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

“……朝中找來江湖術士從城中找尋陽月陽日出生的神兵守城,劉軍侯料定大勢已去,暗中找我並聯絡顧琮、樑文江、許璞等將籌謀突圍之事……”

雖說從汴梁突圍南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說解忠也是多次劫後餘生,但在襄城州衙大堂裡,說及他們此次從汴梁突圍的諸多細節,還是心有餘悸。

而說起來他們能成功突圍,最主要的還是他們作爲主戰派將領,除了積極整頓兵備,操訓將卒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外,在王稟主持京畿守禦期間,他們就打造大量的盾車、偏廂車、鐵滑車,擁有一定出城野戰的能力。

除了劉衍、樑文江等人自身就擅長統兵作戰外,這幾年歷經那麼多的波折,對形勢判斷以及捕捉戰機的能力,也今非夕比;而在王稟主持京畿守禦期間,他們也是得以打破常規,將英勇作戰、有能力的軍將武吏提拔上來。

而在朱沆、王番等人相繼離京,議和派重新掌控朝堂及京畿守禦之事,解忠、劉衍等部除了肯定沒有機會參與內城及皇宮的守禦外,也沒有機會主持外城城門的防守,而是被閒置在外城西南角的營區裡。

這爲他們突圍提供地理上的便利。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第一次北征伐燕期間,解忠全程參與從大同突圍;而劉衍與手下驍勝軍武將軍吏於第二次北征伐燕,成功從赤扈騎兵的圍追堵截之下,從大同撤入西山。

他們早就預判到汴梁註定失陷,並提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又有在騎兵圍追突截時成功突圍撤離的豐富經驗,在汴梁主要兩座城門失陷的當夜,他們就果斷越城而出,率部往蔡州方向突圍。

當然,一個極爲關鍵的因素,那就是赤扈人在進攻之前,完全沒有想到汴梁城的守禦已經脆弱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赤扈人此次南侵,第一次進攻汴梁外城,不要說對汴梁及京畿地區完成合圍了,其主力部隊甚至正在渡河,僅僅是其一小部前鋒兵馬逼近南城南薰門前,展開試探性的進攻,甚至想引誘守軍出城,吃掉幾百兵馬奪得頭彩。

誰曾想南薰門城樓上的守軍都是所謂的“神兵神將”,被射殺射傷數十人後,便一鬨而散,叫數百虜兵拿住機會縋城而入,輕而易舉就打開南薰門。

南薰門內側乃是寬逾兩百步的御街,利於騎兵直接發動進攻,赤扈人快速集結兩千前鋒精銳,從南薰門攻入。

城內試圖組織兵馬奪回南薰門,但爲時己晚;而所有試圖反攻的兵馬,基本上都是一觸即潰。

赤扈人當時都有些發矇,卻也是不計一切代價,將所有南岸兵馬快速集結過來,像潮水一般,經南薰門往汴梁縱深殺去。

後續緊急渡河的虜兵主力,也很快從汴梁西北、東北側的固子門、宜春門發起進攻,同樣都很快輕鬆擊潰守軍,攻入城中。

劉衍、解忠等人趁夜率部從西南城牆翻越突圍時,赤扈人都沒有徹底反應過來,只是想着儘早佔領汴梁,沒有想到要分兵圍追堵截劉衍、解忠等部。

後續有大量禁軍將卒有樣學樣,試圖突圍外逃,但赤扈人這時候已經控制住汴梁外城,得以騰出手來圍殺逃卒。

後續突圍的禁軍將卒自然是死傷慘重,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替劉衍、解忠他們擋了刀。

劉衍、解忠、顧琮、樑文江、許璞等部兵馬南撤,主要是晝伏夜出,不可避免有大量兵卒走散,但他們一路收攏潰逃兵卒,最終得以率七千餘兵馬,成功撤入蔡州境內,與胡楷、楊麟會合。

