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

徐懷眼神犀利的瞥望鄭懷忠一眼,撐案而起,走到殿中,朝建繼帝施過禮,慨然說道:

“山河破碎,時局唯艱,卻恰是如此,更需要陛下與我等臣僚有破釜沉舟之心,與胡虜浴血而戰。胡虜自南侵以來,勢如強弩,河東、河北、河淮莫不能擋,天下皆畏之,卻不知強弩再強,也有其末。虜騎再犀利,也要避堅城險隘而走;降附兵馬以殘暴之法御之,也就是一時效用罷了統兵征戰最終比拼也無非人馬糧秣二事,河東、河北、河淮殘破,僅以殘暴搜刮、劫掠,必難持久。此等皆虜兵之末也!而自秦州、鳳州往東至楚州、泗州,我朝數十兵馬守山川之險,難道比魯縞還不如?微臣懇請陛下摒棄南遷之想,君臣共志、軍民同心,不出五年必能驅逐胡虜、還都汴梁!”

除了許蔚、文橫嶽、錢擇瑞、朱沆等人堅決反對南遷,朝中也不是誰都贊同南遷,很多人如胡楷等都並不覺得南遷是最好的選擇。

此時,聽徐懷慷慨陳辭,更多人神色也遲疑、凝重起來。

鄭懷忠還沒有清楚徐懷言辭激烈,是否暗中得到建繼帝的授意,因此不便直接反駁。

其子鄭聰冷哼一聲,說道:“靖勝侯說得好聽。我神武軍將卒在平陸、在虎牢、滎陽已戰死兩萬餘衆,倘若能折斷赤扈人這支強弩,我神武軍上下將卒血戰殆盡,我鄭聰也不會皺一下眉頭。都是爲大越盡忠,馬革裹屍乃是我輩最好的宿命。但是靖勝侯想過沒有,神武軍即便盡歿於河洛,卻還沒能試探出赤扈人強弩之末在哪裡,到時候要如何處之?到時候靖勝侯可有後悔藥能售?”

有鄭聰鋪墊一下,鄭懷忠才一副語重心長的跟建繼帝說道:“老臣非是畏戰之人,老臣也願這把老骨頭爲大越社稷埋在河洛青山之下,但神武軍精銳在平陸苦苦支撐這麼久,將卒傷亡慘重,老臣此時不敢說大話,實是怕支撐不住,害了大越社稷啊!”

“陛下,”

徐懷也不直接跟鄭懷忠、鄭聰父子爭執什麼,還是朝建繼帝進言道,

“臣卑賤之軀寄於桐柏山,其時匪亂甚烈,臣就沒想到委屈能夠求全,卻是死志血戰才令匪敵畏懼、附從。而二次北征,再到守鞏縣、泌水、千里奔襲太原,臣所懷之志便是要爲大越社稷粉身碎骨。因此,臣年歲雖然不長,但從來不覺得微臣粉身碎骨了,就會有害大越社稷。因此,臣心裡堅信,此時之危局,臣有朝一日戰死沙場,有一朝日這卑賤之軀爲胡馬踐踏得粉碎,也只會激勵千萬有志之士站起來共赴國

難到時候又何愁胡虜不滅?比起臣以往所立的微薄戰功,倘若這卑賤之軀能馬革裹屍,纔算是爲大越社稷做的稍大一點的貢獻。因此,鄭國公之言,臣絕不敢苟同也!”

“……靖,靖……”鄭懷忠叫徐懷這一通話,氣得都磕巴起來。

他此來襄陽,準備好滿腹說辭,卻怎麼都沒有想到徐懷會如此剛烈,言辭之間竟然不給他留半分餘地,就差直接指着他的鼻子罵鄭家貪生怕死了。

鄭聰額頭青筋暴跳,但也不得不忌憚徐懷此時的身份,已非他所能呵斥。

徐懷一上來就與鄭懷忠勢如水火,也令殿中衆人大爲震驚,但想到鄭家這些日子在襄陽推波助瀾,又覺得能夠理解了。

總不能看着鄭家在背後拼命玩陰的,楚山還要忍聲吞氣吧?

然而大越兩員統兵大將,現在鬧得勢成水火,也絕非衆人所樂意見到。

周鶴、高純年等人面面相覷,一時間都不知道要說什麼話才能勸和。

建繼帝雖說爲徐懷的剛烈之言感到欣慰、振奮,但他更清楚,大越像徐懷這樣的統兵將領太少太少,甚至就連楊麟、劉衍等將這時候都沉默不語。

高峻陽、顧繼遷二人雖然他們心裡更想鄭懷忠能堅守河洛,也替他們分擔更多的軍事壓力,但他們又不得不考慮他們所統領的龍武軍、虎衛軍在渭南支撐不住,到時候要不要請求朝廷允許他們退入川峽四路休養生息?

