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

曹師雄、曹師利舉朔州叛附南越,奇兵突襲西京道腹心大同城,近乎兵不血刃拿下外城,守軍僅剩四五千殘兵退守內城——這一消息對契丹在金城、懷仁等城的守軍,無疑是巨石砸入平靜的湖泊中,驟然間掀起驚天波瀾,風雲爲之變色。

金城、懷仁等城的契丹守軍,這時候也沒有誰想着要集結兵馬,急馳過來增援大同。

就連契丹人在應州的主力,第一時間也是放棄與大越東路軍在黃水河南岸對峙,倉促撤入應州城後,緊閉四城觀望形勢。

雖然燕山、陰山、常山(恆山)等雄山大嶽縱橫於燕雲大地上,但恢河出管涔山北麓之後蜿蜒兩百餘里縱深,卻是一片開闊的河谷平原。

天色微陰,日頭單薄得就如剪紙,有氣無力的往西傾斜過去,天雄軍的偵騎在恢河兩岸奔馳,將兩岸的防禦形勢看得一清二楚。

恢河兩岸的殘敵連城門都不敢打開,天雄軍主力當然也再無畏懼,與降附的清順軍,加上隨行的廂軍,總計近四萬兵馬,有如數股青黑色的洪流,在枯黃色的大地上涌動,往大同方向奔流襲捲。

其中推進最快的,乃是曹師雄部將孟平所率領的三千清順軍步卒,他們趕在黃昏時抵達大同城。

前鋒七千多騎兵,除了曹師利所部兩千騎是直接從朔州城出發,兩天一夜奔襲兩百里,不算太辛苦外,其他兵馬,包括監軍使院卒在內,差不多在三天兩夜之間兼程四百里。

這種程度的縱深行軍,對禁軍將卒的體能消耗可以說極大。

因此前鋒兵馬進城之後,午後除了清除出幾片區域作爲駐地外,重點還是休整、養精蓄銳。

除此之外,主要就是分派小隊兵馬在西城區域搜索殘敵,並在從西城進入南城、北城以及靠近內城的關鍵區域,爲後續的推進建立節點。

絕大部分將卒趕到大同都精疲力竭,除了清理幾片區域進駐時,以刀槍相威脅驅趕民戶外,之後大部分將卒都沒有肆意放出去,軍紀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好或壞。

驅趕民戶、清理出駐地,不可能區別漢蕃。

因此除了被驅趕的民戶外,西城區域內的其他契丹人、蕃民以及絕大多數漢民,都還是緊閉宅門,帶着忐忑的心情觀望形勢的發展。

午後即便有幾起闖門搶奪事發生,卻也沒有引起大的騷亂。

孟平率率清順軍三千步卒抵達大同城後,葛懷聰將其部直接安排到緊挨着內城的區域,負責準備強攻內城的事宜。

葛懷聰沒有將行轅設在勝德門,而是帶着長子葛鈺直接進駐西城一棟私家庭園,將戰時行轅設在那裡。

朱沆作爲大同戰場的監軍,爲方便隨時能與葛懷聰商議軍機,自然是帶着朱芝、呂文虎以及幾名家將,與不承擔統兵任務的嶽海樓一起住進行轅;葛鈺所率的五百騎兵作爲扈衛,也駐紮在行轅。

