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
李暮一邊坐車,一邊在腦海中繼續查看着4軸數控機牀的資料。
不知不覺間,便到了京影廠附近。
但由於過於入神,他並沒有注意到快要抵達。
前面開車的關建民見狀,微微回過頭,準備知會他一聲。
就在這時,前面忽然竄出幾個學生。
伴隨着“刺啦~”的一聲,車子險之又險地停在她們的面前。
這突然的變化,讓李暮也嚇了一跳,連忙擡起頭查看情況。
見到只是幾名嚇得面如土色的學生,他才鬆了一口氣。
前面開車的關建民和副駕駛的趙參軍連忙下車,道:“幾位同學,你們沒受傷吧,要不要去醫院看看。”
“我,我們沒事,對不起,我們不是故意的!”幾名學生連忙擺手道。
她們正是劉嫺一行人。
本來幾人想得是想遠遠地看一眼就好。
可沒想到李暮的車遮得嚴嚴實實地,他們跟了半天啥都沒看着,所以沒忍住越靠越近。
到了最後,甚至繞到車子的前方去看。
沒想到一個不小心,一羣人擠着擠着,竟然擠了出來,還險些被車撞到。
“沒關係,是我們開車不小心,我給你們道歉。”李暮走下車,看向幾名學生,溫聲道。
看到他,本來神色緊張的幾名學生,眼睛猛地瞪大了不少,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見狀,關建民和趙參軍倒是對此見怪不怪。
畢竟只要是學生,就沒有不知道李暮的,被認出來也很正常。
“李,李顧問,真的是您!”劉嫺結結巴巴地說道。
聞言,李暮笑了笑,道:“是我。”
“啊,對不起對不起,不是您的錯,您不應該道歉。是我們想看一看來京影廠的科學家是誰,才……”劉嫺反應過來,趕忙開口解釋。
她很快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當聽到京影廠爲了歡迎他,搞出這麼大的陣仗的時候。
李暮不由得一臉的黑線。
不是都說了不喜歡搞大場面嘛,怎麼還來這一套
——京影廠和他們不是一個系統的?
那沒事了。
“你們不用道歉,也不用覺得不好意思。”李暮上前看了看劉嫺等幾名學生,然後繼續道:
“這樣吧,既然是我的原因讓你們的參觀被迫中斷,不如跟着我一起繼續參觀完如何?”
面對他的邀請。
幾名學生只覺得渾身如墜雲霧,像是在做夢一般。
見李暮一面她們都覺得十分滿足了,陪同一起進行參觀,這是多麼大的榮幸啊!
還是劉嫺反應比較快,道:“我們願意!”
有她帶頭,回過神來的學生們也趕忙跟着紛紛點頭,傻子纔會拒絕呢。
……
於是,李暮訪問京影廠的小隊,由原來的三人,擴充到了7人。
因爲距離京影廠的大門只剩下不到幾百米的距離。
再加上車子坐不下的緣故。
他也沒有繼續坐車,而是帶着衆人,步行前往。
沒走幾步,他便看到了在京影廠大門前空地左右排開,胸口帶着大紅花,手裡拿着彩旗的大批人羣。
看到他們過來。
人羣前方的幾個人先是朝這邊打量了一下,旋即飛快地朝這邊跑了過來。
與之同時,門口的儀仗隊伍開始敲鑼打鼓地跳了起來,還不停地喊歡呼着:“歡迎李顧問蒞臨京影廠參觀!”
綵帶飄揚,鑼鼓喧天。
看着眼前一片熱熱鬧鬧的景象,再回頭看了看自己帶來的孤零零6個人,以及身上早上隨便套的秋衣毛衫。
李暮覺得好像自己有點不太尊重了。
而且這6個人還有4個是碰巧拉來的,原來只有關建民和趙參軍兩個,屬實是有些寒磣。
就在李暮微微出神的時候。
田坊也帶着人趕了過來,一見面便道:
“李顧問,我是京影廠的廠長田坊,有失遠迎,還請您見諒啊!”
“田廠長,您太客氣了。”李暮笑着和對方握了握手,接着道:
“而且您弄出這麼大的陣仗來迎接我,反倒讓我有些不好意思。”
聞言,田坊道:
“哎,這些不算什麼,都是應該的。”
“不說您爲國家做的那麼多貢獻。”
“就說我們廠子裡的不少同志,也對您十分尊敬和佩服,即便是我不組織,他們也會自己過來。”
他一邊說着,一邊做了個請的手勢,帶着李暮走向京影廠。
遠處迎接的京影廠員工,看到自家的廠長帶着人緩緩走來,臉上原本將信將疑的神色徹底消失。
轉而變爲滿臉的振奮和喜悅。
真的是李暮顧問!
