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

一直到下午4點左右。

李暮才走出會議室。

04型個人計算機的基本研製框架,終於被敲定了下來。

目標主要是三點:運算速度達到5000w次每秒,裝載02型操作系統,支持彩色顯示,其他方面李暮倒是沒有提出太多的改進。

畢竟以現在的集成電路水平,想要實現後世那種相對完善的個人電腦,還是很有難度。

因此04型個人計算機,註定只是“過渡的”“實驗性的”一個研究項目。

這些他也在立項之前,就跟王綬覺和蘇東莊,以及衆多的專家和教授們說明。

不過衆人也沒有絲毫的在意,反而紛紛表示理解。

說實在的,他們也沒指望04型個人計算機能夠得到量產。

夏國計算機的升級換代速度確實太快了,淘汰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研製的速度。

這也就導致了,有些單位纔剛剛收到最新型的02型計算機。

結果他們這邊都在開始研製04型,中間的03型還沒多少單位拿到呢,就在名義上被先淘汰了。

這未免有些過於浪費國家的資源,所以只研究技術,不考慮量產,反倒是好事。

……

離開半導體研究所。

李暮緊接着又來到了雷達研究所這邊,找到所長彭時錄。

後者看到他,熱情地將他迎進辦公室,一邊泡茶,一邊和他說着這段時間以來他們所的研究成果。

自從新型脈衝多普勒雷達研製成功以後。

他們所的專家和教授,便着手開始準備考慮將之裝載上飛機的問題。

只不過這個過程——困難重重。

不提他們的戰鬥機性能上的落後問題,在設計上也有許多難點。

比如天線問題。

殲-6的天線是馬刀天線,主要用於接收信號,增強通訊。

但這種天線和新型脈衝多普勒雷達並不能適配。

因此他們正在考慮研發新的天線。

就在兩人說話的功夫,副所長蔣南英帶着所裡的幾位主要專家和教授趕了過來。

見狀,李暮連忙起身打招呼。

“李顧問,您不用客氣,我們也直說了,這次來就是想找您幫忙的。”一位教授開口道。

他叫林家棟,是五道口技術學院無線電電子學系的教授。

雖然在後世名聲不顯,但能力絕對值得信賴,否則也不可能被彭時錄和蔣南英邀請,參與到現在的研究當中。

有他開口,其餘的專家教授們也紛紛跟着懇求李暮的幫忙。

“你們甚至都不問我會不會嗎!”李暮心中暗歎。

不過這個問題,他確實會。

所以他也沒辦法推辭,只能道:

“我先前考慮過,有一些想法,既然諸位專家教授開口,那我就隨便說說,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馬刀天線的缺點,是在高空飛行中容易結冰,且在高速飛行時會產生較大的啓動阻力。”

“爲了克服這兩點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向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的研究方向去考慮……”

……

李暮並沒有一上來就把解決方法講出來。

畢竟這時候夏國的天線技術,還是比較落後的。

即便要研究,也得給衆人“補補課”才行。

只不過這點東西,顯然沒有辦法滿足已經有點習慣了他動不動便掏出方案直接解決問題的衆人。

在聽完之後,他們先是在筆記上做了半天的批註,又問了一些沒聽明白的地方。

然後有一位教授很快接着道:

“李顧問,您看能不能給我們個具體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定向天線好呢,還是全向天線好?”

他這個問題讓周圍的專家教授們俱是一愣,旋即露出古怪的表情。

這兩種天線類型很早便被髮明出來,優缺點也十分的明顯。

定向增益一般在9dBi以上,信號質量好,傳輸距離遠,但設計工藝複雜,價格也貴。

全向的結構倒是簡單,價格也便宜,只是增益就很一般,僅僅只有2dBi到7dBi之間。

僅從這方面看,幾乎不可能有第二個答案。

除非,李暮有辦法讓全向的增益超過定向。

“當然是定向天線,我可沒有辦法讓全向天線達到定向天線的效果。”李暮看着衆人詢問的眼神,笑着道。

無論是殲-6的馬刀天線,還是殲-10的平板縫隙天線,都是定向天線,答案基本不用考慮。

聞言,問出這個問題的教授,也發現自己問了一個“蠢問題”,露出懊惱的神色。

看着教授的表情,衆人忍不住一陣哈哈大笑。

笑過之後,李暮繼續在幫助衆人理清思路。

平板縫隙天線,其實主要基於巴比涅原理。

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永固描述兩個互補屏在衍射場中某點單獨產生的復振幅之和等於光波自由傳播時該點的復振幅。

