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

“陛下斷不可再猶豫不決。京襄此時已秘密調集兩千甲卒進城,陛下此時不走,一旦叫京襄再調牛首山義軍接掌諸城門守禦,陛下將再無機會離開建鄴。老臣年齒已老,死不足惜,但怎忍心看陛下九五之尊卻操弄於豎子手掌爾?”

二月初的垂拱殿之中,完全沒有初春時節的和熙之意,四壁都透漏着陰溼寒意,汪伯潛跪在大殿之中苦苦勸諫紹隆帝及時出京避難。

汪伯潛說着話,還不忘“砰砰”叩頭,額頭早已一片青紫血痕,似要在這一刻爲捍衛紹隆帝的尊嚴而死。

“錢尚端也不可靠了嗎?”

紹隆帝真正信任的人就那麼幾個,他所能知道的消息,也都是聽這幾人書傳口授。可惜汪伯潛、高純年等人都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消息,所帶來的消息就像一道緊於一道的繩索,勒得他喘不過氣來。

這一刻他就像風箱裡的老鼠,在御案後焦躁不安的踱着步。

這些天太多風聲鶴唳的消息傳入耳中,他都沒有辦法睡踏實,偶爾小寐,也不時會被噩夢驚醒。受焦慮與惶恐雙重摺磨,紹隆帝兩眼滿布血絲,眼窩子也深深陷下去,面目也倍顯猙獰。

就算如此,就算他認定徐懷乃是狼子野心之輩,他還是不甘心就這樣狼狽的從建鄴出逃。

這????????????????可是大越的帝都啊,應該是他趙觀隻手遮天的城池,應該是他趙觀王命傳詔天下的起點,怎麼能輕易言棄呢?

“錢尚端應該是值得信任的,但錢尚端此時恐怕已不能掌握四城守禦了吧?”汪伯潛勉強擡起頭來,說道,“陛下可不能忘了朱沆執掌建鄴府衙四年之久,府軍乃在他與劉衍手裡擴編而來……”

目前建鄴城守禦主要分兩個部分:

衛戍宮禁的禁衛武卒,乃是紹隆帝受封淮王時從渡淮軍中檢選的精銳甲卒,追隨左右多年,是值得信任的;在淠口一役結束之後,紹隆帝又專門將羅望等將從荊南軍調入皇城司,加強對宮禁的控制。

只是禁衛武卒規模太小,僅有三千人衆,負責宮禁輪戍都有些勉強。

Www¸ ttka n¸ C 〇

建鄴城除皇宮之外的守禦,當下則主要由建鄴府軍掌控。

在紹隆帝登基之後就啓用錢尚端替代朱沆執掌建鄴府衙,也着意加強對府軍的掌控;特別是去年將宿衛禁軍的兵權拱手相讓之後,一批原潛邸系的中高級將領被剔除出來,基本上都填入建鄴府軍爲將,至少從指揮架構上,建鄴府軍還是掌握在潛邸一派的手裡。

不過,建鄴府軍的普通兵卒以及中下層武吏,都是以徭役的形式,從建鄴鄉兵中檢選健銳輪流接受編練成軍。

建鄴府軍的構成,決定了中下層武吏、兵卒是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替換的,基本上都還是在朱沆、劉衍奉先帝旨意擴編建鄴府軍的那一批老鄉兵裡輪換;想要從其他地方募兵頂替,就算京襄系不阻撓,朝中此時也拿不出這筆錢糧出來。

現在就算宮裡並沒有發現建鄴府軍有什麼不穩的跡象,就算汪伯潛不添油加醋,焦躁多疑的紹隆帝又怎敢相信在京襄發動兵變後,建鄴府軍會拼命替他們守住四城城門,阻止京襄大軍殺入?

現在方方面面的消息都表明連日來京襄已經秘密調了兩千甲卒暗藏於建鄴城各處,汪伯潛判斷京襄下一步會利用這兩千甲卒控制城中諸多要衝,切斷皇宮與四城的聯絡,然後快速調動牛首山義軍從府軍手裡搶奪建鄴城防務,誰敢說這種可能性不大?

紹隆帝甚至懷疑京襄暗中調了更多的精銳兵馬,就藏在城外某處軍營之中,一旦建鄴府軍不頂用,導致四城防務被牛首山義軍順利接管,宮裡僅有三千禁衛,還有可能護送他離開建鄴城嗎?