廠長和他們說的時候,他們還不相信。
畢竟一位科學家,和電影廠實在找不到有什麼關聯的地方。
聽着耳邊忽然高漲起來的歡呼聲,田坊笑了笑,道:“李顧問,您看,我就說吧,大家都十分地歡迎您。”
他倒不是有意瞞着下面的人。
只不過京影廠一千多號人,就是一千多張嘴,萬一將消息泄露出去,難免會有不少的麻煩。
“各位同志們好啊!”李暮對着田坊笑了笑,然後高興地衝着京影廠的工人們擺手打了個招呼。
下面頓時響起一陣山呼海嘯般地迴應:“李顧問好!”
……
在歡迎儀式過後。
李暮一行人隨着田坊走進京影廠。
一邊朝裡面走,後者一邊和他介紹京影廠的歷史。
京影廠成立於49年,發展至今,有着3棟50年代的老建築,包括主樓、洗印樓和錄剪樓。
這幾個地方,主要負責電影的製作和後期的處理工作。
而在製片廠的主區,還有136畝的土地,規劃建設了電影文化雕塑公園、電影博物館區和電影文化長廊區。
在這裡,曾經誕生過許多深受人民大衆喜愛的電影,比如《龍鬚溝》《祝福》《紅旗譜》等等。
聽着田坊的介紹,李暮也算是對這個時代夏國的電影產業發展狀況,有了個基本的瞭解。
結果自然也不出所料,發展得實在是一般。
當然,不能說他們拍的不是好電影。
只是這些電影拍攝的主要目的,還是爲了宣傳。
長此以往,題材固化不說,拍攝的思維也容易僵化,根本沒有走向國際的可能性。
就在李暮微微皺眉的時候。
陪同在他旁邊的田坊也察覺到了不對。
他先讓正在介紹錄剪設備的人暫時停下,然後問道:“李顧問,您是不是有什麼話想說?”
“確實有一個,咱們廠的電影是拍得不錯,但設備也應該與時俱進,電視機都是彩色的了,再拍黑白電影就有些不太合適了。”李暮回過神,道。
他這次就是來考察情況的,倒是沒必要說得太多。
當然,提一點小意見還是可以的。
聞言,田坊苦笑道:
“李顧問,哪有這麼容易啊,拍出彩色電影的成本,比黑白電影貴太多了。”
“而且放映也是個大問題。”
“我們現在的放映機,普遍都是手搖式和膠片放映,根本支持不了彩色電影播放。”
顏色的重要性,他何嘗不明白。
只是國內現在的情況,確實沒辦法去拍攝彩色電影。
因爲即便你拍了,大家最後還是看得黑白的,根本得不償失。
“難道沒有人研製出彩色放映機嗎?”李暮愣了愣,問道。
田坊搖了搖頭,彩色放映機,這個他們是真沒有。
他倒是聽說國外有,但價格十分昂貴,至少國內目前是不可能拿出錢去研究生產的。
見狀,李暮微微頷首,道:“沒事,沒有就沒有吧,以後說不定也用不着了。”
彩色放映機用的是彩色膠片,這個玩意兒還是挺貴的,一卷就要1M刀左右。
雖說拿出機器對他來說沒什麼,但完全沒有必要造出這種落後的機器。
都有半導體照相機了,再弄一個數字放映機,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而且無論是畫質,還是維護成本、操作方式等,數字放映機都要比彩色放映機更加的先進。
“哦,您爲什麼這麼說?”田坊疑惑地問道。
周圍陪同的京影廠領導,以及劉嫺等學生,也用好奇地眼神望向李暮。
畢竟在他們的觀念中。
黑白放映機之後,就該是彩色放映機了。
李暮道:
“現在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了,咱們沒必要按照國外的老路走,完全可以研製新的更便宜更方便設備。”
“你們知道半導體照相機吧。”
“它也能夠拍攝視頻,而且不需要大量的膠片,存儲起來也十分方便,只需要一款小小的存儲盤……”
他簡單地舉了個例子,說了說未來視頻存儲方式的變化。
膠片放映機不會被淘汰,但被製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放映更穩定以及傳輸和發行更方便的數字放映機取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如果真的能有這樣的設備,那麼我們國家的電影事業,必將向前邁進一大步啊!”田坊聽完後,不由得感慨道。
其他人的神色中也滿是震驚。
僅僅是聽着李暮的描述,他們都能想象得出,那是一幅怎樣的場景。
到時候,電影放映將不會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鄉下的人們不需要再等到電影放映員下鄉才能看上電影。
“只是一點提升,說是一大步未免有些誇張了。”李暮搖搖頭,道。
不過雖然他這麼說,田坊臉上的喜色卻依舊沒有退去。
但忽然,他似是想到了什麼,有些猶豫道:“李顧問,我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說?”