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將孔徑或縫隙天線的輻射場和阻抗與其互補天線的場聯繫起來。

不過僅憑一個簡單的原理,想要把天線拿出來,難度還是不小的。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加工精度,其對縫隙形狀尺寸的精度要求極高,其難度和有源相控陣的T/R單元相比都容易不了多少。

雖說憑藉3+2軸數控銑牀勉強能夠完成,但想要量產還是有許多問題。

……

在雷達研究所內待了兩個小時左右。

在將蔣南英和衆專家教授的思路順利引上正途之後,李暮才起身離開。

至於無源相控陣雷達,這個他並不着急拿出來。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上強度不是不行,但一上來就是無源相控陣雷達,難度有些超標。

……

趁着時間尚早。

李暮又讓關建民開車帶着自己前往航空院。

花了幾個小時的功夫。

他們纔來到隱藏在深山中的研究基地。

不待他們靠近。

早就收到消息的唐燕捷迎上前來,笑道:

“李顧問,您可回來了,你帶來的那些教授,可是天天唸叨你啊,一天天說得我頭都大了!”

Wшw☢ttκan☢c○

“怎麼,聽着唐院長您沒少頭疼啊?”李暮疑惑道。

聞言,唐燕捷擺了擺手,道:

“也算不上頭疼,說起來我還挺佩服他們呢,敢想敢幹,纔來了幾天就敢開着飛機上天上去搞試驗。”

“就是隔三差五總喜歡跑過來跟我打聽你的事情,問您啥時候回來。”

“可這事兒你說我哪清楚,所以讓他們耐心再等等,結果根本沒用,還是從早到晚地過來。”

他雖覺得黃之前等人事多了些,但對他們的能力還是相當佩服了。

“試驗,什麼試驗?”李暮怔了怔,好奇道。

唐燕捷解釋道:

“你忘了,你之前不是送來了一份文件,上面提出了一個理論,叫什麼能量機動論。”

“當天黃教授他們便開始討論起來,不過大家的意見都有些不一。”

“於是王石存教授就提議,上天去進行試驗驗證,畢竟實踐出真知嘛。”

他說完後。

李暮也反應過來。

他倒是沒想到,爲了驗證一個理論,黃之前和宋文聰等人竟然還要上天去試試。

“看來大家的興致都很高啊!”李暮笑着感慨了一句,旋即當先朝基地裡面走去。

一邊走,他一邊問道:“他們現在還在進行試驗嗎?”

“沒錯,不過我聽王教授說,試驗的結果基本已經確定了,能量機動論確實有用!”唐燕捷跟在後面,道。

這個結果倒是不出意料。

畢竟只要由一個熟練的飛行員,按照能量機動論的原理飛過一次,很容易便能感覺到其中的差距。

……

兩人一路來到航空院的一座兩層實驗小樓。

不過還沒上去。

便遇到了正準備下來吃晚飯的黃之前等人。

看到李暮,他們的眼睛猛地亮起,急忙上前道:

“李顧問,您可終於回來了,這兩天您去哪兒了,我們積攢了許多的問題想跟您請教呢!”

“是啊,您提出的能量機動論實在是令人佩服,這無疑是世界戰鬥機設計史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這個理論在,我們下一代設計的戰鬥機,不說趕超M帝和老大哥,至少也能和他們有一戰之力了!”

……

衆人七嘴八舌地說着話。

聽着耳邊嘈雜的聲音,一時之間,李暮算是明白了唐燕捷的痛苦。

他連忙道:

“抱歉抱歉,有其他的事情必須要去處理,所以耽擱了一兩天,還請各位教授見諒。”

“不過我一忙完就趕緊過來了,就是想和諸位繼續交流。”

“這段時間和大家一起交流,讓我獲益良多。說實在的,一想到你們很快便要離開,我的心裡就滿是不捨。”

說到最後,李暮假裝長嘆了一口氣。

這幾乎等於是在明示了。

不過沒辦法。

殲-10的研製還是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的,不能再拖下去。

聽到這話,黃之前、塗吉達和宋文聰等教授的眼神不由俱是亮了亮。

生怕會錯意,黃之前連忙試探地問道:

“李顧問,難道您的意思是……打算再邀請我們多留幾天?”

