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

聽徐懷要將打鐵爐建到金砂溝去,柳瓊兒疑惑的問道:

“爲什麼?”

現在全力建造獅駝嶺東坡新寨,人手、物資都很緊張,獅駝嶺東坡這還緊挨着鹿臺諸寨,僅有需要走兩三裡崎嶇山道,就能從鹿臺北寨將物資送到新寨,而金砂溝那邊到現在連條像樣的小道都沒有。

之前徐武江等人是被迫藏身金砂溝,每隔三五天背一二百斤糧食過去,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徐懷現在說要將打鐵爐建到金砂溝,除了前期建造所需的物料,匠工居住的宅院,後續還要定期將生熟鐵料運過去,還要在附近建窖燒木炭,那就絕非三五天背二三百斤糧食能解決補給的。

倘若要在金砂溝附近找一處地方建造有防守能力的寨子,耗用更是巨大。

“我要說狡兔應該三窟,你信不信?”徐懷笑着問道。

“不信。”柳瓊兒說道。

“我要說你不在金砂溝另起一攤事,你這個三寨主就是虛的,你信不信?”徐懷問道。

“好像我自己樂意當這個三寨主似的?”柳瓊兒美眸橫了徐懷一眼,問道,“你是擔心徐武富之所以這麼大方,是看準他將來能夠掌控徐武江,而你與徐武富他們必然會發生分歧……”

徐懷點點頭說道:“嗯,是有這個擔憂,但主要我們在金砂溝做什麼事,都可以自己決定不是?要是在獅駝嶺或在歇馬山,但凡行事跟別人有分歧,總是有諸多的不方便。”

“關鍵沒有理由說服他們啊。”柳瓊兒說道。

“女人可以任性一點,何況你還是以‘楚山夜叉狐’自居的漂亮女人。”徐懷笑着說道。

“我是可以找到說辭堅持去金砂溝立足,但錢糧呢?”柳瓊兒說道,“之前爲建獅駝嶺新寨,就拿出五百多貫,現在不可能討回來,手裡就剩一百貫錢,徐武富他們只要捏緊錢袋子,不給錢糧來,我再任性,能做成什麼事?”

“金砂溝溪底有金砂。”徐懷說道。

“呵,”柳瓊兒忍不住要冷嘲熱諷了,說道,“一個壯勞力站溪水裡淘金,一天能換得兩斤糧食不?金砂溝溪底軟溪可淘金砂,左右村寨宗族幾百年來有幾個不知道的,但這些年除了實在找不到活路的,有誰會跑去那裡淘金?”

“……”徐懷笑而不語。

“你有什麼法子,能一人當數人用?”柳瓊兒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十七叔他們不是收編了五六十名殘寇嗎?這些人既然被潘成虎當成棄子聲東擊西,應該老弱病殘居多,要是都留在歇馬山,其實沒啥用處。你挑十幾二十最不堪用的,收編到金砂溝作爲立基之本,前期有這些人手就足夠用了!”徐懷說道,“至於取金的方法,我自然會教你,好叫你夜叉狐的名頭更加響亮!”

…………

…………

徐懷再與柳瓊兒走回僅搭建十數座簡陋窩棚的後寨,徐武磧、周景負責統領族兵寨勇,需要巡防個別逃竄山林的殘賊剩寇會侵擾玉皇嶺,已經先走了,

徐伯鬆、徐仲榆卻與徐武富還留在這裡,與徐武江、蘇老常、徐灌山商議事情。

柳瓊兒剛纔走開,以及這時候與徐懷再回來,徐武富他們都不甚在意,也沒有找她們拿主意的意思。

從這上面,柳瓊兒也看得出他們對自己這個所謂的三寨主,其實是很無所謂的。

柳瓊兒心裡多少有些怨氣,更是堅定聽徐懷主意,在金砂溝另起一攤事的決定,當下便與徐懷坐一旁聽他們商議。

除了商議新寨建造、獅駝嶺開墾,山道開僻等諸多細節問題,玉皇嶺這些年地少人多,成百上千的青壯族人都被迫外出謀生,之前徐武富也只是將跟宗族在泌陽、淮源生意有關的族人收攏回來。

還有更多的族人分散在外謀生,徐武富卻是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勒令他們都回到玉皇嶺來。

然而在形勢危急時,這些族人又是徐氏不可缺席的中堅力量之一。

怎麼將這些族人召回玉皇嶺,徐武富甚是頭痛。

柳瓊兒聽他們商議了好幾個由頭,都沒有什麼可行性,嘲笑道:“看你們爲這事愁的,要不要我女流之輩,替你們出個主意啊?”

“柳姑娘有什麼主意,還請不吝賜教。”徐武富性子隱忍,這時能向徐武江低頭,自然不憚向柳瓊兒問計討策。

“徐氏拿出錢糧來,將開墾獅駝嶺的規模搞得更大一些,不就有藉口叫在外討生計的青壯回鹿臺寨了嗎?”柳瓊兒說道,“獅駝嶺東坡新寨以及附近山田開墾,目前僅僅照百餘家小的規模作安排,是不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但倘若同時在金砂溝也建一座新寨,以及在玉皇嶺與獅駝嶺之間,大建蓄水陂塘,用來開墾、灌溉山峪裡三四千畝山田,徐氏是不是有足夠的理由將在外謀生的青壯都召集回來,還可以名正言順的,從外面購入大量的糧食、鐵器等物資回來進行儲備?”