“沒事,田廠長,您直言便是。”李暮道。
聞言,田坊這才道:
“對於我們來說,電影的發展固然是天大的事情。”
“可您是一位科學家,還是做出過那麼多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我實在不明白,您爲什麼會對電影突然這麼感興趣?”
他說完後,周圍的衆人也忽然反應過來。
是啊,李暮顧問怎麼忽然來研究拍電影的設備了呢?
電影雖然是文化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和他以前做的那些研究,對夏國的巨大貢獻而言,根本微不足道。
李暮笑着緩緩道: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底蘊,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支柱。而電影又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因此我並不覺得它比不上我所做的研究。”
“而且田廠長您不用擔心,我不是在‘不務正業’。”
“研製些新設備只是順手爲之而已,廢不了什麼功夫。倘若能對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起到一點作用,我也是不勝榮幸!”
他的這番話,讓周圍的所有人都聽得不由挺直了脊背,心中生出了一份自豪感。
“不能這麼對比的,而且我哪敢說您‘不無正業’啊!”田坊擦了擦額角的汗道。
要是被人知道他這麼說李暮,恐怕會被唾沫星子淹死。
畢竟其成就無疑是新夏國建立以來的最爲耀眼的存在,百十年內都不可能再有人超越。
……
隨後,參觀繼續。
田坊知道李暮有意發展電影工業之後,介紹得更加賣力了一些。
除了介紹京影廠之外。
還說了說最近正在準備拍攝的一部片子——《英雄兒女》。
“這部電影是吳朝同志寫的劇本,內容已經寫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把人選齊就開始拍攝……”說起電影,田坊可謂滔滔不絕。
《英雄兒女》是一部戰爭片,講述的是支援北邊的戰士王城陣亡後,妹妹王妨在文書王問清的幫助下堅持戰鬥,最終和養父王福標在戰場上團員的故事。
他自己同樣會參演,擔任裡面的政委王問清。
……
用了兩個小時。
李暮纔將京影廠參觀完畢,順帶還聽了聽田坊對於未來要拍的一些電影的介紹。
對於這些片子,其實他還是相當肯定的。
比如《英雄兒女》,就是一部非常不錯的戰爭片。
他也並不打算否定這些電影的價值。
賺OM的傻子們錢是一回事,但不代表需要否定自家拍的東西的正確性。
這些銘記那些最可愛的人的電影,無論放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當然,前提是別拍手撕小日子的神片。
……
在京影廠的飯堂簡單的用過餐後。
李暮便起身準備離去。
畢竟還有科影廠,也要去看看。
田坊目送着李暮的身影離去,站在大門口久久都沒有回過神來。
“還是讓人擔心啊!”他微微嘆了一口氣,不覺喃喃出聲。
……
入夜。 WWW▲ ttκa n▲ c○
李暮逛完了科影廠之後,便返回家中。
他靠在沙發上,小憩片刻的同時,也在考慮着要不要插手電影拍攝。
畢竟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夏國拍攝的電影題材實在是太單一了。
“不過插手的話,未來的特殊時期,恐怕會成爲麻煩。”他心中暗歎。
雖說幫助夏國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但那段歷史,該來還是要來。
現在拍別的題材,恐怕很容易成爲未來被人攻訐的目標。
雖說不至於有什麼危險,但也得躲起來,避免成爲別人的目標。
“算了,還是老老實實地研究吧。”李暮坐起身,很快便做下決定。
現在的時機,確實不太合適。
人們也未必能夠接受其他題材的作品。
……
次日,早。
李暮起了個大早,洗漱鍛鍊完後,便趕往車研所。
雖是凌晨6點,但實驗樓的燈光已經亮了起來。
他快步走向實驗室。
剛來到門口,便看到了楊英、羅宇等專家教授,以及張克茂和王澤榮兩人。
他們正在討論着坦克發動機的增壓問題。
通過增壓,可以提高發動機的進氣壓力,從而增加燃油的燃燒效率,提升動力輸出和燃油經濟性。
60年代,坦克發動機的增壓技術主要是廢氣渦輪增壓。
這種技術可以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驅動渦輪,進而壓縮進氣空氣,提高進氣密度,從而增加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
不過僅僅只是這種增壓,還不能滿足玄武-1主戰重坦發動機的性能需求。
所以李暮給他們提出了另一種技術——雙渦輪增壓。
但看衆人的情況,很顯然遇到了不小的難題。
比如渦輪遲滯問題、機械結構問題、系統集成問題等等……
他站在門口聽了片刻,才走了進去,拍了拍手,道:“諸位,我回來了。”
“李顧問!”聽到聲音,所有人俱是渾身一震,欣喜地回過頭。
楊英更是直接衝上前,道:“您可算回來了,這些天爲了雙渦輪增壓的問題,我頭髮都快薅禿了!”