“不止是幾天,我最近有一個研究戰鬥機的想法,只恨自己才智有限,許多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李暮道。

聽到這話的黃之前等人立刻道:“我們,我們可以啊!”

等了這麼久,他們等得不就是這句話嗎。

“李顧問,只要您覺得我的能力還成,我願意跟着您一輩子都研製戰鬥機!”宋文聰斬釘截鐵地說道。

他早就想說這句話了,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其他教授見狀,也紛紛開口,道:

“以前我們一直都是仿製其他國家的戰鬥機,但這一次,李顧問您讓我們看到了自主研發的希望!”

“有李顧問您在,我們一定能夠研製出一款屬於我們夏國的強大戰鬥機!”

“咱們有這麼多專家和教授,還有李顧問您,都是兩隻眼睛一個腦袋,不信比那些外國人差!”

……

衆人的情緒都十分高漲。

這段時間以來和李暮的交流,讓他們看到了曙光——夏國自主設計、自主研發、自主製造戰鬥機的曙光。

爲了能夠讓這道光更加明亮,他們每一個人都願意燃盡自己!

“謝謝大家的信任,我相信,在我們的一起努力下,一定能夠將威龍-1戰鬥機造出來!”李暮也不由被氣氛感染,心中激盪不已。

今天發生在這裡的一幕。

或許過去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百年,都未必能夠被人知曉。

但總歸有一天,封存的歷史會被解開。

後世的夏國人民一定會,且會永遠銘記,有一羣人曾經爲了他們的和平生活,心甘情願地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

12位教授,在黃之前、塗吉達和宋文聰的帶頭下,都迅速表態,選擇加入李暮的研究項目組。

他們同樣也明白,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

過往的他們,或許各自都曾有所成績,做出過一點東西。

但那些和現在要做的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它必將載入夏國航天航空發展的史冊,在其上留下繼往開來的濃烈一筆。

不過在激動過後。

有人忽然回過味來,問道:

“李顧問,您是不是一開始就沒打算放我們走啊?”

這個問題一出。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匯聚到李暮的身上,滿是好奇。

“沒錯,從自宋文聰同志聽到諸位教授的時候,我就打定主意要留下大家了。只是怕大家不願意,所以便想先等一等,更有把握一些再說。”李暮道。

聞言,黃之前一拍大腿,懊惱道:

“哎呀李顧問,你應該早說啊,我們早就想留下來了,還怕您覺得人太多麻煩呢!”

其餘的塗吉達、盧笑鵬等人,也是一臉的哭笑不得。

早知如此,他們當初還頭疼啥呀,直接說就好了,根本犯不着糾結這麼久。

“沒事沒事,總之結果是好的。”李暮也不禁有些啞然失笑,道。

不過他倒是不覺得拖到現在是在浪費時間。

畢竟想要這12位來自天南海北,且水平都處於戰鬥機研製領域前列的科學家,能夠一個不落地留下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敲定了共同研究的計劃之後。

很快,黃之前等人便託唐燕捷幫忙,知會他們原來的單位,說他們要留在京都進行研究。

後者自然樂見其成。

甚至還提議道:

“要不把諸位教授的家裡人都調來京都,免得大家和親人分居兩地,回家也能方便些。”

但凡是重要的研究項目,動輒時間都是以年爲單位起步。

像是戰鬥機,就更久了,沒個三年都不可能拿出點像樣的東西出來。

這麼久的時間,一直和家人分居,顯然不太現實。

“如果可以的話,當然再好不過,只是到時恐怕要麻煩唐院長您照顧了。”黃之前等人也有這個想法,所以沒有拒絕。

雖說即便家人來了京都,他們一年到頭還是未必能見上幾次。

可離得近一些,總歸是好的。

……

在徵詢過一衆教授的意見之後。

唐燕捷很快興沖沖地離去,模樣像極了要去打一場硬仗。

不過說是硬仗也差不多。

畢竟要從許多單位手裡搶人,哪怕他是航空院的院長,都得費些口舍才行。

這邊,留下的李暮繼續和黃之前等人商量關於威龍-1戰鬥機的研製計劃。

不過說計劃,其實還爲時尚早。

李暮道:

“以現在的技術條件和工業基礎,其實還不能滿足我們的研製要求,所以我們首先得突破一些工藝方面的問題。”

