見不到大片蜻蜓羣了,所以現在的蚊蟲才那麼氾濫與猖狂吧。

18、弄老鞥。

“老鞥(ēng)”,正確的稱呼應該是“東方白點花金龜”,是一種腐汲性或食果蔬汁液的,羣棲取食昆蟲。

每年出現在春夏秋三季之時,所以農村的孩童,在這段時期內,在正在受到癭(yǐng,此處指樹瘤)害的病樹上,或腐爛的瓜果蔬菜上,都能尋覓到它的身影。

因爲“東方白點花金龜”起飛時,會發出“鞥鞥鞥”的聲音,所以被諢稱“老鞥”,寓意“聲音宏大,且嘈雜。”而“老鞥”的玩法,與“玩蜻蜓”的方式相似,即在逮到“老鞥”後,用一根從掃帚上折下的細竹條,牢牢插到“東方白點花金龜”背頸的縫隙中,使之無法逃逸,同時,也十分健康的活着,不會讓它出現太大的傷害。

所以“老鞥”在孩童的這種刺激下,往往會更加的“鞥鞥鞥”,但它只能原地飛舞,一般是好一會兒才能把身子晃動,然後藉機飛走,所以,那時的孩童,往往能享受好一會兒的“鞥鞥”聲。

當然了,因爲“老鞥”身處腐敗的環境下,所以特意尋它玩的孩童們,也能同時發現“豹紋蝶”(一種喜愛吸食樹液,腐果,以及花蜜的,翅膀褐色如豹紋的食腐性蝶類),甚至天牛的蹤影,也別有一番趣味。而更具玩味的是,讓農家深惡痛絕的,農田土壤下的乳白色大蟲“蠐螬(qí cáo)”(俗稱“地狗子”),是和“東方白點花金龜”同科的“金龜甲”(或稱金龜子)的幼蟲形態,也算是一件令人嘖嘖稱奇的事情了。

19、逮老肥牛。

“老肥牛”,是“天牛”的一種稱謂,因其力大如牛,善在天空飛舞,故得天牛之名;又因其發出“嘎吱嘎吱”之聲,似是鋸樹之聲,故又被稱爲“鋸樹郎”。

雖然天牛是一種危害程度較大的害蟲,大人們對其深惡痛絕,恨不得絕了它的種。可對於農村裡的留守孩童來說,卻是一種難得的趣味性極大的天然玩物。每當暑假來臨之後,清閒無事的農村孩童便會趁着暖曛曛的午後時光,三三兩兩,成羣結隊,一同前往村莊周邊的叢林草野溝渠裡,去消遣時光,去探尋大自然的詭秘與神奇。

因爲農村環境優美而安謐,鮮少有人涉足,所以蟲兒們常常高亢的一展歌喉,或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或搞起了合唱團,琮琮琤琤(cóng cóng chēng chēng)的,嗈嗈喈喈(yōng yōng jiē jiē)的,有蟬的熱鬧,有鳥的清脆,也有蛐的絃音...共同將天籟的聲音展現的淋漓盡致,配合的天衣無縫,頗像最上乘的音樂集會一般,能讓人沉醉其中,身與心都受到了極大的薰陶。

所以飽富探索精神的農村少年們,自然而然能發現諸多純天然的綠色樂趣:比如尋覓隱形在樹皮褶皺中、恍惚與樹色合而爲一的蟪蛄——若人不細察的話,不容易發現它的身影,靠着這一招,它躲過了多少次天敵的追索...還比如悄守花叢,等待着翩翩飛舞的蜂鳥鷹蛾來授粉來採蜜——這是一種似蛾似蜂似鳥似蝶的“四不像”昆蟲,擁有着蜂鳥的速度,擁有着蛾子的長喙,擁有着蜜蜂的習性,擁有着蝴蝶的曼妙,經常會被人們誤認是蜂鳥,其實只是一種天蛾罷了...當然了,還有各種飼養的樂趣,比如餵食滿身利刺的刺蝟,能發覺它最喜歡吃麪條、泥鰍、蚯蚓等長條狀食物,也喜歡吃小青蛙、小蛤蟆、小老鼠與幼蛇等,可謂是比較好生養的生物之一...