“哈哈,那您可得悠着點,否則京都的冬天可有點凍腦袋。”李暮開了個玩笑道。
衆人聞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小小的玩笑,讓實驗室內原本略顯緊張的氣氛位置一鬆。
李暮這纔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接着道:
“你們剛剛說的問題我都聽明白了,渦輪遲滯,是發動機在高轉速時大渦輪接入會出現的動力輸出不連續情況。”
“爲了減少遲滯,我的想法採用雙渦管渦輪的設計。”
“通過將排氣氣管分成兩組,每組連接一個渦管。這樣設計可以減少不同汽缸之間的排氣干涉和渦輪遲滯現象……”
他隨口便說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讓剛剛還恨不得抓耳撓腮的衆人眼前俱是一亮,紛紛掏出紙筆,開始飛快記錄起來。
見到他們這幅樣子。
又想了想自己未來可能要離開幾天。
李暮索性將另一個方法,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一併提了出來。
有了這兩個技術,基本能將渦輪遲滯的問題給解決掉。
他緩緩道:
“其實說白了就是增加可調渦流截面的導流葉片。”
“這些導流葉片會在低轉速、低排氣量的工況下關閉,從而增大發動機的進氣壓力。”
“而在高轉速高排氣量的工況下,導流葉片會重新打開,以優化渦輪的增壓效果……”
說完了渦輪遲滯的問題。
李暮又繼續講了講機械結構和系統集成的解決思路。
雙渦輪增壓系統需要更高的機械強度和耐久性,因此渦輪的轉速和溫度都會顯著地增加,對機械結構產生較高的要求。
想要解決,首先肯定還是要優化材料和製造工藝,比如採用高強度、耐高溫的鈦合金、陶瓷材料。
又或者改進冷卻系統,使用高質量的潤滑油等等……
然後是系統集成。
不過這個是個苦功夫,只能通過不斷地在軟件和硬件上進行復雜的集成和調試,來確保兩個渦輪在不同工況下都能高效工作。
……
一直忙活到快到中午的時間。
李暮纔將發動機雙渦輪增壓的技術難點講解得七七八八。
這些內容,足夠楊英等人研究個五六天,足夠撐到他去參加測試。
不過除了發動機。
還有武器方面的研究需要解決。
吃完飯後。
他又接着趕去張數順所在的武器組。
自從他提出炮射D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研製思路之後,後者便和從裝科院那邊帶來的人一直在繪製設計圖。
進展倒是有一些,只不過速度不快。
按照張數順自己的預計,以他們目前的情況,想要將兩種炮彈都搞出來,至少需要花費兩到三年的功夫。
當然,這是在沒有李暮幫助的前提下。
……
實驗室內。
張數順正和一羣研究員們,對着桌上一張圖紙不停地討論着。
這幾天的時間。
他們根據李暮所說的原理,繪製出了一個初步的設計圖。
只不過這張圖還存在許多的缺陷和不足。
主體結構很簡單,只有彈丸和裝藥兩部分。
彈丸部分由飛行體和脫落部分組成,而裝藥部分則用於提供爆炸能量。
目前他們的想法,是將飛行體設計由風帽、穿甲頭部、彈體和尾翼組成的結構。
風帽用於減少飛行時的阻力,穿甲頭部是穿甲的主要部分,彈體提供結構支撐,尾翼則用於穩定飛行。
而脫落部分,是指在脫殼的過程中,彈體的外層被簸籮,露出內部的穿甲芯部,從而提高穿甲能力。
李暮一邊悄聲走進屋內,一邊聽着張數順等人小聲的討論,滿意地點點頭。
大體的思路是沒有問題的。照着研究下去肯定能把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搞出來。
就在他走近時。
眼睛一直放在圖紙沒有離開過的張數順,伸手想去拿旁邊的鉛筆。
只是摸過來正要繼續繪圖的時候,忽然發現鉛筆只剩下指甲蓋大小的那麼小小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