“比如我們國內的龍門銑牀技術,至今還都是引進的技術,存在嚴重落後的狀況。”

“爲了彌補這些技術工藝方面的不足,我們需要完成許多突破,才能夠爲戰鬥機的誕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說有黃之前等12人的加入,但威龍-1戰鬥機的研製團隊,目前來看人員還是有些不足。

因爲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龍門銑牀,僅僅只是航空機牀的一部分,還有數控龍門銑牀和重型臥式車牀。

但即便解決了這個,也還有更多的難題在等着他們。

柔性工裝技術、噴丸成型技術、真空熔鍊技術、熔模鑄造工藝……

一個個技術工藝,都是曾經無數科研工作者用盡半生心血才得以突破的難題。

“李顧問,我知道有一位教授,在龍門銑牀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如果您覺得能行的話,我寫封信讓他過來。”黃之前當即道。

他一開口,其他的教授們也紛紛表示可以搖人過來幫忙。

對此李暮當然也不會拒絕,將他們推薦的人一一記下,等回頭再讓唐燕捷出面去邀請。

緊接着。

他又說起威龍-1發動機的問題。

在這方面,衆人都知道李暮打算研究渦扇發動機,不過對於這項技術,他們都還有些疑慮。

畢竟在60年代,出於技術限制和成本考慮,都是渦噴發動機更爲常見。

渦扇發動機雖然結合了渦噴發動機和螺旋槳發動機的特點,擁有較高的燃油效率、較低的噪音和更好的經濟性。

但這些和結構簡單、維護成本更低的渦噴發動機比起來,還是有些相形見絀。

既然是討論,大家也各抒己見,道:

“渦扇發動機目前看來,還是更適用於民用客機,除非我們能有新的技術突破。”

“沒錯,渦扇的結構更復雜、附屬設備也更多,僅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不如選擇有着強大輸出功率的渦噴。”

“李顧問,您也別藏着掖着了,有啥辦法就直說吧,我們跟着學習學習。”

……

說着說着,大家的目光又漸漸地匯聚到了李暮身上,滿是期待等着他的答案。

渦扇不如渦噴,那是在以前。

可他們如今有李暮在,未必造不出更好的渦扇發動機。

“其實方法確實有,不過想要實現也有不小的難度,”李暮微微頷首,道。

黃之前笑道:“您先別說難度,給我們說說是什麼方法!”

“等等,黃教授,李顧問,等我先拿找個筆記本。”宋文聰趕忙打斷道。

其他的教授雖然嘴上不說。

但手卻已經非常誠實地摸向了手邊的紙筆。

待衆人都準備好後。

李暮才繼續道:

“我們可以從4個方面入手,材料、冷卻系統、控制系統和推進技術。”

“先說說材料方面,爲了使得渦輪葉片能在更高的溫度下工作,可以考慮研製高溫合金和陶瓷基複合材料……”

“再說冷卻系統,目前的渦扇發動機主要是以單通道內部冷卻爲主,通過在渦輪葉片內部設置一個通道利用氣流進行冷卻……”

……

接下來的5天時間。

李暮基本都在會議室裡度過,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就是和黃之前等人一起討論航空發動機的問題。

有些原理說起來簡單,但想要落在實處就千難萬難。

不經過反覆的討論和驗證,就算是他自己拿着資料,也很難放心地研究。

畢竟工業基礎都不相同,有些方法後世可行,現在未必可行。

……

走出會議室。

李暮伸了個懶腰,和黃之前等人說了一聲,便準備離開航空院。

他一連走了許多天。

玄武-主戰坦克的研製,也不清楚有沒有出現問題,是時候過去看一眼了。

當然,在去之前,照例他還得休息一天。

否則即便去到車研所,那邊也會把他攔在大門外。

就在李暮一邊下樓,一邊想着該怎麼合理地躲開假期的時候。

忽然,唐燕捷迎面走來,笑着道:“李顧問,有給您的消息,郭院長那邊讓您離開後先去他那兒一趟。”

“沒問題,我回去後立刻就去。”李暮當即道。

以唐燕捷的身份都不知道的消息,那麼八成和玄武-1主戰坦克的研製有關。

總不可能是讓他去電影廠參觀這種小事。

……

和唐燕捷告別後。

李暮便馬不停蹄地前往國科院。

進了大門後,直接走向郭默的辦公室。

剛剛靠近,便聽到了裡面傳來的爽朗的大笑。

聽到這笑聲。

他便知道應該不是什麼壞事。

“郭院長,什麼好事兒啊,您這麼高興?”他一邊笑着,一邊走進去道。

聞言,正在和一個人說着話的郭默立刻從座位上站起身,道:“來來來,我爲您引薦一番,這位就是李暮顧問!”