“陛下,此時已不能再猶豫了,”羅望這時候也勸諫道,“魏楚鈞說不定已經被京襄再次扣押了……”

羅望年

前從荊湖南路兵馬副都部署任上,調到京中任皇城司提舉公事,以便潛邸系進一步掌控皇城禁衛,確保紹隆帝的人身安危不落入京襄的直接控制之下。

不過,羅望半生征戰,養成較爲剛愎自用的性子。

有機會保護紹隆帝離京前往潤州與葛鈺所部會合,他又怎麼可能選擇在建鄴城裡坐以待斃?

雖說還有很多疑點沒有進一步證實,但他更想着將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裡,那自然是“留”遠不如“走”。

只有走出此時已成牢籠的建鄴城,纔有他們的海闊天空。

除了汪伯潛、羅望二人外,此時站在垂拱殿中其他幾名潛邸系將臣,同樣爲即將到來的風暴焦躁難安,皆勸諫紹隆帝當機立斷,儘快離京,不能再拖延下去。

“能否先傳密詔,着葛鈺率部先渡江前往潤州?”紹隆帝就像被困牢籠之中的野獸,眼睛佈滿血絲,頹然坐回到御案之後,惶然無策的問道。

“恐怕不行,”汪伯潛說道,“只能是陛下出京前往潤州的同時,遣人攜密詔去見葛鈺。要不然的話,稍有風吹草動,老臣擔心京襄隨時都會提前下手!”

“齊王那裡呢?”紹隆帝問道。

紹隆帝擔心他前腳離京而走,京襄就會另立他的侄子齊????????????????王趙寅爲帝。

“陛下決意動身之時,可遣人攜旨去召齊王來見,”汪伯潛說道,“但決不能泄露半點消息。當然,齊王即便不走,也無關大局。只要陛下能安然抵達潤州,與葛鈺將軍會合,其實就不用擔心京襄會再鋌而走險了……”

齊王府一直都是纓雲公主與喬繼恩主事,五百王府護衛都還是原宿衛禁軍的老卒。

一方面不清楚齊王府有沒有被京襄嚴重滲透,另一方面纓雲公主與喬繼恩都較爲傾向幫京襄說話。

他們甚至都不清楚齊王府有沒有另立齊王的妄想,故而汪伯潛以爲絕不能在齊王府面前泄露他們的離京意圖。

當然,就算在動身時無法將齊王召來跟他們同行,汪伯潛也不覺得有什麼妨礙。

他們的計劃就是先趕到潤州與葛鈺及羅楠光所部會合,然後傳詔京襄觸手還沒有直接涉及到的浙東、浙西、江東、江西以及荊南、廣東、廣南、福建及川蜀三路,宣佈遷都杭州臨安縣之事,以脫離京襄系的武力控制。

此時京襄所能掌握的主力精銳,都主要集中在汝河、淮河沿岸,直接面對赤扈兩府數十萬精銳主力的威脅,汪伯潛相信京襄到時候也只能接受遷都的事實,而非狂妄到以爲擁立齊王就能據淮西、荊北、京襄三路自守。

說起來他們之前所犯最大錯誤,就是將宿衛禁軍的兵權拱手相讓,以致建鄴城外的沿江防務落入京襄之手,諸多事情纔不得不受京襄鉗制……

…………

…………

也許普通民衆沒有什麼感覺,但建鄴城裡的王公貴卿都明顯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迫氣氛。

纓雲強按住內心的焦慮,坐在齊王府後園花廳裡,看着月色迷朦的園子,樹影綽綽,稍有風吹草動,就擔心暗影裡蹦出什麼人來。

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傳過來,纓雲走到花廳門口,看見喬繼恩與錢擇瑞從側面的遊廊走過來,迎上去斂身行禮道:“陛下突然傳旨要召寅兒入宮,說是病中突然想念,纓雲惶然無計,只能請錢相公過來商議……”

先帝舊臣一系,錢尚端、張辛從建繼帝還是景王時期就追隨左右,又都在當年的景王府任事,原本可以說是先帝最爲信任的人物,但奈何先後都投向潛邸系。

卻是錢擇瑞早年與許蔚、文橫嶽苦守太原,吃了那麼多的苦都寧死不降;錢擇瑞南歸後身居高位,也是清廉公正,爲人品性高潔,目前乃是先帝舊臣一系在京中最爲重要的人物;在汪伯潛之後,錢擇瑞暫以僉

書院事執掌樞密院。

外面山雨欲來風滿樓,宮裡突然傳旨要將齊王寅接進宮,纓雲只能着喬繼恩找錢擇瑞來齊王府商議對策。

錢擇瑞還禮道:“齊王殿下年幼,此時當早早睡下,公王殿下不叫齊王殿下進宮是對的……”