雖然人們常說農村裡的消遣不多,可一時半會卻也很難讓人一口氣說盡,這無限的美好或許都摞在人們的眼角邊上,靜等着人們來細細發現,這就像是在仲夏之後,在低矮的灌木叢中,若人們細心留意的話,經常可聽到一種微弱的、類似“嘎吱嘎吱”的聲響,就像是誰在偷偷伐木一般。當然了,若人們撥開蔥蘢,會發現一兩隻或多隻,肥臃臃的,長相怪異的,有着細長雙牫的,生着粗粗似鐮刀樣顎齒的囂張昆蟲在啃食着鮮嫩多汁的樹皮——這種蟲並不會因爲被人類發現而停止啃食,相反,會加速啃食,然後只有在人們捉到它後,它才似猛然驚醒,“哦,原來我被人逮到了啊”,然後開始氣沖沖的兩牙交磨,六肢亂纏,發出可恐的“嘎吱嘎吱”聲,似乎想憑藉這一招,讓“孱弱”的人們嚇到放生了它。它,就是這樣的慵懶,也是這樣的天真,因爲太過貪吃,也因爲太過幼稚,最終落得個被人捉到玩耍到死的結局,這,大抵是它最悲哀卻不讓人可憐的經歷了吧。

被捉住後的天牛,玩法有不少,最常見的是找來一根涓細而堅韌的尼龍繩,像拴牛一樣,從天牛的脖子後面環繞着小心繫緊,讓它無法下嘴,無處咬斷,也無心搞亂繩子,自然無可掙脫。所以繫上枷鎖的它,就變成了命不由己的傀儡,雖然還能飛翔,卻只能聽取人心愛惡,或高或低,或前或後,範圍只在繩長之內,雖然它在飛空時頻頻發出“嚶嚶嚶嚶”的討好人類的聲音(實際上只是翅膀扇動聲,無他意),可它再也不能自由自在的到處飛去了。因爲縱然是如此的悲慼,在人們的眼中,卻是另一番景象:它僅僅只是玩物罷了。所以三五成羣的孩童們經常會比賽着看誰的“牛牛”飛得最高,飛得最遠,可最終勝者連同敗者,都會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也只有少許運氣好到爆的“牛牛”,能幸福的帶着繩子飛走——可最終它還是會因爲有繩子束縛而死去的。

而對於那些一開始就用自己的鉤足搞亂繩子而分開不得的“牛牛”,會自然失去人們的青睞,會首當其衝的受到迫害,然後,就成了螞蟻軍團豐碩的口糧了。

當然了,還有一種“牛牛”的玩法是比賽爬遠,在地面上,看哪隻天牛爬得最快,爬得最遠,以遠近定輸贏,也是趣味盎然的。

雖然天牛以生命的代價,來給予農村孩童童趣,來博取人類主人的歡心,以及構成了人們的青春(實際上多是童年),雖然它是害蟲一列,可農村孩子,依舊也是要說聲謝謝的,謝謝這些小精靈構成了農村孩子多姿多彩的真實體驗,也因爲有這些精靈的陪伴,留守的農村孩子才少了許多的孤單與寂寞,多了些喜笑和顏開。謝謝那些年,你存在過,雖然那時的孩子早已長大,早已不在重玩這些“幼稚”,可真當緬懷起來,想去找尋,再續玩你一把,卻發現鮮少痕跡,已經不好找到你們了。也是啊,時光荏苒,這人間早已是物是人非,何況是惹人厭惡的你們呢,畢竟農藥多了,雜樹少了,環境惡化了,你們自然就會消失蹤跡吧。這,愈發孤單寂寞的人生呀...

20、逮油子。

油子,是北方地區對“蟈蟈”的俗稱。而“蟈蟈”,是一種渾身碧綠,兩須細長,叫聲如“嘓”,體色與蝗蟲相近,外形與“竈馬”相似,穿梭在草叢間的精靈,食瓜果,也食豆類。因叫聲清脆醇美,而被人們作爲觀賞性昆蟲飼養,至今已經數百年曆史。

所以農村的孩子們,也自然會受到召喚,而頗爲喜歡飼養這種昆蟲,以至於每到夏末秋初,在聽到這種嘹亮聲響時,就尋思着前去捕捉,然後繼續與這種生靈發生些趣事。甚至,在野外尋獲“蟈蟈”的期間,也會發現“黑豆”(即龍葵)和“香姆榴”(即燈籠果),然後順勢恣意品嚐一番。其實,逮蟈蟈,比較簡單,尋聲定位即可,它的聲音在哪,就去哪捉它就行。可難就難在,捉住它後,需要有個地方寄養,要求綠色自然,空氣透露,不影響人們觀賞。所以心靈手巧的農村老翁們,巧妙想出了用“狗尾草莛(tíng)”或茳芏(即香附草)梗,或金銀菜莖,來編織玲瓏精緻的“蟈蟈籠”,以此來解決蟈蟈的住宿問題,以及人們的觀賞需求。

於是那時候,能有一間鳴叫着蟈蟈的“草屋”,便是不少農村男孩子的期冀吧。當然,這也包括當年的我。雖然現在的我早已不在飼養,縱然是偶然聽聞它的聲響,我也裝作無物,最多隻是駐足傾聽它絃音的美妙,慢慢的回味,我已不願去傷害它了吧。