順着他手的方向。

坐在沙發上的一個40歲左右,帶着眼鏡的中年男人站了起來,道:“李顧問您好,我是胡旭華!”

“您好,幸會幸會。”李暮笑着和對方握了握手,同時快速地在腦海裡檢索對方的名字。

第29章 常規模式下,你已經無敵了267.第267章 腳步慢不下來第458章 盾構機第471章 開物256.第256章 唯一的一等獎!!!第456章 把M帝和老大哥帶溝裡219.第219章 您做的什麼實驗,比磁流體推進器還重要?240.第240章 要相信年輕的同志嘛,畢竟我比他還年輕185.第185章 遊戲研發中心第422章 世界第三強國383.第383章 探地雷達282.第282章 李顧問,要開直升機不?第476章 農聖第429章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102.第102章 遙遙領先M帝!143.第143章 “國寶”李暮363.第363章 局域網測試第411章 這不都是因爲您嘛?343.第343章 離心機的問題386.第386章 電影工業的設想第96章 有你這樣的年輕科學家,是國家之幸!第8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43章 劉澤和汪洋,人已經麻了125.第125章 領導的一封信215.第215章 磁流體技術與傳統機械結構之爭第481章 您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378.第378章 商用貨車研發141.第141章 辦法好是好,就是有點損147.第147章 身負六大顧問職銜218.第218章 一次實驗,成果就遠超我們一百多次391.第391章 農學院講話349.第349章 京都火電廠179.第179章 擔任總設計師兼總顧問第454章 又是一款戰略重器第438章 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382.第382章 放古代那就是“農聖”337.第337章 ‘神通廣大’的小關同志第1章 我對成功不感興趣!第91章 再採購他們的家電,我就是蠢驢!(求訂閱)317.第317章 誇了半天,楞是沒說精度是多少第47章 我這個院長,都沒臉再幹下去(大章)388.第388章 要不去我們農研所開個講座?”137.第137章 計算材料學!266.第266章 西斯科飛行器實驗室141.第141章 辦法好是好,就是有點損212.第212章 脈衝多普勒雷達第69章 知識的力量而已102.第102章 遙遙領先M帝!105.第105章 驚喜的西北基地!第477章 推重比第429章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第41章 升級!普通學生水平!280.第280章 搭建資料服務器392.第392章 您是我們國家真正的脊樑219.第219章 您做的什麼實驗,比磁流體推進器還重要?352.第352章 風雷1號143.第143章 “國寶”李暮第416章 得想個法子,讓他長個記性340.第340章 讓老大哥看起來更強,它還得感激咱們呢375.第375章 咋的,是他們五道口技術學院不成了?344.第344章 大蘑菇最後一塊碎片第408章 第一臺玄鳥1直升機組裝完成231.第231章 領域帶頭人的氣勢348.第348章 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391.第391章 農學院講話356.第356章 這個李顧問,還真是讓人又愛又恨220.第220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第54章 提着豬頭找廟門第7章 這個年代的鉅額獎勵第12章 夜半女人哭第472章 以李暮爲原型的電影394.第394章 蓉城新戰鬥機項目第87章 上架感言第408章 第一臺玄鳥1直升機組裝完成383.第383章 探地雷達349.第349章 京都火電廠320.第320章 M帝和老大哥成樂子了355.第355章 萬噸壓機成功292.第292章 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爲了造福人民187.第187章 老大哥:絕對是假消息第428章 要打,而且必須速戰速決!第13章 不知道死了能不能穿越回去?第403章 設計圖就這麼水靈靈地拿出來了?326.第326章 開闢四個新的學科領域165.第165章 錢教授課堂的科技設想350.第350章 卸磨殺驢,卸磨殺驢啊!第418章 介入坦克研發331.第331章 第一位博士畢業生第78章 李暮最近怎麼樣?第493章 到底是怎麼靠得這麼近還沒被發現的?第421章 電傳飛控第416章 得想個法子,讓他長個記性336.第336章 所長的位置由您來當第410章 上級領導指示203.第203章 關鍵民:輪到我就是拿東西嗎?第96章 有你這樣的年輕科學家,是國家之幸!第97章 等你畢業,有你‘好果子吃’321.第321章 1v19戰績可查310.第310章 你可以不要,但國家不能不給183.第183章 分佈式投影光刻機研製成功