雖說京襄並沒有公開說要怎麼着,但錢擇瑞身爲樞密院僉書院事,不可能對城中的緊張氛圍一無所知,甚至比一般人感受更爲深刻。

除了建鄴府衙連日來重新執行年前就暫停的宵禁,加強對進出城商賈民衆的盤查、管控外,原本三班進宮輪戍的三千禁衛三天前也都奉詔進宮值守,吃住都在宮中了。

南陽士紳擔心會被兵變殃及池魚,連日來攜家小遷出建鄴,前往附近的當塗、溧水等城暫居,也是他們最早傳出京襄將清君側的消息,晉莊成、汪伯潛等人都在必清的奸佞之列。

錢擇瑞曾親自到王番府上登門質詢其事,王番當然是矢口否認,但周鶴、顧藩、王番等人這幾天都不約而同的告病不朝,各家府邸裡都是守衛森嚴,令錢擇瑞感覺到事態的嚴重。

然而除了樞密院二三百院兵,錢擇瑞卻沒有人手可以進一步打探消息,也只能束手坐看形勢越發詭異。

現在這個情況,聽聞宮裡突????????????????然傳旨要召齊王進宮,錢擇瑞第一反應當然也是要找藉口推搪,絕不能讓齊王輕易進宮。

“倘若明日宮裡再傳詔,如何應之?”纓雲問道

“明日宮裡再傳詔,就說齊王殿下偶感風寒,依舊不便進宮!”錢擇瑞在這個節骨眼上,哪裡敢讓齊王進宮,眼神堅定的看向纓雲公主、喬繼恩,又問道,“府裡侍衛還是陳泛、耿靖彪他們兩個負責?”

喬繼恩點點頭。

“還要將陳泛、耿靖彪以及幾名都將喊過來,要叫他們心裡有所預防,不要到時候被搞得措手不及。”錢擇瑞說道。

陳泛、耿靖彪等人原本就是建繼帝身邊的帶械御前侍衛,建繼帝駕崩之後就一直負責侍衛纓雲公主及齊王的安全,他們對齊王及纓雲公主的忠心勿需懷疑,但不是誰都有抗旨的勇氣。

特別是在猝不及防時,絕大部分將卒都有可能會被聖旨震懾住而不敢輕舉妄動。

錢擇瑞想着他們倘若打定主意在這個節骨眼上抗旨不從,就得讓齊王府的侍衛武官提前做好武裝對抗的心理準備,而不是等到明天早上新的使者帶着禁衛武卒登門,再想辦法應對。

“……”喬繼恩有些猶豫,擔心整個事態先從齊王府先鬧大,可能會對齊王、纓雲公主更不利。

纓雲吩咐貼身宮女:“你去將陳將軍、耿將軍他們找過來。”

喬繼恩最終沒有勸阻,卻也忍不住低聲嘀咕:“京襄到底要幹什麼,宮裡這又是唱哪齣戲?怎麼突然就風聲鶴唳起來,何時纔有稍停啊?”

錢擇瑞苦笑着搖搖頭,他知道的消息不見得比齊王府更多,又哪裡能知道京襄或紹隆帝的全盤計劃?

“之前宮使沒有堅持召齊王殿下進宮就回去了,今晚可能不會有什麼事情,”錢擇瑞說道,“但預防萬一,擇瑞只能無禮請求在王府偏院留宿一晚;等到明日不管怎麼說,我都要再去見一見王番!”

錢擇瑞怕喬繼恩意志不堅定,而纓雲公主未必能震懾住場面,決意留在齊王府先看一看情況。

喬繼恩說道:“今夜這個情況,誰都難以安眠,錢相公不如在此與老朽對弈幾局熬此苦夜。”

在將陳泛、耿靖彪等將召來,表明天亮後再有聖旨傳來,他們依舊會堅決拒絕齊王進宮面聖的態度之後,纓雲又不放心轉頭跑去寢殿看弟弟睡得正熟。

她終究無心歇息,又回到後園花廳看錢擇瑞、喬繼恩對弈,卻是拂曉之時,突然有消息傳來,說紹隆帝要擺駕出京,傳詔百官隨行……

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三十章 探路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章 人心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五十四章 敵襲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一百零二章 不歸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二十二章 舊案第十八章 婚配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十章 韓時良第三章 難民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
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三十章 探路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章 人心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五十四章 敵襲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一百零二章 不歸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二十二章 舊案第十八章 婚配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十章 韓時良第三章 難民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