景王趙湍、周鶴、高純年以及錢尚端、朱沆等人,比徐懷他們晚兩天抵達襄城,聽聞劉衍等人述說汴梁城陷以及突圍之詳狀,也是唏噓不已。

“劉軍侯你們從汴梁突圍出來時,可有我阿孃、阿弟的消息?”纓雲郡主坐在景王身側,聽劉衍說過突圍之事後,忍不住插嘴問道。

堂上頓時沉默起來。

劉衍、解忠、顧琮三人惶然跪伏到景王趙湍座前,叩頭道:“末將無能,倉皇亡命,未曾顧及世妃、世子,請殿下治罪……”

徐懷、朱沆等人坐在堂下,也是默然無語。

除了朱桐、朱芝已經在外任事,朱沆當然沒有辦法提前將妻子榮樂縣主、長女朱多金以及朱府諸多人等都從汴梁城帶出來。

不過,朱沆也早已考慮到最壞的情形,他在離開汴梁時,就要求妻子榮樂縣主及朱府子侄搬入外城西南角的宅子里居住。

朱沆當時就是考慮到汴梁失陷,朱府人等可以就近求助劉衍、解忠他們施以援手。

朱沆作爲主戰派的核心成員,與劉衍、解忠、顧琮以及樑文江、許璞等將關係從密。

劉衍他們決意趁夜突圍,當然也不會將朱府忘了,甚至還將朱沆長女朱多金從內城秘密接出。榮樂縣主及長女朱多金已經派人護送到上蔡,先與其子朱桐團聚。

劉衍等人在當時的情況下,卻沒有能力將景王府的衆人也一併接出。

說實話,徐懷也完全沒有料到巍巍汴梁城,竟以如此荒謬、可笑的方式陷落,是那樣的突然、急迫,心想他就算之前在汴梁城裡還留了一些後手,應該完全來不及反應吧?!

“此事爾等何罪之有?”景王趙湍強抑住內心的失落與悲切,將劉衍、解忠、顧琮等將攙扶起來,說道,“這是世妃與阿寶的劫數,也是我趙氏皇族的劫數,你們能將七千健銳從絕境帶出,就已經有大功於社稷、有大功於我趙氏皇族!你們切莫爲此事自責!”又朝纓雲郡主訓斥,“你沒事提這茬做甚,此乃趙氏一族逃不過的劫數,你難不成還要怪怨我大趙雄將?”

纓雲郡主本就心裡悲切,叫景王這一番厲色責怨,淚水便漱漱落下。

衆人一併勸慰景王說道:“郡主也是擔憂世妃、世子的安危赤扈人雖說兇殘,但也不會無端加害世妃、世子及宗室中人,待殿下重塑乾坤,定能救回世妃、世子!”

景王示意喬繼恩將滿面淚痕的女兒攙下去,莫要礙着他們議事。

過了好一會兒,還是景王主動打開話匣子,詢問胡楷對當前戰局及後續防禦部署的建議。

胡楷將隨景王前往襄陽出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府司馬一職,將承擔起協助景王主持天下軍政的重任,後續抵禦赤扈之策,亦當是他率諸軍諮祭酒擬定後獻給景王定度。

徐懷提前兩天到襄城,就當下天下形勢以及後續抵禦之策,已經跟胡楷充分討論過。

此時也非謙讓之時,胡楷便將心中所想一一述出。

陝西及河洛,此時由高峻陽、鄭懷忠分守,原則上並沒有大的問題,但考慮到受太原一役的刺激,很可能會讓在赤扈人於河淮站穩腳之後優先考慮解決側翼的威脅,陝西、河洛很快會暴發大規模的會戰。