第29章 常規模式下,你已經無敵了267.第267章 腳步慢不下來第458章 盾構機第471章 開物256.第256章 唯一的一等獎!!!第456章 把M帝和老大哥帶溝裡219.第219章 您做的什麼實驗,比磁流體推進器還重要?240.第240章 要相信年輕的同志嘛,畢竟我比他還年輕185.第185章 遊戲研發中心第422章 世界第三強國383.第383章 探地雷達282.第282章 李顧問,要開直升機不?第476章 農聖第429章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102.第102章 遙遙領先M帝!143.第143章 “國寶”李暮363.第363章 局域網測試第411章 這不都是因爲您嘛?343.第343章 離心機的問題386.第386章 電影工業的設想第96章 有你這樣的年輕科學家,是國家之幸!第8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43章 劉澤和汪洋,人已經麻了125.第125章 領導的一封信215.第215章 磁流體技術與傳統機械結構之爭第481章 您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378.第378章 商用貨車研發141.第141章 辦法好是好,就是有點損147.第147章 身負六大顧問職銜218.第218章 一次實驗,成果就遠超我們一百多次391.第391章 農學院講話349.第349章 京都火電廠179.第179章 擔任總設計師兼總顧問第454章 又是一款戰略重器第438章 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382.第382章 放古代那就是“農聖”337.第337章 ‘神通廣大’的小關同志第1章 我對成功不感興趣!第91章 再採購他們的家電,我就是蠢驢!(求訂閱)317.第317章 誇了半天,楞是沒說精度是多少第47章 我這個院長,都沒臉再幹下去(大章)388.第388章 要不去我們農研所開個講座?”137.第137章 計算材料學!266.第266章 西斯科飛行器實驗室141.第141章 辦法好是好,就是有點損212.第212章 脈衝多普勒雷達第69章 知識的力量而已102.第102章 遙遙領先M帝!105.第105章 驚喜的西北基地!第477章 推重比第429章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第41章 升級!普通學生水平!280.第280章 搭建資料服務器392.第392章 您是我們國家真正的脊樑219.第219章 您做的什麼實驗,比磁流體推進器還重要?352.第352章 風雷1號143.第143章 “國寶”李暮第416章 得想個法子,讓他長個記性340.第340章 讓老大哥看起來更強,它還得感激咱們呢375.第375章 咋的,是他們五道口技術學院不成了?344.第344章 大蘑菇最後一塊碎片第408章 第一臺玄鳥1直升機組裝完成231.第231章 領域帶頭人的氣勢348.第348章 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391.第391章 農學院講話356.第356章 這個李顧問,還真是讓人又愛又恨220.第220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第54章 提着豬頭找廟門第7章 這個年代的鉅額獎勵第12章 夜半女人哭第472章 以李暮爲原型的電影394.第394章 蓉城新戰鬥機項目第87章 上架感言第408章 第一臺玄鳥1直升機組裝完成383.第383章 探地雷達349.第349章 京都火電廠320.第320章 M帝和老大哥成樂子了355.第355章 萬噸壓機成功292.第292章 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爲了造福人民187.第187章 老大哥:絕對是假消息第428章 要打,而且必須速戰速決!第13章 不知道死了能不能穿越回去?第403章 設計圖就這麼水靈靈地拿出來了?326.第326章 開闢四個新的學科領域165.第165章 錢教授課堂的科技設想350.第350章 卸磨殺驢,卸磨殺驢啊!第418章 介入坦克研發331.第331章 第一位博士畢業生第78章 李暮最近怎麼樣?第493章 到底是怎麼靠得這麼近還沒被發現的?第421章 電傳飛控第416章 得想個法子,讓他長個記性336.第336章 所長的位置由您來當第410章 上級領導指示203.第203章 關鍵民:輪到我就是拿東西嗎?第96章 有你這樣的年輕科學家,是國家之幸!第97章 等你畢業,有你‘好果子吃’321.第321章 1v19戰績可查310.第310章 你可以不要,但國家不能不給183.第183章 分佈式投影光刻機研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