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選城

雖說心裡有諸多疑惑,但嶽海樓還是第一時間遵照帥帳令旨,下令諸部與城中殘軍脫離接觸,從北城門撤出鄭州城,回到羊塘坳大營,準備開拔事宜。

爲防止下面將卒心裡滋生怨恨,嶽海樓回到大營,便令典簿將這一路劫掠來、歸於他名下的金銀財貨,先拿出來作爲賞銀分放下去。

赤扈人對降附軍極其嚴苛,甚至可以說是殘暴,這需要厚賞,才能在相當程度上消彌將卒內心的怨忿。

赤扈人在擴張過程中,動輒屠城,除了震懾、動搖反抗勢力的抵抗意志,將反抗勢力從肉體上進行消滅外,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就是縱兵大劫、肆意屠戮,作爲苛嚴治軍的一種補償。

因此赤扈人除了本族精銳外,色目諸部降附軍亦能殘暴征戰,根源就在這裡。

現在應州漢軍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付過上千人的傷亡,好不容易將鄭州北城門攻陷,只要將城中的殘軍消滅掉,便能徹底痛快放縱的在城中燒殺劫掠四五日,突然間接到調令,要他們即刻拔營西進去打虎牢關,倘若不及時進行彌補,嶽海樓都擔心下面兵卒要鬧事。

即便如此,嶽海樓也是親自驅馬到各營隊視看,安撫那些滿腹牢騷的士卒。

兵卒歸營,夜食,收拾行裝,準備火把等夜行之物,再將帳蓬拆下來捆綁到馬背上,都需要時間,六千多人馬能趕在凌晨時分拔營出發,就已經算快的。

嶽海樓拖着疲憊身體回到大帳,坐火盆前從懷裡掏出一副描寫在羊皮上輿圖,細細看起來。

雖然降附軍南下主要就是被驅使來攻城拔寨,但嶽海樓所部在規模已經超過十萬人衆的降附軍之中已經算不了什麼。

嶽海樓也不清楚南下後,他們會被指派到哪個方向作戰。

同時他也不想引起赤扈人的誤解,自從得二皇子、鎮南宗王兀魯烈允許組建部曲,他就將這些年到最後關頭都不棄相隨的百餘嫡系都收攏回來,用來收編、重建應州漢軍及伐燕軍潰卒。

他此時對外界的消息渠道,主要來自赤扈軍中的通報。

南下後,雖然苦戰、硬戰不多,但小規模的戰鬥,一場接一場,幾乎沒有一日或停,嶽海樓戎馬倥傯之餘,也沒有太多精力去研究所負責戰場之外的局勢變化。

不過,攻打鄭州,繼而揮師西進,奪取滎陽、虎牢、鞏縣、偃師等地的意義,嶽海樓還是清楚的,甚至他對二皇子、鎮南宗王兀魯烈也是如此建議的。

大越禁軍雖說武備廢馳,汴梁及京畿地區也有一百多年沒有經歷戰事,但爲了拱衛京畿及京師安全,即便在“將兵制”實施之後近三四十年間,京畿禁軍每隔兩三年都將一批老弱殘卒淘汰到廂軍編制裡去,然後從各地禁廂軍檢閱健銳補充進來。

同時朝中也比較注重從邊州選將先吏,彌補京畿禁軍將領缺乏實戰經驗的不足。

就嶽海樓所說,京畿禁軍還有一批像楊麟、韓時良這般從西軍出身的優秀將領,並非都是鼠雀之輩。

赤扈大軍第一次南下河淮,沒有充分的準備,河東、河北大部分城池都還沒有攻下,就直接強攻有十數萬京畿禁軍嚴防死守的汴梁城,顯然是不明智的。

第一次南下,所謀求的應該最大限度的對河淮地區進行破壞,重創大越持續作戰的軍事潛力;至少要確保大越再無能力增援河東、河北,以便接下來兩三年間,赤扈能徹底吞食太行山兩麓的廣闊地域。

要達成這一目的,赤扈大軍這一次在河淮之間滯留的時間越久越好,也就要儘可能的封堵、拖延西軍東進。

最理想的方案,當然是分兵奪下潼關,或在潼關前填以重兵,將西軍勤王兵馬擋在潼關以西,這樣赤扈鐵騎則能將秦嶺與伏牛山之間的洛陽,將黃河北岸的汾河盆地都從容不迫的蹂躪一遍。

次之也是要奪下滎陽、虎牢、鞏縣、偃師等城,將嵩山北麓的通道封堵死。

雖說西軍勤王兵馬進入洛陽之後,理論上可以嵩山與伏牛山之間的峽谷東進,但二三月份河淮地區天氣回暖,大地消融,兼之春雨連綿不絕,平原上田陌之間的道路都會變得泥濘不堪,更何況山嶺谷壑之間的狹窄山道?