當然了,除了“蟈蟈”外,農村還有“蟋蟀”、“棺頭蟋”以及“油葫蘆”,甚至還有居於人家廚房的“竈馬”(又名“突竈螽(zhōng)”),以及潛藏在屋內的“中華鬥蟋”——是種模樣微小,叫聲卻吵鬧的“家養型”蟲子。而 “棺頭蟋”的頭型最爲清奇怪誕,宛如戴了個“警帽”,據民間傳說,能威懾其他正在鳴叫的蟋蟀,就像遇到警察後收斂自己行爲的小偷一樣,所以“棺頭蟋”也因此被戲稱爲“警察蟋”,真是地大物博,無奇不有呀。

(未完待續)

【之集】09:生活*生活【哂笑集】05:觀望者【我的213生活】26:野驢駒篇122、《秋泊詞之人間每覽倍思忖》118、《衆人哀哀皆是苦》【舞夢集】11:你就是我的紅太狼76、吐槽下親戚給我介紹的對象(沙雕版)145、“徐老墳”(隨筆版)【茹夢集】31:最終念想177、畢業六年後,前前女友都考上博士了【逐鹿集】19:蝴蝶飛躍滄海【隨筆】26:白日昭昭照青心第十章:不可思議的復活【我的213生活】14:重回故地篇第九章:多行不義必嚇尿【石勒集】05:《李氏家書》147、《有座城新編》【我的213生活】12:醫療篇【茹夢集】13:小仙女語錄【舞夢集】21:心的河畔165、《我的養鴿生涯總感&詞兩闋記錄》【隨筆】117:阜陽方言註釋集錦【我的213生活】109:無後爲大篇【佰草集】05:天海紙鳶(寫給姐姐)118、《衆人哀哀皆是苦》124、《天牛詞之艽野翼翼撥叢樹》126、家鄉的泡桐樹126、好春光,好成長(拓展訓練心得)【隨筆】24:以己爲寸,方略知尋尋158、『春夏秋冬夢擾人』集58、《蜂鳥鷹蛾詞之逡巡芳菲酣醉客》51、《白鵯詞之人間向來苦家翁》44、《又相思之臨近暮秋涼天色》第五章:神秘的匣裡空間60、《琳琳詞之闊別未和卿君獨》63、《雪霙詞之今霄飄搖気烈烈》【哂笑集】07:你有過青春嗎【茹夢集】54:人生如夢,不過一場輪迴【我的213生活】98:迷茫與開闊篇46、番外篇之當今社會深有感觸【遨遊集】19:這個觀念119、《瑩瑩詞之倩影遺遺無眼停》177、畢業六年後,前前女友都考上博士了【我的213生活】98:迷茫與開闊篇68、《難忘詞之人間偏是落寞悔》【詩歌】15:《愛僝僽未平殢雲雨地有感》【之集】09:生活*生活51、《白鵯詞之人間向來苦家翁》第七章:這一夜畢生難忘【舞夢集】13:年少輕狂,爲了誰【我的213生活】109:無後爲大篇49、《今朝風景異之晚秋易見稀奇事》【哂笑集】10:愛,就要在一起35、《夏遠近秋歸夜獨倚望雜感》作品前言作品前言160、《蜻蟌詞之三載蛻一身》【隨筆】24:以己爲寸,方略知尋尋【遨遊集】24:海王號歷險記228、人生難得去養鴿【舞夢集】22:一兮日葵,爲你而開【茹夢集】10:夢縈三世緣——致長卿66、《蚰蜒詞之偞卑陋物向來惹人惡》【逐鹿集】17:血性說【四方誌集】17:訃文《小狗白煙兒》43、《家裡蹲之從初春輾轉到霜降》135、“阿黃”165、《我的養鴿生涯總感&詞兩闋記錄》【哂笑集】09:我們都是乞討者【茹夢集】02:我好想你第六章:突現的黑色巨塔【茹夢集】07:此去經年有感【靜待時光集】06:打擾回憶219、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我的213生活】14:重回故地篇56、《黑水雞詞之只認此渠朝與暮》124、酒醒廳堂冷,寂寂無心眠【隨筆】30:等待你的動脈,激動我的心懷【隨筆】68:關於過年時逼婚的幾點感悟【佰草集】01:不知名的悲傷第五章:神秘的匣裡空間【阡陌集】06:人不能人云亦云【舞夢集】12:你在我心裡177、畢業六年後,前前女友都考上博士了【詩歌】32:《回家的顏色》46、番外篇之當今社會深有感觸89、逼婚之殤(琨玉秋霜版)【阡陌集】01:1+1的LOVE139、兒時“偷”趣以及其他樂趣(三)76、吐槽下親戚給我介紹的對象(沙雕版)【逐鹿集】21:人生只需一念【舞夢集】12:你在我心裡【哂笑集】05:觀望者【隨筆】33:舊日情如醉,此際怕難追【遨遊集】14: 心的思考【遨遊集】22:似是而非終落寞【阡陌集】11:夜漫獨躊【靜待時光集】31:人無韶華去又返【遨遊集】24:海王號歷險記