“玉皇嶺、獅駝嶺之間的山峪,地形陡而石地多,到夏季時有山洪傾灌而下,怎麼大建蓄水陂塘,怎麼去開墾田地?柳姑娘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雖然大家最後都接受了柳瓊兒的說辭,但柳瓊兒不提前言語一聲,就直接慫恿徐懷不計後果的去行刺郭曹齡,蘇老常心裡還是有疙瘩的,說話的語氣也還是生硬。

徐武富與徐伯鬆、徐仲榆對視搖了搖頭,無非是想表示柳瓊兒自詡能斷善謀,多少有些紙上談兵,對經世之術所涉到底有限。

徐武坤、徐武良他們聽徐懷說過滾水壩的事,見柳瓊兒這時候提出來,也只是對視一眼,不點破其中的奧秒。

“……哼!”

柳瓊兒冷哼一聲,徑直拿書案上的紙墨,將玉皇嶺與獅駝嶺之間的山峪地形描畫出來,又在地勢便易之處,添上一道道滾水壩。

柳瓊兒琴棋書畫皆善,一副地形簡畫,寥寥數筆也畫得十分的精準。

柳瓊兒將筆一擲,傲然說道:“你們照我這辦法去造滾水壩……”

“這滾水壩確可以這麼建?”蘇老常有些遲疑的問道。

“怎麼不可以——每一道滾水壩僅三四尺高,以徐氏之財力,建造頗易,而所蓄的溪澗雨水超過三四尺高,就往下一座陂塘泄去,一級滾一級,遂名‘滾水’。這樣一來,每一級陂塘蓄水規模都會控制住,不用擔心低矮的滾水壩會被壓垮,而從上到下十多二十道滾水壩,攔蓄的水量卻足夠可觀。更爲重要的,夏季是時有暴雨,但經過滾水壩一層層截流,緩其水勢,想再形成危害谷裡田宅的山洪也就難了……”柳瓊兒說道。

徐氏幾代開墾玉皇嶺及周邊山地,特別是山地的開墾,在陂塘建造上積累不少經驗,這也叫徐武富、徐伯鬆、徐仲榆及蘇老常他們不難理解柳瓊兒所講之法的妙處。

見徐武富等人確有意動,柳瓊兒更是傲然的說道:

“此事要是不成,所有浪費的錢糧都算我柳瓊兒頭上。而除了前期有藉口,將青壯召集回玉皇嶺外,這一道道滾水壩建成,一則徐氏能多三四千畝良田,二則鹿臺諸寨與獅駝嶺這邊能形成一個更密切的整體,不虞外敵窺視。這計謀,算是我白送給徐氏的,以免你們再小瞧了女流之輩!”

在山峪間所建的滾水淺壩,除了能分級將雨水蓄住,以供灌溉及生活所需外,這一道道淺壩在天晴無雨時,上游沒有溪水泄下,本身就是聯繫玉皇嶺與獅駝嶺的一條條道路。

徐灌山、徐伯鬆、徐仲榆等人即便對城寨防守之事不甚了了,也能看出其中的好處來。

要不然的話,強敵兵臨玉皇嶺之前,只要盯住青柳溪口,就很容易將獅駝嶺東坡新寨與鹿臺寨的聯繫切斷掉。

“徐某確有怠慢,還請柳姑娘勿怪。”徐武富致謙道。

“徐家主莫說這些便宜話,助我在金砂溝建一座新寨,纔算是有誠意。”柳瓊兒拿捏徐武富道。

“金砂溝偏遠一些了吧?”徐武富說道。

“金砂溝乃是歇馬山的門戶之一,不管多難,都應該建一寨,避免日後有強敵從這處滲透進來,”柳瓊兒說道,“再一個,我這三寨主單獨去治一寨,也省得再被你們看輕了。我今天也將話摞在這裡,你們要是不許,以後就不要指望我再幫你們出什麼主意了!”

“柳姑娘,你這話說的,現在大家都應齊心協心,柳姑娘你要在金砂溝單獨治一寨,也爲我徐氏防漏補缺,我們怎麼可能不許?”徐武富油滑的說道,“但想玉皇嶺與獅駝嶺之間建這麼多滾水壩,所耗用的錢糧已是天數,何況還太多的事情需要一一照顧周全了,短時間內沒有餘力顧及金砂溝那邊啊。柳姑娘,你且放心,只要徐氏稍有寬裕,柳姑娘你要人也好,要錢糧也好,那就是言語一聲的事。”

“我不需要徐氏出錢糧,徐武江昨天收編了一些殘寇,將最看上眼的十數二十老弱病殘給我;還是就是徐氏青壯歸鄉,你們許我僱傭他們過來做工便成,”柳瓊兒繃起俏臉盯住徐武富,語氣帶些不善的問道,“我話說到這裡,徐家主不會還硬是不許吧?”

“看柳姑娘說的,我怎麼可能硬是不許?”叫柳瓊兒逼得沒有退路,又實在看不透她的底細,徐武富沒法翻臉,只能硬着頭皮允下……

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十章 收編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章 議和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霧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一章 京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五十章 貴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十二章 安排第八十六章 西華殘陽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
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十章 收編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章 議和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霧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一章 京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五十章 貴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十二章 安排第八十六章 西華殘陽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