只要將嵩山北麓的通道封住,差不多能令西軍援師主力三月底之前,無法進入河淮地區。

而這段時間,足以令赤扈大軍在鄭州北搭設一座浮橋,溝通黃河兩岸,到時候倘若仍然不能陷汴梁,也可能走浮橋從容撤走,以待來年。

嶽海樓不知道他給二皇子鎮南宗王兀魯烈提的建議,有多少被赤扈王帳接受,又或者說是他的想法與赤扈王帳的戰略選擇不謀而合,此時進入河淮地區的赤扈兵馬,在三皇子鎮東宗王旭魯翰的統領,很顯然就是照着這一戰略在進行。

嶽海樓沒想到的,西進封嵩山北麓通道的作戰任務,會直接落到他們的頭上。

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徐懷有可能早已經窺破赤扈大軍的核心戰略,提前在鞏縣落子,還正從蔡州調援軍,試圖穿越嵩山去加強鞏縣的防禦。

“嶽將軍,你叫我們?”仲長卿、高祥忠二人揭開簾子,走進大帳,給嶽海樓行禮道。

“你們坐過來,”

嶽海樓招呼仲長卿、高祥忠坐到火盆前,開門見山說道,

“潛往許州南部的斥候,刺探到有一部千人規模的精銳從蔡州方向過來,日前進入嵩山之中,意圖翻越嵩山小徑北上結合近日鞏縣守軍的異動,那顏監軍懷疑這一千精銳很可能是桐柏山卒,而徐懷或徐懷身邊的人,已經到鞏縣接管防務了。那顏監軍目前在帥帳替我們以及曹師利部攬下西進的作戰任務,要連夜開拔到虎牢關前,爭取先第一時間打下虎牢關。我找你們過來,想問一問:你們覺不覺得徐懷很可能已經進入虎牢關,就等着我們一頭撞過去?”

仲長卿、高祥忠二人在天宣六年初接受招安,最初跟陳子簫、潘成虎、郭君判他們一樣,到忻州任巡檢使、指揮使等中層將吏,手裡還是握有一定實權的,但在徐懷於嵐州搞出糧谷嘯鬧事後,仲長卿、高祥忠以及絕大部分在桐柏山接受招安的將吏,都被解除統兵權,被調到各州兵馬都監司或河東都部署司任擔出普通的職事武吏。

第二次北征伐燕時,他們二人都是隸屬於伐燕軍轉運使司轄下的押糧官,伐燕軍潰滅,他們當時在忻州。忻州守將文橫嶽獻城投降,他們當然也不可能爲越廷守節,但可惜文橫嶽投降後得授忻州刺史、行軍千戶,對他們卻極不輕視,等到嶽海樓遣人來邀,他們屁股拍拍便投了嶽海樓帳前。

嶽海樓投赤扈時,身邊就有近百餘嫡系不離不棄,但還是擠出兩個行軍百戶將銜給仲長卿、高祥忠,並千方百計的幫仲高二人從伐燕軍的投降潰兵裡招攬舊部組建部曲。

仲長卿、高祥忠二人,對嶽海樓還是相當感激的;南下後,凡有苦戰、惡戰,他們也是絕不退縮,除了爲自己在赤扈爭一個地位,也爲了叫嶽海樓對身邊其他嫡系能有交待。

當然,如此盡力招攬仲長卿、高祥忠,嶽海樓也不諱言他是翻閱桐柏山匪亂諸多機密文牘,特別從鄭恢留下來的諸多秘信時,看到仲長卿、高祥忠雖是賊酋出身,但除了武勇過人外,都有着不凡的統兵本

事。

其次,嶽海樓這輩子吃得最大的虧,就是拜徐懷及桐柏山衆人所致。

嶽海樓也能預料到赤扈鐵騎挺河淮後所向披靡之餘,徐懷與桐柏山衆人可能會是他們所遇到的主要礙障。

目前赤扈軍中對徐懷及桐柏山衆人有深刻而直接瞭解的少之又少,仲長卿、高祥忠因爲他們特殊的經歷,可以說是兩個例外,嶽海樓怎麼可能不將他們延攬過來?