徐懷他們不承擔作戰任務,葛懷聰不想他們真跑出來糾察軍紀,朱沆那邊更不需要他們貼身扈衛,也就被孤零零的丟在西城角落裡。

…………

…………

入夜後,大同陷入詭異的靜寂之中。

清順軍三千步卒兩天狂奔二百里抵達大同城,肯定不想連夜對堅固的內城發動夜戰,而守軍就四五千殘兵正人心惶惶,更沒有膽量趁夜打反攻。

時至凌晨,將卒都已歇下。

夜空籠着輕薄,星月在薄雲之後若隱若現,天地一片昏沉,徐懷站在角樓之上,默然眺望大同全城。

大越禁軍戰力孱弱,但天雄軍作爲邊軍,基本的操訓都還能維持。

徐懷站在角樓之上,能看到前鋒一萬多兵馬駐地被戒備的火把勾勒出來,秩序還算井然。

然而在詭異靜寂的夜色下,暗流卻在南城、北城以及東城涌動着。

即便那邊更多是被漆黑的夜色覆蓋,但僅憑星星點點的少量燈火,徐懷還是能努力分辨出一些什麼。

特別那一點點像燈籠移動的微光,徐懷能看出此時有人連夜從其他三座城門逃離出去,也有人內城的東門逃入內城,同時也大量的暗影在街巷間頻繁走動。

即便沒有徐武磧、周景提前一天一夜進入大同打聽消息,徐懷此時也能看出留在外城區域的契丹人及蕃民在巨大的生存危機前,正迅速聯結起來。

很可惜前鋒兵馬都已經休整了半天,葛懷聰卻還是不想派出自己的嫡系兵馬趁夜將南城、東城、北城都控制起來。

而他們手裡只有這點人手,就算不顧慮朱沆的感受擅自行動,也沒有資格去趟渾水。

在北上之前,徐懷都難以想象葛懷聰等高級將領,竟然能將如此低劣的戰術錯誤一個個都犯上一遍。

這叫他胸口堵了一口惡氣,始終泄不掉。

不過,徐武坤直接繞開朱沆,跑去找葛懷聰,藉口城牆西北角樓就在他們駐地的頭頂之上,要求劃入監軍使院卒的警戒範圍,葛懷聰這一次卻非常好說話,都給了方便。

葛懷聰還同意他們自由出入城禁,以便能安排人手將戰馬牽出去放牧。

不過,根本原因,徐懷也不難揣測。

雖然暖香樓之事鬧得大家很不愉快,但葛懷聰畢竟不是年輕氣盛的葛鈺,非要跟他們爭個高低。

在葛懷聰他們眼裡,這時候勝券已然在握,有無盡的榮華富貴在等着他們,他何苦跟掌握奏察之權的監軍使院過不去?

要是鬧得太僵,葛伯奕與他父子二人被王番挑些小毛病參上一本,引得朝中那些犯紅眼病的人交相攻詰,豈非因小失大?至於王稟、王番父子與此次伐燕最爲風光的蔡鋌一系是死敵頭,徐懷相信在葛伯奕、葛懷聰這兩個做官更擅長於做將的父子心裡,也定然不以爲意的。

倘若北征伐燕得成,樞密使蔡鋌風頭是必然會一時無兩,甚至很有可能會遵照祖宗訓,得封郡王,但在大越,蔡鋌越是風光,無論祖宗家訓,還是朝野其他派系將臣,都絕對不願意看到蔡鋌一系在朝中一家獨大。

王稟起復歸朝,使之在朝堂之中制衡蔡鋌,實際上都是各方面樂見其成的局面。

王番秘使赤扈得歸,就馬不停蹄的作爲伐燕軍兵馬都監副使,與劉世中、蔡元攸攜旨到河東來督軍,這件事必然是有心人在暗中推動,也必然是符合聖意的。

而到河東之後,劉世中、蔡元攸二人,叫王番單獨到西路軍來督戰,也必然對聖意有所揣摩。

葛伯奕、葛懷聰父子會看不出這裡面的蹊蹺,悟不透這裡如此強烈的信號?

暖香樓一事涉及魯國公,葛家是絕不容出一絲意外,不惜強硬到監軍使院討人,也不容有半點把柄落在外人手裡,但除了這個之外,葛家還有沒有必要跟王稟、王番父子鬧不愉快?

囚卒因糧谷事聚鬧黃龍坡驛時,葛懷聰就負責率部駐守岢嵐城,王稟與桐柏山衆人的行事風格,他應該也有所領教。

監軍使院名義上是王番、朱沆做主,但葛伯奕、葛懷聰父子二人顯然不會忘了,倘若將來王稟、王番父子能在朝中得勢,王稟纔是核心;他們也不會忘了,王稟到嵐州石場任監當,千里相隨護送的是桐柏山衆人。

他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讓徐武坤代表桐柏山衆人,繞過朱沆,直接去找葛懷聰提點小小要求,葛懷聰憑什麼拒絕?

徐心庵這時候縋繩從城裡側爬上角樓,他手裡拿着一根鐵釺子,搖頭說道:“這處城牆夯得極爲堅實,底部又有五六丈寬,我們這點人手,僅有三五天時間,不可能挖出一個洞來,只能多備繩索、竹木,事急之時結繩梯進出!”

徐懷嘆了一口氣,蕭林石率部還緩,一定會趁夜襲奪勝德門,與城內的守軍以及被鼓躁起來的契丹人及諸蕃青壯裡應外合,夾攻拖延在西城的天雄軍,他們倘若能在此之前,偷偷從這段城牆掏出一個供兵馬進出的門洞來,未必不能給蕭林石來一個驚喜。

很可惜留給他們的時間太有限,而他也沒有辦法大張旗鼓的去做,一來達不到奇襲的效果,二來他沒有半點理由跟朱沆、葛懷聰解釋這點。

他們在城裡多備繩索以及快速打造幾架雲梯的材料,已經是極限了。

說起來還是他們直接掌握的實力太弱小了。

倘若他手裡有兩千精銳,歷史便能改寫!

可惜,如果從來都抵不過殘酷的現實……

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七十章 送別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五章 駐與戍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章 京師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五十章 誘餌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潛伏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章 京師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戰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章 京師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十九章 泌陽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
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七十章 送別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五章 駐與戍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章 京師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五十章 誘餌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潛伏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章 京師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戰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章 京師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十九章 泌陽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