就算陝西、河洛大部分地區能夠守住,也需要提前往川蜀四路疏散民衆,防止戰事將臨之際,大規模的民衆倉皇逃往城池,消耗城中有限的存糧。

這是必須要從太原、澤州等城守禦戰中汲取的經驗教訓。

而太原、澤州等城守禦戰的成功經驗,也告訴他們,只要準備充分,縱橫天下的赤扈兵馬也沒有那麼容易攻陷踞地勢之險的城池。

西軍在與黨項人長期爭戰中所總結的淺攻進築之策,並沒有過時。

南陽以東,以桐柏山、光州爲塞,景王悉以交付給徐懷守禦,胡楷略過不提,但主張南陽北面蔡州的防禦重點,要收縮回方城口北面的舞陽。

蒲阪初議大策,決定在蔡州重建驍勝軍,以楊麟爲都統制,胡楷則主張以劉衍、楊麟並置爲驍勝軍左右統制。

景王趙湍前往襄陽開衙設府,除了籌措錢糧外,更爲主要的,還是進一切可能擴編兵馬而將來景王趙湍要在襄陽登基,所轄僅驍勝軍、宣武軍、天雄軍三支禁旅,也是遠遠不夠的。

在胡楷看來,現在至少就要直接留出左右宣武軍、左右驍勝軍的擴編架構來,並授權諸將一邊駐守、一邊招募健銳、一邊操訓。

胡楷建議將劉衍、解忠、顧琮、樑文江、許璞等部統編於左驍勝軍,以劉衍爲主將,駐守舞陽以及伏牛山東麓諸城寨,作爲方城口外側的第一道防線。

將蔡州軍編爲右驍勝軍,以楊麟爲主將,駐守此時蔡州州治上蔡。

上蔡位於青衣嶺及確山縣北部偏東,位置比較突破,但需要有一部兵馬坐鎮,遏制敵軍肆無忌憚逼近舞陽及光州。

徐懷所領楚山行營,雖然最爲精銳能戰,但將天雄軍俘卒都計劃在內,總兵力也僅有七千衆,距離天雄軍滿編還有很大的差距。

此時卻要將光州都納入楚山行營的防區,相當於將防線往石城嶺以東延伸出兩百里外,而信陽以南的九里、武勝、平靖三關又是必守之地。

徐懷也不可能僅憑藉七千兵馬,真能將這麼大的防禦面守住。

楚山行營及天雄軍下一步招兵買馬是必需立時去做的,至少除開地方廂軍、鄉兵外,天雄軍即便不滿編,至少也要擴編到一萬五千人衆,才能基本保證這麼大防禦區的防禦需求。

而招兵買馬需要一個過程,這時候更需要有一支兵馬駐守上蔡等地,爲徐懷在光州的防線建設爭取時間。

最爲關鍵的一點,胡楷建議景王現在就派使臣趕往齊州見魯王,使之兼領河南、淮南制置使。

胡楷的建議,實際將除光州之外的淮南東路、淮南西路,都劃給魯王旗下,以求聯手抵禦胡虜。

不管以前景王與魯王對不對付,當前的現實是他們暫時沒有能力在光州以東沿淮河南北部署防線,但魯王在青州、齊州卻坐擁十萬重兵。

胡楷建議立時請魯王趙觀率部南下壽州或徐州坐鎮,不叫虜兵有機會插入徐州,切斷魯王趙觀與江淮的聯繫。

一旦魯王趙觀所部淪爲孤軍,最終被赤扈人消滅,或許是沒有人有資格跟景王爭奪帝位,但他們這時候從哪裡抽調兵馬,前往光州以東的淮河兩岸部署防禦?

所以,該妥協就得妥協……



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十七章 換血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五章 駐與戍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九十章 猜忌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八十六章 西華殘陽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二百章 京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十五章 大營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三十九章 誤入虎口疑花境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七章 臘月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二十五章 蜷住
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十七章 換血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五章 駐與戍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九十章 猜忌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八十六章 西華殘陽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二百章 京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十五章 大營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三十九章 誤入虎口疑花境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七章 臘月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二十五章 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