懷着這樣的矛盾心情,高峻陽、顧繼遷面對徐懷與鄭懷忠這次的激烈衝突,也都不約而同的保持沉默。

“沒有人懷疑靖勝侯爲社稷盡忠之志,也沒有人懷疑此際危難,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共赴國難。不過,社稷之事,僅憑一腔熱血還是不夠的,也請靖勝侯相信朝堂諸公爲陛下、爲社稷思慮周詳的苦心,”淮王趙觀臉色陰翳的說道,“難不成靖勝侯以爲朝堂諸公都是貪生怕死之輩不成?”

徐懷這番話,雖然戳中鄭懷忠、鄭聰父子的痛處,但鄭家父子叔侄率領神武軍堅持黃河北岸的平陸城長達一年之久,神武軍將卒在平陸、在虎牢、在滎陽、鞏縣也確實傷亡慘重。

甚至可以說鄭家爲抵擋住赤扈人這一波攻勢作出最大的貢獻。

淮王府才最是難看。

也不怪趙觀懷疑徐懷這番話對淮王府有指桑罵槐之意。

當然,趙觀也沒有站得住腳的話能反駁徐懷,言裡言外還是國之大政,當朝堂諸相與建繼帝決之,外臣不應妄議。

“我不慮朝堂諸公貪生怕死,我只憂朝堂諸公低估了數十萬將卒爲朝廷、爲

大越社稷江山慷慨赴死的壯志、決心!”徐懷凜然掃了周鶴、高純年一眼,朝淮王趙觀拱手說道。

“徐懷你的心志,朕最清楚,此朕之幸也,此大越之幸也,”

建繼帝見殿中衆人除了許蔚、文橫嶽、朱沆等人爲徐懷的言辭情緒激勵外,其他人大多數保持沉默,或有不屑,甚至就連胡楷、趙翼心裡都有很多的所遲疑,終知道南遷之事不能改,有些意興闌珊的強作精神打圓場,說道,

“不過,鄭公公忠體國之心,你也不用懷疑。恰如皇弟所言,朝廷需要你這樣滿腔熱血的將卒,同樣也需要鄭公這樣老成謀國之臣。你們就像朕的膀臂耳目,雖說所用不同,卻又都是不可缺少的。”

“陛下所言,臣不敢不從,但臣有一心願,還請陛下允之!”徐懷朝建繼帝行禮道。

“你有何心願,且說來。”建繼帝說道。

“臣堅信胡虜已是強弩之末,聽不懂老成謀國之言,臣畢生所願,便是要看是這強弩先折,還是臣這魯縞自不量力先破!古人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臣有請陛下者,但凡有戰,請先遣臣與戰,讓鄭國公老成謀國去罷!”徐懷昂然說罷,不看鄭懷忠、鄭聰父子一眼,在殿中跪下,朝建繼帝深深叩首。

“……”鄭懷忠氣着鬍子直抖,也走到殿中跪下,涕泗橫流道,“老臣贊同南遷之議,絕非貪生怕死。老臣此番回去,便死守平陸,以明心志!”

鄭聰、趙範這時候也只是腥腥作態,走到殿中跪下請戰。

“鄭公言重了,你與徐懷心志,朕都深信不疑。朕此番將諸卿召來襄陽議策,朕已知道你們的心志都是公忠體國,只是所謀各有偏重罷了,最終要不要南遷,朕會深思之。”建繼帝寬慰鄭懷忠說道。

“知老臣,陛下也!老臣此生也無他願,唯報效陛下鞠躬盡瘁!”鄭懷忠叩首道。

“今日時辰已晚,我看朝宴是否就到這?”建繼帝徵詢的朝周鶴看過去,問道。

“殿下、鄭國公都是奔波數日纔到襄陽,特別是鄭國公昨日纔到襄陽,休息一晚想必是遠遠不夠的,有事明日再議不遲。”周鶴也不想看徐懷與鄭懷忠再鬧下去,見建繼帝有意先清場,當即附和道。

當下徐懷等人便告退先離開,但周鶴、高純年、吳文澈、胡楷、許蔚、顧蕃等宰執級人物以及淮王趙觀還繼續留在宮中議事。

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淺攻進築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十三章 辭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十二章 北城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十四章 調令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八十章 牽掛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剛克剛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十一章 襲寨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二章 屠城第九十二章 籌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
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淺攻進築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十三章 辭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十二章 北城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十四章 調令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八十章 牽掛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剛克剛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十一章 襲寨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二章 屠城第九十二章 籌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