【之集】09:生活*生活【哂笑集】05:觀望者【我的213生活】26:野驢駒篇122、《秋泊詞之人間每覽倍思忖》118、《衆人哀哀皆是苦》【舞夢集】11:你就是我的紅太狼76、吐槽下親戚給我介紹的對象(沙雕版)145、“徐老墳”(隨筆版)【茹夢集】31:最終念想177、畢業六年後,前前女友都考上博士了【逐鹿集】19:蝴蝶飛躍滄海【隨筆】26:白日昭昭照青心第十章:不可思議的復活【我的213生活】14:重回故地篇第九章:多行不義必嚇尿【石勒集】05:《李氏家書》147、《有座城新編》【我的213生活】12:醫療篇【茹夢集】13:小仙女語錄【舞夢集】21:心的河畔165、《我的養鴿生涯總感&詞兩闋記錄》【隨筆】117:阜陽方言註釋集錦【我的213生活】109:無後爲大篇【佰草集】05:天海紙鳶(寫給姐姐)118、《衆人哀哀皆是苦》124、《天牛詞之艽野翼翼撥叢樹》126、家鄉的泡桐樹126、好春光,好成長(拓展訓練心得)【隨筆】24:以己爲寸,方略知尋尋158、『春夏秋冬夢擾人』集58、《蜂鳥鷹蛾詞之逡巡芳菲酣醉客》51、《白鵯詞之人間向來苦家翁》44、《又相思之臨近暮秋涼天色》第五章:神秘的匣裡空間60、《琳琳詞之闊別未和卿君獨》63、《雪霙詞之今霄飄搖気烈烈》【哂笑集】07:你有過青春嗎【茹夢集】54:人生如夢,不過一場輪迴【我的213生活】98:迷茫與開闊篇46、番外篇之當今社會深有感觸【遨遊集】19:這個觀念119、《瑩瑩詞之倩影遺遺無眼停》177、畢業六年後,前前女友都考上博士了【我的213生活】98:迷茫與開闊篇68、《難忘詞之人間偏是落寞悔》【詩歌】15:《愛僝僽未平殢雲雨地有感》【之集】09:生活*生活51、《白鵯詞之人間向來苦家翁》第七章:這一夜畢生難忘【舞夢集】13:年少輕狂,爲了誰【我的213生活】109:無後爲大篇49、《今朝風景異之晚秋易見稀奇事》【哂笑集】10:愛,就要在一起35、《夏遠近秋歸夜獨倚望雜感》作品前言作品前言160、《蜻蟌詞之三載蛻一身》【隨筆】24:以己爲寸,方略知尋尋【遨遊集】24:海王號歷險記228、人生難得去養鴿【舞夢集】22:一兮日葵,爲你而開【茹夢集】10:夢縈三世緣——致長卿66、《蚰蜒詞之偞卑陋物向來惹人惡》【逐鹿集】17:血性說【四方誌集】17:訃文《小狗白煙兒》43、《家裡蹲之從初春輾轉到霜降》135、“阿黃”165、《我的養鴿生涯總感&詞兩闋記錄》【哂笑集】09:我們都是乞討者【茹夢集】02:我好想你第六章:突現的黑色巨塔【茹夢集】07:此去經年有感【靜待時光集】06:打擾回憶219、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我的213生活】14:重回故地篇56、《黑水雞詞之只認此渠朝與暮》124、酒醒廳堂冷,寂寂無心眠【隨筆】30:等待你的動脈,激動我的心懷【隨筆】68:關於過年時逼婚的幾點感悟【佰草集】01:不知名的悲傷第五章:神秘的匣裡空間【阡陌集】06:人不能人云亦云【舞夢集】12:你在我心裡177、畢業六年後,前前女友都考上博士了【詩歌】32:《回家的顏色》46、番外篇之當今社會深有感觸89、逼婚之殤(琨玉秋霜版)【阡陌集】01:1+1的LOVE139、兒時“偷”趣以及其他樂趣(三)76、吐槽下親戚給我介紹的對象(沙雕版)【逐鹿集】21:人生只需一念【舞夢集】12:你在我心裡【哂笑集】05:觀望者【隨筆】33:舊日情如醉,此際怕難追【遨遊集】14: 心的思考【遨遊集】22:似是而非終落寞【阡陌集】11:夜漫獨躊【靜待時光集】31:人無韶華去又返【遨遊集】24:海王號歷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