當然,南下後會這麼快去面對徐懷,這也是嶽海樓所始料不及的。

現在嶽海樓不僅懷疑徐懷已經到鞏縣了,甚至懷疑徐懷已經率一部精銳潛伏在虎牢關,等他們一頭撞過去。

“虎牢關及鞏縣都城池險窄,容納不下太多的兵馬展開強攻,而虎牢關北的河冰還凍得結實,帥帳的意義,是不是要我們與曹師利部各挑一處城池進攻?”高祥忠皺着眉頭問道。

雖說在桐柏山時,他們並沒能識破徐懷的真面目,但在第一次北征伐燕期間,徐懷在大同城自承夜叉狐的身份,之後又率部駐守朔州,仲長卿、高祥忠反思過往種種困惑不解的細枝末節,也是深深體會到徐懷的厲害之處。

要是可以,他們並不願意去面對徐懷,特別是他們纔剛剛各自組建部曲,還談不上有多強的戰鬥力。

然而另一方面,軍令難違。

雖說從目前暴露出來的跡象上,徐懷在鞏縣的可能性更大,但高祥忠也覺得嶽海樓擔憂的很有道理,懷疑虎牢頭纔是真正的硬骨頭。

挑選虎牢關還是鞏縣,作爲應州漢軍的主攻方向,對他們的影響力就太多了。

高祥忠也看得出,嶽海樓這時候還是想着儘量避開徐懷。

“……”嶽海樓點點頭,說道,“目前帥帳僅調我部與曹師利部西進,你們覺得我們是往虎牢關,還是趁河冰仍堅,繞過虎牢關直接殺到鞏縣城下?”

“既然徐懷更有可能在虎牢關,我們或許還是進攻鞏縣,更穩妥些。”高祥忠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虎牢關北臨黃河、南倚嵩山,關城正立嶺嶽之間,地勢上要比滎陽、鞏縣、偃師更爲重要要說徐懷窺得我們的意圖,提前藏一部精銳進虎牢關,是很有可能的,”

仲長卿微微蹙着眉頭,黃昏他站在城樓上,將帥帳軍令的詳細內容以及摩黎忽替他們主動請戰的細節都聽在耳中,但他的觀點跟高祥忠截然不同,跟嶽海樓沉吟說道,

“不過,我還是建議我們爭取打這個虎頭關!”

“爲什麼?”嶽海樓有些意外的問道。

“虎牢關戰略地位比偃師、鞏縣重要得多,徐懷是有可能就在虎牢關,我們全力進攻虎牢關,也確實傷亡慘重,都不能攻下來,但又恰恰是虎牢關戰略地位重要得多的緣故,三皇子以及帥帳諸將也必然百般關切虎牢關的得失。三皇子及帥帳諸將治軍雖說嚴苛,但倘若我們盡力而不能下虎牢,三皇子及帥帳諸將則必然會調派新的援軍過來相助進攻關城,而不會將虎牢關的得失,全然寄託在對我們無限制的壓榨上;帥帳也必然會全力命令滎陽的降軍盡一切可能支援我們,兵卒傷亡慘重,也會第一時間得到補充,”

仲長卿沉吟說道,

“也就是說,哪怕徐懷在虎牢關,我們面臨的局面會很困難,但不至於無法克服。不過,倘若徐懷在鞏縣,我們進攻鞏縣時一頭撞上暗藏的桐柏山精銳,因爲鞏縣地位要差一截,同時與鄭州、滎陽這邊又被虎牢關隔開,帥帳就未必會管我們的死活,最終攻不下鞏縣,就要我們承擔全部的罪責啊!”

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一百章 大捷第五十四章 敵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一百十一章 孤驛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戰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八十章 牽掛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十六章 交接
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一百章 大捷第五十四章 敵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一百十一章 孤驛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戰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八十章 牽掛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十六章 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